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IEEE802.11系列标准介绍了WLAN的技术发展,阐述了采用新的IEEE802.11系列标准后WLAN的优点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DuDuJam 《微型计算机》2004,(19):118-124
历史证明无止境的应用需求总能催生出让人振奋的新技术,在无线局域网领域,IEEE 802.119标准问世仅一年多就迅速普及.并博得广大用户的青睐。它凭借什么击败了IEEE 802.11a和IEEE 802.11b而登上主流无线标准的宝座?IEEE 802.11g在无线网络为人所诟病的安全性问题上有哪些改进?它高性能的秘诀是什么其自身又存在什么缺陷呢?这些值得我们深入地去探讨  相似文献   

3.
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与安全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介绍了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 802.11安全机制,描述了数据加密和用户身份认证机制与过程,以及802.11标准的安全问题。讨论了旨在提高802.11安全性的802.1x协议以及动态密钥管理方法,提出了使用无线局域网应采取的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4.
系统吞吐率是衡量网络性能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无线局域网不同标准的选择、无线网络标准的单一IEEE802.11g模式和IEEE802.11g/b双模式、接入点AP设备的数量以及定位原则直接影响吞吐率的提高,围绕上述三个因素概括性的阐述了校园无线网络性能优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玩电脑》2005,(3):116-116
IEEE802.11b;IEEE802.11g;WLAN;AP;OFDM。  相似文献   

6.
《测控技术》2005,24(3):80
知名通讯产品制造商四零四科技的无线串行设备连网服务器NPort W2004/W2250/W2150,提供完整无线串行设备通讯连网解决方案:NPort W2004,为全球首创IEEE 802.11g/b标准的4埠无线串行设备连网服务器,2埠及1埠的W2250/2150则提供IEEE 802.11b无线网络。NPort W2004 IEEE 802.11g无线网络,最高数据传输速度可达54 Mbps;W2250/2150 IEEE 802.11b无线网络,最高数据传输速度可达11Mbps。标准的64/128-bit WEP编码加密功能,提供最佳的无线网络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7.
浅析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系列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了无线局域网标准的发展历程和几个主要阶段,重点讨论了802.11g和802.11n两个标准以及其中所采用的关键技术OFDM和MIMO,最后总结了802.11n所具有的四个优势。  相似文献   

8.
自1997年IEEE发布了无线局域网802.11标准,无线局域网就开始备受关注,随着技术的发展,标准不断完善并开始分化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802.11b、802.11a、802.11g(草案)直运而生。它们的同时出现迎来了无线区域网的真正应用高峰。但这样也给用户带来了几个现实问题,什么样的标准适合什么用户?不同标准网络之间如何兼容?  相似文献   

9.
无线局域网的发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从最早的802.11标准演化出802.11b、802.11a再到最新的802;11g标准,只短短的数年时间,就有如此大的飞跃1802.11g技术相当于802.11b的5倍传输速率。54M的带宽远远不是极限,高吞吐量的无线网络技术早已问世,但由于价格等诸多因素没有得到市场化罢了。无线网络之所以能够达到今天的繁荣景象,一方面是技术的成熟,而另一方面就是价格的平民化,也就是只有用户能够接受的价格才能够带动市场。  相似文献   

10.
罗维 《软件》2010,31(12):37-41
信道接入控制技术是实现无线网络节点共享无线信道空间的关键技术。IEEE802.11作为无线局域网的一个重要协议标准,定义了两种信道接入控制方式,分别是分布式协调方式和中心协调方式。本文主要研究了以IEEE802.11协议标准为对象的无线局域网两种信道接入技术的学习和讨论,并运用先进的网络仿真工具OPNET对信道接入技术进行了仿真研究,总结了不同信道接入技术下的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性能。指出设计网络时需要根据不同情况来选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通信。  相似文献   

11.
华镕 《软件》2010,(2):36-38
概述 本文比较了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中已经发布了的几种无线标准。它主要从物理层上,解释了IEEE802.11,802.15.1,802.15.4和802.15.6无线标准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相似文献   

12.
卢佳  杨士中 《计算机科学》2007,34(10):90-91
简要分析了IEEE802.11中站点(STA)的MAC协议,给出了一种基于ARM9和uCOSU平的IEEE802.11中站点MAC协议实现方法,重点阐述了站点MAC协议中数据流的C语言实现,包括将LLC层传来的数据组装成帧、分段、加入队列缓冲区、帧效验序列(FCS)的计算,以及接收端的相反操作。  相似文献   

13.
应用于IEEE802.1x的可扩展认证协议的安全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磊  高海锋  张根度 《计算机工程》2004,30(10):127-128,189
IEEE802.1x协议是对现行lEEE802.11协议的安全补充,lEEE委员会为IEEE802.11推出了一个安全架构,称之为RSN(Robust Security Network)。RSN利用IEEE802.lx标准来实现访问控制、认证以及密钥的管理。可扩展认证协议(EAP)是IEEE802.1x中引入的一个重要协议,该标准为基于802标准的局域网提供了一个认证的框架。文章对EAP在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802.11a由于频段的限制,将舞台让给了802.11b,而802.11b又因为带宽的不足被802.11g逐渐取代。当802.11g还没有彻底站稳脚跟的时候,802.1In就已经开始发起强有力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林晓 《网络与信息》2010,24(4):44-44
目前无线路由器产品支持的主流协议标准为IEEE802.11g,并且向下兼容802.11b。这里首先就要认识这个标准所包含的意义。协议打头的“IEEE”是一个国际的无线标准组织,它负责电气与电子设备、试验方法、原器件、符号、定义以及测试方法等方面的标准制定。  相似文献   

16.
刘岩  舒炎泰  张亮  汪广洪 《计算机应用》2004,24(7):162-163,166
文中提出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动态的估计无线网络中的活动节点数,并根据估计出的活动节点数调整MAC层的初始竞争窗口大小,从而降低冲突概率,提高吞吐率性能。而且,该方法没有增加任何控制开销。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IEEE 802.11分布式协调功能机制的性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IEEE802.11MAC层性能分析及改进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EEE802.11作为无线局域网的MAC层规范而被广泛研究。介绍了IEEES02.11MAC协议中最基本的功能-DCF(分布式协调功能)的访问机制。在DCF研究的基础上对MAC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针对802.11DCF的退避机制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8.
陈可 《微型计算机》2008,(7):99-102
用802.11g无线网络传输一部高清影碟绝对是一件苦差事,宛如乌龟爬行一样的速度往往会令用户不胜其烦。那么这样的用户对于802.11n一定是翘首以盼,据说802.11n可带来超过300Mbps的传输速率——这个指标相当于100M以太网的三倍,听上去十分诱人吧?2007年,英特尔便在新推出的Santa Rosa平台中捆绑了“IEEE 802.11n”无线网卡,但时隔一年我们并没有看到802.11n标准普及得如火如荼,恰恰相反,它在整整一年间都只停留在“上市”阶段,虽然不少网络设备厂商积极推出新品,但来自市场的反馈却颇为冷清。其中缘由不仅在于升级成本过高,更主要因素在于现行的并非正式标准,而只是竞逐802.11n标准的两套技术方案——它门分别被称为Pre-N和Draft-N。[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无线局域网技术是新世纪无线通信领域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之一。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无线局域技术已经日渐成熟,应用日趋广泛,较低的价格和成熟的产品推动着无线局域网技术从小范围应用进入主流应用。该文介绍了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各种无线网络的特点。着重介绍IEEE802.11n技术,包括IEEE802.11n发展现状、优点和应用发展前景。在今后的网络中,随着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网络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20.
WL-500g是一款传输速率达到54Mbps的多功能无线网络路由器,集有线/无线网络连接于一体,支持IEEE 802.11g协议,同时兼容于目前常见的802.11b产品,最远距离室内可达50m,室外可达200m。该产品是华硕专为满足小型企业、办公室和家庭办公上网需要而设计的,而它最突出的特点在于能够作为路由器、网络硬盘、打印机服务器、无线网络Webcam使用和USB音箱,五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