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RT-Thread Smart是基于RT-Thread操作系统衍生的新分支,面向带MMU的中高端应用芯片.RT-Thread Smart在RT-Thread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启用独立、完整的进程方式,同时以混合微内核模式执行.RT-Thread Smart的开发与一般的单片机开发不同,一般在单片机程序里不使用操作系统或者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链接在一起.RT-Thread Smart和Windows、Linux等国外知名操作系统有着类似的功能,而RT-Thread Smart作为最新推出的RTOS,它支持的芯片还不够多.RT-Thread Smart非常优秀,为STM32MP157芯片移植RT-Thread Smart可以完善该操作系统的应用环境,为国产RTOS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2.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Thread在SEP4020上的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Thread的特点及体系结构,并具体研究了RT-Thread在以ARM720T为内核的SEP4020嵌入式芯片上的移植方法。同时讨论了RT-Thread系统的设备驱动模型,及应用程序的编写方法。该移植方案已经过多任务应用程序实际测试,系统可靠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PC104是一种工业计算机总线标准,PC104与国产化CPU(中央处理器)结合实现PC104嵌入式控制模块是一种新的应用需求.针对这种需求对PC104结构以及国产的“龙芯”1A芯片进行研究,从原理上结合二者特点,再利用高密度布局布线方式设计完成了基于PC104的国产嵌入式控制模块.对模块的功能和性能分别进行测试分析可得,模块化方式的嵌入式控制系统和普通嵌入式控制系统在性能和功能上表现一致,更有便于拓展外设功能的优点,而且可直接用于具有抗震加固特性的机箱,比较适用于未来的工业以及军事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煤矿数字安全监控系统中CAN总线网络无法与以太网直接进行数据交互的问题,结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应用要求,设计了一种以STM32F107VC为控制核心,基于RT-Thread实时操作系统的嵌入式CAN转以太网网关.详细介绍了网关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并且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使用了大容量的外部数据存储器.经实际测试,网关实现了CAN总线网络与以太网的互连互通,提高了安全监控系统通信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印花机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水平,针对当前印花机控制系统功能单一、稳定性差、缺少直观的数据显示和命令操作界面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上下位机模式的可视化印花机控制方案。该方案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Thread实现下位机模块的任务调度,采用Qt应用程序框架设计上位机的人机交互图形界面,并通过CAN总线连接下位机进行印花电机的监控。实验证明,该方案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操作的直观性,而且有利于系统的进一步改进与升级。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时获取CAN总线数据和监控总线的健康状态,并实现对CAN节点的固件更新功能,设计了一种以SIM808为GPRS通信模块、以STM32F072CB为控制核心、基于RT-Thread实时操作系统的嵌入式CAN总线监控和维护终端.本文详细介绍了终端的硬件和软件设计,为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使用了大容量的外部数据存储器.本终端实现了对CAN总线的监控和维护功能,提高了CAN总线的稳定性,大大降低了人工维护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RT-Thread操作系统在STM32F107VC上的移植,简要说明了具体的移植过程和使用的方法,并分析了RT-Thread操作系统内核代码的各个功能,给出了移植环境的如何搭建,及编写应用程序如何修改代码的方法。最后通过一个实例成功实现RT-Thread在STM32F107VC上的移植,证明了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酒店客房智能控制终端(RCU).以ARM Cortex-M3微处理器(LM3S6911)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Thread作为系统控制核心平台,详细介绍了系统软硬件架构,讨论了酒店客房智能控制终端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流程.测试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酒店客房智能控制终端实现了低功耗、 高效率、 高稳定性、 自动化和智能化功能,且便于维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随着自主式水下潜航器(AUV)的功能越来越复杂、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控制系统软件的可靠性、稳定性、实时性和可维护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基于实时多线程(RT-Thread)操作系统的AUV运动控制器的控制器局域网络(CAN)通信模块。控制器将STM32F407作为硬件平台,实现AUV的航向、深度和航速控制。控制器内部集成有TJA1050收发器和CAN控制器。AUV运动模拟器通过USB CANⅡ分析仪与AUV运动控制器连接,进行通信测试。使用Env工具和STM32CubeMX软件对RT-Thread操作系统裁剪和配置,实现了RT-Thread操作系统的CAN驱动移植和CAN通信软件开发。AUV运动控制器与运动模拟器的对接测试表明,该通信模块有效地提高了控制器的可靠性,满足了设计要求,为实现AUV的长期、有效航行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嵌入式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为传统的测量与控制系统的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很多测量与控制系统采用嵌入式计算机代替台式工控计算机.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基于ARM9的32位高端嵌入式微处理器AT9 1RM9200和嵌入式Linux内核设计新型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平台,突破传统的测控模式,使其具有更强大的处理能力,更优越的通信方式.  相似文献   

11.
RT Thread是一个组件丰富、功能强大、可裁剪性好的开源嵌入式操作系统,而MSP432兼具高性能和低功耗优点,在医疗、能源等领域应用广泛,两者结合必将使得开发更加高效、便捷。但是,关于RT Thread向MSP432单片机移植的详细过程尚未有现成方案。为此,本文给出了RT Thread操作系统在MSP432P401R上移植的具体方法,通过剪裁源码、修改配置文件、更改系统时钟等操作进行适配并移植。实验结果表明,RT Thread系统成功移植到MSP432并能正常运行,具备任务管理、调度以及中断及异常管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速列车上空气动力学试验布线复杂,易受干扰等问题,提出了分布式以太网检测系统,并设计了一个嵌入式以太网接口,采用ENC28J60作为以太网控制器和ARM Cortex-M3内核的STM32作为主控制器,移植了RT-Thread嵌入式系统以及LwIP协议栈,并建立了基于TCP的应用程序,实现了与上位机的高速以太网通信。经过测试,该以太网接口稳定可靠,满足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试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沈丽梅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13):130-132
随着微电子、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高度发展,现代工业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已经从传统电路、微机模式发展成为嵌入式系统模式,嵌入式系统在现代工业数据采集与控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基于ARM9的32位高端嵌入式微处理器AT91RM9200和嵌入式Linux内核设计新型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平台,突破传统的测控模式,使其具有更强大的处理能力,更优越的通信方式。  相似文献   

14.
VGA(视频图形阵列)作为一种标准的显示接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嵌入式系统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高速图像处理的发展,对实时图像处理进行显示有了更多的需要。本文依据VGA显示原理,“抛弃”VGA显示专用芯片,采用SOPC(可编程片上系统)技术,将Ni0SII32位处理器软核嵌入到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中。通过编写DMA控制模块和VGA显示控制模块,设计TVGA图像显示控制器。此方法构建的VGA显示系统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强。  相似文献   

15.
清华OSEK车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SEK规范是一个汽车电子开放式系统及其接口的软件规范,MPC555是Motorola公司开发的高性能车用微控制器。结合这两者的技术特点,提出了在MPC555硬件平台上实现符合OSEK规范的车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介绍了操作系统实现的集成交叉开发环境,详细分析了该操作系统的组成与实现,并对其实时性和存储要求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串口/以太网嵌入式网关的设计方案,详细讨论了串口可靠通信的实现方法,并在开源操作系统RT-Thread和微处理器S3C2440开发板的软硬件平台上实现。网关实际应用于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项目,实验表明该网关能实现可靠的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17.
对Linux内核进行了分析,研究了Linux内核在实时性方面的一些不足,并从开发一套基于ARM9的具体测控系统出发,提出了对ARM平台上的Linux系统时钟粒度、调度方式和中断管理的修改方案,该方案提高了嵌入式Linux内核的实时性.以此为基础,构成了一套多任务测控系统,该系统能够满足测控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8.
苏雷皓  朱明华 《计算机应用》2018,38(7):2113-2118
针对当前振动检测系统延迟大、传感网络可控性差、检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过程现场总线(Profibus)技术的振动检测系统。首先,在每个检测设备节点处实现卡尔曼滤波、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等复杂计算,使网络负载与传输大量原始振动数据的传统方案相比降低了约95%,缩短了网络传输时间和工作站的计算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和计算能力。然后,采用Profibus协议实现对振动检测设备网络的管理和数据传输,保证了传感网络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并且,在振动检测节点设备上使用高精度振动传感器,在检测节点上对振动数据进行滤波等处理,检测精度高达0.0039 mg。此外,自主设计开发了Profibus协议从站,方便检测设备的功能定制与二次开发;在检测节点设备上采用RT-Thread嵌入式系统内核实现资源分配与任务调度,提高了实时性和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系统可以快速地对振动现场的原始振动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并把处理后的数据传输到工作站电脑,实时性高。同时,振动检测设备组成的Profibus网络可以实时显示节点的状态信息,若有网络故障能够及时提醒,网络的可控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