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实测,运用沉积相分析方法,结合露头层序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等方面研究,对重庆市马良嘉陵江组剖面进行了沉积相及层序地层分析研究,认为该剖面由下至上可划分为3套开阔台地-局限台地旋回,识别出3个Ⅱ型层序,每个层序内部发育有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沉积。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层序顶部边界的研究在碳酸盐岩层序研究中非常重要,碳酸盐岩层序顶部边界可分为暴露—整合层序边界和弱暴露—整合层序边界。弱暴露—整合层序边界称为A型层序边界,其层序称为A型层序。暴露—整合层序边界称为B型层序边界,其层序称为B型层序或AB型层序。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岩心观察、钻/测井层序分析以及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寒武系划分8个层序,奥陶系划分9个层序。寒武系—中下奥陶统以及上奥陶统吐木休克组、良里塔格组为碳酸盐台地沉积,碳酸盐岩层序包括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和基准面下降半旋回的沉积,将这些层序划分为A型层序、B型层序和AB型层序。  相似文献   

3.
针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埋深大、钻井少的问题,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巴楚隆起中下寒武统膏盐岩、碳酸盐岩、红褐色泥岩互层发育的特殊岩性组合开展了深入研究,提出该沉积体系中GR泥质含量高低不能反映相对海平面升降,精细沉积相划分是识别基准面旋回升降变化的关键。以此为依据,将寒武系划分为3个超层序,7个三级层序,其中中、下寒武统发育4个三级层序,上寒武统发育3个三级层序,并分析了各层序发育特征,建立寒武系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巴楚隆起中、下寒武统属蒸发台地-局限台地沉积体系,可识别出2种相、5种亚相、19种微相,其中下寒武统以发育局限台地相灰坪、灰云坪、膏云坪、云坪沉积为主,东西沉积存在差异,西部以膏云坪沉积为主,东部主要为云坪沉积,而中寒武统以发育蒸发台地相潮间坪和盐湖沉积为主,巴3井-巴1井一线以西为潮上坪沉积,以东主要为潮间坪和盐湖沉积。  相似文献   

4.
北京西山淹没不整合型高频旋回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西山寒武系张夏组地层为例,运用米兰柯维奇高频旋回层序地层分析方法与地球化学结合研究的手段,对三级快速海侵背景下的寒武系张夏组高频旋回层序地层格架进行划分。研究认为,该区张夏组灰岩地层并非传统的I、II型碳酸盐岩层序模式,应为典型淹没不整合型层序。建立了从三级层序到六级米级旋回的张夏组淹没不整合型高频旋回层序地层格架。淹没不整合型层序格架内有利储层主要发育于三级、四级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中。快速海侵事件标志着碳酸盐岩台地的沉积间断。通过对淹没不整合型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的研究来指导未来的石油勘探生产,具有现实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年代地层框架内,以高分辨率层序基准面旋回识别层序界面,将柴达木盆地乌南地区南参2 井下油砂山组划分为两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由于沉积环境演化与层序基准面旋回是相互影响的,所以沉积相和反映沉积环境的古生态特征是基准面旋回的重要划分依据。钻井沉积相划分以西岔沟露头下油砂山组河流–湖泊相砂、泥岩沉积序列为参照,划分古生态有浅水、较深水、淡水、较咸水等类型。以上述方法划分单井层序后,建立了乌南地区下油砂山组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并分析了层序格架内基准面旋回与古生态特征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年代地层框架内,以高分辨率层序基准面旋回识别层序界面,将柴达木盆地乌南地区南参2井下油砂山组划分为两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由于沉积环境演化与层序基准面旋回是相互影响的,所以沉积相和反映沉积环境的古生态特征是基准面旋回的重要划分依据。钻井沉积相划分以西岔沟露头下油砂山组河流-湖泊相砂、泥岩沉积序列为参照,划分古生态有浅水、较深水、淡水、较咸水等类型。以上述方法划分单井层序后,建立了乌南地区下油砂山组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并分析了层序格架内基准面旋回与古生态特征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四川盆地寒武系、奥陶系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的详细分析,认为寒武系-奥陶系主要发育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和台地边缘相。结合地震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将寒武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奥陶系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以三级层序为单元,采用单因素编图、多因素综合的方法,编制了四川盆地及邻区寒武系-奥陶系层序岩相古地理图,认为寒武纪-奥陶纪总体呈现西部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东部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的格局,碳酸盐台地演化呈现出由早寒武世早期(梅树村期-筇竹寺期)碎屑-混积陆棚、早寒武世中期(沧浪铺期)缓坡台地向早寒武世晚期(龙王庙期)至中奥陶世镶边台地的转变,在晚奥陶世,因全球海平面上升再加上扬子板块东南被动陆缘向华夏陆块之下俯冲聚敛的构造沉降效应,导致沉积水体快速加深,致使上扬子(四川)台地被淹没而成为较深水缓坡-盆地相。寒武纪从早期陆源碎屑和碳酸盐混积为主转变到晚期清水碳酸盐沉积为主,盆地内部大面积发育局限台地相台内滩和台内白云岩有利储集体;奥陶纪受海侵影响,盆地内部以开阔台地沉积为主,台内滩呈带状分布;晚奥陶世台地被淹没沉积了宝塔组、临湘组及五峰组泥晶灰岩、泥质灰岩及泥岩,成为遍及全盆地的区域盖层,五峰组还可作为优质烃源岩。有利天然气储层为砂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和细粉晶白云岩,溶蚀孔洞发育,储层平均孔隙度2%~6%,储层单层厚度较大,空间上连续性较好。在有利储集体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成藏条件综合分析,优选了4个寒武系-奥陶系有利勘探区带,其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有利区带和泸州古隆起有利区带发育大型构造圈闭,有利储集体大面积分布,有较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区中北部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华北地台寒武系碳酸盐岩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深部油气勘探目标,加强寒武系层序格架及其充填样式的研究对于指导潜山油气藏和潜山内幕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系统分析典型露头剖面岩性和沉积序列发育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典型钻井、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共识别出3种层序边界类型,即暴露成因的I型和II型层序边界以及淹没不整合型(III型)层序边界;将华北地区中北部寒武系划分为7个可区域性对比的三级层序,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利用碳酸盐岩全岩碳同位素对全球海平面变化的良好表征性,与露头沉积微相分析得到的相对水深变化规律进行对比,探讨了三级层序发育的主控因素。认为在古气候和沉积充填速率影响不大的背景下,下寒武统CSQ1层序(相当于府君山组或昌平组)、CSQ2层序(相当于馒头组)和上寒武统CSQ5层序(相当于崮山组)的发育受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板块内差异沉降等构造背景综合控制,特别是CSQ5层序属于典型的淹没不整合型三级层序;CSQ3层序(相当于毛庄组)、CSQ4层序(相当于徐庄组及张夏组)、CSQ6层序(相当于长山组)和CSQ7层序(相当于凤山组)的发育主要受控于全球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野外露头剖面、测井和录井、地震等资料,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SS1,SS2,SS3),14个三级层序,其中二级层序均为I型层序,主要发育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在此基础上[JP2]结合其沉积相发育特征以二级层序体系域为编图单位编制了6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结果表明,SS1、SS2时期均表现为海侵期急速而短暂的海平面上升与高位期漫长的缓慢海平面下降,盆地中部、西部区域主要以海侵期的局限台地、开阔台地沉积转变为高位期的蒸发台地及局限台地泻湖沉积,盆地东部区域主要以陆棚、盆地沉积为主,盆地面积相对较大。SS3时期盆地中部、西部地区主要以局限台地、开阔台地沉积为主,与SS1、SS2时期不同的是SS3时期盆地沉积区域相对缩小,陆棚沉积区域扩大,在SS3高位期,盆地最东端逐渐转变为碳酸盐台地沉积。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寒武系层序及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沉积相和层序界面识别后,将巴楚隆起区寒武系划分为2 个二级层序(SS1和SS2)及14 个三级层序。每个二级层序又分为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研究表明,SS1-TST 发育时期,区内地壳下降,相对海平面快速上升,本区接受一套深水盆地相沉积;SS1-HST 发育时期,受海平面大幅度下降、水循环受限和干旱炎热气候影响,区域沉积格局由盆地直接向局限台地转化,最终进入频繁暴露的蒸发台地环境,以沉积膏云岩和膏岩为主,形成一套重要的区域性致密盖层;SS2发育时期,又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海平面升降旋回,形成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相带的展布格局。  相似文献   

11.
华北龙山地区新元古界出露完整,从下向上依次发育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研究层序地层格架及其沉积相演化对恢复华北地区古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龙山地区青白口系进行了系统的野外实测、岩石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微量元素等实验分析,在野外和室内岩性特征和沉积序列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运动背景,建立了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各层序沉积相演化,并建立了层序地层发育模式。研究认为,依据不整合界面和岩性突变界面,将研究区青白口系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SQ1(下马岭组)、SQ2(长龙山组)和SQ3(景儿峪组)3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都发育了TST和HST两个体系域。SQ1和SQ2以碎屑岩沉积为主,对应陆源碎屑供给充分;SQ3以混积岩沉积为主,对应相对清水沉积模式。根据岩性和沉积构造及其沉积序列等特征,SQ1层序TST以浅海陆棚沉积为主,HST以潮下带砂坪和潮间带砂-泥混合坪为主;SQ2层序TST以潮下带砂坪和潮道为主,HST以潮间带砂-泥混合坪和潮上带泥坪为主;SQ3层序TST发育潮下带砂质浅滩和泥质灰坪,HST以潮间含云灰坪和潮上灰质和泥质云坪为主。在层序划分和沉积相演化基础上,建立了以潮坪-浅海陆棚相为主的陆源碎屑-碳酸盐岩混积型层序地层发育模式,具有开阔陆表海特征。  相似文献   

12.
寒武系盐下白云岩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勘探领域,是近年来油气勘探研究热点之一。为明确塔中地区肖尔布拉克组的层序格架、沉积相类型及储层分布特征,综合塔中地区的钻井、地震、岩心等资料,利用井—震标定,对层序的关键界面进行识别,开展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地区肖尔布拉克组可划分为2个Ⅲ级层序(SQ1、SQ2),SQ1发育海侵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不发育低位体系域,SQ2仅残留部分高位体系域。以塔参1井所在的古梁带将塔中地区划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属开阔海环境,沉积相带为古陆—滨岸—开阔台地,SQ1海侵期塔中全区基本被淹没,是烃源岩发育期,SQ1高位期与SQ2为台地内丘滩体大规模发育时期,形成规模性储集层;东部属局限海湾环境,沉积相带为古陆—潮坪(混积潮坪—藻云坪)—开阔台地,SQ1高位期与SQ2海平面大幅度下降时期,潮坪相白云岩接受大气淡水溶蚀改造,形成良好储集层。在层序格架内,建立了塔中地区沉积模式,为指导储层预测提供新思路与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上寒武统洗象池组是四川盆地的一个潜在勘探层位,但对其沉积相带展布及储层主控因素的认识还十分薄弱。在扬子地台北缘洗象池组发现的风暴沉积可以为此提供一些重要的约束。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薄片鉴定,对扬子地台北缘城口地区洗象池组风暴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讨了其古地理含义及其对川东北地区洗象池组储层发育的指示意义。研究区洗象池组风暴沉积的典型识别标志包括底冲刷-充填构造、风暴撕裂构造、粒序层理和丘状交错层理等。根据风暴沉积标志组合的不同,划分出5种风暴沉积序列:序列1、序列2、序列3、序列4及序列5,且风暴段自下而上整体表现为由序列1向序列5逐渐过渡。根据沉积构造、岩性组合及风暴序列变化,结合经典浅水碳酸盐岩风暴沉积的发育模式,认为风暴段沉积环境整体以中缓坡为主,且自下而上由内缓坡、中缓坡向外缓坡变化,构成向上变深序列。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推测扬子地台北缘洗象池组在城口以北东地区处于中-外缓坡地带,而城口以南西地区则为内缓坡地带,从而认为洗象池组在城口南西方向的川东北地区具备发育大规模优质颗粒滩储层的地质条件,值得进一步勘探。  相似文献   

14.
白云岩-蒸发岩共生地层中油气资源丰富。基于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钻井、薄片等资料,在三级层序划分的基础上,采用INPEFA和小波变换技术对川东地区寒武系高台组白云岩-蒸发岩共生地层的高频层序进行识别与划分,并探讨了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 ①川东地区寒武系高台组白云岩-蒸发岩共生地层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为Sq1,Sq2,Sq3,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四级层序(ssq1—ssq6)。高台组主要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自西向东依次发育混积台地、局限-蒸发台地、开阔台地相沉积。②研究区高台组的岩性组合序列包括白云岩上覆厚层蒸发岩(A)、厚层白云岩夹蒸发岩(B)、白云岩与蒸发岩互层(C)和蒸发岩上覆厚层白云岩(D)等4种类型。白云岩-蒸发岩共生地层发育在四级层序的接触界面,且多发育于层序内部的高位体系域,反映了海平面较强烈的扰动,尤其是海平面的相对下降有利于白云岩和蒸发岩沉积。③研究区高台组白云岩-蒸发岩共生地层的岩性组合序列在GRinpefa曲线和小波变换曲线上均具有响应特征,对应的64尺度小波系数曲线波动平缓,能量团为弱黄蓝色,GRinpefa曲线以“缺口”的形式表现出蒸发岩与白云岩的岩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河流相是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而河流相地层划分一直以来也是一个难点。四川盆地川中—川西地区沙溪庙组发育河流相沉积,以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为指导,通过“点—线—面”结合,对其开展层序地层研究。结果表明:①沙溪庙组可划分为3个三级与5个四级基准面旋回;5个四级旋回分别与沙一段,沙二1、沙二2、沙二3、沙二4亚段对应。②基准面旋回是控制沙溪庙组河道发育特征和叠加样式的主控因素;基准面较高时,可容纳空间大,地层沉积速度快,河道相对孤立,规模较小,地层泥岩含量较大;基准面较低时,地层沉积速率慢,河道原地摆动时间长,相互切割叠置,河道规模较大,地层泥岩含量相对少。沙溪庙组层序地层划分不仅提供了一个高精度的等时地层格架,同时也具有储层预测作用,对沙溪庙组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地质、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将华北黄骅坳陷白水头-唐家河地区的沙河街组一段(Es1)-明化镇组(Nm)地层划分为2个一级层序,4个二级层序,从下向上依次为:层序Ⅰ(对应于沙河街组一段)、层序Ⅱ(对应于东营组)、层序Ⅲ(对应于馆陶组)、层序Ⅳ(对应于明化镇组)。其中层序Ⅰ和Ⅱ为湖泊相层序,分为低位(LST)、湖扩展(EST)和高位(HST)等3个沉积体系域;层序Ⅲ和Ⅳ为河流相层序,分为基准面上升和基准面下降等2个沉积体系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湖泊相和河流相层序的沉积特征,总结了本区层序地层的发育模式。最后指出,层序Ⅰ的HST,层序Ⅱ的LST,层序Ⅲ的基准面上升体系域为本区最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层段;层序Ⅳ主要发育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包括龙王庙组、高台组和洗象池组,其中龙王庙组已在川中地区发现安岳气田,但后两者目前仍未获得重大突破。为此,综合应用各类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了该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的构造—沉积背景,研究了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相和膏盐岩的分布特征,建立了沉积相地质模式,并预测了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古构造沉积格局呈东南倾大斜坡背景之上叠加"两隆夹一凹"特征,地层充填具有西薄东厚的"底超顶削"结构;2地层层序自下而上发育3个总体向上变浅的三级层序旋回,膏盐岩主要位于三级层序高位域,聚集于万州—宜宾凹陷;3沉积相地质模式自下而上包括三大沉积结构层,即蒸发—碳酸盐岩缓坡、蒸发混积局限台地和蒸发局限台地,沉积环境演化由开放—长期闭塞和蒸发盐化—开放,颗粒滩分布由大面积"双滩"演变为零星滩和带状滩,蒸发潟湖和蒸发潮坪规模总体缩小;4储层分布复杂,主要受古构造沉积格局、颗粒滩和不同级次层序暴露面控制,古隆起之上及其周缘、台内坡折带和台缘带附近是有利储层的发育部位。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区东部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发育潮坪相、局限碳酸盐台地、开阔碳酸盐台地、浅海陆棚、鲕粒滩和风暴沉积等沉积相类型;同时发育下寒武统的泥质烃源岩及中、下奥陶统的碳酸盐岩类烃源岩。这些烃源岩在纵向演化上受沉积相带变迁的控制,即在不同的沉积相带中烃源岩的发育不同,泥质烃源岩主要形成于浅海陆棚相;碳酸盐岩类烃源岩中的自云岩类烃源岩形成于云坪环境,灰岩类烃源岩形成于局限碳酸盐台地环境。研究区烃源岩分布特征分析表明,泥质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合肥盆地,白云岩类烃源岩的分布则以东濮坳陷和临清坳陷为最好,灰岩类烃源岩的分布以黄骅坳陷和冀中坳陷为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