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太阳能发电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太阳能发电的发展状况和其在未来能源供应中的重要性,通过对太阳能发电的两项重要技术——太阳光发电和太阳热发电技术的分析,明确提出目前太阳能发电的难点及相应对策,设计出一种联合两项技术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同时探讨了太阳能发电技术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相互结合应用。研究表明,这种联合发电系统能够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并保证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太阳能发电技术的相互配合以及与其他发电技术的互补利用将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聚光型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特点及国内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发展面临的难点,提出了将塔式和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优点相结合,发展辅助燃煤/燃气一体化的发电系统,以及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的联合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力》2008,41(11)
日本九州电力公司计划从明年开始.尝试跟踪式太阳能发电。所谓跟踪式太阳能发电,就是太阳能面板可以尾随太阳方向的变化而移动的太阳能发电。与固定式太阳能发电相比.跟踪式太阳能发电的发电量可提高一两成.效率明显提高。此举在日本国内电力行业尚属首例,如果在发电效率和成本等方面的优势能够得到确认.该公司将考虑引进实施MW太阳能发电计划。  相似文献   

4.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九州电力公司计划从明年开始,尝试跟踪式太阳能发电。所谓跟踪式太阳能发电,就是太阳能面板可以尾随太阳方向的变化而移动的太阳能发电。与固定式太阳能发电相比,跟踪式太阳能发电的发电量可提高1-2成,效率明显提高。据称,此举在日本国内电力行业尚属首例,如果在发电效率和成本方面等的优势能够得到确认,该公司将考虑引进实施兆级太阳能发电计划。  相似文献   

5.
《大众用电》2010,(8):30-30
1、分布式发电技术。分布式发电是指将电力系统以小规模(发电功率在数千瓦至50MW的小型模块)、分散式方式布置在用户附近.可独立地输出电能的系统。分布式发电具备投资省、系统可靠性高、能源种类多样(比如风力发电、太阳能热电站、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燃料电池发电和小型燃气轮机发电等)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风力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阐述风能和太阳能是丰富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是重要的后续能源,将为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做出巨大贡献。介绍国内外风能与太阳能资源,分析国内外风力及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论述其发展趋势及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风能与太阳能的特点,指出风力与太阳能互补发电比单一发电方式更优越,并介绍风力与太阳能光伏互补发电的研究现状及进一步发展所要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电源世界》2006,(5):65-65
太阳能发电分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光热发电前已阐述。不论产销量、发展速度和发展前景、光热发电都赶不上光伏发电。可能因光伏发电普及较广而接触光热发电较少,通常民间所说的太阳能发电往往指的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简称光电。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打效应原理, 利用太阳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不论是独立使用还是并网发电,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它们主要  相似文献   

8.
刘人镕 《电世界》2004,45(6):1-3
太阳能发电可分为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又有独立光伏系统及并网光伏系统。该文介绍了国内外太阳电池及并网发电系统的发展:1996年全世界安装的光伏组件容量已超过600MW,近年来太阳电池的年增长率已达30%~40%,预计今后几年仍将保持下去,且新型廉价的太阳电池也正在开发之中;并网发电系统则以太阳能屋顶、光伏与建筑相结合、电网光伏支持系统、光伏电站等型式发展,且光伏空间站也正在研制。该文还指出,太阳能发电将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9.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狄丹 《华中电力》2008,21(5):59-62
阐述了研究和利用太阳能的优越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太阳能光肤发电的原理擞术现状与发展前景做了介绍。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对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步伐。我国幅员广大、太阳能资源丰富、基础技术良好,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将近来一个大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10.
太阳能光热发电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太阳能光热发电的技术特性(一)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的战略地位太阳能热发电是先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技术。其原理是:聚光器将低密度的太阳能转化成高密度的能量,经传热介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通过热力循环做功实现由热能到电能的转换。太阳能发电原理和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力》2008,41(11)
太阳能利用有2种途径.一种是通过光电池把太阳辐射转化为电能.另外一种是通过太阳能集热器把太阳辐射转化为热能。后者将热能再转化为电能.这种发电方式被人们称为太阳能热发电。美国环境智囊机构地球政策研究所发表了对今后5a全球太阳能热发电规模的预测结果。根据预测.到2012年全世界通过聚光装置利用太阳热能使液体加热产生蒸汽发电的太阳能热发电规模将达6.40GW.相当于2007年的14倍。  相似文献   

12.
《电力技术》2012,(2):34-34
美国太阳能发电协会为亚利桑那州土桑市(Tuccon)电力公司(TEP)的太阳能发电新型运作项目颁奖,该Tuccon社区太阳能发电项目允许刚户直接从电力公司当地r太阳能发电设施处购买太阳能电力,  相似文献   

13.
《电力技术》2013,(8):84-84
日本太阳能发电2013年第1季度的安装容量陡增270%,超过德国。虽然其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总容量比中国略低一些,但在2013年,其光伏发电市场的收益将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由于太阳能供给的间歇性,单独投资建造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经常会出现设备成本高、利用率低、收益低等问题。因此,利用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与常规燃煤发电系统都有汽轮机部分这一特点,将槽式抛物太阳能集热器集成到常规燃煤发电系统中,寻求改造现有燃煤发电系统的新途径。以某300 MW机组为例,利用弗留格尔公式进行变工况计算,然后进行热经济性分析,为太阳能辅助燃煤热发电混合系统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利用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光电池把太阳辐射转化为电能,另外一种是通过太阳能集热器把太阳辐射转化为热能。后者将热能再转化为电能,这种发电方式被人们称为太阳能热发电。美国环境智囊机构地球政策研究所近日发表了对今后5年全球太阳能热发电规模的预测结果。根据预测,到2012年全世界通过聚光装置利用太阳热能使液体加热产生蒸汽发电的太阳能热发电规模将达640万千瓦,相当于2007年的14倍。  相似文献   

16.
太阳能发电是个老话题,但它同时也有一个老问题,就是发电效率很低。最近,以色列科学家宣布,他们发明了一种新型的、高效太阳能发电系统,将促进太阳能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卫·费曼是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的物理学教授,通过30多  相似文献   

17.
全球太阳能热发电可开发量巨大.太阳能热发电可以采用相对经济的储热系统,其电力品质好,可担当基础电力负荷.通过规模建设、技术改进、降本增效,太阳能热发电成本将有较大幅度降低.预计2020年前后,全球太阳能热发电将进入大规模应用的时代.由于规模大,效率相对较高,太阳能塔式发电技术将快速发展,有望成为一种光热发电的主流技术,储热技术也将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屈伟平 《电器工业》2009,(11):26-30
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新情况 目前,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仅为发电总装机容量的万分之一,处于行业发展的初始阶段,产业前景十分广阔。在《关于制定阶梯电价和促进我国光伏发电发展的议案》建议稿中,我国几位太阳能方面的专家一致认为:从资源的数量、分布的普遍性、技术的可靠性来看,光伏发电比其他可再生能源更具有优越性,光伏发电将成为我国未来电力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计及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系统随机潮流计算   总被引:52,自引:17,他引:35  
近年来,分布式发电技术大量引入.诸如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这些依赖于自然条件的发电方式会出现出力随机波动的情况,而因此造成的系统电压越限等问题日益显著.基于此,文中重点研究了分布式发电中的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随机出力对配电系统电压质量的影响,建立了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随机分析模型,将此模型引入到接有分布式发电的IEEE 34配电系统中进行随机潮流计算,得到了节点电压概率密度曲线及系统年期望电压越限小时数.文中还将风力-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与单独风力发电系统进行比较,得到了前者更有利于提高系统电压质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分布式发电技术大量引入。诸如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这些依赖于自然条件的发电方式会出现出力随机波动的情况,而因此造成的系统电压越限等问题日益显著。基于此,文中重点研究了分布式发电中的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随机出力对配电系统电压质量的影响,建立了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随机分析模型,将此模型引入到接有分布式发电的IEEE 34配电系统中进行随机潮流计算,得到了节点电压概率密度曲线及系统年期望电压越限小时数。文中还将风力-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与单独风力发电系统进行比较,得到了前者更有利于提高系统电压质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