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第三讲由于篇幅较长,故分期刊登。本期介绍预测的基本概念,包括预测的分类和预测的一般程序,预测的准确性;定性预测法,包括专家预测法、主观概率预测法和互相影响分析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GIS 技术综合分析了焦家金成矿带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体赋存规律,建立了研究区金矿预测模型,并提取了相关成矿预测因子,采用证据权法对成矿预测因子进行了赋值,圈定了找矿预测区,并择优对预测区进行了钻探验证。研究表明,焦家金成矿带有关的矿床预测权重包括岩浆岩、构造、蚀变带以及物化探异常等;研究区划分了6个预测区: 后坡预测区、任家预测区、卧龙预测区、綦家预测区、龙埠预测区、城子预测区;经钻探验证,在后坡预测区发现金矿体3个,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GIS技术综合分析了焦家金成矿带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体赋存规律,建立了研究区金矿预测模型,并提取了相关成矿预测因子,采用证据权法对成矿预测因子进行了赋值,圈定了找矿预测区,并择优对预测区进行了钻探验证。研究表明,焦家金成矿带有关的矿床预测权重包括岩浆岩、构造、蚀变带以及物化探异常等;研究区划分了6个预测区:后坡预测区、任家预测区、卧龙预测区、綦家预测区、龙埠预测区、城子预测区;经钻探验证,在后坡预测区发现金矿体3个,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依据组合预测有效度的定义,以单项预测在预测区间内预测精度均值最大为准则,建立了基于单项预测的加权组合预测模型,给出了加权系数的线性规划最优计算模型。应用基于灰色预测与指数平滑预测的组合预测模型研究了我国矿业事故数基本趋势问题,证明应用此模型对矿业安全系统预测分析不仅提高了预测精度,且模型直观、计算简洁,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裂缝预测在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是至关重要的,预测裂缝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岩芯观察描述、测井识别裂缝、地震资料预测裂缝等。重点阐述了地震预测裂缝的4种方法,如多波多分量预测裂缝、P-S转换波预测裂缝、VSP地震预测裂缝以及纵波AVAZ预测裂缝。综合比较各种方法的原理和费用投资情况认为,纵波AVAZ预测裂缝是一种有效且价格相对合理的方法。最后介绍了纵波AVAZ预测裂缝方法在A油田的应用实例,有一定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灰色预测的基础上引入马尔可夫链预测理论,建立了煤矿事故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该模型兼有灰色预测和马尔可夫预测的优点,不仅提高了波动性较大的随机变量的预测精度,同时还拓宽了灰色预测的应用范围。实例证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预测精度明显高于灰色GM(1,1)残差修正模型预测精度,从而说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预测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的发展规律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少瓦斯事故给煤矿生产带来的损失,本文在灰色模型预测煤矿瓦斯涌出量的基础上,结合神经网络理论,构建了灰色-RBF网络模型,充分利用灰色模型的"小样本、贫信息"的预测特点及RBF神经网络自学习、自适应能力特点。首先使用灰色模型对瓦斯涌出量进行初步预测,然后建立RBF网络模型进行再次预测,得到瓦斯涌出量的最终预测值;RBF网络模型的训练和预测计算用MATLAB软件完成。通过对安徽省某矿瓦斯涌出量的预测结果对比,灰色-RBF网络模型的预测误差分别为0.325和0.221,灰色模型预测误差为2.51和2.45,结果表明灰色-RBF网络模型预测明显高于单一灰色模型预测的预测精度。为煤矿瓦斯涌出量预测提供一种预测精度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对煤炭行业人才需求的预测中,利用单项预测方法进行预测有时会受到局限,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元回归——灰色预测的组合预测方法对煤炭行业人才需求进行预测。选取30个煤炭企业2013—2017年期间人才变动的数据,提取煤炭年产量和年薪酬水平为主要因子,对2013—2017年的煤炭行业经营管理人才需求量进行预测,残差分析结果表明,用多元回归-灰色预测模型预测较单一方法更有效,构建的预测方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对几种比较适用于煤矿安全宏观预测的方法(线性回归预测、非线性回归预测、灰色预测、马尔柯夫链预测、灰色马尔柯夫链预测、神经网络预测法)进行了介绍,并作了进一步评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董飞亚 《煤》2011,20(3):35-37
由于冲击矿压发生的复杂性,以及发生机理的局限性,单一的预测方法不能保证对冲击危险性的准确预测预报。采用综合指数法、微震监测法、数值模拟分析法、电磁辐射法和钻屑法相结合的分级预测体系,实现了在时间上从早期预测到即时预测,在空间上从区域预测到局部预测、点预测,逐级排除和确认冲击矿压危险区。采用该技术对冲击矿压进行连续监测,实现了冲击危险的分级预测,提高了冲击矿压预测的准确性,对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A cone crusher is used for crushing rock material in mines and quarri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rusher changes during its lifetime due to wear of the crusher liners. Previous research has made it possible to model, simulate and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of a given crusher. A problem is that due to wear the optimized geometry will change and the performance will suffer. To design crusher geometry for optimized performance throughout the lifetime of the liners, it is desirable to predict the worn geometry.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for this purpose. In a previous study, a wear model was investigated for a laboratory scale crusher. This model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a cone crusher. The controller in a modern cone crusher can, for example, keep the close side setting or the power draw constant. Such a controller was implemented in the model. Measurements of the worn geometry were conducted in order to validate the wear model. The worn geometry is well predicted although the wear rate, estimated from experiments presented in a previous study, was overestimated. The effect of constant power control and wear on various output parameters was studied in simulations.  相似文献   

12.
煤液化残渣固体热载体法热解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煤加氢液化残渣基本物性进行了考察,针对其加热易软化熔融、强黏结性等特性带来的进料困难、热解黏结以及粉尘与热解油气难以分离等问题,构建了集固体热载体快速热解和移动颗粒层除尘为一体的双循环反应系统,探讨了利用该系统连续热解残渣提油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残渣可萃取物占残渣1/2以上,其含有的高分子量有机物使其具有强黏结性。通过配入一定比例惰性物料,可以有效地降低残渣的黏结性。采用螺旋进料器与文丘里进料器组合进料,并配合双层导管冷却的方式可以实现残渣连续顺畅地进料。固体热载体双循环反应系统残渣热解实验表明,采用石英砂掺混进料、流化床快速热解和移动颗粒层过滤除尘技术,可从残渣中高效提取清洁的热解油。热解温度为500 ℃,流化操作气速比U0/Umf为2.8,石英砂-残渣掺混比为4∶1时,热解油产率达23%,是铝甑值的2.1倍。  相似文献   

13.
刘小兵 《中州煤炭》2022,(10):84-89
为了探明某研究区采空区和采空积水区情况,采用瞬变电磁法、激电测深法、电法探测法、活性炭测氡法,并利用钻探进行验证。研究得出,物探工作查明8号煤层采空区异常4处,推断采空面积共计422 309 m2;12号煤层采空区异常4处,采空面积共计371 1692 m2;15号煤层采空区异常2处,采空面积共计282 4437 m2。该井田内各煤层共有采空积水区55处,矿井总积水面积为1 037 517 m2,总积水量2 253 232 m3。研究为后期矿山地质环境功能修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厚层冲积层下煤层的安全开采是林南仓矿东一采区遇到的最大问题。在分析东一采区开采具体情况和开采方式的基础上,构建了符合实际情况的工程地质模型和力学模型。应用目前最先进的Flac3D软件对东一采区的煤11和煤12的覆岩变形破坏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煤11开采引起上覆岩层最大下沉值为2.75m,引起上覆岩层发生塑性屈服破坏的最大高度为31m,上覆岩层处于拉应力状态区域的最大高度为27m。煤12开采引起上覆岩层下沉,最大位移量为5.42m。煤12开采后上覆岩层发生塑性屈服破坏的最大高度为47m,上覆岩层处于拉应力状态区域的最大高度为43.3m。这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和实际观测结果较为一致,模拟结果可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邵安林 《矿冶工程》2012,32(6):29-32
根据鞍钢集团矿业公司的生产现状, 首次提出细碎-湿式强磁预选工艺, 贫赤铁矿和极贫赤铁矿经细碎-预选后, 可抛弃产率20%~40%、品位8%以下的尾矿, 显著降低选矿成本,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为矿山企业高效利用资源、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以来,地勘行业在服务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越发凸显。"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地勘行业面临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在总结"十二五"地勘行业发展成效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地勘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以创新发展激发地勘行业发展新动力、形成地勘行业发展协调新格局、探索地勘行业绿色发展新模式、开拓地勘行业开放发展新空间、最终共享地勘行业发展新成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江西某铜矿伴生有钨、铋等有价元素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试验研究,提出浮-重联合选矿工艺,有效回收该多金属矿中的铜、铋,钨。获得铜精矿品位18.35%,回收率94.64%;铜精矿中伴生铋品位3.22%,回收率67.08%;钨精矿品位49.63%,回收率83.56%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杨蕾  杜鹏  夏斌 《资源与产业》2014,16(2):134-140
基于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模型(IO-SDA),从经济整体、分行业、分部门3个角度对2002—2007年广东省最终需求隐含能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因素分解。结果显示:1)规模效应是导致广东整体及各行业最终需求隐含能增加的主要因素,技术因素则是减少隐含能消费的关键因素,经济系统效率和结构效应对隐含能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2)工业尤其是重制造业是广东隐含能增长的主体,工业部门输出商品引致的隐含能消费是其隐含能增长的主要原因,农业部门隐含能消费小幅下降,建筑业隐含能消费的上升主要源于投资效应,服务业部门中则以消费效应尤其是城镇居民消费引致的隐含能增加占主体。研究表明,广东2002—2007年重工业化进程中呈现了“高能耗”的趋势,提高技术效应、经济系统效率及结构效应的负向作用是广东未来降低最终需求隐含能消费的着手点。  相似文献   

20.
Skip hoists in underground mines are vital in the transportation process of a mining system. Equipment failures and unscheduled maintenance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losses in productivity and unnecessary capital investments.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mechanical breakdowns and machine delays of a skip hoist system in a typical underground mine in the Sudbury region in Ontario, Canada. Two maintenance approaches are considered, namely a basic maintenance approach and a reliability-bas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