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腐蚀控制》2010,(4):48-48
据悉,工信部已经明确了“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任务,其中海洋工程装备将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培养。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起步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实现快速发展是在进入新世纪以后。新世纪10年来,随着国内外海洋装备需求的增长,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抓住市场高峰期的战略机遇,承接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订单,实现了快速发展,能力也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模具制造》2011,(12):I0009-I0009
“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发展将选择5大方向重点突破,分别是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  相似文献   

3.
《重型机械科技》2012,(1):27-27
2011年9月份,国家发改委等4部委下发《关于印发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的通知》,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而此次发布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细化了四方面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现代焊接》2012,(11):47-47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近期正式发布了《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展重点直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并将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这一产业的扶持力度,这不仅为困境中的上海船企注入一针“强心剂”,也为谚沛船舶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规划》,上海市将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引领,全面建成以长兴、  相似文献   

5.
《锻压机械》2012,(3):1-1
备受关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日前由工信部印发。根据《规划》要求,到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要从2010年的1.6万亿元增长到6万亿元以上。现阶段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五大领域。  相似文献   

6.
《焊接》2016,(3)
《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重点发展领域,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等都与焊接技术发展密切相关,也为先进焊接技术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机遇。先进弧焊、激光焊、电子束焊接、特种摩擦焊,水下焊接等新工艺与设备,数字化、智能化焊接装备及生产线将成为重要的发展和应用方向。先进焊接工艺和设备在重点领域的应用将对提升制造业整体制造水平、推动焊接技术进步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船舶焊接设备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臣富 《电焊机》2006,36(8):16-19
造船工业发展概况(1) 造船工业是战略性产业——为海军、航运和海洋工程提供装备。造船工业是“朝阳产业”——海洋、领土、资源、运输。☆毛泽东号召: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邓小平指示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入国际市场。胡锦涛指示:努力成为世界造船大国——强国。  相似文献   

8.
钛合金因其比强度高、耐海水腐蚀、耐高温等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简要介绍了海洋服役环境的特点,综述了钛合金在海洋工程上的应用现状,并从疲劳强度、蠕变性能、焊接性能、断裂韧性等方面分析了海洋工程用钛的选材要素。俄罗斯、美国已建立完整的海洋工程装备用钛合金体系,并成功将钛合金应用于潜艇、海底管道、深潜器耐压壳体等海洋工程装备。我国虽已初步建立不同强度级别的海洋工程用钛合金体系,但与国外相比仍存在差距,今后应加强钛合金的基础研究,逐步完善我国海洋工程用钛合金体系。  相似文献   

9.
锻压情报网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三季度出台工信部近日表示,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预计于三季度出台。据悉,规划征求意见稿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并确定了五大重点发展领域,分别为航空航天、卫星应用、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  相似文献   

10.
《重型机械科技》2012,(2):15-15
近年来央企制造业整体水平有了一定提高,特别是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领域有了很快的发展,在民用航空装备、卫星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中央企业的销售收入占行业的80%,已引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  相似文献   

11.
《现代焊接》2014,(3):39-39
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的发展思路是从五大方向重点突破,分别是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该《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高端装备的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的比例将达20%以上,预计年销售产值将会达到6万亿元。首批用于补贴智能装备制造的资金已经下达。第一批落实补贴资金的智能制造装备有19个项目,国家补贴资金9.5亿元,现已正式启动。尤其为支持智能制造装备企业拓展市场,国家将划拨首台套补贴资金,  相似文献   

12.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工程装备是国家海洋维权、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减灾防灾的重要载体。由于海洋工程装备系统复杂、长期受海水侵蚀、故障监测和分离困难,其故障70%是由液压系统故障引起的,液压系统失效问题已成为制约海洋工程机械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分析典型海洋工程机械装备——海洋浮标、潜标液压系统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机理,提出基于功率流原理的典型液压回路ARMA(自回归滑动平均)建模可靠性和故障在线诊断方案,并以流固感应耦合数据传输和声学矢量传感技术提取海洋浮潜标装备液压系统压力和流量等典型非电量信息,通过改变模型的均值和方差实现回路不同工作状态特征描述,建立失效现象和原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发现危险因子,从而揭示海洋环境中液压系统失效机理,为业内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对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快速发展,对先进海洋工程装备的需求日益强烈,尤其是对某些关键部件的表面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单从提高材料自身性能的角度来满足对高性能的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表面工程技术是提高材料表面性能的重要方法,它能够在不破坏材料自身性能的前提下,对材料表面性能进行强化或再生,使材料或部件表面具备耐磨、耐蚀、抗氧化、耐热、绝缘、密封和隔热等性能中的一种或几种。因此,表面工程技术已成为实现海洋工程装备材料最终性能的重要手段。对海洋工程装备中涉及到的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应用和发展进行了综述。最后,指出了一些重要问题,展望了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备受关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日前由工信部印发。根据《规划》要求,到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要从2010年的1.6万亿元增长到6万亿元以上。现阶段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  相似文献   

15.
《现代焊接》2011,(11):35-35
近期,我国石化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目标正式浮出水面:将通过发展高端设备、推进大型成套设备国产化、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推进石化装备产业由大向强的转变。将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抓住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重点,“十二五”时期,  相似文献   

16.
《电焊机》2020,(8)
为探索匙孔型钨极气保焊(keyhole gas tungsten arc welding,KTIG)技术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应用的可行性,采用KTIG打底+埋弧焊填充盖面的工艺方法完成了海洋工程用A36、E36等级钢板焊接,对KTIG焊接技术的双面成型能力、深熔能力、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和测试,验证了KTIG焊接技术的良好的单面焊双面成型能力、深熔能力及对装配间隙的良好容忍度。结果表明,KTIG焊接满足通用钢结构焊接标准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标准要求,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腐蚀监测技术原理分析,综述了海洋工程装备腐蚀监测技术体系与应用现状,对海洋工程装备的腐蚀监测需求进行了分析,展望了海洋环境下在线腐蚀监测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由于海上能源开发的需要,海洋工程的装备制造已经成为国内各大船厂相互竞争的热门项目。主要介绍了无损检测技术在海洋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海洋工程无损检测项目在结构形式、材质、检测标准、检测人员与常规修造船无损检测的区别,以及无损检测新技术在海洋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及无损检测技术在海洋工程项目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正>由于海洋工程装备及结构件是在苛刻的腐蚀性环境下服役,其水下结构长期受到海水的侵蚀及微生物的作用,因此对其耐蚀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海洋工程装备用不锈钢而言,海水中的氯离子腐蚀和微生物腐蚀一直是世界公认的难题,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因此均设立了国家战略项目支持该领域的研究开发,但是都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该问题。海洋工程材料的微生物腐  相似文献   

20.
正前不久,宁波有史以来牵头组织、推荐、承担的第一个国家973计划项目"海洋工程装备材料腐蚀与防护关键技术基础研究"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启动。科学家将在未来5年围绕海洋工程和装备服役过程中所面临的腐蚀与防护问题进行研究,为宁波市乃至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973计划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简称,主要是为了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及对人类认识世界将会起到重要作用的科学前沿问题。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腐蚀与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