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嵌段SBS接枝马来酸酐及马来酸盐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溶液法合成嵌段SBS接枝马来酸酐(MAH),控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MAH用量,得到不同接枝率的产物。用红外光谱及反滴定法定性定量表征了接枝率。结果表明: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马来酸酐用量的增加,接枝率呈不同增加趋势,其中反应温度对产物接枝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分别用NaOH、CaCl2、LaCl3将SBS接枝马来酸酐(SBS—g—MAH)离子化,得到SBS接枝马来酸盐离聚物(SBS—g—MAM)。其耐溶剂性能、吸水性能及对极性基体的粘合性能随离子化程度而发生变化,离聚物具有更好的吸水性及耐溶剂性能。  相似文献   

2.
MAH溶液法接枝SBS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波  董宇军  祁娇 《辽宁化工》2011,40(4):352-354,365
采用马来酸酐(MAH)作为接枝单体,对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进行溶液接枝。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马来酸酐用量、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m(SBS)/m(MAH)/m(BPO)/m(溶剂)=100:10:0.8:400,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3 h;红外光谱图证实了接枝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提高氯化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接枝率,优化工艺条件和不同组分的用量,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马来酸酐(MAH)用量、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氯化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BPO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最为明显,而反应时间相对最弱。4种因素的极差递减顺序为:引发剂BPO用量、MAH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4.
双单体溶液法接枝改性SB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马来酸酐(MAH)和苯乙烯(St)作为接枝单体,通过溶液聚合法进行了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的接枝改性研究.主要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马来酸酐和苯乙烯用量、引发荆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mSBS:mMAH:mSt=10:1:1,BPO用量为2%(相对SBS、MAH和St总量的质量分数),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3h;并用红外光谱和接触角仪对接枝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AH被成功接枝在SBS链上,且接触角随着接枝率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以马来酸酐(MAH)为单体、苯乙烯(St)为共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采用溶剂热法分别制备了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AS)接枝物AS-g-MAH以及AS-g-(MAH-St).利用红外光谱对接枝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证明MAH已经成功接枝在AS链上.并用反式滴定法测定了接枝率,讨论了引发剂用量、马来酸酐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和共单体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和反应时间的延长,接枝率先增大,然后趋于平稳;随着马来酸酐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浓度的增加,接枝率先增大后下降;共单体苯乙烯的加入对接枝率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马来酸酐(MAH)用量、引发剂(BPO)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氯化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CPPgMAH)中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MAH):m(CPP)=0.28时,接枝率和接枝效率较高;随着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用量的增大,接枝率和接枝效率也随之增大;提高反应温度,可以提高接枝效果,适宜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100℃、1.5h。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吉林石化高密度聚乙烯装置副产低分子量聚乙烯与马来酸酐(MAH)的融熔接枝反应,考察了单体、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马来酸酐接枝低分子量聚乙烯应用于PE/CaCO3体系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接枝物可以起到偶联剂的作用,改善体系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悬浮法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反应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悬浮法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分散相,水作分散介质,分别以过硫酸铵(APS)和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作引发剂,引发LDPE与马来酸酐(MAH)的接枝反应.在讨论引发剂用量、MAH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单因素对接校率影响规律的基础上,考察了界面剂对交联度的作用.结果表明;APS和BPO都能引发LDPE与MAH接枝反应,但APS的接枝率低(不大于0.31%,质量分数),BP0的较高;采用BPO作引发剂时,随MAH浓度和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温度的升高,产物的接枝率均有所提高,但产物的交联度也随之增加;界面剂的加入不仅大大地提高了产物的接枝率(达到3.00%),而且检测不到产物的交联度.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熔融挤出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通过双螺杆挤出机聚丙烯熔融挤出接枝马来酸酐制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的工艺,包括单体马来酸酐(MAH)、引发剂DCP的用量及熔融反应温度和时间对聚丙烯(PP)熔融接枝MAH的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DCP、MAH的用量对PP—g—MAH接枝率影响比较明显,其最佳配比为DCP0.15份、MAH2份;最佳工艺条件为挤出螺杆转速40r/min,反应温度195-200℃。  相似文献   

10.
苯乙烯存在下马来酸酐熔融接枝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在哈克流变仪(Haake)和双螺杆挤出机(TSE)中,研究了苯乙烯(St)存在下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聚丙烯(PP)的过程。讨论了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用量、St用量、MAH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螺杆转速以及反应器型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实验发现:随DCP用量的增加,MAH的接枝率先增加后减小,熔体流动速率(MFR)一直增加;保持MAH用量不变增加St用量时,MAH的接枝率在MAH与St的摩尔比为1:1时达到最大,MFR却一直减小;保持St用量不变增加MAH用量,MAH的接枝率先增加后略有减小,MFR却存在极大值;随反应时间的增加,MAH的接枝率与MFR都先增加后减小;温度过高,MAH的接枝率降低,PP热降解较严重;螺杆转速较低时,MAH的接枝率较低,螺杆转速较高时,PP降解增加;在TSE中的MAH接枝率比Haake中的低,但降解比Haake中的小得多。  相似文献   

11.
环丁烷四甲酸二酐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凡  温涛  蓝伟  薛莲  孙群宁 《应用化工》2009,38(11):1696-1697
以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碳酸二乙酯为溶剂,在紫外光照射下合成环丁烷四甲酸二酐,考察了顺丁烯二酸酐与碳酸二乙酯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产品收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顺丁烯二酸酐与碳酸二乙酯的物质的量比1∶8.3、反应时间30~35 h、反应温度5℃时,产品环丁烷四甲酸二酐的收率可达75.2%,纯度99.0%。  相似文献   

12.
以羊毛脂为原料,通过酰胺化、单酯化和亚硫酸化制得了酰胺化羊毛脂琥珀酸酯磺酸钠盐。对各步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羊毛脂与单乙醇胺质量比为100∶4时,优化的酰胺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25℃,反应时间4 h,单乙醇胺的转化率为90.42%。酰胺化羊毛脂与马来酸酐的质量比为100∶10时,优化的单酯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2 h,马来酸酐酯化率为96.11%。n(亚硫酸钠)/n(单酯)=1.05时,优化的亚硫酸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0℃,时间2 h,亚硫酸钠的转化率为94.6%。  相似文献   

13.
以十六醇、正丁醇、马来酸酐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十六烷基正丁基琥珀酸(混合)双酯磺酸钠盐皮革加脂剂,对合成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的十六醇与马来酸酐的单酯化反应条件为:n(十六醇):n(马来酸酐)=1:1.05,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2.5h;十六烷基马来酸单酯与正丁醇双酯化反应条件为:n(十六烷基马来酸单酯):n(正丁醇)=1:1.5,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90min,w(对甲苯磺酸)=0.5(基于总反应物的质量);十六烷基正丁基马来酸(混合)双酯与亚硫酸氢钠的磺化反应条件为:n〔十六烷基正丁基马来酸(混合)双酯〕:n(NaHSO3)=1:1.1,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4h。该加脂剂具有较好的乳化能力,可以乳化自身质量33的鱼油。用IR表征了目标产物结构。  相似文献   

14.
采用Aspen Plus化工模拟软件10.0版本对顺酐吸收塔的吸收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考察了反应气进料温度、反应气中顺酐含量、循环吸收剂用量和循环吸收剂中水含量变化对塔顶尾气中顺酐含量和塔釜富顺酐吸收剂中水含量的影响规律。模拟计算结果和装置运行数据对比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模拟值与装置运行值误差小于1%,说明该模拟方法可靠。为确保塔顶尾气中顺酐含量不高于0.02%(质量分数,下同),塔釜富顺酐吸收剂中水含量不高于0.2%,同时降低后续装置操作负荷,模拟优化分析得到吸收塔适宜的工艺参数:反应气的进料温度为108℃,反应气中顺酐含量为2.36%,循环吸收剂的用量为反应气中顺酐质量的3.12倍。  相似文献   

15.
在brabender上研制了马来酸酐接枝的乙丙共聚树脂。在研制过程中考察了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马来酸酐与引发剂的比例,温度以及反应物停留时间对接枝率及马来酸酐转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甲苯为溶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采用马来酸酐(MAH)接枝改性氯化聚丙烯(CPP);研究了处理条件、固化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MAH的用量、BPO的用量对聚丙烯(PP)塑料胶粘剂粘接性能的影响,得到一种对PP塑料粘接性能较佳的胶粘剂。采用FTIR表征了产品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以蓖麻油酸(RA)、聚乙二醇(600)为原料,马来酸酐为连接基,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MARAPEG-15,考察了催化剂用量、物料摩尔配比、反应时间及温度对酸酐与蓖麻油酸聚乙二醇硼酸酯酯化的影响,并测定了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和表面张力。马来酸酐与蓖麻油酸聚乙二醇硼酸酯酯化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总质量的3%,n(酸酐)∶n(蓖麻油酸聚乙二醇硼酸酯)为3.1∶2,反应温度为110℃,时间为4 h;硼酸酯键水解时间为1.5 h。产物的表面张力及其临界胶束浓度为γCMC=35.73 mN/m,CMC=1.96×10-5mol/L。  相似文献   

18.
王飞  亢阳  陈志明 《化工时刊》2010,24(4):1-3,8
优选沥青顺酐化制备工艺;以顺酐转化率为指标,以反应温度、顺酐浓度和搅拌速率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制备工艺;温度为160℃,浓度为2 g顺酐/100 g沥青,搅拌速率为200 r/min时顺酐转化率最高;顺酐转化率只与反应温度有关,与顺酐浓度和搅拌速率无关。  相似文献   

19.
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合成新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络合F-K酸作引发剂进行异丁烯阳离子聚合。在过量马来酸酐存在的情况下,与异丁烯低聚物进行热反应,再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将得到的聚异丁烯丁二酸酐与多烯多胺反应得到活性物含量达95%的最终产品。实验考察了浓度、温度和时间对各步反应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