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和米谷同煮为粥,能起到协同作用,不但可以防病治病,又可用来摄生自养,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因此药粥疗法在民间久传不衰.《随息居饮食谱》说:“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饮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医药六书药性总义》称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神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所以,古人药粥的主要成分是粳米或糯米.  相似文献   

2.
菊花食品带给你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菊花历来就有长寿之花、抗衰老之花的雅称,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把菊花列为上品。《本草纲目》谓之:“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露霜。叶枯不落,花槁不零,味兼甘苦,性禀平和,其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药,囊可枕,酿可饮。”“久服利气血,轻身耐老延年,作枕明目,叶亦明目,生熟并可食。”陶弘景说久食菊花“能令头不白。”《太平广记》则这样描述“南阳谷中有大菊,水从谷中得滋而味甘。谷中居民皆不穿井,悉饮甘谷水,饮者无不高寿。”以此说明久服菊花能延年益寿。三国时代,曹操的儿…  相似文献   

3.
药粥史话     
用适当的中药和适量的米谷同煮为粥,叫作药粥。药与米谷配伍,同时煮粥,相顺相使,起到了药物与谷物的双重效用。药粥疗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部分,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中说:“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早在汉代,大史学家司马迁的  相似文献   

4.
据《风土记》载:“天正日(农历二月初一),南黄践长,是日始牙幼(幼儿)为饘粥,以养幼,俗尚以赤豆为糜,所以象色也。”饘(zhān)即指“稠粥”。《丹铅录》说:“孟子粥之食,又作饘。”《说文》曰:“粥,糜也。”可见我国古代二月初有令幼儿食赤豆粥的风俗。赤豆又名赤小豆,红饭豆等。其性味甘,酸平。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钙、磷、铁和叶酸等成分。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赤小豆粥,利小便,消水肿脚气。”《日  相似文献   

5.
据《五行书》记载:“十月一日,取大枣去皮核,于文武火上翻覆焙香,合米煮粥,食之去疾。”大枣甘温,益气生津,补脾和胃,治胃虚食少,脾虚便溏,还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神农本草经》记载:“大枣味甘,安中养脾,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久服轻身延年。”《圣济总录》记载:“补益大枣粥,治中风惊恐虚悸,四肢沉重,大枣七枚,青梁粟米二合,上二味以水三升半,先煮枣取一升半,去津,投米煮粥食之。”清代的陆以恬在《冷庐杂识》卷五中说:“医家谓枣百益一损”。又按《脏气法时论》指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可见用梗米与大枣煮粥还有补肝的功用。十月正是秋风落叶、阳气渐衰、肝气内变之时,又气候干燥,人们常会出现口干鼻燥,干咳无痰等燥热病症,老年人更容易出  相似文献   

6.
梨头粥 梨子2只,洗净后连皮带核切碎,粳米1000克,加水煮粥食用。秋天气候干燥,人易出现口干鼻燥、干咳无痰等燥热病症。而梨具有良好的润燥作用,用以煮粥,可作为秋季常食的保健食品。 菊花粥 菊花 50克,粳米 100克,先将菊花煎汤。再将其汤与粳米同煮成粥。秋日以菊花煮粥,具有散风热,清肝明目的作用,对于秋季风热感冒、口干咽燥、目赤肿痛等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芝麻粥 芝麻 50克,粳米 100克,先将芝麻炒熟,研成细末。待粳米煮熟后,拌入芝麻同食。该粥适用于肝肾不足、头昏眼花、头发早白、脱发、小儿头发…  相似文献   

7.
据《荆楚记》记载:“冬至日作赤豆粥”。《岁时杂记》也载:“冬至日以赤小豆煮粥,合门食之,可免疫。”足见我国古代冬至食赤豆粥是传统习俗。冬至食赤豆粥,虽然最初是源于迷信传说(俗传疫鬼怕红色的赤豆)“故作赤豆粥以禳之。”向鬼神祈祷消除灾殃。但是古人在与许多时令疾病的反复斗争中,逐渐认识了、掌握了不少常用医疗方法。冬至食赤豆粥就是古人针对时令疾病进行食疗的良方之一。从药性上说,赤小豆性味甘、酸,归心与小肠经,有利水消肿功用。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赤小豆粥,利小便,消水肿脚气。”吴世铠《本草经疏》曰:“凡水肿,胀满,泄泻,皆湿气伤脾所致,小豆健脾燥湿,故主下水肿胀  相似文献   

8.
据《礼记》记载,“仲秋养衰老,授几杖,行麋粥饮食。”这是我国古代一种传统的敬老之礼。也是我国最早的一种老年粥疗良法。麋,即麋鹿,也叫四不象,是一种珍贵兽类。按中医说,麋肉甘温,多食有益气滋补的功效。老年人阳气不足,脾胃衰弱。平时要多以温热熟软的膳食为主。元代邹铉《寿亲养老新书·饮食调治》说:“老人之食,大抵宜其温热熟软,忌其粘硬生冷。”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也指出,老年人“凡以饮食,无论四时,常令温暖,夏月伏阴在内,暖食尤宜。”古代医学早就总结出老年人的饮食特点。仲秋时节,天气刚从夏转秋,尚存炎热之威。由于老年人阳气不足,容易导致脾胃阳虚。虽然时至夏秋,但老年人身体阴气仍内伏。加上夏秋暑热,造成老年人食欲不佳,因此老年人在仲秋时节不但要巧吃,更要注意食补。可见,对老年人来说,仲秋食“麋粥”是最佳膳养,然而麋已不是现代那么容易  相似文献   

9.
范靖国 《烹调知识》2002,(10):35-35
重阳糕史话 重阳佳节,国人有食重阳糕的传统习俗。 远在汉魏时期,重阳食糕的食俗即已形成。《西京杂记》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酒,令长寿。”这“蓬饵”,即是我国最早的重阳糕,用黍米或秫米制成。何以要用黍秫做重阳糕?晋代《玉烛宝典》解释说:因此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  相似文献   

10.
《风土记》中有:“已具伏日食白粥”的记载。“具伏日”,即农历五月初五前后,这一食俗的由来与东晋政治家谢安有关。据说某年三伏日(农历五月初五),谢安在家喝热气腾腾的白米粥,吃得满头大汗也不觉得热,中书郎郗超看见后,赞道:“此乃君子所为。”从此谢安炎暑日“食白粥”被相传下来。甚至唐代韩鄂在《岁华纪丽》中把三伏日定为“谢安食白粥之辰。”白粥,是指不放任何药草纯米煮成的粥。诸如粳米粥、糯米粥、籼米粥、黍米粥等。所以“白粥”除了消暑解渴之外,它的食疗作用也是不可小视的。《本草纲目》说:“糯米、秫米、黍米粥[气味]  相似文献   

11.
依古籍记载,我国古代寒食节至少有三种粥疗法。其一为杏仁和小麦煮制的粥。诸如《荆楚发时记》“今寒食杏酪麦粥”。《玉烛宝典》也有“麦粥研杏仁为酪”的记载。所谓“杏酪粥”是用小麦和杏仁煮制而成。从食疗的作用看,小麦性甘温,有温中,补虚,除寒的作用。《饮善正要》还说,“小麦粥养心气,止虚汗,益肝止渴,也适用于乏力困倦。”《医宗金(钅监)》认为:“杏仁可治喘咳”。其二为“饧粥”。据《唐书》“天宝二年……常以寒食荐饧粥。”又《宋史礼志》 “寒食赐羊酒、饧粥”。可见唐宋宫廷在寒食节有赐饧粥的传统,按李时珍《本草纲目》指出:(饧糖)“主治补虚乏,止渴去血。”其三为杏仁与花煮制的粥。  相似文献   

12.
据《千金月令》记载说:“七月竹叶粥,中暑者宜用。”竹叶粥的煮制过程是,“取竹叶一把,山梔一枚,把两者煎汤去渣,然后将汁倒入米中煮粥。另外立秋时节,在太阳未升起时,探楸叶熬膏渣,治疡(疮)立愈,名‘楸叶膏’。”从药用来看,竹叶味甘,可退热安眠,又治烦渴和化痰定喘。《食疗本草》说:“(竹叶)主呃逆,消渴,痰饮,喉痹,除烦热。”山梔,即栀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果实可入药,是解热消炎剂。《医宗说约》讲到:“山梔性寒,解郁除烦,还可降火。”楸,植物名,分布于我国黄河及长江流域,其种子可作药用,主治  相似文献   

13.
清雅食菊     
“季秋之月,鞠有黄华”,一股菊花的风雅和暗香,透过三千多年的时光一直传到了今天。无论种植,医疗还是食用,我国都是最早开始利用菊花的国家。宋代赏菊食菊的习俗发展到了顶峰.栽培技术也达到了顶点.光《菊谱》中记录的菊花品种就有169种之多.在洛阳附近的“赏菊大会”更有“万人空巷”的盛况。  相似文献   

14.
药粥小议     
用适当的中药和适量的米谷同煮为粥,叫作药粥。药与米谷配伍,同时煮粥,相顺相使,起到了协同作用,收到药物与谷物的双重效用。药粥疗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部分。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中说:  相似文献   

15.
粥,是以米为主要原料熬成的稀饭。《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用粮食或粮食加其它东西煮成的半流质的食物。《调鼎集》中有载:“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从粥的字形,又非常形象地道出了煮粥的情形:两边的“弓”是鬲(象鼎一样的炊具)在烹煮谷米时冒出的蒸气。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四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粥的踪影伴随始终。明代诗人张方贤在他的《煮粥诗》中说到: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粥的淡清而悠长的味道,常是游子在异乡温馨的牵挂。中国人爱喝粥,就是喜欢喝粥时的那一份宁静、那一份温情。做好一碗粥看似简单,其实深藏学问。而把粥铺经营好,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本期主题将带大家去品味好粥,解读一碗好粥是怎样熬成的。  相似文献   

17.
粥疗歌     
粥,也称稀饭,水饭,指以谷类为主要原料(也可加入其它原料)和水煮成的半流质(或稀或稠)的食品。我国人民食粥的历史可谓悠久,《通鉴外纪》就有“黄帝作釜灶,而民始粥”的记载。很早便有人发现,食用不同的粥,具有不同食疗作用,甚至可以治疗许多小病小症。这里仅录民间粥疗歌为证———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要得皮肤好,煮粥用红枣;气短体虚弱,煮粥加山药;治理血小板,花生衣煮饭;心虚气不足,桂圆煨米粥;要治口臭症,荔枝粥除根;清退高热症,煮粥加芦根;血压高头晕,胡萝卜粥灵;要保肝功好,枸杞煮粥妙;口渴心烦躁,…  相似文献   

18.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为了庆祝我们老年人自己的节日,我和老伴做了几道菜,与几位老友共度佳节。这几道菜款款不离菊花。菊花自古药食兼用,在屈原的《离骚》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记叙。菊花清心明目,消炎解毒,无副作用,用来入肴,别有情趣。而且我所用的菊花都是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杭白菊。第一道菜叫“登高赏菊”,是用糯米粉、绿豆粉加菊花和少量白糖做的蒸糕。装盘时切成块,堆成山状,上面再插一支新采的野菊花应景。因糕与高谐音,故名。第二道菜叫“清蒸菊鱼”,选1斤重的武昌鱼一条,治净,用盐腌渍一下,再将杭白菊塞进鱼…  相似文献   

19.
《烹调知识》2011,(3):34
在中国四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粥的踪影伴随始终。明代诗人张方贤在他的《煮粥诗》中说到: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粥的淡清而悠长的味道,常是游子在异乡温馨的牵挂。中国人爱喝粥,就是喜欢喝粥时的那一份宁静、那一份温情。做好一碗粥看似简单,其实深藏学问。而把粥铺经营好,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本期主题将带大家去品味好粥,解读一碗好粥是怎样熬成的。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勤劳的中国人就注意到花卉,并不断地研究、鉴定它的食性及药性,在烹饪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或作馅心,或作甜酱,或作香料,或入菜肴,或入粥品和面点,不一而足。从西周到战国早期面点馅料就涉及到了花卉。《吕氏春秋·本味篇》中有“菜之美者……寿本之华……具区之菁。” 汉人应邵、魏文帝曹丕,以及晋代高士葛洪,都对食菊有过精辟见解。《花里话》中记载说:“武则天,花朝日游园,令宫女采百合,和米捣碎蒸糕,以赐从臣。”可见唐时鲜花入馔已不是一件稀罕的事了。至宋代,林洪《山家清供》中曾收录了以梅花、莲花、菊花等做成的肴撰十多种。如“梅粥”、“莲粥”、“雪霞羹”、“广寒糕”、“金饭”、“茶蘼粥”等等。其入馔的方式亦是多样的。明代高《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中也收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