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蒽醌类染料是染料行业用量仅次于偶氮染料的第二大类染料,通过蒽醌硝化反应制备的硝基蒽醌是合成各类蒽醌类染料的重要原料之一。采用热质传递性能优异的微反应器,研究了蒽醌连续硝化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蒽醌体积流量、n(HNO3)/n(蒽醌)、蒽醌浓度、停留时间及硫酸质量分数等关键工艺参数对蒽醌硝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蒽醌硝化反应过程中,一硝化和二硝化反应竞争显著;调节过程工艺参数,在促进蒽醌转化率的同时,会显著影响一硝化和二硝化产物的比例。充分利用微反应器的优势精确调控过程参数,是提高单一硝化产物选择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十二烷基苯和苯酐为起始原料,经酰基化、关环和磺化三步反应合成了3—十二烷基蓖醌磺酸;并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了合成工艺条件:即在催化剂三氯化铝过量50%并有三乙胺存在的条件下,中间体2—(4—十二烷基苯甲酰基)苯甲改收率为72.45%;关环反应采用氯仿作溶剂,利用类似分水器的装置有效控制反应温度以减少碳化,2—十二烷基蒽醌的收率为68.1%。环化反应采用l,2—二氯乙烷作溶剂,用氯磺酸作磺化剂,在回流温度下进行磺化反应,3—十二烷基蒽醌磺酸的收率为85.75%。  相似文献   

3.
有机大分子三阶非线性光学材料是目前功能材料研究的热点,分子设计的关键在于有机大π共轭体系.根据该原理设计合成了三个具有大π共轭体系的新型双偶氮蒽醌结构的有机大分子三阶非线性光学材料.合成以1,5-二氨基蒽醌为原料,经亚硝酰硫酸重氮化,分别和苯胺、苯酚及邻甲酚偶合,得到双(4-氨基苯)-1,5-二偶氮蒽醌,双(4-羟基苯)-1,5-二偶氮蒽醌和双(3-甲基-4-羟基苯)-1,5-二偶氮蒽醌,反应产率达47%~62%.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质谱、红外和紫外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4.
以2-(4-乙基苯甲酰)苯甲酸(BE酸)为原料、20%发烟硫酸为催化剂,在1,2-二氯乙烷溶剂中进行催化闭环反应,考察了溶剂用量、BE酸和发烟硫酸配比、反应时间对2-乙基蒽醌合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α-氨基蒽醌通过N-酰化反应合成N-氯乙酰-α-氨基蒽醌和N氯乙酰甘氨酰-α-氨基蒽醌.对α-氨基蒽醌的N-酰化衍生物的合成、分离及纯化进行了探索,对产品进行了纯度与元素分析,并利用紫外光谱与红外光谱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近十年合成蒽醌(AQ)及其衍生物的工艺技术,详细阐述了由蒽(AN)制蒽醌的氧化法和苯酐法工艺条件,分析了蒽氧化制蒽醌的机理,进一步介绍了一步法和两步法由苯酐合成蒽醌催化剂的应用,着重介绍了沸石分子筛和强酸性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在一步法或两步法合成蒽醌中的应用,并对未来蒽醌合成工艺的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氨基蒽醌和乙酐为原料,乙酸作溶剂,合成了1乙酰氨基蒽醌。测试了1乙酰氨基蒽醌的红外光谱和高压液相色谱。研究表明,该合成方法操作简便,产品收率可达99%,纯度为96%。  相似文献   

8.
本以1-氨基蒽醌和乙酐的原料,乙酸作溶剂,合成了1-乙酰氨基蒽醌。测试了1-乙酰氨基蒽醌的红外光谱和高压液相色谱,研究表明,该合成方法操作简便,产品收率可达99%,纯度为96%。  相似文献   

9.
a-氨基葸醌通过N-酰化反应合成N-氯乙酰-a-氨基蒽醌和N-氯乙酰甘氨酰-a-氨基蒽醌.对a-氨基蒽醌的N-酰化衍生物的合成、分离及纯化进行了探索,对产品进行了纯度与元素分析,并利用紫外光谱与红外光谱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柠檬酸三丁酯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柠檬酸、正丁醇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合成了柠檬酸三丁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合成条件,产品收率达97%.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各种呈Lewis酸性的离子液体作为反应催化剂、溶剂和非Lewis酸性的离子液体作为有机金属催化剂的溶剂,用于单烯烃和二烯烃的低聚反应、乙烯聚合反应、烷基化反应、氧化反应和直链烯烃、环烯烃、芳烃加氢反应。与有机溶剂作介质的反应条件相比,离子液体中的反应条件相对温和,一般情况下反应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在反应速率、转化率和选择性上与有机溶剂相近。反应产物与离子液体不相溶时可通过倾析分离,当二者相溶时可通过改变反应体系温度进而改变体系溶解性进行分离或利用离子液体蒸汽压低的特性通过减压蒸馏分离  相似文献   

12.
季铵盐型阳离子瓜尔胶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瓜尔胶为原料,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醚化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制备了季铵盐型阳离子瓜尔胶,考察了乙醇浓度、醚化剂用量、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季铵盐型阳离子瓜尔胶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得出较佳制备条件为:乙醇质量分数为85%,pH11.0,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h,在较佳条件和醚化剂与瓜尔胶质量比为7∶100的条件下,阳离子瓜尔胶取代度为0.1651,反应效率86.79%.  相似文献   

13.
对叔丁基苯甲醛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温煤沥青为基质沥青、对叔丁基苯甲醛为改性剂和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采用化学交联-减压蒸馏法分别在Ar气氛和减压环境下对中温煤沥青进行改性,并考察反应条件对沥青的软化点和残炭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沥青性能受改性剂的加入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压力影响较大。在改性剂与煤沥青质量比为0.2、催化剂加入量为5%时,在反应温度为180℃以及20kPa×8h条件下,制得软化点高达151.5℃、残炭率为75%的优质沥青。  相似文献   

14.
以聚丙烯腈(PAN)纤维为基体,以水舍肼为交联剂,以二乙烯三胺为胺化剂制备了一种弱碱性离子交换纤维,研究了纤维的纤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胺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胺化增重率随着纤维纤度的降低、反应时间的延长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制得的离子交换纤维进行结构表征,表明了交联和胺化反应的发生,同时讨论了合成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
以SXC-9大孔强酸催化树脂为催化剂、以己二酸和甲醇为原料,采用催化酯化工艺,合成了己二酸二甲酯。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合成己二酸二甲酯的优化反应条件:以0.1mol己二酸为基准,反应温度90℃、醇酸摩尔比为4∶1,催化剂用量为己二酸质量的25%,带水剂用量为10 ml,反应时间为4 h,酯化率可达到99.41%。  相似文献   

16.
耐温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合成柠檬酸三丁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种大孔耐温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由柠檬酸与正丁醇合成柠檬酸三丁酯。考察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得出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最优化条件为:醇酸摩尔比为5:1,催化剂用量为柠檬酸质量的12%,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为150℃,产品的收率达90%以上,并对合成的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及折光率的测定。通过与732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催化活性进行比较,证明这种树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两步反应合成了N-甲基氧化吗啉。第一步,以甲醛、甲酸和吗啉为原料合成了N-甲基吗啉,考察了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得到了较佳工艺条件:n(甲醛)∶n(甲酸)∶n(吗啉)=1.3∶1.2∶1.0,反应温度85~90℃,反应时间4~5 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N-甲基吗啉通过红外光谱验证结构正确,其收率大于90%,产品质量分数大于98%。第二步,以过氧化氢氧化N-甲基吗啉得到N-甲基氧化吗啉,考察了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得到了较佳反应条件:n(过氧化氢)∶n(N-甲基吗啉)=1.4∶1.0,反应温度65~75℃,反应时间6.0 h,得到的N-甲基氧化吗啉结构正确,其收率大于92%,产品质量分数大于99%。  相似文献   

18.
β-苯甲酰基丙烯酸乙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β-苯甲酰基丙烯酸为原料,经酯化反应、消除反应合成了β-苯甲酰基丙烯酸乙酯。研究表明,在硫酸存在下通过抽真空消除可以有效地将酯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转化为目标产物;酯化反应的较佳条件:n(β-苯甲酰基丙烯酸)∶n(乙醇)∶n(硫酸)=1∶14∶0.28,回流反应时间3 h;消除反应较佳条件:反应压力2.66 kPa,反应时间5 h,反应温度40℃。按β-苯甲酰基丙烯酸计,β-苯甲酰基丙烯酸乙酯收率为81.7%,质量分数为97.0%。  相似文献   

19.
使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在卧式行星式球磨机上制备了TiC。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粉末的微观结构和形貌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在机械合金化制备TiC过程中磨球直径对于球磨效率、球磨能量的传递以及Ti+C→TiC发生机理的影响,对于TiC的不同形成机理作出了解释。结果表明:在机械合金化制备TiC的过程中,磨球直径对于反应发生的速率和反应机理有着明显的影响,即当磨球直径较小时,Ti+C→TiC反应是以机械诱发扩散反应(MRD)的形式逐步进行的;当磨球直径较大时,反应是以自蔓燃反应(SHS)的形式快速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羟甲基硅油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甲基环硅氧烷(DMC)和乙酸为原料,以浓硫酸为催化剂,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合成了羟甲基硅油.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30~140℃,反应时间4h,硫酸用量(催化剂)为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