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美意两国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特殊的化学工艺,以使生产出的玻璃更牢固、更具韧性,且在遇强力破碎之前,能够先裂成无数细小、圆滑、无害的碎片。 这种通过特殊工艺制造的玻璃,在加热、回火的过程中,组成的原子结构发生了变化,表面的原子排列得更加紧密,而深层的原子间则保持互不挤压,外力很难突破表层,因而通过这一方式生产的玻璃更趋紧固。 同时,在表层下约25μm深处,有一层受压缩的原子,它们在强大的外力作用下,充当了障碍的角色,延缓了表面碎裂的扩散。 这种玻璃的生产分两步:首先,将玻璃中的部分钠离子用钾离子替代,…  相似文献   

2.
祝愿 《丝网印刷》2009,(10):17-18
玻璃容器的装饰以往通常使用搪瓷瓷漆进行网印,人们称其为贴陶瓷标签(ACL)。这些热塑陶瓷瓷漆加热的时候是液态的,因此网版印刷时要使用电热网版。一旦接触冰冷的玻璃容器表面,陶瓷瓷漆立刻固化,但是仍需将陶瓷瓷漆在玻璃韧化炉中以(593~649)℃的温度烧制到玻璃上。接着,通过退火工序将玻璃的温度缓慢地冷却到室温以便于处理。这个过程要经过好几个小时,而且费用非常昂贵,不光能源成本高,而且玻璃韧化炉的投资也很大,  相似文献   

3.
正在生产中出现彩虹斑现象对钢化玻璃本身的质量不产生影响,无论是玻璃的反射效果(主要指玻璃表面的反射失真现象)、玻璃的强度,还是玻璃的光透射效果,都不会因彩虹斑的出现而对其造成影响,门窗幕墙钢化玻璃国家标准GB 15763.2-2005中也未对钢化玻璃彩虹斑现象进行限制和要求。但是,相对明显的彩虹斑纹的出现,必然会引起客户的不满。  相似文献   

4.
采用颗粒形貌观察、红外光谱扫描、淀粉粒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韧化时间、韧化温度和含水量等韧化作用条件对甘薯淀粉分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韧化处理后的甘薯淀粉颗粒边缘有明显破损现象,颗粒表面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同韧化温度处理后,甘薯淀粉颗粒中位径、小颗粒淀粉体积分数和红外结晶指数随着韧化处理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处理温度50℃时,中位径增加了0.1μm,红外结晶指数由1.44增加到了1.75。不同韧化时间处理后,淀粉颗粒中位径随着韧化时间的延长而略有增加,红外结晶指数相比原淀粉增加了26.39%。不同水分含量韧化处理后,淀粉颗粒中位径没有显著变化,水分含量在85%时红外结晶指数由原来的1.44升高为1.79。韧化处理导致甘薯淀粉颗粒平均粒径、结晶度增加,这对增加食品中慢消化淀粉比例,提高食品营养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常予庆 《丝网印刷》2005,(11):10-14
介绍了在玻璃上印刷彩色网目调装饰画的工艺过程,即制版底片的制作、制版、玻璃钢化油墨的选择、玻璃表面的预处理,以及印刷后玻璃的钢化处理等工序,并提出在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重要工艺参数,总结出一套在玻璃上进行彩色网目调印刷的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韧化处理对板栗淀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燕山板栗淀粉为材料,在30、40和50℃分别进行韧化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及体外消化法等方法,研究了韧化处理对板栗淀粉颗粒结构、理化特性和体外消化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原淀粉相比,韧化处理后2种板栗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淀粉颗粒破损率增大,但淀粉仍为C型晶体。随着韧化温度的升高,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凹坑和损伤越显著,膨胀度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降低。DSC分析表明,韧化处理使淀粉的糊化温度升高,热焓变化不大。不同的韧化处理温度对板栗淀粉体外消化性有不同的影响,韧化处理使淀粉的快消化淀粉(RDS)含量减少,慢消化淀粉(SDS)含量增大。  相似文献   

7.
1 热浸镀的优点把韧化处理和热扩散镀黄铜改为一步法热浸镀黄铜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节省原料。在传统的燃气炉中,由于钢的氧化引起原料损耗很大,相比之下,熔融黄铜作为保护介质防止了淬火过程中钢丝的氧化。(2 )粘合性能好。黄铜和钢基体的扩散结合力要大于通过分步法电镀得到的电沉积结合力。(3)抗腐蚀性能好。热浸镀黄铜的扩散结合强度使钢丝抵御腐蚀破坏的能力增强。(4)降低成本。热浸镀技术把传统方法的钢丝韧化处理、酸洗、镀铜、镀锌、热扩散工序合为一步进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5 )改善了钢丝的组织性能。热浸镀铜…  相似文献   

8.
比较玉米淀粉(A型)、马铃薯淀粉(B型)和锥栗淀粉(C型)韧化处理前后的颗粒形貌、结晶特性和热特性变化,探究韧化处理对3种晶型淀粉消化特性的作用机理。SEM图片显示,韧化处理后玉米淀粉表面出现凹坑,马铃薯淀粉表面出现少许裂痕,锥栗淀粉表面变得光滑,褶皱消失;XRD和FTIR分析表明,3种淀粉经韧化后晶型未有改变,但结晶度均显著提高,分子短程有序性增加,晶体结构更趋稳定;DSC分析表明,韧化处理后3种晶型淀粉的糊化温度显著升高,热焓值无显著变化;韧化处理对不同晶型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存在差异,3种淀粉经韧化后RS含量均显著增加,水解指数HI和血糖指数GI显著降低;玉米淀粉韧化后RDS含量显著增加,SDS含量显著减少,水解平衡浓度由84.81%降至76.79%;马铃薯淀粉中SDS和RDS含量均显著减少,水解平衡浓度由30.59%降至21.84%;韧化处理对锥栗淀粉的RS、SDS、RDS含量及水解平衡浓度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详细研究了不同盐(钠与钾)及不同离子强度对海藻酸丙二醇酯溶液体系流变特性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Na~+及K~+影响海藻酸丙二醇酯溶液的粘度、剪切稀化指数特性及粘弹性,还对动态粘弹性温度扫描时G'、G'与复数粘度出现增加时的温度、损耗正切出现降低时的温度以及G'=G'时的温度与模量值有影响。另外,可能由于钾离子的屏蔽作用与盐桥作用大于钠离子,使得钾离子对海藻酸丙二醇酯溶液流变特性的影响明显大于钠离子。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超声波辅助韧化对甘薯淀粉特性的影响,在其韧化处理不同阶段施加超声波,并对其表观直链淀粉含量、相对分子质量、支链淀粉链长分布、淀粉颗粒形态、结晶结构、糊化、流变、凝胶性质等理化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韧化处理中施加超声波对支链淀粉侧链分布和淀粉颗粒形态特征无显著影响;超声波辅助韧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甘薯淀粉的结晶结构,韧化中间阶段施加超声波使其相对结晶度从31.98%减少至25.71%;与单独韧化相比,超声波辅助韧化使甘薯淀粉具有更高的回升值(1220 cp)和更低的崩解值(1594 cp),同时使甘薯淀粉凝胶的G″与G′值升高,大幅提高了甘薯淀粉凝胶的弹性和黏性;超声波辅助韧化使甘薯淀粉的凝胶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增加。  相似文献   

11.
(接上期)金属蚀刻工艺金属标牌工艺中常用到蚀刻工艺,金属蚀刻是在经前处理的金属板材表面用网版印刷方式在空白部位印刷光致抗蚀剂,经曝光,光致抗蚀剂固化为抗酸性,在下一步酸蚀操作时保持空白部位金属免受酸蚀,而未印抗蚀剂的部位(图文部分)受到酸蚀。平板玻璃网印装饰玻璃色釉网印装饰1.印前处理由于玻璃表面能较高,即使新制成的玻璃表面一遇到空气也会很快被一层吸附膜所覆盖,这层膜一般会使表面能降低,润湿性较差,所以印前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是必要的,处理方法包括化学处理、涂层、机械处理等。2.玻璃色釉玻璃印料为玻璃色釉油墨,色釉…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探讨韧化处理对淀粉性质的作用机理,通过测定糊化性质、热特性、膨胀力、结晶特性及观察偏光十字现象和微观结构,研究了不同韧化温度和时间对不同直链淀粉质量分数玉米淀粉(普通玉米淀粉(normal corn starch,NCS)和蜡质玉米淀粉(waxy corn starch,WCS))物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韧化处理主要作用于NCS和WCS淀粉颗粒的无定形区,对淀粉结晶类型没有影响;但韧化处理能够明显增强NCS和WCS的热稳定性和抗剪切能力,抑制淀粉老化和糊化,显著降低峰值黏度和膨胀力(P<0.05)。韧化温度升高至60 ℃时韧化效果更加明显,糊化焓和相对结晶度明显降低,颗粒表面被明显破坏。但延长韧化时间对NCS和WCS老化的抑制效果和对糊化焓、膨胀力、颗粒形貌等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快速粘度分析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韧化时间、韧化温度和含水量等韧化处理方法对甘薯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韧化温度处理后,甘薯淀粉的起始糊化温度、峰值糊化温度和终止糊化温度均呈升高趋势,其中起始糊化温度升高趋势明显,由甘薯淀粉的62.47℃升高到70.37℃,糊化温度范围变窄,糊化热焓值增加;其峰值黏度呈下降趋势,55℃时为1342 cp比甘薯淀粉下降了321 cp,破损值降低、回生值升高。不同韧化时间处理后,甘薯淀粉To升高,糊化温度范围变窄,由甘薯淀粉的21.35℃减少到60 h的15.09℃,回生值上升了29.89%。不同水分含量韧化处理后,85%时糊化热焓值提高了36.20%,峰值黏度比甘薯淀粉下降了378 cp。甘薯淀粉经韧化处理后糊化温度、热焓值升高,黏度下降,回生值增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山药粉进行韧化处理,研究水分含量和处理时间对山药粉溶解度和膨胀力、黏度特性、热力学性质、结晶及结构特性的影响。韧化处理后山药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力均显著(P<0.05)降低,溶解度从6%降至2.2%,膨胀力从3.93 g/g降至2.47 g/g。韧化处理后山药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回生值均显著(P<0.05)降低。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结果表明,韧化处理后山药粉的糊化温度升高,热焓值无显著变化(P>0.05)。X射线粉末衍射仪(X-ray Diffractometer,XRD)结果表明,韧化处理后的山药粉结晶型由C型变为C+V型,结晶度增加,其结构较原山药粉的更稳定。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韧化处理后吸收峰的位置没有改变,结构有序度升高。韧化处理提高了山药粉的结构稳定性,并使其理化特性得到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余赤早籼米为原料,以传统米粉制作工艺为依据,了解韧化处理对米粉品质工艺的影响,通过在泡米工艺上采用韧化处理技术,探究韧化处理温度、韧化处理时间和大米含水量对米粉品质的影响研究,为优化米粉品质工艺提供理论依据。以米粉质构拉伸品质、感官评分为考核指标,研究了泡米过程中韧化处理温度、韧化处理时间以及大米含水量对米粉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设计,确定了改善米粉品质的最佳韧化处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韧化处理改善米粉品质最佳工艺条件为:含水量55%,时间22 h,温度57 ℃,在此条件下米粉最大拉伸阻力为124.63 g,感官评分为84.00。研究结果表明韧化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改善米粉品质的绿色、安全、有效的方法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湿热和韧化改性荞麦淀粉的消化机制,分别在体系水分含量为15%、20%、25%、30%,温度为100℃的条件和料液比为1:5,体系温度为30℃、40℃、50℃、60℃对荞麦淀粉进行湿热和韧化处理,测定了湿热和韧化处理前后荞麦淀粉的理化性质和消化特性。结果表明:湿热和韧化处理并未改变荞麦淀粉原有的A-型结晶结构,但淀粉的糊化焓显著降低,从7.96J/g分别降低到6.68J/g和2.77J/g。微观结构表明,淀粉颗粒表面出现裂痕和凹陷。同时,经过湿热和韧化处理后的荞麦淀粉中慢消化淀粉(SDS)和抗性淀粉(RS)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表现为湿热处理过程中SDS含量增加(HMT-25,HMT-30除外),RS含量减少,而韧化处理只有(ANN-50)提高了RS的含量,SDS含量也出现了增加(ANN-40,ANN-60除外)。结论:荞麦淀粉可以通过湿热和韧化改变理化结构从而改变消化速率。  相似文献   

17.
为韧化处理在大米淀粉改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作者以余赤早籼米为原料,在不同温度(50~70℃)和水分质量分数(45%~65%)条件下对大米进行韧化处理,然后提取韧化处理后大米中的淀粉,以未经韧化处理提取的大米淀粉为对照,研究韧化处理对大米淀粉溶解度、膨润力、糊化特性、消化特性和冻融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经韧化处理的大米淀粉溶解度和膨润力降低;峰值黏度、最终黏度、谷值黏度、回生值和衰减值均有所降低,糊化温度升高,不同韧化处理温度对衰减值的影响差异显著;淀粉中RDS(快消化淀粉)质量分数升高,RS(抗性淀粉)质量分数减少,SDS(慢消化淀粉)质量分数随着韧化处理条件的不同而不同,说明韧化处理提高了大米淀粉的消化性,也使大米淀粉冻融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18.
韧化处理对不同玉米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双奎  王华  赵佳  徐卯年 《食品科学》2012,33(17):78-81
以不同直/支链比例的普通玉米淀粉和蜡质玉米淀粉为材料,在40、50、60℃进行韧化处理,研究韧化处理对玉米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韧化处理的两种玉米淀粉颗粒形貌有较小变化。韧化处理后,两种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有韧化处理过的玉米淀粉黏度低于原淀粉,起糊温度高于原淀粉;韧化处理后淀粉的糊化温度升高,热焓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9.
正加工钢化玻璃过程中,各种参数不合理,可能造成钢化玻璃弯曲及其他外观质量,在此总结了一些经常遇到的弯曲原因及如何解决钢化玻璃质量的问题。1.上翘原因:玻璃在出炉时,玻璃上表面温度高于下表面温度,玻璃上表面温度过高流失快,下表面温度低流失慢,在风栅处,上部风压低于下部风压。  相似文献   

20.
铝合金淋浴屏采用享誉世界的澳人利亚生产专用钢型材。外表面涂层采用高温粉层喷涂和光泽氧极氧化等新工艺,耐腐蚀和氧化,色泽鲜艳,光彩照人。浴屏采用5mm厚高强钢化玻璃和安全夹层玻璃。所有联接件采用高强度塑料,整体圆弧型设计,使外表更为美观。无框全玻璃豪华淋浴豪华,美观的全玻璃淋浴员是新。代的产品,既适合家居,更被各人星级酒店广泛采m。澳大利亚舒达堡高级沐浴屏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