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球于新元古代后期的成冰纪发生了Sturtian和Marinoan 2次全球规模的冰川事件,被称为"雪球地球"期,该时期的古气候演化一直被地质界广泛关注。扬子地区南华系相当于成冰系,其大塘坡组为古城冰期(Sturtian)与南沱冰期(Marinoan)的间冰期沉积。本文对鄂西走马地区ZK701钻孔岩心大塘坡组细碎屑岩样品主量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ICV(成分变异指数)值显示沉积物具有初次沉积的特征,计算了CIA(化学蚀变指数)、CIW(化学风化指数)、PIA(斜长石蚀变指数)、n(Al)/n(Ca)及n(Na)/n(K),探讨了该区南华纪间冰期的古气候演化过程,结合前人研究,认为大塘坡间冰期早期气候干冷(CIA值介于55.6~69.8,均值65.0),大塘坡中晚期气候恢复温暖湿润并趋于稳定(CIA介于71.0~77.7,均值73.4),CIW,PIA,n(Na)/n(K)等指标反映的古气候演化过程与CIA反映一致,n(Al)/n(Ca)的变化也反映了陆源碎屑输入量随着古气候波动。本研究为扬子地区南华纪间冰期古气候演化分析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诸城盆地作为早白垩世伸展盆地,与其东南侧胶南造山带之间的耦合关系一直以来仍缺少相关研究。基于野外地质考察、砂岩碎屑组分统计及主量元素特征分析,探讨了早白垩世诸城盆地的物源方向、莱阳群砂岩的地球化学组成、物源区风化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结果表明:诸城盆地莱阳群砂岩地球化学类型主要为铁砂岩和杂砂岩,其源岩具有长英质火成岩或中性岩特点;砂岩的化学蚀变指数(45~58)、化学风化指数(47~69)、斜长石蚀变指数(58~73)和化学组分变化指数(0.86~1.02)体现了源区风化作用很弱的特征;Dickinson分类图解及古流向指示砂岩源区主要为盆地东南侧的胶南造山带,砂岩的地球化学组成、风化特征等共同说明早白垩世时期胶南造山带经历了快速隆升事件;结合前人关于该地区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胶南造山带的本次快速隆升是岩石圈减薄作用的结果,因而诸城盆地的快速沉降与胶南造山带的隆升是相互耦合的。上述结果一方面从地球化学角度证实了胶南造山带早白垩世时期经历了快速隆升事件,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诸城盆地原型是伸展断陷盆地,二者均是华北东部岩石圈减薄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三水盆地SB-01孔微体古生物群的组合特征,结合全岩碳酸盐碳、氧同位素数据探讨了古新统-始新统界线在该孔中的具体层位.介形类化石分为两个组合,即Eucypris sanshuiensis组合(89.0—73.38m)和Sinocypris nitela-Cyprois buxinensis—Limnocythere honggangensis组合(73.38—0m).前者属种单调,丰度低,后者前期和中期属种单调,丰度低,而后期属种相对较为丰富,丰度快速上升;轮藻化石也可分为两个组合,即Peckicharasubspherica.Rhabdocharafiangduensis组合(89.0—73.38m)和cyrogona qianjiangica-Obtusochara brevicylindrica组合(73.38—53.75m).前者属种丰富,丰度高,化石个体较大,后者属种单调,丰度很低,化石个体较小.在孔深73.38m处,微体古生物群发生重大更替,且全岩碳酸盐碳同位素(下降幅度大于3.0%。)、氧同位素值均在此处发生突变,这与古新世一始新世最热事件(PETM)时期的地质记录相一致,因而认为三水盆地古新统-始新统界线在孔深73.38m处.  相似文献   

4.
江汉盆地下第三系潜江组和新沟嘴组是主要油气勘探目的层,水化学资料较多。本文以下第三系潜江组、新沟嘴组和白垩系渔洋组的水化学资料、试油成果为依据,研究了江汉盆地白垩-下第三系水化学特征与油气分布关系,将江汉盆地划分为有利区、较有利区和较差区三种油气保存区。  相似文献   

5.
砂楔/冰楔铸型等具有定量古环境意义的冰缘现象在中国北方已有多处报道,但多集中在末次冰期晚冰阶。报道了首次发现于乌海盆地的冰缘现象,从楔体形态特征、填充物粒度特征和光释光测年等方面对其成因和发育年代进行了深入研究。楔体和填充物剖面穿插关系、物质组成和形态特征分析等指示其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原生砂楔发育与楔壁近平行的充填-挤压构造;晚期冰楔铸型(包括冰楔形成、融化和填充)在砂楔之上进行叠加。冰楔切穿早期砂楔,导致楔壁物质发生强烈挤压变形,结构扰动,楔体表现为弯曲的不规则形态。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原生砂楔发育的年代主要集中在(62.69±6.81)~(66.45±7.08)ka B.P.,即末次冰期早冰阶,对应于MIS4阶段,并可能部分延续至MIS3b阶段;冰楔铸型填充物年代为(5.95±0.61)~(6.62±0.73)ka B.P.,对应于全新世中期。由于冰楔铸型的填充晚于冰楔发育年代,推测冰楔发育年代可能为末次冰期晚冰阶。基于砂楔/冰楔铸型的发育过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初步估算出砂楔和冰楔发育时期年均气温比现在低12.1 ℃~13.6 ℃,砂楔发育时期(即末次冰期早冰阶)年降水量与现在相当。乌海盆地砂楔/冰楔铸型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北方末次冰期尤其是末次冰期早冰阶纬度多年冻土分布及古气候环境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山东平邑盆地柏林剖面古近系卞桥组一段19件湖相碳酸盐岩样品的岩性特征、碳氧同位素特征、主量和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平邑盆地古近系卞桥组一段的岩性从地层底部到顶部整体变化依次为粗碎屑岩、核形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颗粒灰岩、泥晶灰岩/泥灰岩。碳酸盐岩δ13C值主要为-3.5‰~-2.5‰,平均值为-2.9‰; δ18O值主要为-8.5‰~-6.5‰,平均值为-7.6‰; 碳氧同位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说明平邑盆地在古近系沉积时期是水体停留时间较长的封闭性湖泊系统。碳酸盐岩Sr/Ba值主要为0.25~31.55,可以认为平邑盆地古近系沉积时期水介质主要为咸水环境; Mg/Ca值主要为0.004 2~0.011 9,结合氧同位素组成,反映平邑盆地古近系沉积时期的古气候变化经历了潮湿环境→半干热环境→干热环境3个阶段。根据岩性序列垂向演化及薄片特征,可以推断出平邑盆地在古近系卞桥组一段沉积时期,湖盆水动力随着地层变新而减弱,湖盆水体逐渐由高能转入低能环境。  相似文献   

7.
柯坪地区物源及演化与塔里木盆地的古地理位置密切相关。通过对下志留统碎屑锆石的形态特征和U-Pb年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系统研究了柯坪地区下志留统的物源及其演化。结果表明:柯坪地区下志留统锆石均为岩浆锆石,锆石U-Pb年龄反映的是成岩年龄或结晶年龄,可有效指示物源区;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的物源区主要为沙雅隆起西部、塔中隆起及塔西南前缘隆起,之后受海侵的影响,塔中隆起被海水淹没,下志留统塔塔埃尔塔格组的物源区演变为沙雅隆起西部、塔西南前缘隆起及塔中隆起的南部于田、康西瓦地区;满加尔凹陷的存在使得柯坪地区与塔中、塔东地区的物源具有很大的差异;900~700Ma的锆石年龄谱表明,塔里木地块与冈瓦纳大陆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澜沧江中下游河流泥沙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究漫湾水库拦沙对上下游干支流河道泥沙理化特性的影响,运用激光粒度、X衍射、X荧光光谱的实验测试方法,对澜沧江中下游干流和主要支流河道的悬移质泥沙及其床沙的理化特性进行了测验.结果显示:澜沧江中下游悬移质泥沙粒径频率曲线多为单峰态,粒度范围较宽,分选性较好,床沙粒径频率曲线呈多折状且很陡,分选性差;泥沙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其含量集中在60%-80%范围内;悬沙元素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床沙微量元素含量从旧州至界碑有下降的趋势;漫湾水库拦沙效应对泥沙的粒度,矿物组分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影响,对除硅(Si)以外的常量元素组成影响不大,对重金属元素有一定的拦截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澜沧江干流在建的多个水电站对泥沙组成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应用主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青海不同产地地木耳中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主因子分析证实了一个2因子模型能合理解释这些微量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其因子得分可用于对不同产地地木耳质量的综合评价,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当样本层次聚类分析聚成3类时,样本的类归属情况为海北州为一类,海南州、黄南州、海西州聚为一类,西宁市为一类.这两种方法说明不同产地地木耳中微量元素有差别.  相似文献   

10.
The oil-rich Damintun Depression is located in the Liaohe Basin, Northeast China, and was formed during the Paleogene. The major oil-producing strata in the depression are mudstone and shale. To explore the burial diagenetic history of the basin and the formation thresholds of hydrocarbons, the characters of the kaolinite subgroup minerals and mixed-layer illite/smectite in the mudstone and the shale are studied by using X-ray diffraction, electron prob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Fourier infrared s...  相似文献   

11.
水化学特征是流域气候特征与环境的重要指示器,可用于揭示流域内河流、湖泊的补给方式及物质来源。以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巴音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巴音河—可鲁克湖—托素湖小流域生态系统的水化学组成,探讨了其主要的离子来源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水体pH、电导率(EC)及溶解性总固体(TDS)沿流向均呈升高的趋势,巴音河、可鲁克湖及托素湖水化学类型分别为HCO3-Cl-Na-Ca-Mg型/HCO3-Cl-Na-Mg型、HCO3-Cl-Na-Mg型及SO4-Cl-Na-Mg型; 托素湖作为封闭的咸水湖,主要受到蒸发浓缩作用的控制,而巴音河、可鲁克湖则受到岩石风化作用、蒸发浓缩作用以及钠盐淋溶作用等的共同控制; 受蒸发作用的影响,水体碳酸盐矿物达到饱和状态并发生沉淀,从而导致Ca2+质量浓度沿流向下降; 巴音河、可鲁克湖Mg2+/Ca2+摩尔浓度比值较低,推测形成文石、方解石等碳酸盐沉淀,而托素湖Mg2+/Ca2+摩尔浓度比值较高,则可能形成高镁方解石、原白云石等碳酸盐沉淀; 研究区水体中Na+、K+、Cl-主要来源于石盐(NaCl)和钾盐(KCl)等蒸发岩的溶解; 而Mg2+、SO2-4主要来源于蒸发岩(MgSO4)风化; Ca2+及高质量浓度的HCO-3可能来源于碳酸盐矿物的快速溶解,此过程也是水体Mg2+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下刚果盆地深水区的油气显示出了海相原油的特征,盐上海相烃源岩开始受到关注。通过对下刚果盆地海相烃源岩地球化学资料分析,综合评价了盐上4套海相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生烃潜力,研究了其成因并划分了成因类型,同时探讨了不同成因类型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下刚果盆地盐岩层之上发育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好,干酪根类型为Ⅱ、Ⅲ型,成因上以海相内源型和海相混合生源型为主;盆地海相烃源岩整体在3500m左右深度进入生油窗,成熟的海相烃源岩是下刚果盆地深水区油气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上升洋流、缺氧环境(大洋缺氧事件)和古河流的作用,以及海洋、河流两种地质营力此消彼长的关系,自晚白垩世至中新世,盆地沉积环境从海湾变迁到受河流作用逐渐加强的开阔海洋,有机质来源从以海洋有机质为主过渡到河流携带来的陆源有机质比例加重,直到以陆源有机质为主;海陆二元有机质输入量的相对变化和海洋沉积环境的变迁从根本上决定了海相烃源岩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