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虉草是鄱阳湖洲滩湿地典型优势植物,对维护湿地生态及环境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种群虉草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虉草种群自然分布特征和影响因子(土壤水分状况、高程)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根据高斯回归方程,虉草分布的高程范围为9.85~18.11 m,分布的最适高程在12.13~15.84 m;②虉草作为优势种在12~15 m高程范围出现的频次较多,在14~18 m平均盖度和平均高度较大;③虉草作为伴生种在13~15 m高程范围出现的频次较多,在15~16 m及18 m处平均盖度较大,在14~15 m及17m处平均高度较大;④土壤水分状况明显影响虉草种群自然分布,虉草种群出现的频次随土壤湿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湿环境下生长状况最好,各土壤湿度下虉草作为优势种出现的频次由大到小为干、稍润、润、湿、潮,作为伴生种出现的频次由大到小为干、稍润、润、潮、湿。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沿黄湿地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南省沿黄湿地、滩地选择10个典型样地,以草本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开展沿黄湿地植被多样性特征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大,随高程增加而呈先升后降的格局,样方间植物物种从1~27种;均匀度指数(E)一般在0.8上下浮动,多样性指数H值介于1.44~2.36之间,均总体呈逐渐减小趋势;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0.7~0.9之间,差异不显著。沿河岸高地至河道的方向,各群落优势种从陆生的白茅等过渡到适应水生的柽柳,伴生种也由狗牙根等旱生植物过渡到芦苇等湿生植物。总之,河南沿黄河湿地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水平较低,区域之间物种多样性差异比较大,植物多样性显示出强烈的过渡效应、干扰效应,并充分体现出河南沿黄湿地生境的多样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湿地1954~2016年水位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泊水位是影响其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因素.基于1954~2016年鄱阳湖湿地日均水位数据,选择年极端水位、年区间水位持续时间、年涨水和退水持续时间等指标,分析了63年间鄱阳湖湿地的水情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年最高水位呈下降趋势,最低水位和水位极差变化不明显;年水位大于16.00 m的天数呈现递减趋势,存在连续性低、高水位现象,而水位低于8.00 m、10.00 m、12.00 m的天数呈现递增趋势,并且出现连续性的低水位现象;年涨水天数延长,退水天数下降,退水至10.00 m的天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特别是2000年以来,退水时间明显加快.总体上,鄱阳湖湿地水位变化比较明显,特别是2000年以来,鄱阳湖湿地水位变化更加剧烈,人类有必要对当前鄱阳湖湿地水位变化引起高度重视.以上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表征植物生长状态的一个综合性生理生态指标,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变化条件下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在鄱阳湖湿地上布设的3个断面,测定了典型植物样品的稳定碳同位素比δ~(13)C以及断面土壤组成,探究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植物的δ~(13)C值差异较为明显,变化范围为-14.302‰~-33.134‰,δ~(13)C值的大小可以作为鄱阳湖湿地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表征指标;植物类型和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鄱阳湖湿地内南荻的δ~(13)C值最大,属C4植物,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更容易生存下来,从而发育为鄱阳湖地区的优势植物种群。研究结论对变化环境下鄱阳湖湿地植被的演变趋势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金沙江流域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金沙江流域25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降水观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及经验模态(EMD)趋势拟合等方法,分析了流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近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金沙江流域年季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高程4 000 m以上的区域降水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面平均年降水量变幅达1.68 mm/a;高程4 000~3 000 m的区域降水量总体呈不显著增加趋势,面平均年降水量变幅为0.8 mm/a;高程3 000 m以下的区域降水量总体表现为不显著下降趋势,面平均年降水量降幅为-0.59 mm/a。年降水量变化主要体现在夏秋季降水量变化上;高程4 000 m以上和3 000 m以下两个区域降水集中性和降水强度存在增加趋势,其干旱现象也愈发严重;近期流域极端降水可能存在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6.
沙晨燕  李玲  唐浩  王卿  王敏  熊丽君  吴健 《人民长江》2016,47(22):10-15
长江口滩涂生境具有较高的环境异质性,导致不同滩涂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为分析长江口典型滩涂植物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崇明东滩和奉贤金汇港两个典型滩涂对其环境因子及植物群落特征进行了采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滩涂随着高程的增加,受潮汐的影响逐渐减少,环境因子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滩涂植物对环境因子具有不同的适应力是导致长江口盐沼植被带状分布的重要因素。崇明东滩作为植物群落较为成熟的滩涂,芦苇和互花米草的生长表现沿高程呈"V"型。奉贤金汇港作为植物建群较短的新生带滩涂,互花米草的生长表现沿高程呈梯度分布。两区域植物群落表现不同的主要原因有可能是建群时间、演替阶段、滩涂受潮汐作用和立地条件等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以鄱阳湖赣江主支口三角洲湿地1973年~2009年16景遥感影像为基础,利用决策树分类分析近40年来赣江主支口三角洲不同湿地景观类型的组成结构及其演变趋势;并结合遥感影像对应的当天水位,探明水情变化与赣江主支口三角洲湿地景观类型面积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40年来鄱阳湖水位变化以及4种特征水位的淹没天数都是呈现下降的趋势;植被面积呈增长趋势,而水体和裸露洲滩的面积均呈现减少趋势,且裸露洲滩的面积下降速率大于水体面积;水位变化与水体面积拟合关系最优,植被次之,与裸露洲滩拟合最差。研究结果能够进一步阐明鄱阳湖水情变化对典型湿地景观类型空间格局的影响,有助于维持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针对内蒙古包头黄河湿地植被的恢复和保护问题,通过布设黄河湿地的小白河湿地片区4种典型植物群落,即Ⅰ区芦苇混杂区、Ⅱ区草混杂区、Ⅲ区香蒲混杂区、Ⅳ区芦苇区,研究了这4种典型植物群落土壤及优势植物N、P元素含量,并初步分析了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结果表明:湿地土壤中N含量在5—8月呈下降趋势,之后有所回升,土壤P含量频繁波动,但波动幅度较小;湿地植物整体N、P含量在5—10月呈下降趋势,植物整体对N元素的富集能力远高于对P元素的;5—9月4个区植物地上部分对N元素的富集能力高于地下部分的,5—7月植物地上部分对P元素的富集能力高于地下部分的。经初步分析,草和芦苇对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的修复效果较好,9月左右对植物进行收割对湿地净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湿地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85,1995,2005年TM卫星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ERDAS、GIS软件,对鄱阳湖湿地数量结构和空间转移情况进行分析,并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对湿地景观斑块分维度、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破碎度指数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反映出的特征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985~2005年,鄱阳湖湿地及周边景观类型数量结构中,滩地、水库坑塘、林地和草地减少最为显著,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旱地明显增加;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分析,鄱阳湖湿地景观分维数和优势度减少,多样性和破碎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
2008~2014年滇池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部,是该市重要的水源地,支持着昆明市现代工业、农业、旅游业等的发展,分析其水质的时空变化十分重要。利用2008~2014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滇池主要污染物、富营养化指数和浮游植物丰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滇池总磷、总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年尺度上整体呈减小的趋势,不同监测点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富营养化指数年尺度上表现为减小的趋势,年内变化差异较大,6~8月富营养化指数较高,其他月份富营养化指数较低;浮游植物丰度年尺度上呈下降趋势,年内变化表现为6~8月浮游植物丰度较大,其他月份丰度较小。滇池的草海及邻近区域主要污染物、富营养化指数和浮游植物丰度大于外海部分。得益于滇池治理力度的加强,近年来滇池水质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