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市高压网络简化接线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种适合城市电网发展特点的高压网络简化接线模式,对该方案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证实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通过一个应用推荐接线模式的网络规划实例,展示了它的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目前城市配电网几种常见接线模式,并提出了如何实现智能配电网模式下的自愈功能.  相似文献   

3.
贾巍  冯悦波  郑巍  唐晟 《供用电》2013,(4):36-42
介绍了香港和新加坡的中压配电网接线模式,分析了各种接线模式的转供电能力。通过可靠性比较,分析国内外接线模式的优缺点。对国内中压配电网引入香港接线模式和新加坡花瓣接线模式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华东电力》2013,(4):689-693
介绍了我国城市电网中110 kV电网的发展现状,包含110 kV变电站、110 kV线路和110 kV电网的各种典型接线模式。引入单位负荷总投资的概念,对不同容量110 kV主变所对应的不同接线模式的110 kV电网接线模式进行经济性分析比较。本文研究为今后110 kV电网规划、输变电工程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结构元理论的中压配电网接线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中压配电网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接线模式分类和建模思想。首先,建立了系、族和结构元的3层分类结构体系:结构元由线路组成,以接线模式中电源点个数来表征,并定义经济性、负载率、网损、电压水平等评价接线模式的指标作为结构元的属性;根据线路和电源点的负载率,将结构元归类成若干族;根据接线结构和接线方式,将族归类成5个系。然后,建立了描述结构元属性的数学模型,包括:考虑设备负载率的结构元单位负荷投资的数学模型;负荷均匀分布的结构元线损属性的数学模型;结构元电压水平属性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一个选择接线模式的算例,验证了所提出的结构元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压配电网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接线模式分类和建模思想。首先,建立了系、族和结构元的3层分类结构体系:结构元由线路组成,以接线模式中电源点个数来表征,并定义经济性、负载率、网损、电压水平等评价接线模式的指标作为结构元的属性;根据线路和电源点的负载率,将结构元归类成若干族;根据接线结构和接线方式,将族归类成5个系。然后,建立了描述结构元属性的数学模型,包括:考虑设备负载率的结构元单位负荷投资的数学模型;负荷均匀分布的结构元线损属性的数学模型;结构元电压水平属性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一个选择接线模式的算例,验证了所提出的结构元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王哲 《电力建设》2014,35(9):59-64
建立了城市高压配电网的接线模式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提出了接线模式自动识别方法。首先,该方法对城市高压配电网接线模式经过概括和抽象,形成了电源、网架、负荷三层体系结构,并建立各自的数学模型。其次,基于网络拓扑分析,形成“电源-网架-负荷”供电关系及“网架-网架”联络关系。最后,分别分析并提取三层体系中的典型特征元素,利用模式识别理论达到接线模式识别的目的。此外,对国内常用典型接线给出了模式识别的特征表达式并建立接线模式特征库;对国内非典型接线通过确认其合理性后添加到特征库中,如不合理则会给出说明。实例表明,本方法可以有效识别高压配电网接线模式,也适用于中压配电网电缆网接线模式识别。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局地处山区,架空线路在配电系统里所占比例为90%的特殊情况,分析1 0kV配电线路基本接线方式,提出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用模式后果分析法对基本接线的可靠度进行评估,分析主要因素变化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并对如何提高配电线路可靠性所采取的对策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9.
中压配电网网架结构的科学合理性关系到电网运行的经济可靠性,分别对国内架空和电缆网的接线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出各种接线模式的特点、供电可靠性及适用范围;同时对国外的几种典型接线模式进行分析,并与我国相同接线模式进行对比,对实际工作中的配网规划与改造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对110kV电网接线方式供电可靠性定量分析的研究还比较薄弱。通过理论计算,选择110kV变电站最优规模,并应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大型可靠性分析程序RAMSES,对110kV电网典型接线方式的供电可靠性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比较,推荐了几种经济可靠的典型接线方式。  相似文献   

11.
杭州滨江区10kV配电网规划中的接线模式与转供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杭州市滨江区中压配电系统规划中的接线模式与网络负荷转供能力分析。通过调查比较国内外多种配电网接线模式,并将近年来有关配电网接线模式的主要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规划中,合理地确定了杭州市滨江区未来10kV配电网的接线模式及其从现有电网发展到目标网架的典型过渡方式。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对电缆网典型接线的联络位置提出了指导性结论与建议。将所确定的接线模式在实际规划方案中应用。规划软件的定量分析表明:滨江区10kV电网目标网架方案接线标准、操作简单,具有非常强的负荷转供能力与运行灵活性,所选择的接线模式适合滨江区电网的规划定位。  相似文献   

12.
刘向军  马爽  许刚 《电网技术》2012,36(2):58-63
为合理规划配电网接线,利用基元接线原理构建不同边界条件下的中压配电网典型接线方式。基元接线定义了包含规划区重要边界条件的基元组合变量,在此基础上利用基元接线的不同组合构建可行的配电网接线模式。提出了基元接线动态评价模型,利用隶属度函数对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评价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同时引入动态权值的思想刻画了规划区对不同指标下的偏重。最后采用基元接线动态评价模型测评所构建的接线方式,得出不同边界条件下的配电网典型接线方式。算例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城市中压配电网接线方式的选择不仅决定用户能否获得足够的优质电能而且也影响到城市建设和经济性,以及配电网自动化的实施。本文提出了几种适合我国实际的网架接线方式,以负荷和电流为依据选择网架接线方式,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如何实施配电网自动化。  相似文献   

14.
城市中压配电网典型接线方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配电网改造和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配电网接线方式的选择是提高配电系统可靠性的前提和重要基础。首先,介绍了配电网接线方式的选择原则,接着从经济性、可靠性、灵活性等方面对城市中压配电网络的常用接线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如架空线路接线方式、电缆线路接线方式、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混合接线方式,根据不同情况推荐了适用的电网接线方式。  相似文献   

15.
面向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配网接线方式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凌永标 《现代电力》2005,22(1):45-47
配电网改造和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配网接线方式的选择是高水平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前提和重要基础。结合工程实际, 对配电网接线的典型方式 (双电源环网方案、环网桥路方案、三电源T接方案、多分段多联络型方案、环网柜方案、开闭所方案) 进行了比较, 指出双电源环网方案结构简单, 适用面广, 能显著地提高供电可靠性, 但不能实现经济运行方式, 负荷转移能力较弱; 环网桥路方案可在双电源环网运行的基础上改造而成, 也可直接用于供电可靠性要求特别高的地方; 三电源T接方案用于供电可靠性要求特别高的地方, 不强调经济运行方式; 多分段多联络型接线方案电网互供能力强, 适用于城市大电网, 能实现经济运行方式,但网架结构复杂; 环网柜方案为电缆供电中较为普遍的方案,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电缆环网柜方案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提出了各种接线方式选择的基本原则, 并对接线方式进行了深化设计与测算。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国内外城市10kV配电网接线模式分析,基于当前我国中压配电网架空线和电缆普遍采用的各类接线模式,探讨现状城市中压配电网应如何顺利地过渡到目标年网架,建立我国城市10 kV配电网络规划总体思路及过渡方案;选用某城市10 kV配电网规划的实际案例,通过10 kV配电网网架的拓扑计算,对配电网线路走向和下负荷点配置等进行优化计算,使配电网网架走向合理、负荷分配均匀、有功损耗最小和电压降落最低。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中压配网典型接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目前城市配电网几种常见接线模式,并对各种模式可靠性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阙之玫 《供用电》2008,25(2):23-26
针对中心城区负荷密度高、电站选址困难的情况,提出了三种新型的K型站接线方式选型。根据中心城区的负荷特性和可靠性需求,对不同典型功能区的配电网接线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推荐。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分析方法和所得到的结论,对实际配电网规划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中压配电网中,除了变电站直供方式的接线模式外,还有一种可靠性更高的接线模式,即带开闭所的接线模式.文中首先在配电网空间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环境下结合变电站选址定容的方法确定了开闭所的最佳数量和最优位置,然后对开闭所进线的最佳网络结构进行了自动布局,并运用多分段多联络接线模式自动布局的方法对开闭所出线进行了自动布局,提出了在不同负荷密度条件下多种接线模式灵活布局的一般性处理方法.最后通过对实际算例的分析验证了文中所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