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河北黄土梁金矿外围找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梁金矿以矿带宽大、延长稳定、矿体密集而著称.但深部钻探却未打到矿体,以致于探矿一度陷入困境.通过对矿区成矿控矿构造的详细研究,发现矿区成矿控矿构造为一陡倾(80°~90°/N∠70°~85°)的韧性剪切带.在该韧性剪切带上盘发育一系列与韧性剪切带呈入字型相交的近直立次级断裂.韧性剪切带的深切沟通了深部来自地幔热柱的含矿流体,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控制下,含矿流体沿韧性剪切带向上运移,并沿途萃取部分围岩中的成矿元素,在上盘断裂中沉淀、聚集成矿.早期勘探深部不果的原因是矿带南部北倾钻孔打到了韧性剪切带之下,故没有矿体;而矿带北部南倾钻孔只打到了浅部矿体.因深部矿体赋存位置偏低尚未出露,钻孔穿过韧性剪切带之后自然无矿体.根据控矿构造产状,从深部布置向北的穿脉,打到多个新的盲矿体,且矿体厚大.矿区东部外围区勘查证实,在30~98线大间距工程控制矿体基本连续,金品位较高.  相似文献   

2.
江西相山铀矿为与火山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断裂构造控矿特征明显。以相山铀矿田山南矿区为研究重点,开展控矿构造解析和构造控矿规律研究,旨在为隐伏矿床找矿预测提供科学指导。通过详细的野外观测和变形分析,揭示出山南矿区主要的控矿构造,即北北东向、东西—北西西向断裂破碎带都经历了早期压性和晚期张性-张扭性的破碎变形,构成了本区主要的容矿空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断裂控矿规律,推测破碎带的性质控制了铀矿体产出特征,构造通过控制岩石的变形行为而控制了铀矿体的产出,进而解释了所谓的"岩性控矿"观点。根据构造控矿规律及其控矿构造组合特征与区域综合找矿模型,认为横涧矿区的西南段、岗上英矿区与横涧矿区及石马山矿区的连接处等应为下一步找矿的首选有利区段,同时要注意寻找北北东向和东西—北西西向断裂复合部位的富、大矿体,并关注北北东向断裂成矿期后的活动对矿体的左旋错移情况。  相似文献   

3.
锡矿山矿区内不同地段或不同深度,由于构造作用力的差异,导致形成的控矿构造亦有差异,在深部,主要是断裂及附近的微角砾岩化带和裂隙控制矿体;在中部,主要是背斜和断层综合控矿;而浅部主要是背斜构造控矿,这种控矿构造的类型随深度的变化可分为3层,概括成“三层楼”控矿模式,以此模式为指导,对矿区内外围进行了成矿预测,得出北部区的背斜分布区和北矿深部等是有望找矿区段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追索黑龙江铜山铜矿已知的隐伏矿体是否有向东南方向延伸的趋势,在铜矿区开展了以地电化学测量为主的找矿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地电化学测量在已知的矿体上方有明显的地电化学异常,说明地电化学测量在该矿区寻找隐伏铜矿是可行有效的;经过对异常特征的分析研究建立了找矿理想模型。结合本矿区的地质条件,在矿区外围开展了地电提取、土壤离子电导率、土壤吸附相态汞等研究,圈出具有找矿前景的靶区5处。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追索黑龙江铜山铜矿已知的隐伏矿体是否有向东南方向延伸的趋势,在铜矿区开展了以地电化学测量为主的找矿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地电化学测量在已知的矿体上方有明显的地电化学异常,说明地电化学测量在该矿区寻找隐伏铜矿是可行有效的;经过对异常特征的分析研究建立了找矿理想模型。结合本矿区的地质条件,在矿区外围开展了地电提取、土壤离子电导率、土壤吸附相态汞等研究,圈出具有找矿前景的靶区5处。  相似文献   

6.
在云龙锡矿带内,断裂构造分级控岩、控矿的特征是极为明显的。在详细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将锡矿带内的断裂分为四级,分别控制了矿带和岩浆岩带、矿田、矿床和矿体的形成和分布。其中,一级断裂为区域性的控岩、控矿构造,二级断裂为导岩、导矿构造,三级断裂为配矿构造,四级断裂为容矿构造。文章还进一步讨论了矿化富集的构造控制条件,以及构造活动的多期性控制成矿的多期次。这些认识对矿带内的成矿预测无疑是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了解南华山地区硫铁矿成矿机制,为今后找矿起到一定指导作用,通过收集资料、野外踏勘及系统综合研究等手段对宁夏南华山地区阳洼沟硫铁矿成矿模式及其成矿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南华山地区硫铁矿是与热液有关的中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硫铁矿矿床.加里东晚期构造运动和中酸性岩浆岩脉及脉体与成矿关系密切.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蓟县系海原群南华山组薄层含云母大理岩和厚层大理岩中.矿床受地层岩性及构造的双重作用控制,控矿构造为北西向和近南北向断裂、褶皱构造及岩石片理化带,尤其是北西向构造带和近南北向构造带复合展布地区.  相似文献   

8.
该区金矿成矿作用受右江盆地的演化密切控制,北西向的区域断裂是主要的控矿,导矿构造;盆地内穹窿构造的周边是金矿床分布集中区,周边环形(复活)断裂兼具容矿构造特征,低序次断裂构造使矿体就位,隆林新洲背斜及富宁等地为新的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
地球电化学方法在秦岭柳梢沟金矿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秦岭柳梢沟矿区深部找矿问题,在柳梢沟金矿区开展了电化学找矿研究,利用衬度异常法等地质统计学方法对地电提取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3个不同矿区的已知矿体上方集中出现了明显的地电提取的主成矿元素异常及衬度累加异常,说明地球电化学勘查找矿方法是有效的。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和主成矿元素的关系,初步建立了秦岭柳梢沟隐伏金矿地电化学理想找矿模型,并在已知矿体外围开展隐伏矿预测工作,圈出了4处具有找矿前景的异常靶区。  相似文献   

10.
随着萤石矿找矿难度的加大,如何在浅覆盖区寻找、定位隐伏-半隐伏萤石矿体显得尤为迫切。以内蒙古林西俄力木台萤石矿为例,探讨了甚低频电磁法(VLF-EM)在隐伏-半隐伏萤石矿体定位预测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对该矿区甚低频数据进行Fraser滤波等技术处理,分析了矿区基本构造格局特征、异常体平面分布和产状特征,并结合矿区地质研究,圈出了7条成矿异常带。实践表明甚低频电磁法在萤石矿隐伏-半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研究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凤太铅锌-金矿集区地处秦岭泥盆系贵金属-多金属成矿带西段,总体为夹持于湘子河断裂、酒奠梁断裂之间,以NWW向褶皱和NWW向断裂组合而成的近似菱形构造块体,主要出露的泥盆系为浅变质碳酸盐岩与细碎屑岩建造,东部出露的花红树坪岩体、西坝岩体和集中分布的岩脉为区内铅锌、金成矿提供了物质及热动力。典型矿床解剖结果表明:铅锌矿床受控于区域断裂及背斜构造且产出于特定的岩性层,与铅锌成矿关系密切的物理化学条件转换界面是中泥盆统古道岭组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之间接触界面(硅钙面),铅锌矿床多位于面状高磁异常与低磁异常过渡部位并显示Pb-Zn-Hg-Cd组合化探异常,表明铅锌矿床成因类型为层控岩浆热液型; 已知含矿背斜走向与倾向延伸部位、与其有相似成矿条件的次级背斜、大面积千枚岩覆盖区深部隐伏背斜的鞍部及倾斜部位是铅锌找矿有利地段。金矿床受控于断裂构造带或其旁侧的脆-韧性剪切带及其叠加部位,多位于高磁异常带中局部高磁异常向低磁异常过渡部位,与Au-Ag-(As-W-Bi-Sb)组合化探异常吻合度高,岩浆活动与金成矿关系密切,表明金矿床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型; 已探明大型金矿床近外围及深部是金找矿重点靶区。铅锌、金矿床均属于印支期与碰撞造山岩浆期后热液有关的铅锌、铜、金矿床成矿系列。基于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成矿结构面与矿体的相互作用与位置关系,建立了凤太铅锌-金矿集区铅锌、金成矿模式; 叠加典型矿床物化探、遥感异常特征,构建找矿预测综合信息模型; 采用“证据权法”,预测找矿靶区6处,说明区内找矿潜力大,下一步找矿工作重点是对隐伏控矿构造与隐伏矿体的预测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黔东南地区金矿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后认为,黔东南地区存在蚀变岩型金矿床,并研究了该区该类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对该类矿床的矿源层和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隆里组的粉沙质板岩和拱洞组的变余(粉)砂岩,以及具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围岩蚀变和穿层的石英脉三因素的组合体是该类矿床的成矿特征,同时也是该类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江汉盆地沔阳凹陷断裂特征与次级构造单元划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沔阳凹陷断裂系统均为正断层,走向以NE向为主,可分为五级。根据突出主要目的层新沟嘴组下段的今构造面貌,主要考虑北东向的断裂有利于主要目的层油气勘探开发研究,将沔阳凹陷划分为8个次级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14.
利用Landsat-7 ETM+数据,结合洞中拉-亚贵拉矿集区1∶25万地质、矿产、化探等综合资料,建立了该区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对研究区的断裂、地层、岩体、化探-遥感异常等成矿信息的有利度进行分析,建立了有利于成矿的单个变量和组合变量空间数据库;利用GIS空间分析和信息量法进行综合定量成矿预测,圈定了7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
岩浆岩型铜镍矿床与超基性岩体密切相关,采用高精度磁测法及大功率TEM法,对金川Ⅰ、Ⅱ矿区已知矿深边部及下盘进行了探测,并对隐伏超基性岩体及含矿性作出了评价。在矿区南延普查区,对地表基性-超基性岩地质地球化学异常区,采用高精度磁测圈出了可能存在的中深隐伏超基性岩体异常带。在异常带上选择M-2-4异常段,进行大功率TEM探测,发现了深部低阻异常地段,为南延区深部找矿前景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云南易门铜矿区及其外围为研究区,对不同时代地层中12种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水系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地球化学指标与成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依据地球化学信息挖掘理论,采用微量元素主成分因子-泛克里格模型、三维化探异常可视化分析,以及基于GIS的多元信息预测等方法,对地学数据进行了信息的挖掘与提取,建立了基于GIS的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模型。通过对地球化学弱异常信息增强和基于地球化学综合指标的成矿预测,圈定了9个找矿远景区及17个找矿靶区,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略地介绍了分散岩石样品的元素点异常概率统计方法,并以1:5万地质填图为例,探讨了该方法在区域含矿性评价,化探异常Ⅲ级检查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认为:1号铜异常主要由次火山岩引起,并与已知次火山岩型铜矿点的元素组合特征相似,主要成矿元素是全区点异常概率较高的元素;优选出四个找矿预测靶区;初步确认了S3——D1w地层的归属.岩层点异常概率元素组合较好地反映了岩层形成时和形成后所经历的地质作用、成矿作用和构造运动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我国滇桂交界滇东南富宁县那能-阿用-带由于地表掩盖强烈,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地质找矿工作难度较大。本文通过滇东南区金地质找矿历程,借鉴省内外近年来利用区域化探、矿带(区)物化探在金地质找矿中的实践经验,总结研究区内地质、物化探成果资料,结合本区自然地理、地质及岩石地层地球物理性质等,选择采用1:5万土壤化学测量圈定异常确定找矿靶区、利用激电-瞬变电法对矿(化)体的空间分布进行准确定位、工程验证物探推断异常的普查工作程序,同时指出了物化探方法选择、技术方法要求及野外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19.
皖南白际岭地区金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区域金的地球化学特征,白际岭地区上溪群浅变质岩同江西双桥山群浅变质岩有着类似的有利金富集成矿的层位;燕山期酸性岩体也有利于金成矿;金的区域地球化学场分布受断裂构造、地层及岩浆岩控制.与金共生的异常组合存在5种类型,其中以Au-As-Sb,As-Pb-Zn-Au-Ag-Sb多元素组合为区内最主要成矿元素组合;已知金矿化(点)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均类同于金山金矿,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以Au-Sb-As等为主的异常元素组合为该类型金矿的指示元素,在本区寻找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urassic basins of Xining, Minhe, and Xiji in the east of middle Qilian were researched 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by gravitational, magnetic, and seismic methods. The result shows that each of these three basins is an independent structural unit with a NW strike and being separated by upheavals.Two groups of faults with NW and NE directions are developed in the basin, which controls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Jurassic basins). The NW faults are the main ones while the NE faults are the secondary for controlling the sedimentation. Of the three basins, the Minhe basin is the favorable prospecting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