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1前言 单相异步电动机是一种用一根火线和中线供电的电机。它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运行可靠、维修方便等优点。尤其是因为它可以直接用普通民用电源,所以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和日用生活电器等的动力设备。 单相异步电动机经过较长时期使用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故障,影响其正常运转,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故障及修理方法。2电动机绕组短路的原因和检修方法 (1)电动机绕组短路的主要表现:电动机转速下降,电流增大,电动机严重发热;甚至将绕组烧毁。 (2)短路的原因:电动机受潮严重,绕组绝缘性能降低,或绕组导线绝缘被破…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用单片机控制的异步电动机固态节能起动器的原理和软硬件设计。它在晶闸管脉冲触发环节、软起动环节、节能环节,故障检测等环节实现了微机控制,此仪器在节能方面有关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单相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它不仅具有优良的调速性能,而且节能效果十分明显。本文着重论述单相变频系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乌麟 《中小型电机》1994,21(4):38-39
通过对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分析,提出了单绕组单相异步电动机的构思,同时做了实例设计和实验对比,总结了单相异步电动机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8.
介绍电容器的容量和耐压的选择方法,并指出应选择专用电容器。  相似文献   

9.
10.
单相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它不仅具有优良的调速性能,而且节能效果十分明显。本文着重论述单相变频系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单相盘式异步电机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提出了电机的设计计算方法,包括主要结构尺寸的确定,参数计算,磁路计算等内容;计算结果与样机实测值吻合。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生产的异步电动机的软起动器大多都不带通信接口,现场总线技术是目前关注的热点课题,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全数字控制系统是21世纪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流.针对目前国内软起动器在现场控制中的不足和现场总线的优良品质,提出了利用 CAN 总线设计交流电动机软起动器的远程控制通信接口电路.  相似文献   

13.
胡虔生  马宏忠 《微特电机》1994,(2):15-17,31
简述了微机控制的单相电机自动测试的组成,功能及其工作过程,介绍了系统的特点,着重讨论了动态测试,数据通讯和数据库技术在电机测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单相可逆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分析了电磁抱闸制动与电子制动的优劣。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单相可逆电动机电子制动的驱动电路。给出了单相可逆电动机电子制动的控制时序。采用电子制动方案,省去了电磁抱闸制动方式的刹车机构,提高了电动机的制动频率和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三相异步电动机单相运行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三相异步电动机单相运行对电机工作的影响以及如何防止电机单相运行的措施。提出了即时发现故障、及时处理、避免事故发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新型高效单相感应电动机的设计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为三相感应电动机单相运行的一种特殊接线方式 ,与三相感应电动机在三相对称电源上运行相比 ,SEMIHEX电动机具有高的功率因数和效率。本文研究了对称运行需要满足的条件 ,采用双旋转磁场理论对其进行分析 ,给出了性能计算的具体方法 ,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吻合 ,证明本文给出的方法是正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新型电动机磁控起动装置,在电动机定子回路串入磁饱和可控电抗器来实现电动机的软起动。该装置克服了传统软起动方案不能连续调节的缺点。文章论述了软起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并以MC196KC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控制器。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限定电动机起动电流,达到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交流盘式异步无极调速电机的结构与原理,给出机械特性的试验曲线与分析,与传统的交流调速电机及其它交流调速方法进行了优缺点的比较,提出其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采用晶闸管无触点元件控制的单相异步电动机起动过程作暂态仿真研究 ,给出暂态曲线图及不同缓冲电路参数条件下的元件的关断特性。  相似文献   

20.
软肩动技术有利于改善和控制异步电机的启动过程,详细分析、比较了变频、液阻和晶闸管串联等软启动方法的特点,采用晶闸管串联技术和转矩控制策略,实现异步电机固态软启动.针对某3 kW异步电机仿真研究,表明采用转矩控制方式,软启动装置能够很大程度地降低启动转矩和启动电流,能够很好地控制异步电机的启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