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储藏条件下稻谷霉菌区系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研究了不同储藏条件下稻谷霉菌区系演替及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储藏温度、水分对稻谷霉菌区系演替有重要影响.储藏温度、水分越高,稻谷霉茵量增加越快,也越容易发生霉变,而且曲霉是优势菌.稻谷霉菌量与是否发生霉变及霉变的程度有关,霉菌量在104 cfu/g以下,稻谷处于安全储藏状态,达到105cfu/g时开始发生霉变,超过106 cfu/g时霉变已经相当严重.霉菌的活动最终将影响储藏稻谷的品质,其值变化与霉菌演替有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对利用生态条件控制稻谷中霉菌生长及利用霉菌指标判定稻谷的储藏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麦在华南地区浅圆仓储藏过程中的品质特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小麦在华南地区浅圆仓储存过程中品质特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小麦水分,面筋含量、面筋吸水量和发芽率均呈下降趋势;而小麦降落数值、面团形成时间、拉伸面积、拉伸阻力及最大拉伸阻力、拉伸比例及最大拉伸比例均呈上升趋势,说明在长期的储存过程中小麦的品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高温高湿的华南地区浅圆仓储存小麦安全储藏水分为12.5%,浅圆仓常规储存安全水分小麦,轮换周期可以适当延长至扯5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东北地区3个仓库储藏的大豆在储藏期间的储藏温度、水分、发芽率、氮可溶性指数、糊化品质、脂肪酸值和霉菌量进行检测,探究不同储藏方式对大豆储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相较于机械通风方式,内环流控温储藏能够同比降低储藏温度15.12%,延缓水分含量降低速率和大豆的总酸度增加,并降低蛋白质的变性程度。内环流控温储藏能够延缓储藏期间内大豆的发芽率下降速率,提高加工品质,延迟大豆脂肪酸值的提高,降低大豆霉菌增长速率,有助于东北地区大豆储藏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为了阐明收获时期和储藏温度对黑小麦籽粒酚酸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提高小麦营养品质提供参考依据。对不同收获时期(蜡熟末期和完熟期)及储藏温度(4、25和45℃)下黑小麦籽粒中总酚、总类黄酮含量、酚酸组分及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蜡熟末期收获籽粒中总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FRAP值)显著高于完熟期样品。对于酚酸组分而言,不管是不溶性束缚型还是可溶性共价态,阿魏酸和对香豆酸均表现为蜡熟期收获籽粒显著高于完熟期籽粒。在45℃条件下储藏小麦籽粒中总酚、总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FRAP值、TEAC值)较高;不溶性束缚型丁香酸、阿魏酸及酚酸总和也表现在45℃储藏时显著高于其他温度。总体而言,小麦在蜡熟末期收获可以最大程度保持籽粒中酚酸含量;而在收获后45℃储藏则有助于提高籽粒中酚酸含量,有利于小麦营养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主要粮食品种储藏期间霉菌活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10  
研究了稻谷、玉米和小麦在25℃,相对湿度分别为75%、85%和95%储藏,以及在高于安全水分2%的相似水活度条件下储藏期间霉菌的活动特性.结果表明,小麦最易出现霉菌生长活动,稻谷的抗霉菌生长作用最强,玉米介于小麦和稻谷之间;其中85%相对湿度下储藏至28 d,小麦的微生物活性值升高了475 u,分别是稻谷和玉米同期升高值的5.6和3.5倍.储粮中霉菌活动特性的不同表现与各粮种的吸湿性能及粮粒外皮(颖壳或种皮)的霉菌可生长性差异有关,但将相同霉菌活动强度的储粮样品作相关品质指标的检测,发现小麦的黏度、发芽率变化不明显,而玉米和稻谷的脂肪酸值和发芽率则有较大的变化.因此,对于储藏品质较稳定但易滋长霉菌的小麦应该重点关注霉菌活动的状况,仅仅监测品质指标变化难以准确判断储藏的安全性和粮食相关的食品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玉米储藏过程中霉菌类群与玉米赤霉烯酮毒素(ZEA)的关系,确定不同储藏环境下,优势霉菌数量、ZEA含量差异性及二者相关性。将初始水分含量12.41%、14.30%、15.89%、17.62%、19.88%的玉米在30 ℃,相对湿度(RH)为75%、84%和92%的模拟环境中储藏28 d,测定霉菌、串珠镰刀菌、木霉数量及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低湿度环境下,初始水分对木霉抑制ZEA随初始水分升高而迅速增强;在中高湿度环境下,木霉对ZEA的抑制效果增强,受初始水分影响较小。RH为92%环境下,玉米初始水分含量12.41%、14.30%时霉菌丰富度较高,19.88%时菌源丰富度低;经相关性分析,不同含水量的玉米在30 ℃储藏28天后,在RH75%的环境下,玉米中的霉菌、木霉、串珠镰刀菌数量和水分含量均与ZEA的积累量呈负相关;在RH92%的环境下,均呈正相关;在RH84%的环境下,木霉量和水分含量与ZEA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镰刀菌和霉菌总量与ZEA积累量呈负相关;在三种储藏环境下,储藏玉米霉菌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均与ZEA积累量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结果表明,在中低湿度环境下,ZEA的含量受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在高湿度环境下, ZEA含量主要由镰刀菌控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江苏省如皋市主产区2020年产小麦进行储藏跟踪研究,测定不同水分的小麦在常温仓和低温仓储藏条件下呕吐毒素变化.结果表明:小麦在常温和低温2个不同条件下储藏一段时间,不同梯度呕吐毒素的小麦其呕吐毒素含量均未发生显著变化,但低温条件下,呕吐毒素含量变化更小些;低温储藏条件更利于小麦保存,常温储藏条件下因外界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小麦安全储藏水分及霉菌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小麦储藏条件,将小麦水分调成12.5%~15.5%,在15~35℃条件下储藏50d,研究小麦储藏安全性和霉菌活动的状况。结果表明,水分为13.0%的小麦在各试验温度组合中均没有发现霉菌含量显著增加现象(P>0.05),也没有出现原有优势霉菌被灰绿曲霉等典型储藏型霉菌替换的现象。试验结果还揭示了储藏温度与小麦储藏安全水分的关系,从30~15℃,储藏温度每降低5℃,小麦安全储藏水分可升高0.5个百分点,且没有霉菌明显活动的迹象,线性关系明显(r=1)。因此,在实际储藏环节,可根据小麦水分情况,通过控制储藏温度实现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9.
稻谷储藏过程中其品质的变化深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外界因素包括温度、水分、空气比例以及虫害和微生物等,尤其是在储粮温度较高且稻谷水分偏大的条件下,稻谷霉菌生长较快,导致稻谷品质下降。综述储粮条件对稻谷品质的影响以及稻谷储藏期间储粮害虫和有害微生物和对稻谷的危害,讨论现有的稻谷储藏技术以及新型储粮技术的研究,目前低温储粮、气调储粮、利用CO2法检测稻谷霉菌以及天然防霉剂的研发等新型技术的开发为我国稻谷的安全储藏提供了更有效的技术保障,只是一些新型技术对粮仓的要求较高,实现全国性推广,存在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小麦籽粒在不同储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探索实验室小量样品的最适储藏条件, 本研究以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的籽粒和面粉为研究材料,对其在不同梯度温度(?20、4、35 ℃)和不同储藏时间(20、40、60 d)条件下的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储藏条件对不同类型小麦的湿面筋含量、吸水量和弱化度的影响较小,均在允差内。以籽粒方式储藏时,强筋小麦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各品质参数基本上都在允差范围内,但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60 d),形成时间和拉伸面积超差。中筋小麦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湿面筋含量和粉质参数基本上都在允差内,但是对拉伸参数(拉伸面积、拉伸阻力和最大拉伸阻力)影响较大;尤其是当储藏条件为?20和35 ℃的情况下,除延伸性外,拉伸面积、拉伸阻力和最大拉伸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超差。弱筋小麦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湿面筋含量和拉伸各参数均在允差内,但对粉质参数(稳定时间和弱化度)影响较大,尤其是稳定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弱筋小麦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粉质各参数测定值越接近对照,在允差范围内。另外,不同类型的小麦在4 ℃条件下以面粉方式储藏时,强筋和中筋小麦的湿面筋含量、流变学粉质参数和拉伸参数均在允差值内。因此,本研究认为4 ℃,≤60 d比较适宜小麦籽粒和面粉的储藏。  相似文献   

11.
减压对青州蜜桃贮藏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常军  张平  王莉  田玲 《食品科学》2004,25(1):179-182
本文通过对青州蜜桃研究后发现:在71d的贮藏期内,减压能有效维持SOD、CAT活性;能有效抑制PPO活性;但贮藏后期PPO活性差异不明显;减压延缓了二次呼吸高峰近14d,极大的抑制了第二次呼吸高峰的峰值,然而对第一次呼吸高峰的峰值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农户玉米穗储藏特性及其储藏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宁东部地区,以农户储藏的玉米穗为研究对象,选择原始储粮方式和示范储粮技术2种仓型,开展玉米穗储藏特性及储粮损失研究。定期测定玉米穗储藏期间的玉米粒、玉米芯的水分及玉米粒的脂肪酸值、不完善粒、容重指标,研究和分析玉米穗储藏期间霉变指标、鼠害损失、品质变化等情况。并首次提出利用玉米出籽率计量玉米穗鼠害损失的测量方法。经对比试验验证,传统储粮仓鼠害损失为10%~20%,示范储粮仓型可有效避免鼠害带来的储粮损失,同时避免因鼠害而引起的粮食霉变以及品质的劣变。对农户科学储粮试验研究,新型农户科学储粮装备研究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现在仓库而言,除少数条件较好的储备库以高大平房仓为主,其它粮食购销企业仍以苏式仓、房式仓、拱型仓为主,这些仓型的主要特点在于仓容量较小、易于实现机械通风储粮。经过试验证明,存气箱通风储粮技术具有节省材料、费用相对较低、能耗小、操作简便,降温效果好,便于仓内机械作业等优点,同时易于实现准低温储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鲜切胡萝卜贮藏品质的影响。以鲜切胡萝卜为试材,采用0(冰温)、4、7、10℃不同温度进行贮藏,通过测定失重率、可溶性糖、菌落总数及感官评价等指标,探究不同贮藏温度对鲜切胡萝卜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冰温贮藏食用贮藏期可以达到16 d,而4、7、10℃分别是12、9、5 d,并基于试验数据,回归了鲜切胡萝卜贮藏期与贮藏温度的关系式,发现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并不符合温度系数Q10的指数规律。综上所述,在0℃(冰温)贮藏条件下能够较好的维持鲜切胡萝卜的贮藏品质及感官  相似文献   

15.
黄花梨减压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了黄花梨在0±0.5℃,减压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减压贮藏可以显著降低黄花梨贮藏期的呼吸强度,减少VC的损失,有利于保持果实含水量、硬度和可溶性总糖;能够有效保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抑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上升。  相似文献   

16.
以某苹果气调贮藏技术研究中心的1#气调库为研究对象,采用k-ε紊流模型建立了苹果气调库内气体流动、传热与传质的三维数学求解模型。研究了冷风机送风速度、送风温度和加湿装置对库内湿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送风温度对库内相对湿度有显著的影响,随着送风温度的降低,库内相对湿度明显增大;增大送风速度,气调库湿度梯度变小,货物区内湿度变大;在没有任何加湿装置时,气体区的湿度梯度明显大于货物区,库内大部分区域相对湿度为85%~90%,达不到苹果气调贮藏适宜的湿环境。综合考虑苹果气调贮藏适宜的湿环境,对于该气调库,在送风温度273 K,送风速度为5 m/s,采用加湿装置对库内加湿时,可以明显改善其湿环境,这对降低苹果干耗损失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多胺处理对枣果实采后冷藏期间贮藏特性的影响,探讨保持鲜枣果实品质的方法。以绿熟期哈密大枣为试材,用浓度分别为1×10-4、1×10-5、1×10-6mol/L的精胺溶液室温处理鲜枣果实24h,并在(0±0.5)℃冷库中贮藏30 d。研究表明:精胺处理可有效延缓鲜枣果实硬度下降,维持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以及VC的含量,抑制鲜枣果实的呼吸作用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减少果实的腐烂率。由此表明,浓度为1×10-4 mol/L精胺处理能显著延缓鲜枣果实的衰老,提高果实的冷藏期间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8.
胡名志 《酿酒科技》2006,(3):121-121,123
与传统贮存相比,地洞贮存白酒室温在18-24℃之间,受季节气温影响小,酒中硫化氢等杂昧物质得到有效挥发,香味成分、有益成分得到保留,酒中的醇、酸、醛、酯等的氧化、酯化以及缔舍反应得以自然平缓进行。白酒体系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平衡常数K似一定值,白酒保持了相对稳定的“静态”。实现了酿酒与自然、饮酒与人的和谐统一。(孙悟)  相似文献   

19.
以糊辣牛肉为实验材料,研究其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的贮藏特性和贮藏期间各品质指标的Pearson相关系数,建立了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贮藏期间产品pH值先降后升,伴随着菌落总数、TVB-N值和TBA升高,感官品质和硬度下降;贮藏温度越低,产品品质保存越好,货架期越长;在5℃、15℃、25℃、37℃和45℃货架期分别为16.0 d、12.5 d、8.5 d、3.0 d和1.5 d;不同温度条件下菌落总数与感官品质、pH、TVB-N、TBA和硬度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依据贮藏特性的动态变化,开发出多元回归模型、温度与货架期关系回归模型和tTVB-N、tTVB-N和tHardness动力学货架期模型。通过模型验证发现,温度与货架期关系模型能快速有效预测5℃~25℃范围内方便菜肴糊辣牛肉货架期,相对误差范围为0.29%~2.36%;5℃~37℃范围内多元回归模型预测效果较佳,相对误差范围为1.07%~7.89%;tTVB-N、tTVB-N和tHardnes动力学货架期模型预测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0.
贮藏温度对巨峰葡萄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在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巨峰葡萄的品质变化规律,进一步开发鲜食葡萄的市场,更好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以巨峰葡萄(Kyoho)为试材,于0、5、10、25℃(室温)的条件下贮藏,通过对贮藏过程中果实相关生理指标和品质指标的检测和分析,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巨峰葡萄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贮藏温度对巨峰葡萄的外观影响极大,而对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等营养品质指标的影响很小。而且低温贮藏能有效保持葡萄果实采后品质,增加贮藏期,其中0℃贮藏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