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目前,高速钢工具表面强化的常用方法之一是低温液体碳氮共渗,而模具钢工具常用的则是氮化。莫斯科包曼高等技术学院1973年研制成功的无毒盐浴(氰酸盐)氰化是一种高效、经济、有前途的新方法。氰化时,碳、氮在工具表面同时进行扩渗,因此,渗层形成氰化物,能显著地提高疲劳强度、耐磨性、热稳定性和腐蚀疲劳抗力。苏联对高速钢(P18、P6M5、P6AM5、  相似文献   

2.
对钢铁零件表面进行氮化处理,可在工件表面形成氮化层,从而提高工件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能和耐蚀性能。尤其是氮化温度低、变形小,因此,氮化已经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学热处理工艺方法。但现行的氮化方法都有一定的缺点,例如:气体氮化法生产周期长,渗层脆性较大;液体氮化法所采用的盐或盐浴产物有毒性很大的氰化物。本文介绍的辉光离子氮化法则是为  相似文献   

3.
《轴承》1974,(2)
软氮化是一种新型氮化法,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液体软氮化,其实质就是在含有氰酸盐的盐浴中进行低温(一般520~580℃,1~3小时)氮碳共渗.在软氮化处理时,零件表面渗入了大量氮,同时也渗入少量碳,在表面层形成大量氮化物和少量碳化物,从而改善零件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由于软氮化处理后渗层硬度低于普通氮化,不脆而富有韧性,因此得软氮化的名(但这一名词并不十分恰当).  相似文献   

4.
对钢铁零件表面进行氮化处理,可在工件表面形成氮化层,从而提高工件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能和耐蚀性能。尤其是氮化温度低、变形小,因此,氮化已经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学热处理工艺方法。但现行的氮化方法部有一定的缺点,例如:气体氮化法生产周期长,渗层脆性较大;液体氮化法所采用的盐或盐浴产物有毒性很大的氰化物。本文介绍的辉光离子氮化法则是为了克服以上缺点研究出的一种新的氮化方法。它具有生产周期短、氮化层脆性低、变形小、易于实现局部氮化、无毒、耗电少、省氨气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正> 成都工具研究所研制出一种能在机械、汽车、拖拉机、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等行业中广泛使用的盐浴复合处理新工艺。它是将传动轴、齿轮、塞规、液压件等零件先放在520°~600℃的氮化盐浴中氮化,然后再在350°~400℃氧化性盐浴中进行氧化。这样可使零件表面具有一层抗锈能力较好的黑色氧化膜,而在氧化层以下为高硬度的氮化  相似文献   

6.
软氮化是指零件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碳氮共渗的热处理方法。以前都是采用剧毒氰盐为原料的液体软氮化,后来改为以尿素为原料的液体软氮化。这种方法劳动条件差:尿素熔化时有大量氨气放出;熔化后的盐浴内含有30~40%氰酸盐和氰盐,操作时仍不安全。氮化层薄,原料利用率低,加入的尿素大约有40%成盐,其余都分解成氨气而放入空气中。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对气体软氮化进行了试验,最后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认为用尿素直接加入炉内进行气体软氮化的方法简单,工作条件好,  相似文献   

7.
1985年在美国底特律市的Kolene公司召开了一次国际盐浴氮化的专题讨论会,会议讨论了氮化齿轮的表面层和耐磨性之间的关系,日本盐浴氮化工艺在汽车齿轮上的应用以及日本、欧州盐浴氮化的发展趋势,还讨论了一些盐浴氮化的新工艺。会议认为尽管气体渗氮和离子氮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盐浴氮化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尤其  相似文献   

8.
盐浴复合处理及其特点:盐浴复合处理是指工体先在520°~600℃的氮化盐浴中进行氮化,再于350°~400℃氧化性盐浴中进行氧化。这样处理的工件外表层为抗锈能力极好的漂亮的黑色氧化膜,氧化层以下为高硬度的氮化层。盐浴复合处理可使工件的耐磨性、耐疲劳、耐蚀性大为提高。例如  相似文献   

9.
<正> 业已确定,氮化(添加或不添加含碳气体的气体氮化、离子氮化等)可提高切削工具的耐磨性,但这些氮化方法均具有成本高、设备使用复杂、生产率低等缺点。因此,利用无毒的氰酸盐和碳酸盐进行工具钢碳氮低温液体饱和的工艺无疑有其优越性。这类工艺方法在苏联称作《氰化》,在西德称之为—1,在美国称之为,其他国家也有应用。据资料报导,在许多国家的工厂里,已有大量液体饱和装置投入使用,这证明这类工艺方法安全性好,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0.
<正> 1985年在美国底特律市的Kolene公司召开了一次国际盐浴氮化的专题讨论会,会议讨论了氮化齿轮的表面层和耐磨性之间的关系,日本盐浴氮化工艺在汽车齿轮上的应  相似文献   

11.
<正> 本文列举了高速钢在入厂检验时的分析结果。对191炉次的P6M5钢、49炉次的P6AM5钢、46炉次的P6M5Φ3钢、16炉次的P6AM5Φ3钢、5炉次的P3M3Φ2A钢和1炉次的P3M3Φ2б钢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软氮化从1954年发展到现在已整整20年了。目前在世界各国已经获得了比较广乏的应用。然而从其使用来看大都是氰盐为原料的盐浴软氮化以及用氨混合吸热型气体的气体软氮化。但这种盐浴剧毒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并污染环境,形成公害。用氨混合吸热  相似文献   

13.
英国研究出一种无毒渗碳盐浴,其基本组份是含碳化硅粉的无机盐。大量试验证明,象一般软钢和其它一些钢在850~950℃渗碳皆获得满意的结果,渗碳层组织与常规渗碳工艺相同,渗碳速度和表面碳势类似氰化物盐浴,渗碳层硬度和深度曲线也类似氰化物盐浴。此无毒渗碳盐浴的碳化硅量应加以控制,囚碳化硅不溶解,它与盐浴  相似文献   

14.
模具表面改性渗层组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模具钢、热加工工艺与表面处理组织性能的相互关系出发,选用5种材料,分别进行QPQ盐浴氮化和TD法盐浴渗钒,借助Olympus CMM55Z光学金相显微镜和宝棱显微硬度计等设备,研究材料渗层组织性能和显微硬度分布梯度,分析探讨模具的使用性能。结果表明:盐浴氮化中,Cr12MoV的耐磨性和抗冲击性能最突出,45Cr4Ni MoV的韧塑性和抗冲击性能优于W18Cr4V,42Cr Mo的综合性能最弱;盐浴渗钒中,160CrNi Mo覆层厚13μm,远高于其他试验材料,但中碳合金钢覆层效果不佳,为兼顾模具耐磨性、韧塑性和抗冲击性,宜选用中碳合金钢而非高碳合金钢进行渗碳、TD处理和后续热处理,这对提高模具使用寿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稀土对H13钢在盐浴氨化中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稀土对H13钢在盐浴氮化中的影响。对H13钢进行低温无毒硫氮碳共渗,在这基础上加入稀土元素,实验结果表明,稀土元素的加入可加速盐浴氮化的过程,具有催渗效果,并能改善其性能,满足模具盐浴氮化的技术要求,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稀土对H13钢在盐浴氮化中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稀土对H13钢在盐浴氮化中的影响。对H13钢进行低温无毒硫氮碳共渗,在这基础上加入稀土元素,实验结果表明,稀土元素的加入可加速盐浴氮化的过程,具有催渗效果,并能改善其性能,满足模具盐浴氮化的技术要求,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QPQ盐浴复合处理技术问题解答(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4QPQ盐浴复合处理后的渗层表面硬度有多高?经QPQ盐浴复合处理以后的渗层硬度有两种测量方法,一是测量断面硬度,二是测量表面硬度。通常渗层硬度都指表面硬度。表面硬度值受测量时所用负荷的影响较大。一般说来,所用负荷越大,则测得的硬度值越低。通常多用0.98N作为测量负荷。同时渗层硬度值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工艺条件的影响,如盐浴中的氰酸根含量、氮化温度、氮化时间等对渗层硬度特别是断面硬度均有一定影响。利用作者开发的QPQ盐浴复合处理技术,氰酸根在指定的范围内570℃、2h氮化以后,用0.98N荷…  相似文献   

18.
<正> QPQ为世界最新盐浴技术,盐浴复合处理是八十年代国外大量采用的新工艺。这两项技术的核心——无公害的盐浴配方——由西德迪高沙公司(Degussa)独家垄断,西德、美、日、英、法等国虽大量应用,但均从该公司引进技术。该公司对其盐浴配方极为保密。成都工具研究所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于1985年成功地开发了成份独特的复合处理用盐的配方,其无公害程度优于迪高沙公司,达到国际领先地位。与西德相比,本所工艺的氮化盐不必通空气;氧化盐中也不必加离心泵;采用廉价低碳钢坩锅;这些都使费用降低,操作方便。该项目于1989年获第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  相似文献   

19.
QPQ盐浴复合处理技术问题解答(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作者技术比德国迪高沙公司技术有哪些改进和创新?哪些地方更先进?经过科技信息部门利用国际联机检索,并查阅近20年来的有关文献,确认以下几项技术在国内外文献中未见报道,属创新技术。(1)德国迪高沙的盐浴配方从未对外公开,因此作者独立开发的盐浴配方本身就是创新,且氮化盐浴中有害的氰根含量仅为德国迪高沙公司的1/10。(2)通过在盐浴配方中加入特殊氧化剂等方法取代了德国迪高沙公司向氮化盐浴通气的压缩空气输送系统。(3)作者开发了一种新颖、简便的操作方法,对已老化的氧化盐进行除渣活化,从而省去了德国迪…  相似文献   

20.
我们采用在硼砂盐浴中加入Cr_2O_3的渗铬工艺,应用在低压阀门丝杆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提高了丝杆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使用寿命较原来软氮化的提高1.5倍,可用45钢渗铬代替2Cr13制选丝杆。盐浴配方为:无水硼砂Na_2B_4O_785%,三氧化二铬(Cr_2O_3,含量98%以上,300目)10%,铝粉(100目)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