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然水镁石的综合利用与深加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评述了水镁石目前的综合利用与深加工情况。介绍了水镁石的组成、分布以及在阻燃剂、制备无机镁盐、环保等领域的应用状况,探讨了水镁石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3.
4.
在聚烯烃及聚烯烃弹性体中采用微胶囊化红磷可以制造出一类阻燃性能优良,烟密度小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5.
以硅灰石、三氧化二锑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在硅灰石表面包覆纳米三氧化二锑,制备一种无机复合型阻燃粉体材料,并用硅烷1113和硬脂酸对这种复合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后填充聚丙烯制备复合阻燃材料。采用扫描电镜、粒度仪、白度仪、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改性粉体材料表面状况进行了表征,并检测了填充聚丙烯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及垂直燃烧和水平燃烧阻燃性能。结果表明:硅灰石表面均匀的包覆了一层纳米三氧化二锑;其水平燃烧时间由90s降到30s,燃烧长度由75mm降到20mm,垂直燃烧时间由60s降到10s,由不具阻燃性升高到阻燃级别为V-2。  相似文献   

6.
阻燃型PA6/PP/硅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阻燃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固相力化学方法制备的聚丙烯接枝羟甲基丙烯酰胺作增容剂,以高效低毒的三聚氰胺三聚氰酸盐(MCA)作阻燃剂制备了阻燃型硅灰石填充尼龙6/聚丙烯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力学和阻燃性能,当MCA与聚合物质量比为10%时,该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达到31,拉抻强度为54.1MPa,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为59.7J/m。通过TG和FT-IR分析对阻燃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微胶囊化红磷阻燃剂的制备及其在PA66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克服红磷直接应用于PA66中的缺点,研究了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红磷的工艺,测试了样品的吸湿性以及表面包覆性能,并研究了其用于PA66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得的微胶囊化红磷应用于PA66中,不仅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FV-0级),而且力学性能比单独应用红磷有所提高,加工工艺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聚丙烯(PP)/聚烯烃弹性体(POE)/硅灰石(Wollastonite)复合材料,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悬臂梁冲击机、差热扫描量热仪(DSC)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聚烯烃弹性体和硅灰石对聚丙烯的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OE弹性体对PP有很好的增韧作用,提高了PP的冲击强度,硅灰石在一定程度上有增强的作用,提高了PP/POE的拉伸强度;POE和硅灰石使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有所提高,但使熔点有所降低。当POE占3%(质量分数,下同),硅灰石占3%时,复合材料的热学、力学性能最优,冲击强度比纯PP高出15.4%,拉伸强度高出2.6%,结晶温度高出5℃。  相似文献   

9.
因玻纤"烛芯效应"制备阻燃玻纤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是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文中以自制的膨胀型阻燃剂MPAL与八乙烯基倍半硅氧烷(OV-POSS)组成的复合阻燃剂阻燃玻纤增强聚丙烯(PP),研究了玻纤(GF)和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PP)对阻燃PP体系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合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探讨了相应阻燃机理。结果表明,在阻燃PP体系中加入玻纤及适当增加其含量会显著改善阻燃PP材料的阻燃性能,归因于加入玻纤提高了阻燃PP体系的热稳定性以及利用MPAL/OV-POSS分解形成的复合炭层覆盖于玻纤表面,从而达到阻断玻纤"烛芯效应"目的。此外,加入增容剂MAPP及适当增加其含量会明显提高阻燃玻纤增强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但对材料阻燃性能改善有限,归因于MAPP对体系界面结合和相容性的显著改善作用。当玻纤和MAPP质量分数分别为30%和5%时,所得阻燃玻纤增强PP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哌嗪改性木质素(LP)和磷酸铝为囊材,制备了具有多层次阻燃性能的无卤微胶囊化红磷阻燃剂,并用于改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的阻燃性能。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对阻燃剂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阻燃剂添加量对ABS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磷被LP和磷酸铝严密包覆;添加25%阻燃剂的ABS复合材料燃烧后可形成致密、厚实的残炭层,阻燃级可达到UL94 V-0等级,极限氧指数达到26.1%。与未添加阻燃剂ABS树脂相比,热释放速率峰值降低了63.1%,总烟雾释放量降低了25.8%。  相似文献   

11.
硼酸根插层锌镁铝水滑石的制备及其阻燃抑烟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和离子交换法分别制备了处于纳米尺寸的碳酸根镁铝水滑石和硼酸根锌镁铝水滑石。并将两种水滑石加入到聚醋酸乙烯脂中制备成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氧指数和无焰燃烧条件下的烟密度,考察了纳米LDHs对聚醋酸乙烯脂的阻燃及抑烟效果,并探讨了阻燃和抑烟机理。  相似文献   

12.
聚丙烯/镁盐晶须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美秋  陈广义  魏志勇  张万喜 《功能材料》2012,43(22):3167-3170
采用哈克单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丙烯/镁盐晶须复合材料,着重研究了增容剂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对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与球晶形态、结晶和熔融行为、热稳定性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镁盐晶须具有明显的诱导β-晶型的异相成核作用,使聚丙烯结晶温度大幅度提高,球晶尺寸细化。增容剂的加入改善了树脂与晶须的界面性能,界面粘结作用明显增强,提高了拉伸强度和冲击性能,并进一步提高了结晶温度和晶须的成核能力,但降低了β-晶型的含量,不利于β-晶型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锂皂石(Laponite)进行修饰,得到有机化锂皂石。采用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作为增容剂,制备了一种具有高抗弯模量和高断裂伸长率的聚丙烯/有机化锂皂石复合材料,考察了有机化锂皂石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有机化锂皂石的用量增加时,复合材料的弯曲模量增加,断裂伸长率则先增加后降低。当有机化锂皂石质量分数仅为1%时,复合材料弯曲模量达到1230 MPa,相比纯PP提高约35%;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达到700%,相比于纯PP,提高约25%。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有机化锂皂石在聚丙烯基体中分布均匀,粒径在0.5μm~1μm之间,与聚丙烯基体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具有高活性端基的膨胀型阻燃剂3, 9-二氯-2, 4, 8, 10-四氯代-3, 9-二磷螺环-3, 9-二氧-[5.5] -十一烷(SPDPC)-己二胺共聚物(PSPHD)对海泡石纤维(SEP)进行阻燃化接枝改性, 并对改性海泡石纤维(PSPHD-SEP)的结构及热性能进行了SEM、 TEM、 XPS、 FTIR、 XRD、 TGA 和DTG测试。采用熔融共混制备了SEP/LDPE(低密度聚乙烯)和PSPHD-SEP/LDPE复合材料。SEM和TEM显示, 接枝前后海泡石纤维表面形貌有明显变化。XPS、 FTIR和XRD分析表明, 阻燃齐聚物PSPHD通过与SEP表面羟基反应对其进行阻燃接枝改性, 这对SEP纤维的结构有一定影响, 但并未造成结构的根本破坏。TGA和DTG测试分析表明, 阻燃接枝改性改变了海泡石纤维的热分解历程, 证明在海泡石表面确实发生了接枝反应。当PSPHD-SEP的质量分数为5%时, PSPHD-SEP/LDPE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值(LOI)可达23。   相似文献   

15.
16.
聚丙烯/凹凸棒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超声波分散方法将凹凸棒土(简称凹土AT)在水中进行分散,然后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凹凸棒土纳米棒晶进行表面处理,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将经上述表面处理的凹凸棒土与PP复合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与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选用十六烷基三苯基溴化磷对麦羟硅钠石进行有机化插层改性,制备出有机麦羟硅钠石,并将其与聚丙烯(PP)通过熔融插层制备聚丙烯/有机麦羟硅钠石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测试表明此纳米复合材料为插层型与剥离型并存的结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研究了纳米复合材料的熔融与结晶过程,结果显示纯麦羟硅钠石与有机麦羟硅钠石的加入对PP的熔点影响不大,但明显提高了聚丙烯的结晶温度和结晶度。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有机麦羟硅钠石对聚丙烯的拉伸和冲击强度提高效果明显优于纯麦羟硅钠石。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溶液法制备了钠化累托石(Na+REC)与海藻酸钠(SA)插层纳米复合膜(Na+REC/SA)。以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复合膜的分子结构,通过电镜扫描(SEM)及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复合膜的相貌结构,研究了复合膜的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Na+REC在添加量较少时可与SA形成插层型纳米复合膜,该复合膜与纯SA膜相比,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热稳定性。在Na+REC添加2%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热稳定性最高,与纯SA膜相比,拉伸强度提高58.7%,断裂伸长率提高100%,10%失重率时对应的热分解温度提高了115℃,40%失重率时提高了185℃。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分别以聚四氟乙烯(PTFE)和锌为靶,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底上沉积氟碳(FC)膜以及FC/ZnO的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用SEM、UV、XPS对氟碳膜和杂化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氟碳膜形成了一种由纳米粒子-纳米孔洞组成的双纳米结构,随着ZnO沉积时间的不同,FC/ZnO杂化膜呈现出不同的表面形貌,杂化膜的生长模式是一种依附于有机核的沉积-扩张生长模式;杂化材料的F/C较低,随着氧化锌沉积时间的增加,F/C出现逐渐增大的趋势;杂化膜是一种多重抗紫外线辐射的功能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