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凯恩斯主义与现代政府的经济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凯恩斯主义理论及其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的复苏与实践,分析了现代经济条件政府干预经济的必然性,并对中国政府的经济干预工作和手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对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短期内能够刺激经济增长,但长期内对经济是抑制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财政政策,但从长期可以看作是中性的。  相似文献   

3.
选用实际GDP增长率、零售物价指数增长率、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率为变量构建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对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发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短期内可刺激经济增长,但长期内是抑制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微弱,但长期内可以看作是中性的.同时还发现财政货币政策存在一种非对称性的关系,即扩张的货币政策对财政政策的影响不大,而扩张的财政政策将导致被动扩张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4.
上半年GDP创增长8.2%佳绩国家统计局公布,据初步测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500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2%。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对二季度经济运行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但由于一季度经济增势强劲,加上6月份工业生产、市场销售等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以及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一直持续强劲增长,故上半年国民经济总体上仍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GDP增速虽比一季度增速有所回落,但还是比去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为近几年同期增长较快的时期之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54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28800亿元,增长11.6%;第三…  相似文献   

5.
《企业技术进步》2009,(7):43-43
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最近表示,中国经济克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并实现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升级、扩大内需这三大有利空间。首先,中国经济基本面较好,同时由于财政状况比较健康,外汇储备较充裕,政府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余地比较大;其次,中国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还有很大空间;另外,中国的内需也有拓展空间,只要政府政策到位,内需还可进一步增长。  相似文献   

6.
大同证券——立足消费,扬长补短在2011年的宏观政策中,防通胀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此,货币投放大为紧缩,M2供应量由年初的13.6%降低为10月份的8.4%。偏紧货币政策一方面成功的治理了通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A股市场的大幅回落。目前A股市场估值水平在大盘股带动下已经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已过度反映了当前经济中的负面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利用ADF单位根在确保时间序列平稳性的前提下,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基于该模型的协整检验(Johansen)及脉冲响应函数,对我国经济持续性增长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持久性冲击,从长期看来,财政政策相比货币政策的冲击更强烈,达到了2.5%,且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凯恩斯主义理论及其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的复苏与实践 ,分析了现代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经济的必然性 ,并对中国政府的经济干预工作和手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在,江苏省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最近中央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作出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大决策,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我们巩固经济回升的势头、加快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有力保障。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措施,多数政策得到了较好落实,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航船绕过无数暗礁,劈波斩浪,胜利前进。1979年-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9.4%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翻了三番以上,增长了7.5倍;财政收入更是以年均12.45%的高速度增长。去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意味着,从现在起到2020年中国经济还应保持年均7.2%的增长速度。这在世界经济的发展史上是少见的。中国经济能否在过去25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长期保持稳健快速增长、又如何判断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这些都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一、…  相似文献   

11.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可预见性经济增长和潜在经济增长2个维度来研究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利用1995~2006年的各省GDP、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等经济指标样本期内的平均数,分别采用人均地区GDP增长率和人均地区GDP加速度作为自变量进行测量.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及各种不同类别的支出项目占财政支出比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及其构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在量上存在差异,而且在质上也存在某些差异.同时本文认为,实证分析中政府财政支出比重扩大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资源合理分配而被遏制.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及取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只有依靠有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才能确保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从IS-LM模型结构、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的调节过程以及IS-LM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的最优配合出发介绍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分析目前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的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不高。回归结果也不能说明中国股市发展会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经济增长水平角度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股市波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论证股市波动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股市波动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5.
2009年经济增长率预计达到8.5%左右,我国经济承受各种冲击、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能力达到了一个新水平,经济周期性波动幅度进一步缩小.2010年我国经济有望出现相对温和的增长和较低价格上涨的良好局面.GDP增长率预计在9.5%左右,CPI涨幅预计在3%以内.宜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尽快将扩大内需的支点由政府转向市场.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危机既有危也有机,我国政府在应对这轮危机的过程中,要高瞻远瞩,着眼长远,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以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中国亦无法独善其身,经济增速也出现下滑。从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基调看,政府显然将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放在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上。保持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对于依然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来说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从宏观调控角度看,财政政策将扮演重要角色,而加大政府投资的力度是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8.
对于当前中国经济的形势,较有共识的主流判断是经济复苏的信号明显,回暖势头不错,但是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内需的有效启动仍很艰难,以及产能过剩的问题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等种种因素,折射的是经济复苏“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的现实。决策层一再强调,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正是看到了经济回暖的背后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如果忽视了这些问题,急于改变政策方向,经济复苏的成果未必能够得到保证。因此,当下的重点是如何积极落实既定政策,将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相似文献   

19.
2013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形势愈加复杂。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期进入到中速增长期,同时又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转型与调整的使命艰巨。此外,中国经济还处于此前一些刺激政策的消化期。经济政策确实面临考验,必须充分考虑现实情形,在复杂的形势中寻求突破。宏观政策理当求“稳”,微观政策则应更“活”。社会政策领域则要起到托底的作用,以便为经济政策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社会环境。宏观政策之“稳”、微观政策之“活”与社会政策的托底需有机结合。宏观政策上要“稳”,即当前必须坚持既定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20.
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7.5%,GDP增长目标比2011年目标调低0.5%,这是几年来国内生产总值首次下调,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下调是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更好地平稳增长,实现国民经济更高质量、更好效益地发展,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实现社会总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与十二五的发展目标相衔接,更好地实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适应国际经济发展形势的要求,牢牢地把握住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地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