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采用直接控制原理的两级交错并联分时工作单相数字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APFC)。描述在直接控制原理和分时工作方式的基础上,采用Matlab/Simulink对整个APFC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仿真试验验证了其正确性和可行性,且在相同输出功率条件下效率提升了1%~2%;同时,电感与功率开关选型、参数配置得到了简化。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款3.5 k W功率等级的车载充电机,其采用APFC+DC/DC拓扑设计,前级APFC采用交错并联boost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后级DC/DC采用全桥LLC谐振电路和传统的PID双闭环数字控制策略。为避免充电启动过程中充电电流的冲击和实现电压和电流的平滑切换,提出了软启动控制算法和平滑切换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3.
赵杰  洪峰 《低压电器》2012,(9):17-21
研究了一种两级式非隔离式光伏并网方案,前级采用交错并联双Boost电路,后级使用半桥逆变器。分析了无变压器式逆变器的剩余电流问题及半桥逆变器抑制剩余电流的机制。给出了Boost电感和逆变电感关键参数的设计方法。给出了数字方法实现的两级电路复合控制策略及实现方法。重点分析并提出了单定时器交错并联驱动生成策略。试验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传统线性控制策略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APFC)电流响应慢,动态性能和均流效果较差。针对以上缺陷,根据四级交错APFC功率电路拓扑结构,建立了电流连续模式下变换器的Eul-er-Lagrange(EL)数学模型,证明了四级交错APFC的无源性,采用状态反馈和阻尼注入的方法设计了无源控制器,并给出了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案在负载变化范围较宽的应用场合中,电流的动态响应快速,输出直流电压保持不变,很好地实现了APFC的功率因数校正和直流恒压输出功能,均流效果良好,每级APFC的电流偏差低于平均电流的10%。该控制方案不需要比例积分环节,控制简单,对输入电压,负载及系统元件参数的扰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可改善开关电源的输入功率因数,抑制输入电流的谐波分量。在大功率应用场合,其功率电路采用多级交错结构,以降低网侧电流纹波,降低单级电路的开关损耗,减小单只电感容量,实现在板安装,从而提高效率,使器件选型和优化设计更加容易。在描述三级交错Boost APFC和双闭环控制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用IGBT电流替代电感电流进行电流内环控制的可行性,以及三级交错APFC中IGBT占空比与电流纹波的关系。最后基于FAN9673仿真并实现了额定输出功率为2.5 k W的三级交错APFC。结果表明,采用IGBT电流检测替代电感电流检测可实现高性能低成本的三级交错APFC,电流纹波抑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功率等级和系统效率,充分降低磁件尺寸和缩小成本,单相交流电源供电的变频空调和充电机等用电设备的前级AC/DC功率电路需采用多级交错和临界导电模式(CRM)的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技术。在对CRM APFC—些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后,采用模拟控制器FAN9611实现和测试分析了两级交错CRM APFC样件,支持输出功率6.5kW,效率高达98.4%,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验证了CRM APFC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李永  黄超  游富淋 《电工技术》2022,(16):81-84
为了满足机载供电系统的特性,采用降压型+交错并联 Boost的两级拓扑.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两级拓扑实现交流电压和电流同相位的控制方法,并采用输出电压外环与直流电流内环组合的双闭环控制策略.设计的两级降压型三相 PFC利用 PLECS仿真软件进行了仿真,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最后设计完成了一款满足机载供电特性的电源模块样品.  相似文献   

8.
由多个电源模块并联取代单一电源已经成为航空电源的发展趋势。本文根据航空直流电源并联系统的特殊要求,提出频率跟踪的外同步方法以及通过多模块交错并联方法来提高并联系统供电质量。文中分析了常规外同步思路以及模拟均流方法存在的问题,给出频率跟踪外同步、多模块交错并联以及数字均流的具体实现方法,最后采用DSP2407完成2台500W电源模块的交错并联、外同步和均流试验。  相似文献   

9.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电路被广泛应用于电网接入设备,全桥LLC谐振变换器以其高效率、全范围软开关、器件电压电流应力小、可升降压和实现宽范围电压输出而应用于大功率场合。对车载充电机使用场合及工作状态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APFC输出电压可变、后级LLC谐振变换器工作在最大效率点跟踪的方法,制作了两台3.5 kW的样机,实验验证了可变母线电压在蓄电池横流区具有较大的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前,DC/DC变换器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以及锂电池化成分容等领域。针对低压大电流双向功率传输应用场合,提出了一种输入并联输出并联的宽范围双向隔离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由2个相同的两级式DC/DC变换器组成,前级采用高效率LLC谐振变换器作为直流变压器,以实现电气隔离;后级采用交错式Buck/Boost变换器,保证宽范围电压输出和高动态性能。所提变换器能够实现功率的双向传输,且采用了一种功率方向改变时,无需进行功率流向判断与开关逻辑切换的调制策略,简化了系统的控制策略并提高可靠性。设计了1台3 kW的实验装置,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一种交错并联数字化APFC电路。当电路工作于电流连续模式时,输入电流自动跟踪正弦输入电压。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电路的主功率模型,并对该电路的控制器进行设计,最后给出了MATLAB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2.
分析和设计了一种单相交流电压输入、输出电压范围0~55V、输出电流范围0~100A和含输人功率因数校正的恒流稳压电源.其前级采用交错并联的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后级采用全桥逆变、降压变压器和全桥整流技术,并在高频开关变压器的原级采用准谐振软开关技术.理论分析和仿真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恒流稳压...  相似文献   

13.
新型控制策略的数字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技术呈现出由模拟控制向数字控制的发展趋势,使高性能、大功率输出和进一步降低成本成为可能。根据单相APFC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的关系,推导出一种功率开关占空比的直接确定方法。该方法无需检测输入电压,在对采用该方法的单相APFC进行全面仿真后,采用TMS320F2801型DSP为核心的控制器完成了实验研究,最小输入电流甚至低于0.5 A,最大输入电流接近40 A,证明该方法具有概念清晰、校正效果好、无需输入电压检测、支持更小和更高功率范围等优点,非常适合数字化实现。  相似文献   

14.
基于DSP TMS320LF2808设计了一种传统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数字实现方案,并进行硬件电路设计和参数配置,包括高感值硅钢电感设计;系统地编制了DSP的控制程序,包括电流内环、电压外环的增量式数字PI调节器程序;设计了相应的数字除法器、乘法器和滤波器程序。最后,进行了数字APFC的试验,最大输出功率达到5.0kW,重载效率高达95%,表现出非常好的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15.
唐威  郭育华 《电气开关》2008,46(6):46-47
基于数字电源控制芯片si8250设计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使用数字控制方式为电源系统提供闭环控制、系统保护和功率管驱动功能,采用电流内环与由PI调节器和数字低通滤波器组成的电压外环相结合的控制系统,实现高性能高速度的功率因数校正,与模拟控制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王晗  杨林 《电源学报》2010,8(9):12-18
传统的模拟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APFC)外围电路参数固定,灵活性较差,并且容易受到分布参数、器件老化、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限制了电路的寿命,而且难以适应目前单相设备大功率化的要求。鉴于数字控制具有可编程性、抗干扰性、不易受硬件老化和环境变化优点,基于TI的DSP控制芯片TMS320F2808设计了一款数字APFC电路,基于经典的乘法器控制原理,采用CCM和平均电流控制策略,利用分段变PI调节器来进行电压、电流双闭环调节控制,实现了输入电流对输入电压的很好跟踪。实验结果表明,电路在高达5kW的整个功率范围内都得到了很好的校正效果,满足了IEC61000-3-2对于谐波的要求,促进了单相APFC向大功率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APFC)在单相交流电源供电的大功率变频空调领域中应用前景良好。该文在描述单周期控制PFC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级交错PFC共用中间电压的单周期控制策略,在理论分析单周期控制在实现均流和均载的原理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单周期控制的优点,而且均流、均载效果较好,能够支持较大功率输出。  相似文献   

18.
王晗  杨林 《电源学报》2011,9(1):12-18
传统的模拟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or,APFC)外围电路参数固定灵活性较差,并且容易受到分布参数、器件老化、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限制了电路的寿命,而且难以适应目前单相设备大功率化的要求.鉴于数字控制具有可编程性、抗干扰性、不易受硬件老化和环境变化优点,论文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