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 集成电路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器件,越来越成为电子产品的核心。中国国内的集成电路市场包括三大部分:第一是随着国内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而消耗的大量集成电路;第二部分是为满足国外电子市场的需要而在大陆生产与装配的大量电子产品所消耗的集成电路;第三部分是作为整机或关键部件附带进来的集成电路,这部分集成电路是国内间接消耗量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电子产品的主要制造和出口加工基地。我们把国内集成电路市场定义为在大陆直接消耗的集成电路及其使用领域。国内集成电路来源由在国内生产和由外部进口两部分组成。国内主要由外商独资、合资、国有等企业来生产提供集成电路。国内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商主要有:上海华虹NEC、天津  相似文献   

3.
1994年国内集成电路市场将呈平稳增长态势集成电路是我国电子工业发展的重点战略项目。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它既可用于诸如电视机、录像机、电子音响、电脑洗衣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也可用于诸如程控交换机、工业控制机、移动通信及...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及其消费电子类整机产品带动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快速增长 2005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计算机及其消费电子类整机产品带动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快速增长。中国已经是世界电子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世界电子产品产能逐渐向亚太转移的趋势,中国的各类电子产品都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2005年,中国PC(不包括笔记本)产量超过3500万台,同比增长近65%,笔记本产量超过4700万台,同比增长88%,LCD显示器产量达到12195万台,同比增长超过170%,平板电视增长超过400%,此外,U盘、数码相机、存储卡、机顶盒和小家电也有显著的增长。这些整机产量的高速增长直接在量上极大的刺激了对上游集成电路产品的需求,为2005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第一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1 前言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电子产品的主要制造和出口加工基地。我们把国内集成电路市场定义为在大陆直接消耗的集成电路及其使用领域。国内集成电路来源由在国内生产和由外部进口两部分组成。国内主要由外商独资、合资、国有等企业来生产提供集成电路。国内集成电路芯片  相似文献   

6.
前言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我国的电子产品市场已成为国际化市场。这不仅表现在外国的电子产品进入中国进行销售,而且外国企业在中国建立的合资或独资企业的电子产品也在国内市场竞争,而国内生产的电子元器件或制造装配的大量电子整机也销往国外市场。中国国内的集成电路...  相似文献   

7.
自1986年至今,投资类尤其是通信类集成电路市场在我国飞速发展,以程控交换机、电话机、移动通信、微机为主的投资类设备对IC需求量迅速上升,预计1996年国内投资类设备(还包括计算机与和电子仪器)共需集成电路约9亿块。1996年国内集成电路总需求金额可达200亿元以上,而通信电路、计算机和消费类电路在金额上已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一、通信集成电路市场鸟瞰据华晶电子集团公司汪正和先生介绍,今年我国通信集成电路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大方面:1.程控交换机预计1996年国内需求达1,400万线。国内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8.
前言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电子产品的主要制造和出口加工基地.我们把国内集成电路市场定义为在大陆直接消耗的集成电路及其使用领域.国内集成电路来源由在国内生产和由外部进口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9.
前言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电子产品的主要制造和出口加工基地.我们把国内集成电路市场定义为在大陆直接消耗的集成电路及其使用领域.国内集成电路来源由在国内生产和由外部进口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0.
致力于开发信息高速公路用芯片的半导体公司──万点“通信,消费类电子和计算技术的会聚正在使集成电路技术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一家开发、设计和制造消费类电子产品、计算机外设和通信设备用集成电路的公司,Zilog正在这种技术会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把集成电路...  相似文献   

11.
前言随着我国2001年年底加入WTO,我国电子产品市场将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如果把国内集成电路市场定义为在大陆直接消耗的集成电路及其使用领域,那集成电路来源由国内生产和进口两部分组成。国内主要由外商独资、合资、国有企业来生产提供集成电路,制造商主要有:上海华虹-NEC、天津摩托罗拉、北京首钢NEC、无锡上华、华晶、上海贝岭、北京NEC、上海先进、杭州友旺、绍兴华越等。同时,现在包括台湾省在内的亚太区半导体产业正向中国大陆作战略性转移。上海、北京、深圳、苏州、无锡等城市都在积极吸引或兴建芯片设计与生产线。过去…  相似文献   

12.
行业动态     
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市场高速增长 在电子产品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带动下,2003年国内集成电路市场需求保持旺盛增长的势头,一季度市场规模达到531.8亿元,同比增长49.3%,大大高于去年同期增幅。进入4月份,受国内“非典”疫情的影响,我国市场集成电路销售额的发展势头较一季度的高速增长有所放缓。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以及消费类电子三大应用领域中,网络通信与计算机类产品的生产均不同程度的受到“非典”的影响,导致这两大领域对集成电路需求增长的下滑。但是,消费领域对集成电路的需求依然保持了旺盛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据俄罗斯电子工业领导人们声称,俄罗斯电子工业已度过难关,趋向好转.人口超过3亿人口的俄罗斯,很有可能成为欧洲半导体、电子生产设备、专用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最大市场.例如,俄罗斯年产电视机800万台,就是在政治动乱期间,产量也保持在这一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世界消费类电子产品用半导体市场继续增长,1995年达到246亿美元,使半导体制造商获益匪浅。东芝公司以近33亿美元的营收荣居各公司之冠。东芝公司的成功是它具有瞄准消费类产品市场的许多IC产品系列。其他厂商在1996年预想也会大力积极促销。今天消费类电子产品仍是电子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它为各类有关半导体的制造商提供巨大的机遇。日本和亚洲地区是世界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在这领域里日本在世界领先的5大公司独占4家,可见实力的强大。日本独步消费类电子产品用半导体市场  相似文献   

15.
前言我国加入了WTO后,电子产品的出口和吸引外商投资均迅速上升。我们把国内集成电路市场定义为在大陆直接消耗的集成电路,来源则由在国内生产和外部进口两部分组成。国内主要由外商独资、合资和国有企业等生产提供集成电路。当前国内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商主要有:上海华虹-NEC、天津摩托罗拉、北京首钢NEC、无锡上华、华润华晶、上海贝岭、上海先进、绍兴华越、中芯国际、宏力半导体、上海新进半导体等。双极电路制造线以新进的6英寸、1微米代工线为最先进;CMOS电路制造线以中芯、宏力的8英寸、0.18微米代工线为最先进。国内已形成…  相似文献   

16.
《电子产品世界》2005,(12B):24-24
综合消费电子协会(CEA)和市场分析公司iSuppli的统计数据,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市场销售额今后五年内将呈现7.2%的年平均增长幅度,从2004年的2480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3446亿美元。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的稳定增长和在半导体产业中越来越大的作用,正在对电子制造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消费类电子产品销售额今后五年内呈现7.2%的增长,而芯片市场今后五年的增长速度可达10.3%,两者之间互相依存关系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7.
据中国政府估计,1996年消费类电子产品产值将达200亿元。从现状来看,国内生产的元器件大约60%供这类产品使用,但中国供需失衡。中国集成电路的生产量,尽管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但仍不能满足需求。中国政府已把电子元器件产业的培育作为优先政策,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加强独立研究开发。中国消费类电子产品1996年所需IC大约为18亿块,而厂担负的重大使命,是减少对海外IC的依存度。中国一方面正通过合资公司引进欧美日,甚至韩国的技术;一方面则集中全国的优秀技术人员,设立为数众多的IC设计中心,因而CAD…  相似文献   

18.
前言 随着我国将在2001年上半年加入WTO,我国的电子产品市场业已迅速地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境外的电子产品更多地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大陆;更多的境外企业在大陆设立独资或合资的电子生产企业生产产品在大陆销售并出口;国内电子企业生产的电子元器件为各类客户配套或制造装配大量电子部件和整机直接销往境外市场。 过去,中国集成电路市场比较清晰,主要包括计算机及外设、音视频产品、通信及其终端产品三类。而现在更多的公司和资金及技术转向以家庭和个人终端为主体的电子市场。其代表性产品就是网络家电、机顶盒、家庭通信网络终…  相似文献   

19.
《电力电子》2006,4(2):8-8
富士施乐、伟创力、邦鑫伟业、IBM、微软、大唐、联通……近日,通信、仪器仪表、光电等领域的知名企业现身深圳会展中心,参加在此举行的第67届全国电子产品展览会(春季展)暨第20届中国国际通信展览会。1300多家企业“捧”出在电子材料、电子生产设备、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光电显示、集成电路、IT数码产品、消费类电子、通信等众多领域的顶尖产品、技术,同台竞技,抢滩市场。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中,由于1999年前后的过度膨胀,通信市场一蹶不振。而消费类电子市场却表现出色,虽然一些国家和地区面临失业率上升,薪酬冻结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对于新电子产品的消费热情依然很高。根据市场分析公司iSuppli的报告,尽管缺乏所谓的“杀手级”应用,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