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于气相色谱具有突出的分离特点,高速或快速气相色谱在现场快速分析检测中的应用已经屡见不鲜。仪器的微型化对于现场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色谱柱是色谱仪器中的关键部件,本文分析近年来气相色谱微型化中的微加工色谱柱发展,并制备一种硅-玻璃型的微加工色谱柱,获得良好分离效果,本文也对制备过程中各种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对毒害气体的快速现场分析或报警器材具有快速响应、灵敏度高等优点,但是由于缺乏分离手段,不同程度存在抗干扰方面的问题。将快速气相色谱应用于现场快速分析检测,在国外已经屡见不鲜。色谱突出的分离特点使分析的准确性大大增加。本文以现场分离毒害气体为应用点,介绍了适合于现场快速分离检测的色谱仪器和装置、微型柱,关键因素如进样方法、检测器、载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对毒害气体的快速现场分析或报警器材具有快速响应、灵敏度高等优点,但是由于缺乏分离手段,不同程度存在抗干扰方面的问题。国外将高速或快速气相色谱应用在现场快速分析检测中已经屡见不先,色谱突出的分离特点使分析准确性大大增加。本文介绍高速分离后,使用声表面波、离子迁移等检测器快速检测有毒有害气体的情况;并详细分析相关的技术概况。  相似文献   

4.
满足现场快速分析有毒有害气体时,常规的高分辨色谱较长的分离时间和仪器的不便携性是不适合的。因此国外将高速或快速气相色谱在现场快速分析检测中的应用已经屡见不鲜,色谱突出的分离特点使分析的准确性大大增加。在高速色谱的实现过程中,快速柱上程序升温是其中的重要方法,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快速柱上程序升温的技术进展,详细分析了相关的技术概况。  相似文献   

5.
离子迁移谱检测技术是现场检测毒害气体的重要方法,具有快速响应,灵敏度高等优点。现场快速的气相色谱分离结合离子迁移谱检测可以获得多维的分析信息,色谱突出的分离特点使分析的准确性大大增加。本文介绍了当前现场快速色谱与离子迁移等检测器联用的技术的优点,详细研究了相关的技术发展概况,分析了接口方法等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在毒害气体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6.
气相色谱进展(上):快速气相色谱和检测器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评论了近几年有关快速气相色谱方法和气相色谱仪小型化和上色谱检测器的进展。快速气相色谱从60年代初就开始,陆续研究了三十多年,但是近年来又特别受到人们的格外的重视,在分离分析复杂混合物如药物、环境样品、石油工业样品、环境分析样品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气相色谱检测是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综合评论了近几年有关气相色谱检测器的进展概况,对常用检测器发FID,ECD,F:D,PID和新型检测器如离  相似文献   

7.
利用气相色谱中气体保留时间的区别,分析发现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中载气进入变压器内部的情况,并提出针对采用分离膜和顶空脱气进行油气分离的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的维护策略。  相似文献   

8.
研制的小型化气相色谱进样和分离系统可以应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快速进样和高效分离。该系统集成了泵采样系统、微型六通阀进样系统、吸附/热脱附浓缩系统和色谱分离系统等功能模块,具有直接进样、浓缩进样等方式,通过微型色谱柱系统进行分离,能够实现浓度低至1nL/L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进样和分离。该系统能够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热导检测器、质谱仪等多种检测器配合使用,实现物质的快速进样、分离和检测。  相似文献   

9.
采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各类涂料样品中的成膜物质进行快速分析,并将约20μg涂料样品直接注入裂解器,经高效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质谱鉴定,可确定涂料基料的具体品种。该方法具有样品前处理快速、简单、用量少,灵敏度高,定性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分离分析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的仪器逐年翻新。高效液相色谱仍然是最大的应用方面;气相色谱继续发挥其作用;毛细管区带电泳因仪器产品的问世而获得了极其快速的发展;样品制备则成为分析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微小型齿轮是微机电系统的主要零部件,其加工工艺是微机电系统的重要技术.总结并分析了微小型齿轮加工的各种工艺方法,包括LIGA和准LIGA、WEDM工艺、微塑性成形、微刻蚀加工、微细切削加工等方法,介绍了各种方法加工微小型齿轮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其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微细切削微小型齿轮的加工技术又分为微细成形铣削和微细滚削...  相似文献   

12.
纳米技术及其在微型机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技术及微型机械被认为是21世纪的核心技术。文中介绍了纳米技术及微型机械的基本概念及纳米加工技术、纳米材料技术、纳米摩擦学等纳米技术在微型机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微机械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近三五年内国际上微机械研究的新进展,阐述新的微加工技术,趋向于探讨高纵横比的真三维立体结构;适用于聚合物和金属材料的制造方法;报道了压电型和电磁型微小电机的研制水平以及一些初见成效的微机械作品。认为国外正在进行多途径的研究,并为努力攻克微机械固有的特殊技术难点而在不懈奋斗之中。  相似文献   

14.
Micro electro discharge machining (micro EDM) is a feasible way to manufacture micro structures and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advanced industrial field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micro EDM, it is necessary to pay careful attention to its equipment desig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ocess techniques. The present statu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icro EDM equipment and process techniques is overviewed. A micro electro discharge machine incorporated with an inchworm type of micro feed mechanism is introduced, and a micro electro discharge machine for drilling micro holes suitable to industrial use is also introduced. Some of the machining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on the micro EDM prototypes are shown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icro EDM technology to practical use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微机械及微细加工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微机械的概念,微机械的研究内容以及目前微机械产品的发展现状,特别着重介绍了目前微机械微细加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新的原子发射光谱微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激发源,阐述这种激发源的结构、性能及其在光谱仪中的应用,它与平面结构的微型Fabry-Perot光谱仪联用可以作为微型气体分析仪使用。并简要介绍作者研制的在较低的13.56MHz下工作的微型ICP激发源。展望随着MEMS技术的发展,微型光谱仪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微纳制造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介绍了中国微纳制造领域的总体概况。从微构件力学性能、微纳摩擦磨损及粘附行为研究、典型微流体器件输运特性研究、拓扑优化技术在微纳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微传热学的研究和微测试方法和装置的研究具体介绍了微纳制造基础理论方面取得的进展。从设计方法、硅基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MEMS)制造工艺、非硅MEMS制造工艺等方面介绍了微系统设计与加工工艺研究进展。从物理量微传感器、微执行器件与系统、微纳生化传感与分析和微能源等方面介绍了微纳器件与微纳系统的研究进展,最后对中国微纳制造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数字化微量喷点,系统将微喷射技术与运动控制系统相结合,从微喷射技术的原理与其系统总体结构出发,分析微喷装置的工作原理,叙述了数字化微量喷点系统的总体设计与技术方案,并介绍了系统的硬件构成与软件设计过程,采用了YAMAHA-ERCX运动控制器,结合VB编程开发环境,为微喷射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实际方法。本系统可用于医学、生物及医药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In micro systems technology, the process of micro assembly injection moulding is us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hybrid micro systems. With this process, more functions are integrated in less space. In the field of medical technology, miniaturisation also means new methods of treatment with fewer side effects on the patient. New cures are developed by the miniaturisation of medical instruments, such as keyhole surgery. For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a specific demonstration was developed to display the potential of micro assembly injection moulding in medical science. This part consists of a carbon-fibre reinforced PEEK puncture needle, which incorporates three lumens. The selected materials allow use of the needle dur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order to attach additional equipment a plastic connector needs to be overmoulded on the needle. The investigations focus on the injection moulding process by characterising the influences of temperature, moulding parameters and material combinations on the resulting bond strength between needle and connec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