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冷杉 《饰》2009,(2):51-52,61,62
本期推出两位艺术家的访谈。一位是德国多特蒙德大学油画系的约翰内斯·海泽西教授,一位是本院的青年雕塑家喻高老师。两位艺术家有许多共同特点:都出生于艺术世家,都既在高等院校从事艺术教育。又从事独立创作。当然.他们之间也存在诸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使用媒介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等等。通过两位艺术家的访谈,我们可以看到,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经验结合起来,是今天的艺术家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期发表两位设计师的访谈和两位艺术家的评论。刘元风教授是著名的服装设计师,在服装设计的实践.教学、管理领域都有重要见解,他的访谈能够给我们关于服装设计学科建设的重要指示;设计师郭晓晔在平面设计方面有许多独特体会,他的访谈能够给我们关于学好设计的重要启示。戴士和先生是著名油画家,在探索油画的中国样式方面有独特的创建。马杰的文章有助于我们理解戴士和先生的油画艺术。方力钧先生是活跃的当代艺术家,彭锋的文章为我们理解方力钧的艺术提供了一个新角度。  相似文献   

3.
《商品与质量》2009,(45):35-35
1997年12月,一位中国画家在联合国举办个人画展,那些激荡着中国文化符号的画作,在倾倒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交官和不同肤色的参观者的同时又一次征服了世界。这位中国画家就是周泽闻,一位从三晋大地走出烙满黄土坡风痕的艺术家。这位继丁绍光、陈逸飞等之后的第四位在联合国举办个人画展的华人画家,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艺术的同时,为中国艺术家又获得了一个世界级的赞誉。  相似文献   

4.
波希米亚,是西方现代历史一场影响颇为深远的艺术文化运动,在这个现代文化艺术运动过程中,法国作家缪尔热及其小说《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占据最重要的关节点。它同时确立波希米亚两大范式:波希米亚精神信仰范式和波希米亚文人生活范式。从它开始,波希米亚艺术家开始在欧洲人们意识中获得一个清晰而永久的位置。这是19世纪欧洲文人艺术家“新的王国”的开创。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类乎艺术随笔的方式讨论了一位独一无二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6.
彭锋 《饰》2010,(1)
本文详尽分析介绍了艺术家谭平的创作理念、艺术风格及艺术追求.让读者静静地欣赏着一位艺术家的生命状态.  相似文献   

7.
潘松 《饰》2006,(2):13-15
雕塑艺术作品的产生是艺术家的智能与辛劳的结晶,反映出艺术家的内心感情世界,由于雕塑大师的个性和艺术道路的不同,使得他们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当今,只有保持独立个性和挑战态度的艺术家,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相似文献   

8.
城市雕塑艺术(以下简称城雕)是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的精神载体。作为传播城市文化和理念的一种方式,雕塑艺术在塑造城市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北京城雕艺术的首要作用是向观者传递北京的城市文化和当代精神理念。因此,城雕艺术如何体现北京的城市文化;传统艺术精神如何与当代艺术对接,是一个值得每一位艺术家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台湾的水墨发展从传统的师承学习,逐渐走向个人化的艺术特质表现,在多元与异质的时代氛围中展现出不同以往的艺术形式,而在这异质介入、遭逢与碰撞的"嫁接"过程中,衍生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与奇异化的现象。以袁金塔、黄致阳、刘国兴、姚瑞中等四位艺术家的作品为例,探讨他们在创作的"媒体跨界"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人人都是艺术家”是德国观念艺术的代表人物波伊斯的艺术主张,他强调消除生活与艺术之间的界限,艺术不是艺术家的专利,人们都应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中国当代艺术家们借鉴西方观念艺术,进行了实践和探索活动,并出现了一些类似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放飞“和平鸽”方式的好作品。但是由于一些蹩脚艺术家假借“人人都是艺术家”为幌子,制作出一些鄙俗粗陋的作品,使得大众对观念艺术产生一定的误解。“人人都是艺术家”这句话的正面含义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