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过氧4E-2-乙基己酸叔戊酯(TAPH)作为引发剂合成聚合物聚醚多元醇(POP),讨论了合成工艺的最佳温度和用量,考察了TAPH与偶氮二异丁腈(AIBN)复配合成POP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当AIBN质量分数为基于POP产品总量的0.20%,TAPH的质量分数为基于POP产品总量的0.10%复配使用,合成了固体质量分数为45.02%、粘度为6500mPa·S的高固含量、低粘度POP产品,该产品脱单体环节产生的结晶物量为仅用AIBN作引发剂时的1/5。  相似文献   

2.
采用两釜连续工艺,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AIBME)复合引发剂合成聚合物聚醚多元醇(POP),并与使用单一引发剂合成POP的物性、后处理过程中的结晶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复合引发剂引发效果不低于单一引发剂,能够解决后处理过程结晶堵塞管路问题,其AIBN与AIBME质量比为35/65时,已没有结晶现象,从降低成本角度考虑,优选AIBN与AIBME质量比为50/50~45/55。从生产的总体成本和长远效益来看,复合引发剂较单一引发剂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二烯丙基胺、乙二醇单烯丙基醚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探讨原料比例、引发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合成工艺优化条件为:m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m单体(丙烯酰胺):m单体(二烯丙基胺):m单体(乙二醇单烯丙基醚)=100.3:6:5,引发剂用量为1.2%(对单体质量)引发剂的加料方式为连续滴加,反应温度为80℃,在80℃保温反应7h。合成的固色剂适用于活性染料织物的固色处理。固色处理后色牢度可以提高0.5-1.5级。  相似文献   

4.
采用烯丙基聚氧乙烯醚(APEG)、甲基丙烯酸(MAA)、马来酸酐(MA)以及甲基丙烯磺酸钠(MAS)为单体,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水溶液中共聚合成聚醚接枝的聚羧酸系减水剂.考察单体摩尔比、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以及聚合时间等因素对减水剂分散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袁明: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n(MA):n(MAA):n(APEG):H(MAS)=2.5:3.0:1.0:0.5,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5%,聚合温度为90℃,反应时间4~5h,合成的减水剂其水泥争浆流动度可达235mm,说明研究合成的聚羧酸系减水剂对水泥具有较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甲醇作溶剂,偶氮二异丁腈作引发剂,选用不同链转移剂,用溶液聚合法制备出低聚合度聚乙酸乙烯酯(PVAc)和聚乙烯醇(PVA)。研究了不同的单体与溶剂配比、链转移剂种类、用量及加入方式等因素对产物聚合度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巯基醇为链转移剂,采用均匀滴加的方式,可制得平均聚合度分别为66~296,50—275的PVAc和PVA,单体转化率达70%~80%。  相似文献   

6.
以丙烯腈(AN)、苯乙烯(sT)、大分子分散剂、小分子有机溶剂和含双键的引发剂为主要原料,使用连续化工艺合成出聚合度较低的预聚体(JMY);再采用连续化工艺,以聚醚多元醇(PPG)为连续相,以AN、ST为聚合单体,进一步合成出冷模塑聚氨酯泡沫用高固含量、低粘度聚合物多元醇(POP),并调整确定了各原料组分的适宜配比和合...  相似文献   

7.
丙烯酸甲酯水包油型微乳液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会玲  薛妍 《化工时刊》2004,18(7):28-30,33
研究了丙烯酸甲酯水包油型微乳液聚合中,引发剂的种类、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乳化剂的不同、乳化剂含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用偶氮二异丁腈比用过硫酸钾,单体转化率高,引发剂一次加入与分次加入,单体转化率变化不大,引发剂的最佳用量应为单体含量的1%~2%之间;最佳反应温度在60℃左右;反应时间为6h;用反应性乳化剂十一烯酸钠代替十二烷基硫酸钠,同时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比较,发现用反应性乳化剂十一烯酸钠,不论是单体转化率还是聚合产物的稳定性都比其它两者强。用电子透镜观察聚合得到的聚丙烯酸甲酯微乳液乳胶粒,发现用反应性乳化剂十一烯酸钠反应得到的聚合物的颗粒,平均粒径在30mn,分布呈双峰。测得最低成膜温度为10.8℃。  相似文献   

8.
以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丙烯酰胺(AM)为单体,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PEG)水溶液为双水相,合成聚丙烯酰胺高分子絮凝剂.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PEG总量、单体总量以及pH值对相对分子质量和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体总量为4%和温度为65℃情况下,最佳工艺条件:时间60 min,引发剂1.5 mL,pH =7,PEG=9%.最佳工艺条件下,丙烯酰胺转化率为88.5%,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为2.84×106.  相似文献   

9.
张爱波  蓝立文 《粘接》2000,21(1):27-29
介绍了罩光用溶剂型丙烯酸酯粘剂的合成,讨论了单体种类及配比,聚合工艺,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丙烯酸树脂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多种单体共聚、不断补加活性单体,以二甲苯/乙酸乙酯为混合溶剂并加入占单体量2%的引发剂等方法可制得粘度为1800mPa.s、粘接力高的胶粘剂。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质量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合成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酰胺为聚合单体,(NH4)2S2O4/NaHSO3体系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低分子质量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探讨。单因素实验得出合成最佳条件为:温度30℃,时间3h,引发剂用量0.1%,单体质量分数15%;再在单因素结论的基础上作正交实验。得出了对实验影响由大到小的因素分别为温度、单体浓度、引发剂的用量和反应时间,且得到了实验最佳合成条件为温度30℃,时间2.5h,引发剂用量0.1%,单体质量分数15%。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制高效分散剂和选用不同引发剂合成慢回弹聚合物多元醇(POP),获得了固体质量分数24%的慢回弹POP。考察了分散剂的用量和不同引发剂及用量等因素的影响,并以该慢回弹POP和软泡聚醚制备慢回弹泡沫,检测其性能。结果表明,使用慢回弹POP可以明显改善泡沫开孔性并适当提高慢回弹泡沫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阳离子功能单体,与醋酸乙烯酯(VAc)和马来酸酐(MA)反应,制备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考察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以及聚合物用量对颜料分散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体的摩尔配比(DMDAAC:VAc:MA)为1:2:2,引发剂为AIBN,在80℃条件下反应7h制备的聚合物对颜料具有良好的分散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淑琼  林秋月 《广东化工》2013,(24):193-195
本实验采用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氢氧化铝作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合成高吸水性树脂,并探讨了单体丙烯酰胺与丙烯酸的配比率、丙烯酸的中和度、交联剂用量、聚合温度、引发剂对高吸水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单体的配比率0.3~0.4,丙烯酸的中和度60 %~70%,交联剂的用量约占单体0.03 %~0.05%,引发剂用量约占单体的0.2%加.3%,聚合温度为55~60℃时,合成树脂的吸水倍率达最大,为995.35 g/g.  相似文献   

14.
谷春旭 《山西化工》2012,32(3):14-16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和偶氮类引发剂组成复合引发体系,引发两性离子单体(DMAPS)与丙烯酰胺(AM)在盐溶液中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反应,获得了甜菜碱型两性离子共聚物P(AM-DMAPS)。采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表征。考察了单体总质量分数、引发剂用量、引发剂各组分摩尔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获得最佳反应条件:单体总质量分数30%,引发剂用量0.025%,反应温度20℃,氧化还原引发剂组分与偶氮引发剂组分的摩尔比1∶3。  相似文献   

15.
苯乙烯悬浮聚合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取了聚苯乙烯(PS)。主要研究了引发剂用量、搅拌速度、温度、分散剂用量以及水和单体的比对苯乙烯悬浮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苯乙烯20mL,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酸用量0.9g,搅拌速度250r/min,反应时间2.5h左右,反应温度82~85℃,水和单体比为5∶1(体积比)的实验条件下,当分散体系为MgCl(21mol/L)溶液1mL、NaOH(1mol/L)溶液2mL时,可制得合适颗粒尺寸、透明度良好、产率高达99.1%的聚苯乙烯。  相似文献   

16.
刘广军 《广州化工》2014,(23):22-23
聚合物多元醇是生产聚氨酯原料之一。本文从聚醚多元醇合成工艺入手,重点阐述不燃级聚氨酯泡沫用聚合物多元醇( POP)和高固含量聚合物多元醇( POP)的制造工艺发展,其中不燃级聚氨酯泡沫用POP的制造分为外加法和内加法。最后,对聚醚多元醇工艺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国内聚醚生产企业应加快先进合成工艺的开发和引进。  相似文献   

17.
柴多里  陈新华 《广州化工》2011,39(20):77-79
在微波辐照条件下,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的共聚物,考察一定条件下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微波辐射时间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的形状、大小、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控制在0.1%~0.5%,VMMA∶VAA控制在(10∶1)~(5∶1),微波辐射时间为45 min时,可以得到单体转化率较高、均一稳定的乳胶粒子;并且粒径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AA所占比例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