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有一种建筑活动相当频繁,这个活动有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叫"外观装修",在建筑界被称为"立面改造"。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改造建筑表皮的外观,是建筑表皮更换活动中的一种最常见和最普通的类型而已。随着中国各大、中、小城市既有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多,对建筑师来说这种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建筑现象。  相似文献   

2.
声音     
《建筑》2018,(20)
正陈宜明住房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发展装配式建筑要做到"四个不变"解决好"三个问题"2018年10月9~11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主办的"第十七届全国装配式建筑交流大会"在北京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陈宜明发表了重要讲话。陈宜明指出,推动装配式建筑要做到"四个不变":第一,决心不变;第二,标准不变;第三,目标不变;第四,思路不变。他强调,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完善技术体系;二是要探索适合装配式建筑建造方式的管理模式;三是要推广装配化装修,要将装配式建筑作为完整的建筑产品去打造,不断提高建筑的品质和功能,更好、更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8月1号最新实施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是一个国家标准。中国第一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于2015年发布,第一个标准发布之后,象征着中国绿色建筑的标准体系基本就建立起来了。我们知道在设计阶段有一本标准叫《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规范》,施工阶段有两本国家标准,一个是《绿色施工的施工评价标准》,还有一个是《绿色施工规范》,绿色建筑的运行管理阶段有《绿色建筑维护标准》,到评价阶段标准很多,而且基本都是国家标准,从评价标准到建筑本身有八本国家标准,都是建筑  相似文献   

4.
有一座桥梁,一端连着中国建筑师,一端连着世界版图。有一个窗口,通过它可以眺望远方,博览与品读各国建筑。有一个名字——"世界之旅",致力于中国建筑界、规划界与国际间建筑文化的交流。1999年5月"世界之旅"作为首个为建筑规划行业服务的专业考察团队成立。至今,"世界之旅"整整走过了十四个春秋。1999-2013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5.
《建筑》2017,(3)
<正>一、符号化传承结合实例——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解析符号化传承的含义所谓符号化传承就是提取能够代表传统建筑文化的符号或元素,并将其运用到现代景观建筑中。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是这种传承方式的典型代表。在外型上,它采用了大红色和斗拱造型。红色经过中国电影等传播渠道的文化输出已经被贴上中国的标签,成为"中国红"。而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个独特的构件,当它被运用到现代景观建筑中时,就会成为一个极具象征性的意象。  相似文献   

6.
作为西南地区近代优秀建筑,"红色年代"建筑在四川省现代建筑发展历程中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成都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记忆场所。然而由于"红色年代"建筑久于修葺和被大面积广告覆盖,已经变得面目全非。通过本次人民南路区域整治,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对其进行保护更新,还原城市记忆,成为成都展示城市文化魅力的一个部分。对当前快速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文化价值保护及延续,进行一次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7.
荣耀     
正2012年,有一种高调,叫荣耀。这一年,注定是值得建筑业骄傲的一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颁给建筑业人士——吴良镛,素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首度颁给中国建筑师——王澍;中国交建跻身ENR国际工程承包商225强前十,中建领跑全球建筑企业进入《财富》世界500强前百名……这些荣耀的取得无不凝聚着建筑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近日,在经营了近三十年的龙观乡四明墙体材料厂内,突然出现了一个红色的"钢铁侠",随着它的到来,一辆辆建筑垃圾清运车也开了进来。原来,这是该厂最新引进的一台建筑垃圾处理设备,有了它,龙观、章水、鄞江等附近几个乡镇的建筑垃圾从此就可以告别填埋,真正变废为宝了。最先得益于该项目的是龙观乡桓村旧村改造项目,新设备一运转,满满24车建筑垃圾就  相似文献   

9.
我们曾经在2010年第4期"西方学者论中国"的专题中讨论了中国城市与建筑发展的问题。境外学者往往认为,中国城市与建筑的发展超乎寻常,呈现一个个"奇观",伴随着一个个传统城市的消失和现代都市的快速生成,建筑以一种超乎想象  相似文献   

10.
<正>我在2005年到中国来的时候,发现我很难跟别人讲什么叫可持续建筑,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知道什么叫可持续建筑,什么叫被动房,这一点我非常高兴。具有挑战性的地方是我们建筑和设计一个项目,让这种理念更好地在中国进行传播。我们的兴趣关注点并不仅仅是  相似文献   

11.
苏金河 《建筑》2013,(11):78
有一种社会共识已经悄悄地在凝聚,有一批有识之士正在轰响一个共同的声音:古建筑不能再拆了!民居和皇帝贵族的宫殿一样需要切实的保护,政绩和新型城镇化一定要对古旧建筑"另眼相看"!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声音啊,但愿它们能够被政府有关部门争分夺秒地变成现实。但是,还有一种建筑既令我们怦然心动、激情澎湃,又让我们暮然回首、遥想当年,那就是新中国前三十年也就是毛泽东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各类红色建筑及其遗迹。它们也许没有民国以前  相似文献   

12.
正威尼斯,除了以其特有的水城闻名于世,还因其在文化领域的两个大展—一国际艺术双年展和建筑双年展而更受瞩目。艺术展和建筑展都是隔年一次,轮着来,因此叫"双年展",而今年刚好轮到建筑展。整个展览分主展区和国家馆,在众多的展览场馆中,有一个极为特别——德国馆——双年展区的羞辱之所。德国馆今天的建筑形象,是1938年纳粹改建的。当年第三帝国建筑师以四个强调力量的方形立柱取代了原有的爱奥尼亚圆柱,塑造了一个形象极简并且具有纪念性的柱廊正门入口,楣樑上仍赫然保留着纳粹的荣耀之语"日  相似文献   

13.
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一百载岁月峥嵘,初心不忘;一世纪风雨兼程,往复如歌。在这特殊的历史节点,为庆祝党的100岁华诞,现我刊隆重推出"传承红色基因,助力复兴之梦"主题征文活动,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红色文化建筑,讲解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一、主题传承红色基因,  相似文献   

14.
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一百载岁月峥嵘,初心不忘;一世纪风雨兼程,往复如歌。在这特殊的历史节点,为庆祝党的100岁华诞,现我刊隆重推出"传承红色基因,助力复兴之梦"主题征文活动,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红色文化建筑,讲解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一、主题传承红色基因,助力复兴之梦  相似文献   

15.
赵磊 《时代建筑》2014,(6):63-63
<正>从2006年在《南方都市报》创立"建筑评论"栏目,迄今已有8年时间。在这8年中,我的实践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6年—2012年,期间作为大众媒体从业者,在都市类报纸上开设了首个"建筑评论"专栏,发起主办"中国建筑思想"论坛及中国建筑传媒奖;第二阶段为2013年至今,联合创办了一个志在将"建筑"推向大众的独立机构,带领一个年轻的团队在过去一年中做着多元的尝试。"建筑评论"起源于偶然。2006年,接手《南方都市报》"地产评论"版面——这个版面关注的焦点是纯粹的市场分析,可读性相对较差。为了增强版面  相似文献   

16.
山西店头村古代石窑洞群营造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石建筑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西方建筑的主流,这和他们对于"永恒"的认识一致,西方人认为永恒是不变的,于是西方建筑师会尽最大努力用很长时间去修建一个石神庙,并一直保持下来。而中国古人认为永恒是"可变"的,木材是"天精地气"之物,是理想的建筑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23)
<正>2014年8月1日星期五晴妈妈给我买了两条可爱的小金鱼,一条叫"雪顶红",一条叫"狮子头"。"雪顶红"全身雪白,头上顶着一顶醒目的红帽子;"狮子头"全身呈金红色,头上顶着一团小肉球,像毛茸茸的狮子头。它们在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还不时翻一个跟头,好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同往年一样有许多人物被历史记住,也有太多事件会留在人们记忆中。我笔下2012年定格的建筑文化人物堪称中国该领域的先贤。如果说一个人折射一个时代,那么他们所经历的私史为经、国史为纬、亲历为鉴的心路历程,就是中国建筑文化的"史记"。我心目中的这三位建筑文化大家是中国营造学社最后一位见证人罗哲文(1924-2012)、中国当代建筑出版家杨永生  相似文献   

19.
调侃     
正2012年,有一种姿态,叫调侃。苏州"东方之门"被调侃为"秋裤门",伊川北大门被比喻为"红腰带",杭州奥体博览城被称作"比基尼"大楼……2012年,公众用一种调侃的口吻表达了他们对建筑的审美观。一方面,表达了公众的困惑——城市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地标性建筑;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中国建筑设计的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门头上往往会装有一排"大木销子",或方或圆,煞是好看。这种结构有一个专属雅称,叫"门簪"。据研究,早在汉代门簪就已出现。起初,门簪主要作为功能构件被广泛应用。通常一个门头上只需插上两个门簪便可以将门框固定好。发展到后来,人们逐渐开始重视门簪的装饰效果,将其数量增加到了四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