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由于流体在低渗透油藏中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使注采井距理论上存在一个最大值。利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一源一汇稳定渗流理论,获得了不同注采压差和油层渗透率对极限注采井距以及注入水有效影响范围分析的表达式,可以计算出给定注采压差、渗透率条件下,低渗油藏的最大注采井距,并分析了注采压差、极限注采井距与附加压力损耗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合理注采井网的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唐80井区东部区域属于特低-超低渗透储层,储层物性差、渗流能力低,存在油井单井产能低、产量递减快、地层压力水平低、注采井网不适应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等问题,迫切需要研究合理的注采井网及井距。启动压力梯度是低渗、特低渗油田有效开发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本文计算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条件下的极限驱动井距,并研究了考虑满足最终采收率及满足单井控制可采储量下限的井网密度,即:技术合理井网密度及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结果表明,唐80井区东部区域合理井网形式为菱形反九点法面积注采井网,确定合理排距为122~144m,合理井距为400~500m。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西部TX油藏为例,系统的介绍了合理井网密度以及合理注采井距的计算方法,通过采油速度分析法、注水能力分析法、排液能力分析法、油井见效分析法、水驱储量控制分析法、经济极限井距等方法的应用,分别确定了开发的不同阶段合理的井网密度以及合理的注采井距。  相似文献   

4.
利用经济极限方法研究SN17井区井网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和经济的井距选择是油藏工程研究的主要课题,是部署开发井网的依据。本文应用经济极限方法对四五家子油气田SN 17井区的井网密度进行了研究,并计算了不同油价和不同成本下的井网密度和极限产量,认为SN 17井区在高投资,高成本费用,低油价的条件下进行开发,要求的经济极限井网密度8口/km2,极限正方形井网井距为349m,这种方案对油层控制程度可以进行有效的注水开发,有望达到单井日产6.9t。在目前高油价的情况下,要求的经济极限井网密度16.8口/km2,极限正方形井网井距为243m,在开发中降低投资费用,就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深层低丰度油藏的开发中一直存在着一个矛盾:同一个区块储层物性较好地区的井网密度大,油层条件差的地区井网密度反而小。本文从两个方面研究井网:经济极限和单井控制极限,从而确定合理的井网和井距。  相似文献   

6.
文33沙三上油藏是低渗透油藏,由于注采井距过大,注水开发效果差,采油速度仅0.27%。通过影响低渗透油藏合理井网密度的技术因素、储层的渗流条件法、数值模拟法等不同方法对该油藏合理井网密度进行了研究、论证。实施后,采油速度上升了2.49个百分点,提高采收率21.2个百分点,成功实现了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证明了200~250m注采井距是该油藏的合理井距,所用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合理选择井网密度一直是油田开发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一般应以最少的井数能获得最大的最终采出油童及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进行选择.本文针对头台油田的油藏具体情况进行了极限井距和合理井距的计算,得出最佳注采井数比,为油田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萨中开发区的萨零油层组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合理的井距是保障这类油田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在区块布井的过程中设计了150m和200m两种注采井距,本文从储层渗透率、油藏流体粘度、注采压差三方面展开研究,确定了萨零油层组开发的极限技术井距为135~234m。通过数值模拟确定了极限经济井距,为175~200m。通过水驱控制程度、有效压力梯度和注入采出能力等方面论证了150m和200m两种井距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50m井距经济效益较差,相比200米井距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水驱砂岩油藏最终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变化关系基础上,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产量递减、油价等多种影响因素,运用增量法推导出计算油田加密调整经济极限井网密度和经济最佳井网密度的数学模型。将此新方法应用于BS油田,明确了油田加密潜力,为油田下一步加密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效开发非均质性较强的低渗气藏,关键是选用最佳布井方式和优选合理的开发井网.本文以长庆靖边下古气藏陕66井区为例,在综台分析靖边下古气藏陕66井区单井经济极限初始产量、单井控制经济极限地质储量、经济极限井距、合理井网密度和采气速度等各个影响井区合理布井的因素的基础上,形成构造轴部井密、翼部井稀的非均匀面积井网的布井方式,并结合经济评价研究,得出了高低丰度区不同的合理井网密度,可为合理高效开发气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井网密度是油田开发规划与井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本文通过综合考虑影响经济合理井网密度的各种因素,运用净现值等方法,对计算老油田经济合理井网密度以及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的方法做了改进。  相似文献   

12.
合理井网密度是指导油田初期布井的关键决策参数,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该块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本文为研究秦家屯油田SN122区块的合理井网密度,考虑到油田低孔低渗油藏特点,应用原油最终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合理采油速度法、注采平衡法、水驱控制程度与井网密度关系等4种方法计算出该块井网密度,并结合秦家屯油田已开发区块的统计资料对4种方法计算的井网密度进行校正,从而得到合该块的合理井网密度。  相似文献   

13.
合理采油速度的正确预测,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开发规模、投资计划和矿场管理都十分重要,本文从油井产能角度利用油井流入动态曲线分析可能的最大产量点和从经济角度利用盈亏平衡分析两方面来确定合理采油速度。本文依据海拉尔油田贝301区块实际开发资料,最终得出该区块当油价为60美元以上时,采油速度在1.33%~1.36%之间为合理的采油速度区间。  相似文献   

14.
针对低渗透油田的特点,综合考虑了影响低渗透油田合理布井的6个影响因素:水驱控制程度、原油最终采收率、地质储量采油速度、驱替压力梯度、单井控制储量、经济效益.得出了一套比较合理的,适合南区采油厂的井网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注水保持压力开采的条件下,生产气油比是应当是恒定不变的。但是以S-BEI油田为例,随着油田的开发进入中后期,生产气油比呈突然升高的趋势。针对这一异常现象,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生产气油比的影响因素,包括井网密度、井底流压以及饱和压力。从这三个角度出发,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水率一定并且其它因素保持不变时,生产气油比随着井距的增大而降低。在含水率为97%时,井距为125 m时的生产气油比为50.96 sm~3/sm~3,而在井距为300 m时的生产气油比降低至45.92 sm~3/sm~3。含水率一定并且其它因素保持不变时,生产气油比随着井底流压的升高而降低,在含水率为93%时,井底流压为1.0 MPa时的生产气油比为67.40sm~3/sm~3,而在井底流压为5.5 MPa时的生产气油比降低至45.19 m3/sm~3。在含水率一定并且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生产气油比随着饱和压力的升高而升高,在含水率为97%时,饱和压力为7.5 MPa时的生产气油比为45.50 m3/sm~3,而在饱和压力为11.0 MPa时的生产气油比升高至57.98 sm~3/sm~3。但是前期含水率不高时,这三个因素影响并不明显,随着含水率的升高,气油比的变化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柴博  华溱  艾建强 《辽宁化工》2012,41(2):168-171
低渗透油藏受特殊的成藏条件、沉积环境影响,具有孔隙结构复杂、孔喉半径细小,油藏渗透率低,一般小于50×10-3μm2;储层非均质严重,平面渗透率级差最高达几百个数量级;驱替压力大、存在一定的启动压力;天然裂缝发育且存在人工裂缝等特点;因此,在不同渗透率级差下,如何建立起有效的驱替半径建立合理、经济的井网井距,对提高低渗油藏水驱油效率及采收率,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低渗透油藏唐157井区为例进行研究,建立了合适的井网井距.  相似文献   

17.
崔小丽  王桂芹 《辽宁化工》2010,39(10):1093-1095
合理井网密度及极限井网密度的确定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个重要问题。介绍了4种技术井网密度的计算方法,从经济角度介绍了经济极限和经济最佳井网密度的计算方法,合理的井网密度既要满足油田开发的基本需要又要尽可能最大的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根据所研究油藏的地质特征确定出合理的井网密度。  相似文献   

18.
提高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胜利五号桩油田桩74块属特低渗高温深埋油藏,由于注采井距大,回注污水在炮眼、井筒及地层中结垢严重,导致注采井间难以建立有效的驱动体系和驱动压力梯度。针对注水效果差的问题,在该块采用缩小注采井距、建立行列式注采井网、通过优化钻井泥浆、完井设计,实施软化污水防垢、水力压裂引效等工艺,累积注采比达到1.6∶1,油井动液面回升,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二类油层125m井距空白水驱阶段由于注采井距小,呈现含水上升速度快,产量递减快的开采特征,本文通过应用精细地质描述成果结合动态变化特征,对二类油层上返采用125m注采井距的初期及空白阶段开采规律进行了总结,并与其它不同井距条件下的二类油层区块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区块单井组进行了分类,对其它二类油层空白水驱阶段井组见效特征及最终开发效果评价等方面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孔嫦娥  胡嘉  姚猛 《辽宁化工》2013,(11):1334-1337
由于低渗透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其孔隙结构异常复杂,表现出非达西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水平井技术作为开发低渗透储层的有效技术之一,具有泄油面积大、单井产量高、穿透度大、储量动用程度高等优点。本文采用拟三维思想,利用积分法推导了水平井在水平面上的流函数和势函数。并针对低渗透储层存在启动压力梯度,计算直井-水平井联合布井时的极限井距,结合等产量-源-汇典型解,对比联合布井与纯直井布井时极限井距的差异。并得到不同水平井段长度下,极限井距与启动压力梯度之间的关系。经实例验证,此方法对直井-水平井联合布井确定合理井距开发低渗透储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