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太阳能制冷系统在不同循环方式下的运行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晓强  王如竹 《化工学报》2008,59(Z2):187-191
设计了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通过管路切换,该系统可实现开式循环方式以及闭式循环方式。研究了两种不同的循环方式下,太阳能吸附式空调系统的运行特性,包括太阳能集热器阵列、吸附式制冷机组的温度变化规律以及系统制冷量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由于蓄热水箱的调节作用,开式循环的运行工况稳定,而闭式循环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波动性但其具有较高的太阳能集热效率以及系统COP,节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并简化制冷系统,本文采用溶液浓度差蓄能技术设计了太阳能制冷系统。首先建立直接加热溶液的太阳集热器和蓄能制冷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以分析太阳能蓄能制冷过程中各工作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然后利用计算机进行动态数值模拟,得到太阳集热器与溶液储罐环路内工作溶液循环和蓄能制冷循环特性。  相似文献   

3.
正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太阳能一体化技术的废旧塑料再生系统,包括收集太阳能作用的碟式集热跟踪装置、储存热能的蓄热保温装置和螺旋加热混炼装置;碟式集热跟踪装置通过储热循环管道与蓄热保温装置串联;蓄热保温装置通过供热循环管道与螺旋加热混炼装置串联;PC控制器用导线分别与碟式集热跟踪装置、蓄热保温装置、螺旋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22,(7):1760-1767
综述了太阳能辅热技术、太阳能蓄热技术等在厌氧发酵工艺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分析了太阳能辅热技术的优势及不足,针对太阳能的间断性和不稳定性,太阳能辅热-蓄热联合技术可有效跨时段利用太阳能,利用相变蓄热技术可将蓄热量提高数倍以上,太阳能和厌氧发酵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其工程应用还需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砂砾用于太阳能斜温层罐填料的蓄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勇平  汉京晓  李沛文  侯宏娟  徐犇 《化工学报》2014,65(11):4285-4292
建立了间接接触式显热蓄热实验台,对不同粒径的砂砾用于太阳能显热蓄热斜温层单罐填料的蓄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台蓄热装置为一圆柱形罐体,内部按六边形蜂窝状布置了19根不锈钢管.选用空气作为换热流体,流经钢管内部通道传热,钢管外部用于与罐体内的砂砾相接触.选取了4种砂砾:细砂、中砂、滤砂和粗砂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空隙率是影响砂砾蓄热性能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密度或粒径.其中,粗砂空隙率最低,蓄热效果最好.对于砂砾等基本物性变化不大的材料,不同蓄热温差下,蓄热效果相同.采用空气作为换热流体,蓄热效率较低,需要降低空气流速或者加长管段以强化换热.实验结果与二维简化数值模型进行对比,结果吻合良好,该模型可用于进行大型蓄热罐蓄热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6.
基于化学链循环的天然气-太阳能互补转化具有低碳、储能及高效等特点。目前甲烷化学链循环典型还原温度为800℃。在450℃中温条件下,现有技术的甲烷转化率均较低,导致热化学蓄能效率和分布式能源系统能效较低。基于产物分离促进反应平衡移动原理,提出将甲烷重整制氢与化学链循环结合的蓄能方法,氢气被载氧体消耗使氢气分压降低,促进甲烷重整反应正向进行,进而提升甲烷转化率。对比了甲烷重整耦合化学链循环蓄能方法和传统甲烷直接与载氧体发生化学链反应蓄能方法的甲烷转化率。结果表明,450℃下通过多级循环实现甲烷近完全转化。基于甲烷重整耦合化学链循环蓄能方法,建立了多能互补分布式供能系统模型,太阳能甲烷热化学源头蓄能将低品位太阳能提升为高品位燃料化学能,实现了源头蓄能与脱碳。储存太阳能的固体燃料氧化产生高温热能,通过透平做功发电,然后通过余热回收装置实现吸收式制冷和供热,从而实现太阳能和化石燃料的高效互补利用。对系统在典型工况下的热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甲烷重整耦合化学链循环蓄能方法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太阳能净发电效率达24.90%,系统燃料节省率达43.24%,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7.
太阳能热泵供暖技术综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回顾了国内外太阳能热泵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太阳能热泵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主要设备太阳能集热器、蓄热设备、地板采暖系统、控制系统、运行方式的组成和结构形式,论述了太阳能热泵的技术原理和特点以及在供暖方面的应用等。针对当前太阳能热泵供暖系统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把热泵技术与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结合可提高太阳能集热器效率和热泵系统性能,同时能解决全天候供热问题。  相似文献   

8.
1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方案许多水泥厂对立窑进行扩径改造后,原配套的驱动装置寿命缩短,制约窑产量的提高。本文介绍卸料驱动装置开式齿轮的计算方法。开式齿轮传动外形尺寸变化灵活,一般没有标准化产品供改造后立窑选用,因此需自行设计,然而齿轮的强度设计较繁琐,难以精确计算。为了简化计算,我们以Φ3m标准窑卸料装置开式齿轮参数为基础,只考虑改造后的窑径与Φ3m窑径的比值D改/D3,然后根据我们已推算出的公式,方便、准确、快捷地计算出改造后的齿轮参数。改造后齿轮寿命与改造前完全相等,并且与前级减速器匹配,适应原安装…  相似文献   

9.
FarVa1自动喷射润滑装置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泥厂2000t/d生产线于1996年8月建成投产。主机设备Φ4m×43m回转窑从德国洪堡公司引进。与其配套进口的开式齿轮FarVa1自动喷射润滑装置(后简称装置)性能可靠,保证了设备润滑,为回转窑长期安全运转起了关键作用。开式齿轮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1装置结构、工作程序及工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太阳能和高温热泵的城市污泥热干化系统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能源,高温双热源热泵也是节能型产品,节能率比普通热泵高70%。所以将太阳能与热泵组合作为热源对城市污泥进行热干化,热干化的污泥可以作为燃料进行焚烧,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介绍了利用太阳能和热泵作为热源,利用干燥机对城市污泥进行热干化的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和实验研究。该系统也可应用于干燥其它物料,如食品、药材等。  相似文献   

11.
郭枭  邱云峰  史志国  王亚辉  宋力  田瑞 《化工学报》2021,72(10):5384-5395
研究了基于低温辐射散热的储热型太阳能供暖系统。分析了平板热管型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特性和相变储热材料的吸/放热特性,揭示了相变储热单元温度场不均匀度的变化规律,测定了相变储热单元的热传输速率及系统的太阳能综合利用能力,优化了毛细管网运行条件,讨论了系统经济性。结果表明:平板热管型太阳能集热器热损系数为5.5447 W/(m2·K),截距效率为86%;相变储热材料熔点及相变焓分别为55.69℃、163.09 J/g;相变储热单元温度场不均匀度在储热/放热阶段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平均储热速率和放热速率分别为1.829、1.803 MJ/h;系统的太阳能综合利用能力为0.2132;毛细管网的最佳进口温度和散热温差分别为36、8℃;系统初投资和运维成本分别为225.8、4.28元/m2,静态投资回收期为8.7年。  相似文献   

12.
研制了一种三效管式海水淡化装置,对其进行了定功率和太阳能加热运行实验研究,分析了该淡化装置的产水性能及影响因素。定功率实验研究表明,当淡化装置加热功率为300 W时,其性能系数最高达约1.32,提升淡化装置蒸发传热,同时降低热量耗散(辐射耗散和对流耗散),加大装置冷凝温差可以提升淡化装置性能。太阳能加热实验结果表明,淡化装置的产水性能受太阳辐射值、太阳能集热系统效率、热源稳定性、环境温度与风速等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热源稳定性对装置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能作为清洁、无污染、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将其应用于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文章首先对比分析了太阳能应用于建筑节能的主要利用方式,然后又具体分析了太阳能热利用中的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采暖、太阳能制冷、太阳能热泵和太阳墙系统的性能和优缺点,以及与建筑结合一体化时存在的问题。对于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经济有效利用太阳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设计了一种太阳能直热式多效蒸馏淡化系统,它将太阳能直热式系统和多效蒸馏系统相结合来淡化苦成水。文中对这一系统进行产水量和蒸发器的热力分析并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太阳能直热式系统出水温度达到60℃,系统一天的产水量可达40Kg,当多效蒸馏的效数为4时,淡水的成本在5—7元。在太阳能资源丰富而淡水缺乏的地区,使用太阳能直热式多效蒸馏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七水硫酸镁是一种具有高储热密度(2.8GJ/m3)、低工作温度(<150℃)的无机盐水合物化学储热材料。开发基于七水硫酸镁的高效热化学储热材料和储热系统,有望在太阳能热利用、工业余热回收、季节性储能、建筑供热等领域取得良好的节能减排应用效果。本文对七水硫酸镁的储热原理、基本物性进行了详细介绍。针对七水硫酸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传质阻力大、使用寿命受限、传热性能不足等缺点,文章综述了通过沸石、高分子泡沫、碳材料等改性制备硫酸镁高性能复合材料及储热器的相关研究,并对此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6.
Thermochemical heat storage offers the possibility to achieve high thermal energy storage capacities compared to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storage. To quantify this advantage, thermochemical storage systems have to be evaluated under application conditions. The proposed 4-temperatures approach delivers a first step toward a realistic testing of thermochemical working pairs. As an example, the approach is applied to testing the working pair zeolite/water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application of seasonal storage of solar thermal heat for domestic heating purposes.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集成供热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能都具有清洁节能的优点,但两者的性能又均受制于天气状况,在某些工况下不能保证较高的运行能效,若将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组成集成系统,则可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本文从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的多种结合方式出发,阐述了近期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集成供热系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喷射器增效双热源热泵和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双热源热泵等6种不同集成系统各自的特点,根据每种系统的特点探讨了各种集成方式的适用范围。指出太阳能可以提高空气源热泵的低温性能,缓解空气源热泵的结霜问题,同时空气源热泵也能弥补太阳能不稳定性和不连续性的缺陷,故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的结合可以提高供热系统的可靠性与节能性。最后,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关于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移动式相变储热木材太阳能干燥装置的理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木材太阳能干燥间歇性的不足以及传统太阳能储热采用混凝土、天然沸石等通过显热的方式储热体积大、热效率低的缺点,该文进行了移动式相变储热木材太阳能干燥装置的理论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实际研制过程。该装置主要包括热管真空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石蜡相变储热系统,干燥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四个部分。该设计不仅能为相变储热式太阳能干燥装置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更重要的是后续实验得出的规律可为进一步开展太阳能干燥技术的研究和工业化应用提供实验指导。  相似文献   

19.
The gel pond concept is a unique modification of the conventional salt gradient solar pond. It replaces the salinity gradient zone by a transparent polymer gel and thereby eliminates all problems of instability associated with the former. A framework for the preliminary design of a gel pond to serve different purposes has been presented here. Heat extraction at constant pond storage zone temperatures of 40°–80°C at storage zone depths of 2–5 m has been considered and optimum pond dimensions have been predicted depending upon maximum and minimum heat load constraints. The computer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with 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for Albuquerque, New Mexico. For example, the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gel pond can provide an average heat load of 107 W/m2, a typical domestic water heating requirement, at a constant pond temperature of 40°C with a storage zone depth of 4.0 m and gel thickness of 0.6 m. For the case of power generation, the pond can provide a minimum of 32 W/m2 at a constant pond temperature of 80°C with a storage zone depth of 4 m and gel thickness of 0.6 m. These factors combined with the easy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gel pond seem to make it a better alternative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salt gradient po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