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提高稠油高轮次吞吐井后期开发效果,根据油井的不同原油物性、不同地层压力等情况,有针对性的研制与应用的两种稠油高轮次吞吐井复合驱油技术,解决了稠油进入高轮次吞吐后,由于层间矛盾突出、地层压力下降、原油粘度升高、地下存水增加等原因导致的稠油周期产量大幅度降低的问题,有效改善了高轮次井吞吐效果,提高了稠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稠油高轮次吞吐井后期开发效果,根据油井的不同原油物性、不同地层压力等情况,有针对性的研制与应用的两种稠油高轮次吞吐井复合驱油技术,解决了稠油进入高轮次吞吐后,由于层间矛盾突出、地层压力下降、原油粘度升高、地下存水增加等原因导致的稠油周期产量大幅度降低的问题,有效改善了高轮次井吞吐效果,提高了稠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磊  严志虎  姬洪明 《辽宁化工》2010,39(10):1076-1078
自从20世纪50年代末注蒸汽技术首次投入工业应用以来,世界上的稠油产量迅速增长,在整个原油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热采方法是稠油油藏最主要的开采方法,而蒸汽吞吐为最常用的热采方法。通过阐述蒸汽吞吐的热采技术机理,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4.
针对稠油开采过程中,原油黏度高、流动性困难等问题,优选出了用于化学吞吐的乳化降黏体系JN-1,并对该体系进行了室内评价和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与原油的界面张力为10~(-2) mN·m~(-1),相对于原油与水的界面张力降低了99.8%,在油水比为7:3下该体系形成的乳状液黏度32.35 mPa·s,降黏率94.11%,具有较强的乳化能力和静态洗油能力,动态驱油实验表明,该乳化降黏体系比单独水驱采收率提高10.4%。通过在南海某稠油油井的现场施工,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储层分布特征和油水层间隔夹层厚度在空间上的变化,在纵向上、横向上拉地质剖面,了解不同位置砂体厚度变化、夹层厚度变化情况,指导注汽参数的优化;另外,通过影响吞吐效果因素研究,建立和明确目前影响稠油开发的主要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改善了春10区块稠油吞吐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油藏开发中后期出现的吞吐轮次高、开发效果逐渐变差等问题,研制了“CO2+蒸汽复合吞吐”工艺技术,在曙一区超稠油区块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措施效果显著。但在理论研究方面还较为欠缺,急需对其增产机理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用理论指导现场实施,以进一步提高措施效果。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开展CO2复合吞吐工艺技术增油机理研究,找出影响措施效果的关键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吞吐机理主要有三种:提高动用程度、降低原油粘度、溶解驱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的开采技术是蒸汽吞吐中的辅助蒸汽吞吐方式优化设计,根据普通稠油油藏的特点建立体现普通稠油油藏特征的地质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不同蒸汽吞吐助排技术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影响程度。为稠油油藏蒸汽辅助吞吐提高采收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深层稠油油藏注天然气吞吐参数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KQ深层稠油油藏实现有效开发尚属世界难题。注天然气吞吐采油可以有效降低地层原油粘度,提高产量,达到经济开发油田的目的。本文利用GEM组分模块对LKQ深层稠油油藏天然气吞吐开采方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优化设计吞吐参数。结果表明:利用天然气吞吐开发可以有效降低地层原油粘度,提高油井产量,周期单井平均产量达到9t/d,比原始产量提高3倍以上。  相似文献   

9.
稠油油藏的开发过程中,采取热采技术措施,通过升高温度降低黏度的方式,提高稠油的开发效率。稠油蒸汽吞吐的开发工艺技术措施的应用,分析蒸汽吞吐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最佳的对策,合理解决稠油开采的技术问题,提高稠油油藏开发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吞吐技术在深层稠油油藏的开采将是一个新项目,本文以辽河油田深层稠油油藏天然气吞吐开采的实际情况为参数,对利用天然气开采深层稠油技术的开采机理、影响因素、影响规律和开采过程中的参数优化设计进行实验研究,以期为辽河油田的深层稠油油藏天然气吞吐开采,经济高效的开发深层稠油油藏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婷婷 《当代化工》2016,(8):1761-1763
针对LD5-2油田储层特征及流体性质,以强化分散体系提高采收率幅度为研究指标,通过室内实验模拟,得出稠油强化分散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稠油油藏单靠增加药剂浓度增油效果十分有限,而在注入强化分散体系前采取调剖措施后,强化分散体系可使采收率明显增加;油井吞吐注入速度或注液压差大小应当与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相适应,本次实验最佳注入速度和注入液压差约为0.3 m L/min和0.25 MPa;采取堵水剂+强化分散体系措施组合方式可以取得更好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河南油田稠油降黏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油溶性降黏剂配方的研究。通过室内筛选评价,制得油溶性降黏剂复合体系,并考察了温度对降黏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该体系对河南油田杨浅19区块的稠油在30~80℃范围内的降黏率可达到98%以上,且普适性较广。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内蒙探区锡14块超稠油从配伍性、降粘效果、热稳定性等方面入手,利用旋转测定法对乳化降粘剂进行评价,筛选出适合于锡14块超稠油的最佳降粘剂JN-02,330℃高温处理后仍有较好的降粘性能。并对应用参数进行考察,降粘剂最优添加质量分数为1.5%,乳化温度对降粘效果有较大影响,锡14块超稠油的有利乳化温度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以卤代烷烃、聚乙烯亚胺(PEI)、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采用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具有耐温抗盐性能的两亲聚合物型稠油降黏剂。利用红外光谱仪、显微镜、旋转滴界面张力仪、哈克流变仪、填砂管驱油实验研究了聚合物对稠油的乳化降黏及驱油能力。结果表明,当聚合降黏剂质量分数为1.00%时,油水质量比7:3条件下,春风油田稠油黏度由4753 mPa?s降至85 mPa?s,降黏率大于98%,油水界面张力由11.59 mN/m降低至0.06 mN/m。经过110℃老化24 h、矿化度1.45?105 mg/L条件下降黏率大于93%,具有较好的耐温耐盐性。在50℃、4.84?104 mg/L条件下,质量分数为0.50%的降黏剂溶液黏度为56 mPa?s,与市售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32 mPa?s的黏度相比,该聚合物降黏剂在矿化度条件下具有更好的水相增稠能力。填砂管驱油实验注降黏剂驱能够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37.45%,表明该聚合物溶液可以通过降低稠油黏度和扩大波及体积提高稠油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5.
马爱青 《河南化工》2011,(23):40-42
针对稠油多轮次吞吐中后期油藏渗流能力差、剩余原油黏度高、含水高的特点,研制出新型高效稠油分散降黏体系FSJN。考察了体系的溶解沥青能力、耐温性、降黏率。稠油分散降黏体系能够溶解分散沥青,可耐温160℃。50℃稠油分散降黏体系用量0.6%可将原油黏度降低至300mPa·s以下。60℃、0.6%稠油分散降黏体系可提高纯热水...  相似文献   

16.
稠油致黏因素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田开发过程中稠油的高黏度制约着其开采和输送等问题,从温度、稠油组分、杂原子和金属元素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稠油黏度的主要因素,并阐述了导致稠油高黏的内在机理,为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稠油降粘的方法的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目前常用的稠油(包括特稠油和超稠油)降粘方法,稠油降粘有许多方法包括物理和化学的方法,物理方法包括掺稀释剂(凝析油、轻质油、柴油等)降粘工艺、热力法(蒸汽驱、热水驱和火烧油层)和加热降粘。比较先进的技术稠油冷采技术、高速脉冲注蒸汽吞吐技术(HRIP)、热声采油技术、低频振动采油技术;还介绍一些化学方法包括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技术和水溶性乳化降粘技术;还对各种方法比较,得出各种结论。  相似文献   

18.
高婷  刘明 《辽宁化工》2012,41(7):721-723
由于稠油粘度高,胶质、沥青质含量大,随着开采量的增加,稠油(包括超稠油)的输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稠油管道输送降粘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稠油资源十分丰富,储量超过80亿t,开发这些稠油资源可以很好弥补我国常规石油资源的缺乏。目前,我国已在全国多个油田发现稠油区块,并已开始生产开发,随着对稠油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对其相应的管输能力和效率提出了新要求,若想实现稠油的安全、稳定、经济输送,需要确定合理的稠油输送方法。介绍了几种不同稠油管输技术方法各自的原理和特点,并就采用每种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在论述了催化裂解开采稠油对能源保证的重要性意义上,从催化水热裂解的理论机理研究方面对水热裂解催化降黏方法进行了全面介绍。对稠油水热裂解发生涉及的催化裂解化学反应及其机理作了分析讨论。同时对近年来的主要研究使用的三类催化剂做了重点介绍,着重分析了其催化降黏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