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TDT转换法     
TDT转换法是转换波处理中的一处重要步骤。其主要目的是将SV波剖面压缩成P波剖面。此法基于SV波与P波剖面对某一反射层具有等深度(而不是时深)的原理。该方法需要通过人工对比,将相同的反射层位提供给程序。转换后的SV剖面可以用于数据解释,求取纵、横波速度比值。  相似文献   

2.
横波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荷兰北部弗里斯兰省大范围的地震勘探中,常规的P波地震方法不再满足于越来越高的分辨率的要求,因此,我们进行了横波地震实验,包括二分量地面地震剖面和三分量VSP测量。基于实际施工的考虑,地面地震采用炸药震源,因此,横波是由波型转换产生的P-SV波。横波同的处理包括到P波时域的转换(TDT变换)及反演。本文说明,通过比较P波和S波的虚阻抗,可以对含气层带进行填图。  相似文献   

3.
P—SV转换波速度分析及解释方法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本文针对P-SV转换波资料,比较系统地分析了P-SV转换波时距方程中各因素的依赖关系和变化规律,研究出一套由转换波资料直接求取横波速度us的方法和软件,并提出了一套转换波速度谱解释方法和分析步骤。用该方法求得的横波速度值不仅精度高,而且可按top,tops,tos三种不同的时间坐标显示,便于结合纵波速度直接标定或对比纵,横波剖面的反射层位,求取泊松比,速度比等有关参数,为岩性勘探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变检波点距VSP资料的抽道分组波场分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零井源距VSP资料处理过程中,经常发现VSP CDP剖面上出现资料空缺现象,经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分析,确认是由于检波点距加密而造成上、下行波视速度相近,常规波场分离手段对上行波的压制作用所致。据此提出一种新的抽道分组波场分离方法。该方法用于变检波点距VSP资料处理,可有效地提高小点距井段上行波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层状模型上作了多分量透射和反射旅行时观测,并与有机玻璃层状模型进行了对比。大炮检距时两个模型的SV波都有明显的“横波窗”现象。在SV-SV记录中大于临界角时得到的SV波同相轴主要是SV-P波(SV波转换到P波);在P-SV记录中可同时出现SV-P转换波和SV波;在P-P记录中也能观测SV波及SV-P波。在TIM模型的四种预测方式中没有观测到横波分裂现象,但比较SV和SH记录  相似文献   

6.
3D多分量处理和采集方法的进展增加了有关储层的信息量。现有处理技术能够用OBC资料资料成像P-S转换波(Converted Wave简称C波)的时间或深度剖面。这些成像结果能增强对储层的描述,在浅层气云干扰压缩波传播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井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与常规的二维和三维地震相比,井间地震资料处理具有不同的特点。鉴于井间地震通常采用三分量观测,直达纵波在x与y分量上强,z分量上弱;而直达横波在z分量上强,在x与y份量上弱。所以在资料处理时,首先分离纵横波,然后分别实施;1.利用初至波放行时信息,通过层析反演,得到井间介质层速度空间分布剖面;2.对上行和下行的反射波进行类似于VSP CDP的专项处理,产生一个井间的反射波是归位成像剖面。  相似文献   

8.
对发育有转换横波的零偏VSP资料,可以通过拾取下行纵波和横波波至时间,提取出井旁地层的物性参数,供岩性识别和含油气性预测。通常在零偏VSP原始资料中,下行转换横波在浅中层地层中偶尔有发育,但在深层地层中被各种噪声所压制而不能识别。对零偏VSP资料做偏振极化处理的基础上,进行波场分离,分离掉压制转换横波的噪声,从而加强转换横波能量,提高转换波信噪比和同相轴连续性。从零偏VSP原始Z分量拾取纵波初至,从波场分离后的下行转换波中拾取横波波至时间,可以计算出深层地层精确的物性参数。  相似文献   

9.
转换波层位标定对比技术在川中GA构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进步,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逐渐成为当前地震勘探的热点,但由于转换波的下行波是纵波,上行波是横波,横波的剪切波动力学特征与纵波不相同、在同一地层的纵横波速度的差异表现在运动学特征上与常规纵波也不一样、此外纵横波在相同地层的耗散也不相同,因此,转换波剖面与常规纵波剖面有较大差别。正确识别转换波剖面的地质层位是多分量解释的首要任务,也是当前多分量地震勘探需要突破的一个技术难点。为此,以川中地区GA构造2D3C为例,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了多种转换波层位标定对比技术,实践证明对该地区的转换波层位标定正确可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在松辽盆地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松辽盆地陆相薄互层岩性勘探所遇到的困难,近年来在油田上开展了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试验,探讨了一套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方法。采集时考虑纵,横波入射临界角,求出最大,最小炮检距,决定野外观测系统;处理时,采用τ-p域各向异性介质的平面波理论与波的偏振投影,实现P波,SV波分离,对转换波(SV)处理考虑到射线路径的不对称性,故用共转换点(CCP)道集求其时距曲线,从而得到最终转换波叠加剖  相似文献   

11.
油田开发指标结构分析方法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喇萨杏油田属于多结构开发油田,在研究含水、递减率、储采比、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等开发指标变化规律时,应考虑不同开发单元指标变化对总指标的影响,即用结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为此,运用油藏工程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建立了多结构条件下的含水率、产量递减率、储采比、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等开发指标的计算公式,并对油田实际开发指标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每个开发指标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其变化规律受该指标各组成部分的影响,必须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研究每个结构指标的变化规律及每个结构指标对该指标的影响,才能真正的搞清油田开发指标的变化规律,为油田开发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保持油田合理储采关系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多年来,可采储量接替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原油生产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油田开发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产量增长与储量增长间的关系、新油田标定可采储量与老油田挖潜新增可采储量间的关系等进行定量分析,认为在储采比已达合理下限值后,原油生产主要受储量替换率的影响,而新区、老区新增可采储量的合理比例则取决于油田开发初期所标定的采收率与油田开发最终可能达到的采收率之间的差异。图1参10  相似文献   

13.
吸收稳定系统的任务是保证液化气和汽油的产品质量 ,但对干气“不干”即干气中携带的C3 及以上组分含量 ,对装置液收的影响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本文结合催化装置的生产实际 ,说明干气“不干”对装置液收的影响并进行优化操作 ,提高液收。  相似文献   

14.
国内油田抽油机井占生产井总数的95%以上,如何选用才能更省电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临盘油田临东区块500余口油井抽油机机型、负载率、平衡率和所选配电机功率大小的调查,理论分析抽油机负载率与耗能关系,对不同工况下抽油机耗能进行了室内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负载相当的情况下,皮带机和双驴头机比普通游梁抽油机节能;当电机负载率低于20%时,随负载率的提高,电机运行效率上升幅度较大,当电机负载率高于20%时,随负载率的提高,电机运行效率上升缓慢,确定20%为抽油机电机经济运行负载率;相同冲程下,泵径最大化与冲次最小化定量规律还有待进一步探讨。该研究对优化生产参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结构参数对双锥旋流器压降比和分流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进  陈刚 《石油机械》1997,25(11):15-17
通过试验研究双锥油水分离旋流器的压降比和分流比两个无因次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结构参数对两者关系的影响,发现压降比和分流比的关系仅与旋流器的结构参数有关,与操作参数无关;压降比和分流比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其非线性程度随溢流口直径的减小而增强,当分流比较小时近似处理为线性会造成较大误差;尾管直径比对压降比和分流比关系曲线的起点和变化趋势影响较大;进口尺寸对压降比和分流比关系曲线的起点影响很大,对其变化趋势影响较小;小锥对压降比和分流比关系曲线的起点影响较明显,对其变化率影响不大,大锥则仅对变化率略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过量空气系数是燃烧过程运行情况的一个重要参数,合理确定过量空气系数对于提高能源利用率有很大意义。本文说明了过量空气系数的计算方法,详细介绍了用烟气成份计算过量空气系数的方法,并比较了十多个公式的准确性,有的公式在国内是首次介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于注水开发油田来说,合理注采比是保证地层压力,产液、产油能力,降低无效能耗及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保证。本为将从压力恢复速度、注采比及含水率的关系和耗水率、注采比及含水率的关系出发,先从理论上对这两种关系进行推导,最后应用实例来对两者的关系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8.
单牙轮钻头传动比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喻开安  邓嵘  杨世良 《石油机械》1995,23(6):14-17,23
单牙轮钻头的牙轮转速与钻头转速之比(传动比)是研究和设计钻头的重要参数。笔者在钻头试验台架上测试了单牙轮钻头的传动比。为了解不同轴倾角β对传动比的影响,分别设计了具有15°、30°和45°轴倾角的牙爪,并作了测试与分析,获得了单牙轮钻头传动比的一些规律。由实验获知,轴倾角β和岩石性质等对传动比均有影响,还证实了单牙轮钻头传动比i始终小于1,此特点为研制与井下动力钻具相匹配的钻头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三维地震数据的分析和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实际地震数据处理的成像质量和分辨率直接取决于输入采集数据的质量和分辨率,地震数据处理本身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大地吸收衰减和减小干扰的影响,而且通常以牺牲部分有效信息和成像效果为代价。在实际处理中由于无法知道采集数据的质量,一味应用处理手段来达到其预期目的,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如何定量分析采集数据的质量,制定合理的、适当的处理流程和参数是处理成像的关键,特别是对于隐蔽油气藏勘探更是如此,本文对羊屋三维数据地震信息的定量分析,提出了定量分析采集数据质量的方法,这些方法对地震数据采集质量监控和数据处理分析十分重要,并且是快速和经济的。  相似文献   

20.
胡绍彬  徐庆龙  郭玲玲  王鹏  刘少克 《石油学报》2018,39(1):116-121,128
针对一些开发中后期水驱油田区块生产气油比异常升高的问题,为研究采出液含水对生产气油比的影响规律,采用从油田获取的油、气、水样品,开展了模拟地层流体高压物性测试、水驱油等一系列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充分搅拌的条件下,模拟地层油的饱和压力和溶解气油比随水的注入而降低,且降低的幅度随含水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当含水质量分数为60%时,模拟地层油的饱和压力降低5.92%,溶解气油比降低9.78%,溶解气水比为2.065 cm3/g。无搅拌条件下,溶解气水比随水-油接触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注入水与模拟油静置接触约24 h,水中的溶气量达到稳定,表明注入水从注入到产出在地层运移过程中与原油接触可从油相获取气体而成为含气水。模拟采出液在地层条件下的折算溶解气油比随模拟采出液含水率的升高逐渐升高。在出口压力高于饱和压力的岩心驱替实验过程中,当含水率超过95%时,生产气油比随采出液含水率的增大而急剧升高,表明采出液高含水时,采出液含水率的变化对生产气油比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