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合理规划城市地下空间是确保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城市地下空间正在走向“智慧化”,但针对城市地下空间智慧规划的研究还较少。文献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城市地下空间智慧规划领域起步晚、发展慢,亟需进一步研究。笔者总结了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内容,将城市地下空间智慧规划所需的技术分为基础技术和智慧规划技术。基础技术包括辅助规划系统架构、数据管理、建模仿真、资源评价、规模预测、协同规划技术,智慧规划技术包括动态模拟、智能交互、CIM平台技术,分别梳理了各类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该领域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刘亚丽  曹春霞  龚浩 《规划师》2022,(11):97-103
文章针对山地城市的自然地理、空间布局、气候水文、降雨产流等特性,结合城市防涝与韧性发展需求,开展“韧性城市”与“海绵城市”耦合的山地城市防涝规划研究,通过对山地城市进行立体化防涝顶层设计,优化山地水系“韧性海绵”格局,维护“韧性海绵”水循环系统,统筹协调“韧性海绵”用地、空间及设施布局,实现“上游海绵蓄洪削峰、城市海绵韧性防涝、末端海绵弹性行泄”,并构建了“外涵、内敛、韧性、安全”的山地城市立体防涝体系。  相似文献   

3.
一、民用建筑热指标体系研究的目标和工作过程 城市集中供热在“六·五”期间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在节约能源、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普遍存在投资大,经济效益不太好的问题。城市集中供热热指标是指导城市供热规划和热网设计的重要的基础数据,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急需的数据。以往设计时热指标数值偏大约20%,因而造成一大几大,即热指  相似文献   

4.
李欣 《中外建筑》2014,(6):92-94
城市色彩规划是城市塑造特色风貌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锦州城市色彩规划研究的实际开展,通过对锦州城市全方位的科学调查,融合对城市色彩相关理论和国内外色彩规划成果的研究,为锦州度身打造出城市色彩管理的专用“工具”,使其拥有个性化的三级色彩标准体系,突出在环境发展水平和个性营造方面与其他的城市差别化。借此规划研究过程,探讨一种科学、系统、理性的城市色彩规划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杭州市主城区城市照明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洛西  林怡  胡国剑  孙滢  杨赟 《城市规划》2005,29(10):89-92
1、规划背景 杭州市是浙江省的政治文化中心,更是驰名中外的休闲旅游城市。旅游业已逐渐成为杭州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杭州市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业,改善旅游环境.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与改造——“西湖西进”、“延安路改造”、“湖滨路隧道”、“钱江新城”等等。然而,与日渐完善的城市日间景观相比,由于缺乏整体的城市照明规划控制,且对“如何营造好的城市照明”缺乏足够认识,杭州市城市夜景观的发展却是不尽人意,缺乏整体性,也缺乏应有的城市特色。2003年夏.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视觉与照明艺术研究中心受杭州市建设委员会的委托.对杭州市的主城区进行了城市照明规划。此次规划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1990年代以来,城市治理和城市战略规划开始盛行于西方国家,两者交互影响、共同发展,成为引发西方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变革的重要动因.20世纪末,城市治理和城市战略规划也分别被我国城市管理学界和城市规划行业引入,成为各自领域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热点.但在实践层面,两者在我国按照各自的逻辑展开,两者之间应有的密切关系及其对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城市规划学界和城市管理学界应积极推进城市战略规划从一种城市规划形式向城市治理核心工具转型,成为城市政府实现“善治”的政策平台和指导城市层面其他规划与公共政策的“元规划”.  相似文献   

7.
目前,诸多中小旅游城市提出“城 市景区化”的发展理念,希望通过大力发展 旅游业促进城市发展。针对该现象,通过现 状调研和文献研究,归纳出“城市景区化” 的核心内容,并提出“城市景区化”的主要 问题。根据“城市景区化”目标,城市将建设 成为景区,城市与景区融合,城市规划将结 合旅游规划内容,为“城市景区化”提供空 间载体。“城市景区化”规划策略:首先与空 间规划体系中的各项规划衔接,融入“城市 景区化”发展理念;其次,城市规划内容从 城市功能布局、旅游设施布点、城市文化传 承,城市交通组织等4个方面体现“城市景 区化”;最后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城为 例,说明策略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公共交通智能卡数据的城市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智能卡的公共交通自动计费系统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大量的基于个体的微观时空数据.这种数据不仅记录了持卡者的出行行为,同时也在个体维度揭示了城市空间的使用模式.由于其时空信息丰富、成本低、样本量大的优势,公交卡数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城市/交通规划研究者的青睐,开始在城市规划研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总结了公共交通智能卡数据在定量城市研究中的应用,综述并比较了国际国内基于公共交通智能卡数据研究的最近进展.综述涵盖了(1)数据处理与起讫推算,(2)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与管理,(3)城市空间结构分析,以及(4)出行行为与社会网络等四个方面.最后,总结了已有研究,简要介绍了隐私保护和信息获取等问题,并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陆文军  叶健 《中州建设》2014,(20):62-63
如今,人们在享受城市化带来的好处时,也被“城市病”——“看病难”“行路难”等所困扰,尤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类似挑战更为明显。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呢?大数据技术为缓解“城市病”提供了一剂良方。让城市生活更方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相关书籍的风行,“大数据”概念逐渐广为人知。大数据技术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0.
新数据环境下定量城市研究的四个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近年来新数据环境下的城市研究变革。首先介绍了大数据和开放数据形成的新数据环境和国内外定量城市研究概况,然后围绕典型案例对当前定量城市研究的四项变革及相关实践展开讨论,最后提出相关思考。本文认为,新数据环境推动了定量城市研究的四大变革:(1)空间尺度上由小范围高精度、大范围低精度到大范围高精度的变革;(2)时间尺度上由静态截面到动态连续的变革;(3)研究粒度上由"以地为本"到"以人为本"的变革;(4)研究方法上由单一团队到开源众包的变革。在变革的同时,当前定量城市研究也面临着数据有偏、多现状研究少远景判断、多客观认识少规划启示,以及规划理论和学科发展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为风景园林规划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城市公园游憩使用和规划应对带来了新的机遇.首先,对城市公园游憩使用研究中有关大数据的应用类型进行梳理和分类;其次,从公园游憩使用、可达性、服务范围和规划应对4个方面分析城市公园游憩使用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城市公园游憩使用研究方法进行分类总结.在游憩使用方面,大数据可通过游人...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技术逐渐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研究的新的分析工具。通过分析大数据与传统数据的区别以及大数据在轨道交通网络中的应用,探讨基于大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技术经济优势,提出大数据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建设的相关建议,以期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应用价值,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城乡规划在经历不同阶段发展之后,迎来了以大数据和智慧城市为技术手段的新时期。大数据和智慧城市技术在城乡规划领域逐渐得到认可,并在近几年被广泛研究和应用。本文将浅析大数据和智慧城市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探寻新兴技术和概念如何协调和配合传统政策,从而辅助提出传统城乡区域解决问题的新的解决方案。文章的创新点在于,将大数据和智慧城市技术综合考虑分析,相互协同,统筹数据分析和利用资源,用信息时代的方法为城市空间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是当前最热的话题之一,在城市规划及相关领域,一批城市规划、地理、计算机等学科的研究者开展了一系列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研究,形成了当下的一股热潮,并迅速对城市规划产生了冲击,引起了规划行业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大数据之所以能够迅速对城市规划产生影响力的两个重要因素:开放数据运动和互联网——尤其是新浪微博上的规划圈,并通过一系列事件描述了大数据对城市规划产生影响的历程。尽管基于大数据的各类城市研究初具规模,但大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实际应用却很有限,本文分析了制约大数据在城市规划应用的几个主要原因,以及城市研究与城市规划的不同。最后本文从战略层、基础层、研究层、应用层四个方面介绍了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对大数据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之后所做的战略规划和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15.
冯君明  李玥  吕硕  李翅 《风景园林》2022,29(8):120-126
通过大数据分析城市公共服务空间对公众出行的影响是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廊道选线规划的重要步骤。已有研究主要聚焦空间分布规律展开分析,对公共设施服务能力内在差异性考虑较少。引入网络口碑大数据,通过口碑分值表征城市公共服务空间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网络口碑大数据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廊道选线规划思路,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展开实证分析。结合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网络分析法等方法,最终构建由商业综合、休闲娱乐、生活服务3类廊道组成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廊道网络。网络口碑大数据兼具空间分布和口碑质量的双重属性,能够帮助规划者和决策者立足区域视角识别与量化部分类型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在差异性,其支撑下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廊道规划更加强调公众使用满意度对选线过程的影响,在未来城市交通规划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城市中心结构体系的变化,大数据研究兴起为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研究带来了新思路。本文以长沙市中心六区为研究区域,针对现有基于POI(point of interest)大数据研究城市中心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入了CRITIC算法,在通过核密度分析分别识别各类功能服务热点区域和聚集态势基础上对分析结果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并基于客观权重下综合功能中心分析结果与多种边界提取方法识别城市中心结构体系与中心边界范围。为相关问题解决提供了新思路的同时有以下几点结论:(1)长沙市中心六区发展呈明显的多中心发展模式和多等级圈层结构体系,自然山水分隔和政府规划引导下形成了"一江两岸"综合发展的发展格局。(2)各职能类型的城市中心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规划内的城市副中心与组团发展中心已初具规模。(3)传统中心城区比起外围城区功能混合度高,发展聚集度更高,中心边界范围更广,等级圈层结构体系反映了城市多中心发展起步还未完全成熟,多措并举加强副中心与组团中心的发展应作为政府下一阶段工作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7.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呼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2015 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要把握发展规律,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些新政策都把对人的关注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在城市品质、活力和设计被不断重视的背景下,一系列新的数据环境、技术及方法提供和构建了细致研究城市形态的新途径,例如,由大数据和开放数据所构成的新数据环境对更为微观和全面的城市形态及其相关效应的刻画提供了数据基础,由雷达成像、虚拟现实、眼动仪、深度学习、数据挖掘与可视化等先锋城市研究方法和技术则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此背景下,提出人本尺度城市形态(human-scale urban form)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人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城市形态,是对传统拘泥于街区和地块等尺度城市形态的深化和必要补充。首先对与人本尺度城市形态概念相契合的已有研究工作进行了梳理,并给出了基于笔者之前所提出的大模型、数据增强设计、街道城市主义和图片城市主义等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开展未来研究的计划,最后提出了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应用人本尺度城市形态研究成果的总体思路。通过对人本尺度城市形态的系统研究,笔者期望其可以更好地呼应理性城市规划与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存量型数据增强设计,提出了数据自适应城市设计的理念,倡导将后置式空间测度反馈与规划设计过程进行结合,将长周期的规划设计评估转换为短周期的空间反馈与空间干预,并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落实数据测度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精细化的“订制大数据”的反馈来实现设计方案和空间使用的可持续良性互动.对数据自适应城市设计的方法与实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首先,基于对城市设计方法沿革的剖析和大数据在城市设计中的各个层级和各个阶段的运用场景,提出了大数据在城市设计中的机会与挑战;其次,提出了数据自适应城市设计的四个核心内涵、三个阶段的基本流程、两类数据工具;最后以上海衡复历史街区慢行系统设计为例,从实践的角度详细介绍了数据自适应城市设计方案在存量更新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李克鲁  陈燕申  金晓春 《规划师》2006,22(12):13-15
城乡规划信息共享可以提高城乡规划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城市规划与其他领域的统计矛盾.城乡规划信息共享的关键在于建立统-的技术标准:在数据分类方面,应以现行的<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和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的分类体系为依据,将原来的大类作为中类,在此基础上增加大类;在图式标准方面,应建立较完整的图式系统;在数据质量标准方面,应采用ISO地理信息标准.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数据收集、研究方法及规划设计等发生了深刻变革,城乡规划也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推动了城市问题分析、城市空间管理的科学化与精准化,并在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与设计等多个层面进行方法革新,从而决定了规划结果的合理性。文章以安徽师范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为例,在分析大数据对城乡规划专业影响的基础上,从专业基础、技术手段、学科融合等方面分析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学科交叉、数据挖掘、区域特色、专业评估等方面提出高校城乡规划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通过课程调整,增设大数据相关课程,提出专业课程改革举措,以期为其他高校城乡规划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