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围龙屋等传统民居奇特的建筑构思,体现了深邃的文化艺术气质,反映了中原文化在岭南地区的传承、创新和融合。文章从客家围屋形制变化,归纳其特点并探索客家文化发展过程,对如何借鉴古代的建筑思想,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赣南客家围屋与徽派民居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中国民居建筑,二者存在一定相似性,同时也存在差异。文章从历史发展、规划选址、建筑特点与文化内涵四个方面分析比较二者异同,进一步了解客家围屋与徽派民居的建筑风格与文化特性,总结未来民居建筑设计与发展的启示,为传统建筑文化传承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赣南围屋是我国传统民居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保护和延续客家围屋遗产与文化脉络成为了当下迫在眉睫的问题。运用分形的自相似理论和迭代生成理论,分析围屋聚落、建筑与文化的分形特征,提出分形迭代的聚落保护和自组织扩展的设计策略;秉承维系围屋聚落"标度不变性"的空间保护和设计策略;遵循自相似的建筑修复和适应性改造设计策略以及分形的客家文化传承和相似性同构更新设计策略,为赣南围屋聚落的保护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客家围屋是客家民居中的一类非常有特色的防御性民居建筑.本文就客家围屋在客家民居中的地位以及客家围屋出现的时间与客家人形成的时间进行简要的关系论述。  相似文献   

5.
客家文化在其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依旧保持着对中原文化的继承。文章通过对客家民居家族组织形式的溯源,以永定承启楼为例从生活方式、建筑形制、宗法制度、平面布局、风水内涵等方面对客家民居的文化特征进行了解析,尝试从家族文化传承的视角探索客家民居与中原文化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赣南客家围屋是一种文化载体,是一个特定历史条下的文化遗产。本文从赣南客家围屋的起源、客家围屋的相关类型和分布研究,并从自然形态、建筑模型、空间布局、房屋功能性、围屋装饰艺术和文化传承六个方面对客家围屋的艺术特征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张嗣介 《华中建筑》2003,21(6):99-105
位于江西省南部的赣州,是赣、闽、粤三角区最大的客家聚居地。龙南县关西镇的新围,是赣南现存诸多客家围屋中最著地方特色的一座清代围屋民居。其建筑功能与文化理念的融合;传统思维与改革观念的协调;艺术感受与生活实用的结合;宫事构筑与休闲活动的同步,使占地面积12208m^2的新围内外建筑,成为集军事防卫与生活起居完美结合的一座围屋民居,至今散发出古老丰富客家文化历史的阵阵郁香。  相似文献   

8.
广西贺州江氏客家围屋特色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西贺州地处南岭走廊中段,是广西客家民系的重要居住地之一。贺州客家围屋是客家人聚居的场所, 围屋聚落展现了客家在适应环境,保留传统的基础上,从选址、规划、营造技术、装修、审美等各个物质环境空间方面的素养;同时,亦容纳包含了贺州客家人的哲学世界观,贺州围屋聚落可以说是贺州客家的精神庇所。了解和揭示贺州客家围屋聚落的外在形制和内在成因能对广西客家建筑文化形成有效补充也对客家文化的传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梅州市客家民居建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州市客家民居建筑的初步研究邱国锋梅州市是广东境内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境内保存着很多古老民居建筑,大部分保留着客家传统的建筑艺术特色。一、客家民居建筑的特色客家民居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它一方面受到中原文化的影胸,知主次分明,左右对称,南北中轴等;另...  相似文献   

10.
潮汕地区的传统民居在我国地方传统民居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其装饰技术精湛、特色鲜明,与中原建筑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中原优秀建筑艺术的延续和发展。本文就潮汕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与传承保护情况进行分析,力求让读者多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居住文化,为中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客家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类型的一种型式,发展至今,在赋予其时代使命的同时更需体现其地域性、民俗性的特色。“客天下”规划营造以客家建筑文化为脉,分析了国内首个文化旅游产业园——客天下文化旅游小镇在山水交融、空间结构、建筑营造、交通动线等方面的设计特色,体现出规划和建筑型式上的演变创新。探讨以生态营镇、业态立镇、形态塑镇“融合”的设计策略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民俗建筑文化传承与复兴中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2.
安徽风土建筑类型多样,其丰富性不仅是徽州建筑可代表的,基于语言学及多种类型的区划研究成果,以文化地理学的视角对安徽及周边区域进行风土建筑的初步整合与区系划分,并基于相关本体特征进行区划修正,通过对研究样本的统计归纳呈现出了较为清晰准确的区划分类与范围,厘清了各区划内风土建筑基质与地理、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关系,展现了安徽各区域风土建筑在更大文化区域范围内位置的同时,也为安徽风土建筑的传承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指出山西传统民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对中国民居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建筑特征、总体布局、建筑造型、建筑装饰艺术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山西民居的创作手法及其内涵,以更好地吸收民居建筑中的技术、艺术、文化等来完善现代建筑创作.  相似文献   

14.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article is the Bulgarian ‘National Revival House’ as it represents the most noteworthy product of Bulgarian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It also demonstrates the meeting of European and West Asian building traditions: based on the Ottoman dwelling, the Bulgarian house shows an adaptation of the former to Christian Balkan living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various outside influences from the Ottoman Baroque to Central European models.

The examples date from the late eigh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day,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ey are encountered in rural, small-town and urban environments and exhibit a remarkable degree of basic uniformity of design: assemblage, lightness, cleanness of form and increasing monumentality are the most abid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lgarian ‘National Revival house’.

The thrust of this study is not so much towards a theoretical definition of the Bulgarian vernacular but more the analysis of the dominant architectural strategies in the design of domestic structures. After identifying the principal form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lgarian vernacular house, the aim is to demonstrate the continuity of those strategies into the modern period and to the present day. For this purpose, not only well-documented landmark buildings of the inter-War and Communist periods but also little-known examples will be considered. This will serve to establish the idea of a continuous Bulgarian vernacular as the common architecture of the people of Bulgaria.  相似文献   

15.
李纯 《新建筑》2012,(5):128-131
湖南省汝城县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的群山之中。由于地理环境特殊,千余年来吸引了许多中原世族来此定居,他们所带来的不同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历经千年融汇成当地特有的民间建筑风格。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风格集中体现在村落的祠堂建筑上。当地祠堂建筑形成了特有的较为稳定统一的平面布局形式和建筑结构模式,在局部造型和雕刻彩绘上体现了一系列地方特点和变化。汝城祠堂建筑群较完整地保留了当地传统建筑的原真特色和时代特征,是非常珍贵的建筑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孔素美 《华中建筑》2010,28(12):67-68
乡土建筑顾名思义就是各地的传统建筑。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乡土建筑也各有特色。该文从整体建筑价值观的角度出发,以傣族竹楼为例,分析了我国乡土建筑特征与价值把握的几个方面,并对当前乡土建筑价值认定中存在的误区进行探讨,以期为乡土建筑价值的认定与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鲁中山区位于山东省中部,是我国北方景色最为秀美的山群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在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影响下,创造了极具北方山区特色的乡土建筑群。通过对鲁中山地村落进行田野调查、测绘、民访,发现石砌民居存在地域性差异,依形态类型可分为硬山石头房、平顶石头房、囤顶土石房,且民居形态与村落选址、建筑材料、内部结构息息相关。文章发掘鲁中山地村落石砌民居形态与结构特征的形成缘由,可为石砌民居的保护和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地域住宅中蕴含的"土地"与"家"的涵义,展开论述了地域住宅中的情结空间如何生成、如何维持。以及作为地域住宅的居民如何凭借个人情感与亲身足迹来感知情结空间。情结空间在地域住宅中细分为四种类型。即入口空间、街道空间、建筑空间、绿色空间,并结合汉口里分的具体案例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9.
钱毅 《建筑史学刊》2021,(2):104-116
1938 年至 1941 年的抗日战争期间,梁思成、林徽因以昆明为基地,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率领中国营造学社复社,继续中国古建筑调查与研究工作。同时,完成了云南大学映秋院、昆明市郊龙泉镇自宅等几处建筑设计实践。 在这些建筑活动中,梁思成、林徽因前所未有地对地方民居建筑投入特别的关注,关注其价值及其在当代中国建筑设计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吴展齐 《城市建筑》2014,(21):13-13
中国古典庭院这种建筑形式历史悠久,它经历了漫长岁月,渐渐演变成了中式庭院。本文认真分析了中式庭院的特点,找出了历史演变中沉淀的精华,并使它在今天发扬光大,这是做好中式庭院绿化的“捷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