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自行设计的小口径模拟装置(57-30MH)的结构及模拟的基本原理。通过53-30 MH对57mm高炮发射装药的模拟对比试验,对两种装置所得主要弹道指标(p_m、v_o)作了对比分析,并进一步对膛内p—t曲线进行统计处理,对特征参量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口径模拟装置模拟57mm高炮,预测发射装药弹道性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低温感发射装药燃烧过程,根据爆发器定容燃烧试验结果,阐明了火炮产生低温单发跳差的主要原因,叙述了一种消除低温单发跳差的装药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发射药的弹道性能模拟技术作了专题综述。文中主要介绍了三种模拟技术——数学模型法、密闭爆发器法与动态弹道模拟法的新进展,着重分析了密闭爆发器法和动态弹道模拟法各自的优点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提高低温感装药的能量及弹道性能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一种提高低温感装药能量及弹道性能的原理及方法,给出了制备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并讨论了该方法对膛压和初速的影响及其应用的可能途径;通过30mm火炮射击试验,证实它具有增能和低温感双重效果,是一种有发展前途和实用价值的发射药装药技术。 相似文献
5.
新型大口径火炮全装药膛内压力波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新型大口径火炮全装药膛内压力波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内弹道试验以及对装药结构优化设计等研究工作,摸清了膛内压力波过大产生的原因。在不改变原火炮药室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改进装药结构设计,改善了装药床的通气性,减小弹后自由空间,最大负压差由初期的80MPa左右降到20MPa以下,较好地解决了新型火炮装药膛内压力波过大、弹道性能不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发射药装药温度系数的塑性调节原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提出了调节发射药装药温度系数的一种新原理,塑性调节原理,该原理得到了众多实验现象的技术,该原理的推广应用,将促进新型的低温度系数发射药装药,特别是高性能轻武器和中小口径火炮低温度系数发射药装药的研究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火药装药弹道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将装药弹道模型的求解与评价相结合,给出一种基于多指标的弹道设计新方法.该方法可建立基于3种计算模型的火药装药弹道多指标决策模型.模型中可灵活设置设计变量的变化范围,并能根据火炮的特点协调评价指标间的权重关系,模型的求解可对各设计方案进行排序.该方法使得火药装药弹道设计与评价工作同步进行,使弹道方案的选择更具科学性,且能在实验之前对各方案进行比较,对靶场实弹射击具有指导意义.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9.
低温感高能硝胺发射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中止试验、高压密闭爆发器试验与火炮内弹道试验研究了低温感高能硝胺发射药的低温感效果。结果表明,低温感装药技术用于高能硝胺发射药能够大幅度降低火炮温度系数,提高火炮能量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混合装药结构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以某舰炮为工程背景,提出内弹道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案,研究了目标函数、设计变量及约束条件.采用e-约束法对次要目标函数进行简化处理,利用当前流行的进化算法—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计算,并针对内弹道数学模型特性,对算法进行改进.最后,通过进化计算得到的优化方案为一组非劣解集,同时验证了该改进... 相似文献
11.
通过火药包覆层厚度的测定,中止燃烧及密闭爆发器试验,比较研究了新旧两种工艺制造的低温感包覆火药的性能,结果表明,这两种工艺制造的包覆火炬经均具有明显 温感效果,而且新工艺制造的产品质量的一性由于包覆层厚度及其它包覆层能得到精确控制而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沥青老化过程中温度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察了胜利100B道路沥青在不同温度下热老化过程中性质与沥青质含量的变化,在连续老化过程中,沥青的针入度呈指数衰减,沥青质逐渐增加,研究了老化过程中温度敏感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片状多层发射药的内弹道性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制备了片状多层发射药,内层选用燃速较高的高能发射药,外层为含有高分子阻燃材料的低燃速配方发射药.对不同阻燃剂含量和不同厚度比的片状多层发射药进行了密闭爆发器实验和30 mm模拟弹道炮试验.结果表明,外层阻燃剂含量不同的MD1和MD2多层发射药均有较好的燃烧渐增性,外层阻燃剂含量较高的MD2多层发射药的燃烧渐增性要优于MD1多层发射药;在保证最大膛压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外内层厚度比为1∶10的MD1发射药的初速较5/7单基药的初速提高77.4 m/s,外内层厚度比为1∶5的MD2初速较5/7单基药的初速提高108.7 m/s.因此得出,通过调节多层发射药外层阻燃剂含量和外内层的厚度比,可以实现增加装药量、提高炮口初速而保持最大膛压不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一种制备低温感包覆药的新工艺。中止燃烧实验和弹道计算结果表明:利用该工艺和传统的辊筒包覆工艺所制备的包覆药,具有明显的低温感效果,且用新工艺制得的产品质量更均一,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预估发射装药的内弹道性能,建立了一种基于密闭爆发器试验检测发射药的静态燃烧性能参数进而预测其装药内弹道性能的方法,采用不同批次的单樟-5/7发射药进行了装药性能预估计算,并基于30 mm火炮对内弹道性能预估精度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所建立的基于密闭爆发器试验的发射装药内弹道性能预估方法计算获得的最大膛压为376.0 MPa,与试验测试的膛压平均值388.7 MPa的计算误差为3.27%;计算的炮口初速为1143.5 m/s,与试验测试的炮口初速平均值1156.3 m/s的计算误差为1.11%。所建立的基于密闭爆发器试验的发射装药内弹道性能预估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可对发射药样品不同批次间的内弹道性能进行高效精确的预估,为长期贮存发射药使用寿命的判定及发射药产品的出厂校验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弹道性能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多层发射药内弹道模型及数值求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经典内弹道理论建立了多层发射药的内弹道模型,用MATLAB编写了计算程序,以59式100mm高炮发射装药为基础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假定各层发射药为双芳-3、单基药、高能硝胺药、双迫药,发射药层数由1层依次增加到4层时,初速分别增加了3%、3.63%、3.69%;当燃烧层的燃速比为1:1.4:1.8:2.2,燃烧层的厚度比为5.5:1.5:1:2时,最大膛压为306.4 MPa,初速为932.4m/s,此时初速增加3.69%,且最大膛压未变,压力平台效果明显.从内弹道过程和工艺技术的可行性方面考虑,多层发射药采取3层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对于多层发射药,当武器选定后,最优化的燃烧层厚度比和燃烧层燃速比存在唯一确定的关系,此时,在保持最大膛压不变的情况下,初速增加最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