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20A型流通式BOD快速测定仪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研究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流通式快速测定BOD(水中生化需氧量)的仪器,对标准样品,地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进行了精密度,精确度的实验,与标准BOD5天法实验进行了对照分析,并且将流通式220A型BOD快速测定仪与原研制的220型加入法式的BOD快速测定仪进行了比较,对实验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为该仪器在环保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TOF-SIMS)作为一种重要的表面分析工具被广泛应用,本研究为其开发了一套仪器控制软件。基于LabVIEW面向对象方法建立了仪器部件控制类库,结合消息驱动机制完成了软件结构设计。所开发的软件能够实现对离子光学系统、真空系统和三维样品台等仪器子系统的部件控制。应用该软件控制仪器进行了锆石样品的TOF-SIMS实验,完成了锆石样品谱图的获取,结果表明,该软件能够满足仪器对控制软件的要求。此外,软件结构具有良好的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以及硬件更改对软件影响小等优点,该软件设计方法可用于类似仪器控制软件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目前齿轮量仪中由于动态性能不足而严重影响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精确性的问题,对齿轮测量仪器的动态设计方法展开研究,提出利用有限元分析与实验模态分析技术相结合的动态设计方法。首先,研究了动态分析的理论基础、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和实验模态分析的基本原理;接着,以某齿轮快速检测仪为例,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与实验模态分析;然后,在该齿轮快速检测仪上进行测量实验,即采用不同精度的齿轮,在不同的速度下进行测试;最后,分析了测量实验中存在振动扰动以及测量过程中振动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法可以在设计阶段有效的提高仪器的动态性能,从根本上提高仪器的动态性能指标。实验模态分析方法可以在仪器制造以后准确的获得仪器的实际动态性能指标,可以有效地进行最佳工作转速选择,进一步提升仪器的使用性能。通过测量实验,验证了有限元分析和实验模态分析的正确,为齿轮提高齿轮量仪的动态精度提供了一种方法,为量仪的合理使用提供了一条确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实验表明 ,小角度的测量可通过长光栅旋转来实现。建立在傅立叶光学理论基础上的分析与实验结果是一致的。采用本方法制成的精密水平测倾仪 ,其测量范围为± 30′,测量精度为± 1″,最小分辨率为 0 .1″,仪器具有绝对零点 ,示值稳定性为± 0 .3″,为研制高精度、大量程的水平测角仪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闪烁式棉花色度测量原理,并设计、研制成功了闪烁式棉花色度仪。理论分析及实验测试表明,在测量精度上与美国思彬莱公司的930型色度仪相同,而仪器稳定性更高。本仪器合理解决了发热问题,为发展下一代适用于现场检验的便携式仪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一种在线分析用离子电极间歇自动分析仪。初步实验表明,仪器能满足工艺流程在线分析的基本要求。精度在±1mV内,与手工分析一致。取样泵是专为本仪器设计的,取样相时标准偏差小于±1.5%,取样量可以调节。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介绍了一种新型电子电离源线型离子阱-飞行时间杂化串联质谱仪,该仪器结合了线型离子阱质谱和飞行时间质谱的优点,具有较强的定性分析能力。选用全氟三丁胺(PFTBA)、四氯化碳和丙酮为测试样品对开发的仪器样机进行性能测试,包括对PFTBA碎片离子的离子分离(ISO)和碰撞诱导解离(CID)实验,以及样品同位素离子间的分离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仪器基本实现了离子碎裂、离子储存和串联质谱分析等功能,能够进行高精度母离子选择。本研究所开发的EI LIT-TOF质谱,在易挥发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等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功能强大的测试粉体颗粒形貌特征的仪器——图像分析仪。并探索了测试粉煤灰或相似粒径粉体的实验方法及一些仪器参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9.
四根质谱直接进样分析重质油芳烃馏分烃类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用四极质谱直接进样测定重质馏份油芳烃烃类组成的方法,分析了仪器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操作简便,数据重复性好,通过与石科院分析结果的比较及掺对实验说明该方法比较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石油测井仪器可靠性快速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晓荣  赵福宇 《仪器仪表学报》2006,27(12):1729-1733
本文根据可靠性强化实验原理,提出了快速评价石油测井仪器可靠性的工作流程和实验方法。该方法先要确定石油测井仪器的可靠性控制点和极限工作条件,进而通过对可靠性控制点的局部评价,实现仪器整机可靠性的快速评价。在多种型号的自然伽玛测井仪设计和生产中应用了该方法,结果表明,设计阶段对关键部件的单一工作条件实验,能够实现仪器可靠性设计的快速评价;生产阶段对整机的综合工作条件实验,能够实现仪器整机可靠性的快速评价。该方法在实现石油测井仪器可靠性快速评价的同时,能够减少实验次数,缩短仪器设计和生产周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一种长光栅副相对旋转测角的新技术。建立在付立叶光学理论基础上的分析与实验结果是一致的。采用本方法与现代微机技术相结合,可以用非常简单的结构实现对小角度的高精度测量。仪器测量范围为±30′,测量精度为±0.5″。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基于电泳芯片的微型、高效生化分析仪器,利用该仪器进行了基本的电泳进样、分离实验。仪器采用阻抗检测方法对多次生物化学试样的电泳分离结果进行分析,采用比例测量法大幅提高了仪器的测量精度,模块化的设计使该仪器易于扩展。  相似文献   

13.
叶绿素监测仪器在水质自动监测应用中的优劣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叶绿素在线自动监测仪器的工作原理及实验结果,肯定了该仪器在海水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中的作用,并分析了该仪器在应用上相对于实验室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磁头飞行角度调校仪器不同工位测量磁头俯仰角和翻转角之间的相关性,并简单介绍了角度调校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减小了磁头的安装误差,使该仪器的角度测量精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5.
四极质谱直接进样分析重质油芳烃馏分烃类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权  梁泳梅 《质谱学报》1998,19(4):61-64
本文介绍了用四极质谱是样测定重质馏份油工烃类组成的方法,分析了仪器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操作简便,数据重复性好,通过与石科院分析结果的比较及掺对实验说明该方法比较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6.
刘磊  江游  刘梅英  戴新华  方向  陈大舟  邱春玲  黄泽建 《质谱学报》2020,41(2):118-124,I0003
质谱仪器的质量分辨是指仪器区分两个质量相近离子的能力,是仪器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保持四极杆质谱仪质量分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仪器维护成本,实现仪器的自动化及智能化,本实验室研究了一套适用于四极杆质谱仪质量分辨的自动调节算法。该算法实现了对质谱谱峰半峰宽(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 FWHM)的检测,并通过与设定的FWHM目标值进行对比的方式对仪器进行调整,最终使FWHM达到目标值,达到自动调节质量分辨的目的。本研究在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发的四极杆质谱仪上开展相关工作,根据该仪器的电路设计,建立算法流程,将算法理论应用于具体仪器。使用四极杆质谱仪常用的标准物质全氟三丁胺(PFTBA)测试算法调节四极杆质谱仪的质量分辨,实验结果均达到预期。该算法对四极杆质谱仪具有普适性,降低了对操作人员调节仪器能力的要求,提高了仪器的稳定性。算法经多次测试,均可达到减小实验数据偏差,提高谱图质量分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用于测量球镜顶焦度和球柱镜顶焦度的新型数字投影式焦度计的测量原理及结构特点,主要分析了仪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并提出了一种动态基准存储技术有效消除仪器产生系统误差的方法.实验证明,采用这种方法能够使仪器的测量精度达到士0.03 m-1.  相似文献   

18.
针对锥齿轮传动形性测试仪进行齿轮传动误差、振动噪声测量时,其模态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问题,对试验仪的动态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试。首先使用Solid Edge进行了结构建模,使用ANSYS Workbench进行了模态分析,并进行了谐响应分析;然后使用压电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采集了动态响应数据,并利用DASP软件进行了实验模态分析,进行了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振动数据采集;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实验模态得到了仪器的前6阶模态,证明了实验模态分析与软件仿真得到的模态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仿真得到了整体结构XYZ 3个方向的位移谐响应曲线;分析了不同工作状态下振动信号,发现了振动信号与仪器模态有明显联系;利用模态分析结果确定了仪器在工作条件下需要避开的共振频率区域,并通过振动实验确定了主动轴与机床连接部分为仪器动态特性的薄弱位置。振动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仪器工作条件下,仪器第1阶固有频率应避开与齿轮转频、啮频相同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划分了三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指出了新一代光谱仪测光元器件——固态检测器片区曝光的特征。对大多数国际著名品牌的仪器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的演变作了特性分析。对ICP-OES重要部件的进展进行了评述。对客户选购仪器既全面严格又简洁迅捷的比对实验作了介绍;强调选购时要适合本单位所检测试样性质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构建EMC自动测试系统时,软件主要用于描述测试项的数据处理算法和仪器程控方法。由于数据处理算法大多是由相关标准规定好的,因此,开发EMC自动测试系统的核心内容是设计程控仪器的配置策略,以提高软件的通用性和仪器硬件的可互换性。提出了基于IVI-COM技术的仪器驱动模型,阐述了仪器驱动组件的设计思路,以及在Visual C 环境下的实现方法,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增加EMC测试项时,简化了对仪器控制部分的程序设计,且更换同类仪器也无需改动EMC测试软件,降低了系统在使用寿命周期的维护费用,有效保护了用户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