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采用火灾模拟分析的方法,给出最不利火灾条件下公共建筑场芯区火灾蔓延的过程。进而分析火灾发生后,在自然排烟模式下,着火空间内烟气蔓延的规律。分析排烟送风设置是否可以确保烟气的有效控制,分析人员是否能够安全逃生,达到减少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可能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计算机数值模拟在火灾分析中的运用做了某些尝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计算机模拟在消防工作中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在地下污水处理厂消防设计方面普遍存在较大困惑。通过火灾危险源识别,找出可能引发地下污水处理厂火灾的原因。建立火灾事故树,将地下污水处理厂火灾作为顶事件,从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排序可发现,可燃物与点火源接触、人员吸烟及违章动火、电力电缆及电气柜着火、电缆短路、车辆着火等对顶事件影响较大。针对可能引发火灾的不同原因,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及工程措施,可为地下污水处理厂在消防方面的设计及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玻璃熔窑运行温度高,高温环境存在的危险因素可能引起火灾事故,该文运用事故树分析的方法对运行中的浮法玻璃熔窑火灾事故进行分析,并提出安全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模拟在火灾调查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简要回顾了火灾过程计算机模拟的数学基础和三种不同层次的模拟方法,分析讨论了不同模拟方法在火灾调查应用中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先进的场模拟方法并给出了实例。实践证明,采用计算机模拟的辅助火灾调查技术不仅可以提供理论支持,还可以提供科学数据。以协助火灾事故调查的进行。计算机模拟技术作为火灾调查的一种新方式无疑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6.
弱电竖井是高层建筑的重点火灾防控部位,文章针对医院高层建筑弱电竖井火灾事故,分析、总结得出4项直接原因,12项间接原因,通过构建事故树模型,计算最小割集、最小径集以及结构重要度,完成事故定性分析,从而掌握事故的规律和事故伤害轻重影响因素,并提出控制事故的方案和对策,对确保医院高层建筑弱电竖井安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弱电竖井是高层建筑的重点火灾防控部位,文章针对医院高层建筑弱电竖井火灾事故,分析、总结得出4项直接原因,12项间接原因,通过构建事故树模型,计算最小割集、最小径集以及结构重要度,完成事故定性分析,从而掌握事故的规律和事故伤害轻重影响因素,并提出控制事故的方案和对策,对确保医院高层建筑弱电竖井安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对“3.24”事故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对各主要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风险判断,结合事故预防理论,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以达到预防同类事故再次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事故树编制,利用布尔代数化简事故树,事故树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结构重要度和临界重要度等,并对瑞典Atlas液压凿岩台车冲击无力故障进行了事故树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刘品意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3,(8):97-100
用事故树分析法对国内近年来几起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案例和该类场所的消防安全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导致人员伤亡的关键因素和环节,进而探讨遏制火灾事故发生、降低人员伤亡的对策和建立完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起行驶中汽车火灾事故原因调查过程.通过对火灾现场勘查、调查走访和物证鉴定等方式综合分析火灾蔓延过程和起火原因,排除电气故障、雷击、自燃、人为放火等引发火灾的可能性,对火灾原因进行分析,同证人证言构成完整的证据链,得出起火原因为发动机舱输油管泄漏遇电火花起火.通过此次火灾调查,总结事故原因和调查体会. 相似文献
12.
根据金属被烧痕迹判定起火部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金属的特殊性质,提出在火灾中其受热强度、受热时间不同,而发生颜色变化、强度变化和形成的熔化痕迹,作为判定起火部位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火性能研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大量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通过介绍国内外研究者在组合板、组合梁、组合柱等构件以及结构节点和结构体系抗火性能方面研究概况,分析了我国现有防火设计规范的特点以及工程应用情况,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对组合结构抗火研究领域在高温材料热-力耦合本构关系、计算理论、数值火灾试验和设计方法等方面需进一步研究的工作进行了展望。文中指出,建立考虑升降温、多轴应力状态、不同加卸载路径的钢材和混凝土热-力耦合本构关系,建立基于整体性能、考虑升降温全过程的结构抗火分析理论,建立整体结构数值火灾试验方法,提出“三水准”结构抗火设计与灾后结构损伤评估原则以及基于时变可靠度和结构整体性能的组合结构抗火设计方法是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火性能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表2参119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主要研究消防信息化设计方案,从总体目标、系统功能、系统构成与网络总体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本文目的旨在为消防信息化的构建提出一个可行的总体方案,为系统的实际建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介绍一起火灾现场烧毁并不严重却造成5人死亡的火灾事故的调查认定过程.通过排除有鉴定结论支撑的电气线路短路引起火灾,而是认定只有间接证据支持的未熄灭的烟蒂引起可燃物阴燃成灾.阐述火灾事故调查程序和全面周密调查取证的重要性,提出对类似火灾事故风险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一起家庭亡人火灾事故现场的勘查,结合调查询问、现场痕迹特征和刑侦技术手段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查清了火灾原因。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一起民房亡人火灾案件,结合证人证言和现场勘验痕迹物证,运用分析、推理、鉴定等逻辑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推定起火原因,并对电气接触不良起火的相关痕迹进行识别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Peter F. Johnson 《Fire Technology》1986,22(1):14-32
A recent fire in a computer center in Canberra, Australia, prompted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nstalled smoke detection system. The opportunity was also taken to evaluate alternate detection equipment in the actual center under operational conditions. One device tested was VESDA, a new highly sensitive smoke detector developed in Australia for clean occupancies such as computer rooms and telephone exchanges. Details of the test program and the effects of high room airflows on all forms of detectors are presen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VESDA in giving very early warning of fire is demonstrated.
Reference: Peter F. Johnson, Fire Detection in Computer Facilities,Fire Technology, Vol. 22, No. 1, February 1986, p. 14.
Note: This paper is a modified version of a CIRL Major Report No. 251, 1984, prepared for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Construction, Canberra, Australi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