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旨在探索道教建筑布局的共性以及其在成都地区的特点,首先通过对成都片区著名的道教建筑:青羊宫、青城山诸宫观的实地调研,并对其他地区道教建筑群布局的分析总结,将同一布局类型的布局方式进行对比。根据成都地区道教发展特点与地方文化,探求该地区道教建筑群布局规律的共性与特性。  相似文献   

2.
依照轴线顺序介绍了河南地区清官式道教的建筑群体,从道观选址、平面布局、建筑形制等方面,分析了嘉应观的建筑形式及布局特点,归纳了河南官式道教建筑的一些特点,以及嘉应观建筑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独特之处,说明了其作为河南地区唯一敕建官式道教建筑的科学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道教是我国独有的宗教,从东晋到清朝,其盛衰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生活、习俗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建筑亦然。宫观是道教祀神和作法事的场所,早期形制是一种楼阁式的茅屋,其建筑艺术主要表现在细部装饰,即雕刻与绘画。本文详细介绍了江南道教建筑的明珠——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用以对南方道教建筑艺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道教是我国独有的宗教,从东晋到清朝,其盛衰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生活、习俗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建筑亦然。宫观是道教祀神和作法事的场所,早期形制是一种楼阁式的茅屋,其建筑艺术主要表现在细部装饰,即雕刻与绘画。本文详细介绍了江南道教建筑的明珠——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用以对南方道教建筑艺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道教是我国独有的宗教,从东晋到清朝,其盛衰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生活、习俗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建筑亦然。宫观是道教祀神和作法事的场所,早期形制是一种楼阁式的茅屋,其建筑艺术主要表现在细部装饰,即雕刻与绘画。本文详细介绍了江南道教建筑的明珠——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用以对南方道教建筑艺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延庆观是临汾市古县一组历史悠久的建筑群。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原有的建筑风貌与格局遭受到较大的破坏。以县志、碑刻、测绘资料为依据,对延庆观的建筑选址、规划布局、建筑功能、建筑技术与艺术等方面进行了解析,希望能够真实地再现延庆观的道教建筑本色,为山西晋南地区的道教建筑研究及山西传统建筑的传承与拓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开封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也是道教发源的圣地。又作为豫东平原主要地级市,是研究平原道观的不二之选。本文从道教文化着手,建立在对开封地区道教宫观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如:开封延庆观、洧川城隍庙、大关帝庙、盘石庙等),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开封地区道教宫观的选址布局、建筑形式、装饰纹样进行分析。通过收集整理道教文化在道教宫观中的表现方式,研究平原道教宫观与道教文化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开封地区道教宫观未来的保护、修缮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道教建筑应有的独特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胤 《山西建筑》2005,31(13):31-32
阐述了道教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宗教理念,并对道教建筑的现状作了研究,分析了道教文化的独特性与道教建筑现状的反差,探讨了道教建筑更深层次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刘群 《山西建筑》2007,33(20):28-29
通过对会仙观建筑群总体布局、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及建筑装饰色彩的分析,说明道教建筑是将中国传统建筑理念及建筑形式与道教思想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并为研究古代道教建筑及道教文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礼制思想、道教思想)、女娲补天传说的研究,以及对娲皇宫古建筑群的实地调查、测绘,分析出娲皇宫古建筑群在选址和建筑布局上打破了传统的宫殿和寺观的规则布局形式,按照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的布局,形成了娲皇宫古建筑群选址自由和建筑布局灵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张举 《城乡建设》2021,(22):95-96
延庆观是传播全真教的重要基地,其主体建筑玉皇阁在建筑形式上保留了汉族文化和蒙古族文化相互融合的显著特征,独特而巧妙的建造形式让延庆观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建筑里独树一帜,堪称中原第一道观.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对延庆观的历史起源、建筑形式、装饰艺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道教作为我国的本土宗教,传承至今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道教建筑作为道教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直观地体现了道教的文化思想。邯郸道教建筑在我国的道教建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布局的空间组织手法更有自身的特色,着重表现在,通过将建筑群分为多个空间,进行层层展开,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来反映道教建筑群层层递进的组织规律和礼乐之制的布局思想。该文通过对邯郸道教建筑布局中的空间组织进行探究,提炼其地方及民间特色,可以为邯郸道教建筑乃至我国其他同类型道教建筑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季文媚  卢泉 《华中建筑》2022,(11):135-139
道教作为中国现存唯一的本土宗教,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齐云山坐落于徽州,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道教建筑群,位列道教四大名山之一。该文从地域化视角对齐云山道教建筑展开分析研究,探究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归纳分析齐云山道教建筑的地域性特征,真正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道教精神及民居、宫观浑然一体的民间性和乡土性。  相似文献   

14.
《四川建材》2017,(11):60-61
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建筑和文化中都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国内大地上处处开花的道教建筑、绚烂多姿的建筑装饰也是传统装饰艺术研究的肥沃土壤。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反映在一些图案、纹样的产生上,这也折射出文化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对这些图案纹样进行研究,就能探寻道教文化对道教建筑装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宋时期营造的道教建筑——莆田玄妙观为例,着重选取建筑中广泛而普遍的文化艺术现象,装饰作为研究对象,以现场调查及检索文献为基本手段,通过文献结合实物的研究方法从玄妙观的装饰手法和题材等方面探讨福建道教建筑的装饰艺术特征以及装饰所折射出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6.
王波峰  宋辉 《山西建筑》2007,33(10):42-43
结合齐云山的简要概况,详细阐述了齐云山道教建筑的布局,并对齐云山道教建筑的艺术特点进行了介绍,指出了齐云山道教建筑注重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美化自然、追求与自然之道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吴岩鹏 《华中建筑》2023,(9):134-137
要济源市迎恩宫位于王屋山主峰天坛山脚下,其建筑环境和布局中体现着浓厚的道家思想文化意蕴。通过资料分析和实地勘察的方式去研究迎恩宫的建筑环境与规划布局方式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策略,结合本土自然环境条件,归纳总结了在道教的多元思想和价值观念影响下,迎恩宫整体的选址、空间、形势等与建筑环境及布局文化相关的内涵和美学体现,对当下研究道教建筑布局具有补充价值,同时对现代建筑布局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道教最为我国现存的三大宗教之一,对于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探讨道教和传统服饰的关系入手,对道教吉祥图案和道教色彩在传统服饰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由此得出,道教文化是传统服饰图案发展的支撑点所在,道教文化研究和服饰研究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9.
正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他的创始人老子、庄子的道论被后世的张道陵等道人奉为"经书"。其中影响最为显著的是道教所主张"道法自然"的思想,它最终形成了独特的道观建筑文化。道家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在建筑领域的影响主要集中表现道观及道观园林等方面。道教建筑作为物化了的文化,从传统聚落的形态,到建筑空间、庭园,甚至建筑工艺技术方面和装饰方面,都渗透着道教思想的影响,其中表现最为突出就属"道法自然"的思想在道教建筑上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道教真武文化源远流长,其演变与社会发展、朝代更迭息息相关。由于蔚县在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尤其明代以降,蔚县战乱频发,官方主导修建堡寨以御敌自卫,适逢朝廷和道教大力推行真武信仰,上传下效,真武建筑在蔚县得以大量修建。文章对真武文化在蔚县传播、发展的原由和背景进行探究索引,通过在蔚县的踏查整理,对真武建筑进行普查,并对有代表性的真武庙进行实测分析,梳理出蔚县真武建筑在选址、布局、形制以及建筑装饰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内在原由,对蔚县地区真武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和表现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