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6)
随着以"三屏合一、三网融合"为代表的全媒体传播时代的到来,媒体由以平面媒体和传统媒体为主导的传播方式向以数字媒体为主导的传播方式转化。在这种转化过程中视觉传达设计也随之拓展其涵盖的领域与范围,从而产生了新视觉设计理念。新视觉设计承袭视觉传达设计理论和方法,是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延伸与拓展。其表现形式主要由数字信息符号、数字图形、数字文字以及数字音乐四个主要元素构成,被广泛应用在以数字媒体为传播媒介的视觉设计中。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几年,在艺术界新兴起一个概念,即视觉传达艺术,是专门为商业而服务的,包括企业包装设计、形象设计、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设计、标志设计和广告设计等。目前,视觉传达艺术成为商品、消费者和企业交流的纽带,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包括三方面的创新,即视觉语言、表现方式和设计理念等实现创新。现在是21世纪,设计师要不断对自身设计理念进行创新和改善,要从视觉语言、表现方式和设计理念三方面对视觉传达艺术的创新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讲述了视觉传达艺术概述和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对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化技术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转变,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也改变着视觉传达,由平面视觉发展到三维视觉,视觉设计也由静止转变为动态,实现了视觉的空间感。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3D技术也在高速发展,人们可以享受到多维的动画。数字时代对视觉传达设计有着很大的影响,可以增强视觉设计的表现力,美化了视觉设计的表现效果。本文通过分析数字化时代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更新视觉传达设计者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24)
视觉是人类获取外部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视觉传达原理与方法在商业化进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与发展。视觉传达设计所实现的是各种视觉元素的整合、沟通,在这一过程中,传递的不仅仅是符号,还有创作者的思想。文章主要针对目前视觉传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告设计中视觉传达的模糊性,是视觉语义传达上的模糊,也是视觉审美中的一种知觉体验。本文主要对视觉传达模糊性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广告设计中视觉传达的模糊性。广告设计是一门艺术学科,由于受到学术潮流的冲击,广告设计艺术传达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比如视觉传达的模糊性。“模糊集”是由美国自动控制专家扎德(L.A.Zadeh)提出的有关于工程控制的理论,随后逐渐引入了其它学术领域,并出现了模糊识别、模糊判断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非视觉感知语言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运用形式、方法的探索和研究,使视觉传达不再仅仅是通过视觉媒介传达信息,而成为多种感官共同构筑的信息传达综合载体。在视觉的主导下,多角度、多方位地用感知语言去阐释我们所要传达的信息,增添了视觉传达信息时的互动性、趣味性。  相似文献   

7.
公共建筑空间中的视觉化传达设计主要是运用建筑场景的空间营造以及场景化组织方式,将空间中的建筑材质融入到整体的环境氛围之中,成为建筑空间中的视觉化元素.空间中的视觉化传达也是一种媒介化的设计方式,运用小的场景进行整体空间的烘托与体现,并且也将考虑到人在公共建筑空间中的视觉与认知感受,因此元素的视觉传达化设计是一种空间媒介...  相似文献   

8.
李俊俊 《建筑结构》2023,(6):180-181
<正>在现代的室内空间以及建筑设计中,视觉传达媒介设计的思路以及方式层出不穷,这些新的元素不仅体现出其自身的图像以及视觉符号信息,同时还表达了较强的感染力。视觉传达媒介可以让展示空间环境的视觉观赏力达到较好的水平,以其新的设计方式让整体空间呈现出新的空间美学。同时视觉媒介元素也逐渐渗透融入到日常的空间生活中,让展示空间环境的形式以及立面变得丰富多彩,也充分体现出视觉传达媒介的设计融入价值。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22)
视错觉作为一种特殊的图形呈现手法,更容易吸引受众的注意,从而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这与视觉传达设计的目的不谋而合,所以将视错觉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文章从分析视错觉入手,总结视错觉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方式及策略。  相似文献   

10.
鲁珂 《现代装饰》2015,(4):154-155
在当今充满数字的时代,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方式也越来越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也就使得作为视觉传达设计师的我们有了更多艺术表现载体去表现我们的设计作品。视觉传达设计也和以前相比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研究的领域已经从传统的二维空间延展到三维甚至多维空间。视觉传达设计已经突破了平面的限制,使受众在接收所要传达信息的同时也参与了互动,增加了趣味性,新媒体新材料的出现使传统静态的视觉传达设计逐渐转为了动态。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5)
视觉传达是人们观察世界的重要形式,其将设计信息传输给受众,使受众可以全面理解设计者的实际意图。视觉传达设计主要使用图形、图案、文字等方式实现信息符号化的综合传递,其采用视觉媒介的方式,对信息与文化内涵进行传递和处理。目前,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设计水平和创造力,推动视觉传达设计形成多元化的艺术语言表现形式,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11)
视觉设计中隐性传达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既包括图形、图像的隐性传达,又包括色彩、字体的隐性传达。分析隐性传达的表现方式,有助于视觉设计实践和解读。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9)
<正>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应运而生,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在逐渐演变与延伸下,引起了一场以数字技术为主的变革。此外,实现数字技术与视觉传达的整合是传统设计思维方式的重组,尤其对于设计方式及对象而言,均有所改进,效率得到提升。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英]安德鲁·理查德森(Andrew Richardson)编著,吴南妮译著的《视觉传达革命:数据视觉化设计》一书,遵循时代发展的原则,针对数字化技术中的数据可视化进行了研究,并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体现了创新性,探索了全新的视觉设计方法,甚至还对众多世界级设计师的作品进行了探究,其研究观点鲜明,具有特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4)
新媒体是数字时代的媒体形式,以往固化、单一的媒介传播方式正向多元化、多维度、跨媒体的趋势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在新媒体背景下有更加多样的传达渠道,多样的视觉信息体验方式正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该文论述了新媒体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12)
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平面媒体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提出要获得未来读者的关注力和注意点,就必须在形象战略定位上采用"视觉锤"。并就"视觉锤"在目前平面媒体的价值和如何打造"视觉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1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固有的视觉传达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视觉传达教学改革刻不容缓。由于视觉传达设计在我国起步较晚,一些高校的视觉传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存在一些问题,这阻碍了视觉传达人才的培养。文章简要阐述了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定位,并且分析了当前视觉传达教学存在的问题,着重研究视觉传达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9)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是近年来新出现的艺术类概念,它是指设计者通过深入了解、探究人们通过视觉语言进行交流传播的方式,运用人们常用的视觉符号传递各种信息的一种现代设计形式。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被广泛应用在包装工程、室内外设计工程、形象设计工程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文章针对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概念、创新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8)
所谓视觉传达设计,指的是一种设计形式,这种设计形式是运用视觉图像、符号表达意图。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底蕴深厚,美学思想博大精深,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深远。文章从谢赫的《古画品录》所提出的评定绘画标准的"六法"中学习和汲取其精华,并将视觉传达设计的思维方式与之紧密地结合起来,探索在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创作中,传统设计美学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6)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形式,是集美学、心理学、传播学和视觉生理学于一体的一种独特文化形式。不同的受众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知与感受是有差别的,不同的受众会对同一视觉传达设计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对视觉传达设计中受众审美心理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受众审美心理进行研究,以期给相关研究者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14)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极具创意思维的优秀人才,而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视觉传达设计是当前发展态势较好的行业之一,社会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培养更多具有创意思维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