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23)
油画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绘画艺术,在它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与中国本土特有的传统绘画方式之间难免会碰撞出新的火花,中国油画中的写意性特征正是这一发展的产物。文章通过对中国油画的写意性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认为只有不断坚持中国油画写意性的发展,坚持东西方文化的相互结合,坚持吸收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才能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通过作品传达出去,才能走出一条中国油画的写意道路。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现代油画借鉴西方现代绘画艺术并不断融合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中国油画创作者在创作油画过程中不再局限于写实的表现手法,而更倾向于对写意表现手法的追求,因此,相比于西方油画对客观现象的再现来说,中国油画表达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写意精神。本文简要论述了中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7)
写意油画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油画集科学性、人文性、理性于一体,对整个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文章以写意油画的色彩语言为切入点对写意油画进行探究,以期形成正确的写意油画色彩格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2)
中国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写意思想经过曲折的探索,逐渐取得了成效,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写意思想的生长需要特定的土壤环境,中国的油画艺术也只有扎根于中国特有的文化土壤才能结出独特的民族果实。艺术家只有不断地吸收、探索、发展、整合本土文化,才能使写意油画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取向。写意思想所具有的民族精神、文化精神、时代精神具有实践发展的现实价值,因此,当代写意精神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很大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5)
写意油画是中国当代油画的一个新方向。写意油画是油画在中国当代发展的产物,是油画与中国传统写意思想和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中国特色。艺术作品具有民族性才具有世界性,因而写意油画是新的、优秀的绘画形式和流派。写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特殊词汇,包含深层的人文主义精神和文人审美情趣。创作者要理解写意的内涵,必须具备一定的美学思想和艺术修养,了解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参透西方油画与中国传统国画思想和精神,能把中西文化元素结合并融会贯通,同时要具备高超的油画表现技能。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4):110-112
在当代油画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画家们开始注重民族气质、情调与意境,重新认识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将中国传统写意与西洋油画技法相结合,逐渐摸索出具有中国独特艺术形式和特点的写意油画。但写意油画在中国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画家在利益的诱惑下不能把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创作中,流于形式、粗制滥造的现象非常严重;画面一味地抄袭和模仿他人,没有自己的艺术个性;画面里缺乏民族精神的探索和人文情怀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7)
油画作为"舶来文化"的一种,在其由"诞生国"流传到"接受国"时,接受者往往会以一种传统的眼光对其进行审视。当印象派绘画最初传入我国时,一些人对它缺乏透彻的理解。中国油画家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油画这种"舶来艺术"进行改造处理?无非两条路:一是将西方油画中对己有利的东西吸收到我国传统文化中来;二是在保留西方油画本质的基础上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油画。对于是汲取西方油画中有利的东西还是改革西方油画,笔者更倾向于后者,因为吸收西方油画的有利之处更多地是停留在技法层面上,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改革西方油画或许能体现更深层面上的内容。故以写意精神为题对中国古代文人画与西方表现主义油画进行比较,还是可以有所收获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4)
中国老一辈油画艺术家通过将西方油画理论与本土传统文化题材碰撞、结合后,为中国油画的发展方向指出了一条明朗的道路,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和新民俗文化特色的中国现代油画已经登上了世界的艺术舞台,成为闪亮的焦点。然而,这一新课题仍需要我们不断投身实践使其发挥效用。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当坚持推动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发展,使中国油画具备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7)
西方油画传入中国后,经过与中华民族文化的碰撞和不断融合,在当下已形成风格流派多元并存的状况。目前,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多元化探索也进入新的阶段,中国油画逐步脱离西方油画的创作观念和模式。文章通过对当下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出现的色彩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对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学思想和中国画色彩特点的分析,提出中国当代油画色彩的返璞归真,即中国当代油画色彩的单纯化。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2)
中国风景油画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地域性特征对我国风景油画的创作和发展都有影响,东西方文化相结合,呈现出不同地域特色的作品。所以,中国油画风景的创作离不开地域性。要坚持以地域文化为基础,不断创造出更具有价值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24)
中国油画的发展,必须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油画在中国的发展成熟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民族化的过程,是一个了解传统、学习传统并运用传统的过程。中国油画一方面要"寻源问道",另一方面要重视传统文化,并发挥其作用,如此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化。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11)
油画是西方画种,传入我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油画逐渐与传统民族文化相融合,吸收了其中的精髓,在民族文化的大观园中尽情绽放绚丽之花。油画自传入我国以后,其原本特有的语言形式逐渐呈现出多种面貌。文章主要从当代写意油画入手,阐述了写意油画的三种语言形式:中国式写意语言形式、写实型写意语言形式和浪漫型写意语言形式,并且对每一种写意油画的语言形式进行举例说明,让人们能够更深刻地了解写意油画的语言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15)
中国油画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继承了西方油画的技法和题材,奠定了发展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中国油画也在不断地寻求变革与创新。中国油画在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中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油画的道路,形成了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油画风格,其中,人文精神是中国当代油画的精髓。中国当代油画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述说、他人与个体内心的阐释,表达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和对个人生命价值的追求与尊重。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7)
中国的写意画源远流长,它侧重展现绘画者和描绘对象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因此历经千年的沧桑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西方风景油画传入中国后,写实与写意发生了审美上的碰撞,中国画家借用一定的媒介,采用具体的艺术手法表现审美体验,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和审美趣味,写意风景油画便应运而生。文章试从写意风景油画的定义、基本特征和审美价值角度入手讨论中国写意风景油画,对其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16)
<正>2017年8月1日,"文脉传薪——2017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研究展"于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由关山月美术馆、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和岭南画院共同主办,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和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专项基金的支持。展览以120余幅油画作品的规模,呈现了写意油画学派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8)
中国油画不仅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也是中国绘画艺术与西方油画的融合。自从油画进入我国以来,我国画家即以不同形式对其进行国画意味的探索和研究,并在多年的尝试中取得了创作上的巨大成就。笔者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油画的成长历程,并通过中国油画的民族色彩及特色探讨中国油画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15)
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绘画注重内在精神的表达,这种传统的艺术观念和形式与西方油画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图式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风景油画写生注重科学,研究自然光色和空间组合,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将中国传统的写意精神与西方风景油画写生有机融合,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画家追求的目标。文章以风景油画写生的情感与立意为切入点,研究中国写意精神在风景油画写生中的运用,力图使写意精神与风景油画融合得更加自然。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20)
在西方的写实风格和中国的本土写意以及时代变幻的共同影响下,我国当代乡土油画事业有了长远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当代乡土油画形成了一种具有东西方绘画风格和优点的新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24)
油画自传入中国以来,经过不断的发展与演变,呈现出中西融合、写实与写意并存的趋势,在色彩搭配方面也形成了不同的体系与学说。在色彩研究的过程中,对于灰色的研究较为普遍且深入。油画中通过使用灰色增加表现力的手法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文章以"视觉灰色"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油画创作中灰色的表现技法。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24)
中国水墨画和西方油画艺术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与中西方各自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思维方式息息相关。随着世界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中国水墨画与西方油画也在相互影响。文章研究中国水墨画和西方油画的技法、风格,探索二者融合的方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