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了考虑结点转动的串并联多质点系模型,并对在该模型下建立的动力矩阵采用静力凝聚法,消去竖向位移和转角位移之间的耦联关系,从而使动力矩阵的维数得到降低,进而使框架结构的抗震计算工作量大大减少.通过具体算例分析,得出了多层框架结构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一些动力反应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巨型框架结构采用考虑节点转动的串并联多质点系模型;并对在该模型下建立的动力矩阵用动力凝聚法进行简化,推导了相应的振动微分方程。通过具体算例分析得出了巨型框架结构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一些震害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框架结构简化为平面杆系模型,并采用了能够考虑节点转动的一致刚度矩阵和一致质量矩阵建立结构的总刚度矩阵和总质量矩阵,运用静力凝聚法消去与竖向力、竖向位移相互耦联的其它广义力和其它广义位移,得到仅仅只考虑其它力和位移影响的竖向刚度矩阵和相应的质量矩阵后进行模态分析,分析出了框架结构振型的一些特征及结论,并对该模型在振型叠加法中的振型数的选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颜彦 《山西建筑》2006,32(14):68-69
对竖向隔震框架结构的竖向地震响应进行了时程动力分析,对比了隔震结构及其相应非隔震结构的动力特性,给出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最大层间轴力、位移等,得到了竖向隔震结构的竖向地震反应明显降低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悬挂结构主要包括受压构件与受拉构件,受竖向荷载影响较大。将悬挂结构简化为考虑节点转动的串并联模型,通过计算得到结构的竖向刚度矩阵和相应的质量矩阵,并运用时程分析的方法,进行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分析,从中得出了悬挂结构竖向地震作用下的一些动力特性。最后,从结构可靠度等方面,对悬挂结构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尹犟  胡其高  李鹏 《工业建筑》2013,43(6):60-66
基于30组近场地震记录,研究了近场地震竖向效应对结构位移的影响。对6层和10层框架结构算例分别输入每一组近场地震记录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时程分析统计结果表明,近场地震竖向效应对框架结构楼层及层间位移具有明显的增大作用,必须引起地震工程界研究、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陈晓城 《四川建筑》2011,31(1):131-132,135
铅芯橡胶基础隔震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和发展速度最快的隔震结构形式。目前国内外对这种结构的水平隔震性能研究较多,而竖向隔震效果分析却不多见。文章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在竖向地震作用下非隔震与隔震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动力特性和弹性时程分析。计算表明,隔震后结构的底层轴力、层间位移等都比隔震前严重,证明了基础隔震结构应该考虑竖向地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Pushover方法未考虑竖向地震效应对结构水平位移需求的影响,当地面运动中竖向分量所占比例相对较高时,该方法很难对结构最大位移需求作出精确估计。通过对其进行改进,提出首先对结构按一定方式施加竖向地震引起的惯性力,随后进行结构水平向的多模态推覆分析,并按SRSS方法计算其最大位移需求。最后采用一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得的楼层位移及层间位移角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十分接近,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考虑层间结构分布质量及楼层处集中质量,在层局部坐标中建立运动微分方程。建立频域内的层间场传递矩阵,利用楼层集中质量动力平衡建立频域内的层间点传递矩阵。引入基础动力刚度并利用基础动力平衡,结合傅氏变换,得到结构地震反应与竖向地震作用输入之间的关系,并给出相关求解方法。将文中模型用于求解结构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并与常用的集中质量模型和均布质量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算例表明,文中模型考虑了结构实际质量分布,用于多、高层建筑结构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分析中,结果合理可靠,并能更好地适用于质量和刚度分布比较复杂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存在损伤支撑构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竖向连续倒塌性能,从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数据库中选取了3条远场地震波、4条近场地震波以及1条人工地震波作为地震输入,利用等效轴力变化模拟损伤柱失效过程,基于OpenSees有限元分析平台,采用时程分析法对中柱在地震作用下逐渐失效的平面框架结构的抗竖向倒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8度罕遇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4g,g为重力加速度)作用下,损伤柱快速失效,在相同的失效时间下,竖向加速度峰值与地震波总能量竖向分量能显著增加结构竖向响应,从而加大结构的竖向倒塌风险; 相对于不考虑地震作用时,考虑地震作用的中柱竖向位移峰值和中柱相邻梁端受拉钢筋应变峰值都明显增大; 随着中柱失效时间的增大,动力效应的影响逐渐减弱,地震作用对剩余结构的影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