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地下结构的特殊性,其抗震设计方法不同于地面结构,故比较详细介绍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简要评价,提出在地下结构抗震研究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坤 《四川建材》2013,39(2):45-46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对地震时地下结构的反应的研究,阐述了地下结构在地震发生时不同于地面结构的特点。通过不同抗震的研究方法分析出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以及不同方法的优缺点;通过不同地下结构抗震的理论分析得出不同理论分析方法的研究范围,为以后抗震的理论分析指出更好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地下结构抗震性能水准定义与性能指标标定研究的不足,文章参考地面建筑性能水准的划分方法,将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准划分为四个水平,并对每一水平条件下结构具备的功能性作了简略描述。在此基础上,选取18座不同断面类型的浅埋矩形框架地铁车站,建立土-结构三维整体分析有限元模型。采用倒三角分布荷载的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获得各个车站结构关键构件的完整能力曲线。通过几何作图法和概率统计方法建立以层间位移角为限值的矩形框架地铁车站结构横向抗震性能指标体系。该性能指标量化标准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地下结构抗震设计,并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现有地下结构抗震性能指标体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下结构一直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然而,近年来的地震震害表明,在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同样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破坏。分析了地下结构不同于地上结构的动态反应特性;归纳分析了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手段以及主要的抗震设计方法;总结了提高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并对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地铁地下结构抗震分析及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针对我国尚缺少完善的地铁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和专门的地铁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现状,在分析目前我国地铁等地下结构抗震研究及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需要迫切解决的五个关键问题:合理的地下结构动力分析模型,高效的地下结构-地基系统动力相互作用问题分析方法,合理而实用的地铁地下结构地震破坏模式和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地铁地下结构抗震构造措施,地铁区间隧道穿越地震断层的设计方案及工程措施。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将为地铁地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或规程的制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抗震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其整体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抗震设计.通常在设计地下建筑设施和建筑结构时,都需要考虑结构抗震、地下结构抗震以及综合性因素,以此确保地下结构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基于此,文章主要围绕抗震功能,分析结构抗震与地下结构抗震.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缺乏对现有地铁地下车站结构抗震性能水平的认识,根据相关规范的规定,设计了7种研究不同场地类别,并考虑输入地震动强度,分析了两层三跨框架式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动力损伤特性及其抗震水平。结果表明,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弹性和弹塑性工作性态层间位移角限值分别小于地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对应值;同时,地铁地下车站结构从弹性极限工作状态到弹塑性极限工作状态所对应的层间位移角的差值也较小,说明其抗震延性明显比地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要差。基于计算结果,分析了不同输入地震动强度下地下结构层间位移角、结构与土体的刚度比和输入峰值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该类地铁地下车站结构层间位移角随地下结构与地基的刚度比和输入地震波峰值加速度变化的预测公式,以及该类地下车站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与抗震性能水平的一一对应关系,初步给出了该类地下车站结构基于层间位移角的抗震性能水平划分和物理描述。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下结构的概念,介绍了地下结构的类型及形式,针对地下结构的特点,分析了地下结构的震害特性与地震反应时的特征,指出地下结构震害发生会波及其周边结构,且修复比地面结构难度大,因此研究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反应位移法在复杂地下结构抗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尚缺少完善的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和专门的有关复杂地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现状,在总结目前国内外地下结构抗震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反应位移法对某复杂地下大空间结构进行抗震设计与分析。同时,分析中还建立了该复杂地下结构的三维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采用动力时程分析给出结构的基准地震响应,从而评价反应位移法用于复杂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计算工况反应位移法的计算结果与动力时程分析均基本一致,说明反应位移法可用于复杂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研究结论可为今后类似地下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地下建筑是当今社会新兴的专业,它有很多优势,地下结构一直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然而,近年来的地震灾害表明,在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同样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破坏。面对这些问题,这些灾害,我们该如何科学面对。本文分析了地下结构不同于地上结构的动态反应特性,归纳分析了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手段以及主要的抗震设计方法,总结了提高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并对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侯茂武 《山西建筑》2007,33(31):85-86
阐述了地下结构动力反应的特点、抗震分析方法及提高结构抗震承载能力的措施,并对有限元程序ANSYS在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以判断地下结构的安全性,同时指导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2.
人防工程在建设时需要做好对结构抗震的研究,尤其是现在人防地下结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抗震性能已经成为工程设计的重点研究对象,避免地震灾害对人防结构造成的影响。想要提高人防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就需要了解结构所具有的特点,对其抗震性能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实验分析来提高结构抗震设计的效果。本文对人防地下结构抗震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结构抗震性能措施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城市的发展空间已经逐步从地面延伸到了地下,本文作者针对现阶段地下空间的现状以及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能够影响人的安全性的相关因素,从建筑结构抗震角度分析了地下空间的安全设计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简化分析方法离不开场地地震反应分析,而频域内的等效线性化方法是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主流方法。在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等效线性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的等效线性化分析方法,并给出场地材料参数的确定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地铁车站的横断面抗震分析中,并与土体直接采用非线性的Davidenkov模型进行的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比,两者计算误差满足工程需要的精度要求。此方法兼具场地等效线性化方法和地下结构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的双重优势,可以作为一种动力时程分析方法运用于地铁车站等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中。  相似文献   

15.
星火TOD交通枢纽地下5层、地上2层,包括站厅层、站台层、枢纽大厅等.考虑了地下结构与地上结构与岩土的非线性动力特征,采用了反应位移法对地铁站部位进行抗震设计,并采用了岩土与结构三维动力时程法进行地下结构整体抗震校核设计,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岩土的动力特性和结构的空间效应.枢纽大厅钢结构采用网格巨柱、斜支撑及周边钢柱支承的单层菱形网格钢网壳体系,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考虑双非线性的极限承载力分析等方法进行设计.结果 表明:通过上述设计方法可以保证结构的刚度、承载力、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地震灾害表明,地下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并没有预料的安全,针对铁路和公路隧道、地铁车站和区间盾构隧道的抗震设计研究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大型公用地下工程如地下停车场、地下变电站、地下商场等的研究并不多,对此类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在地下结构的震害和岩土非线性动力计算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方法,对某大型地下结构进行了完全非线性地震动力时程分析,采用二次开发的土体非线性动力本构模型,模拟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采用100年超越概率2%的强地震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对某大型地下停车场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结构的内力发展过程,并与三维等效地震荷载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数值模拟结果能够合理地计算地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能够很好地标识出地下结构的薄弱部分,对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为其他大型地下结构抗震计算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下结构一直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1995年阪神大地震发生之前 ,很少有大型地下结构在地震中严重破坏的报道。然则 ,阪神大地震中 ,包括诸如地铁车站及其区间隧道等结构在内的大量大型地下结构出现严重的破坏 ,引起世人震惊 ,使人们对地下结构的抗震安全性产生了怀疑。尔后 ,地震工程界特别是日本出现了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的热潮。初步研究表明 ,地下结构具有不同于地面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破坏特征 ,在某些情况下 ,同样会发生严重甚至强于地面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18.
地下工程震害与地下地震动的位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工程与地面工程所处的环境不同决定了地震作用对地下结构影响的特殊性,震害经验显示地震动的位移是造成地下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典型地下工程震害特征进行了总结,结合国外地下地震动台阵记录分析了地震动位移沿深度的分布特点.揭示了地下地震动的一些工程特性,可以为地下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地下工程震害及其抗震性能研究是当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构抗震的一个热点方向。由于受周围岩土体的约束,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与地面建筑存在较大差异。针对地下结构特殊的动力响应特征,国内外学者展开了一系列抗震理论分析和模型实验研究。在论述地下结构地震动破坏特征及破坏机制的基础上,总结目前地下结构抗震性能评价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地下工程抗震分析研究重点及全寿命周期抗震的下一步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强震区地下工程震害机制分析和抗震性能设计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20.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首先介绍目前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借鉴地上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地铁等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使用的静力弹塑性方法。详细介绍该方法的实施步骤与特点,给出水平等效惯性加速度的求解方法。该方法概念清晰、操作简单,能够在不需要计算相互作用系数的情况下较好地模拟土-结构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能够进行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全过程分析,给出地下结构在输入地震波作用下的峰值变形与内力,避免对土-结构整体模型进行复杂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结合实际工程与基于黏弹性静-动力统一人工边界的静-动力联合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研究,验证地下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及良好的模拟精度,可以应用于地下结构的抗震分析与设计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