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市再生”(Urban Revitalization),“城市改建”(Urban Redevelopment),“城市改造”(Urban Renovation)“城市更新”(Urban Rebewal)和“城市利益”(Urban Regeneration)是一组相互关联,但细分之下却有些许差别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透视“城市灰色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通过对城市灰色区的产生原因、特征及给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分析,提出了改造城市灰色区的目标和规划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炜 《中州建设》2010,(6):68-70
从2005年起,各地已经进行了5年左右的大规模棚户区改造,棚户区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获得根本性改善,城市面貌也焕然一新。但随着地段好的棚户区借助商业开发模式逐渐改造完,“硬骨头”越来越多,改造难度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4.
崔东阳 《山西建筑》2008,34(5):78-79
通过对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需求、心理需求及经济能力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规划模式,就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宅建筑设计进行了探讨,从而使中低收入群体实现自己的生活理想。  相似文献   

5.
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的改造,有利于加快解决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可以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城市建设与“生态位”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滨 《规划师》2003,19(8):59-61
每个城市都有适宜自己的特定的“生态位”。城市自身所特有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建筑风格、历史文化传统、审美情趣、历史人文景观构成了城市特有的“生态位”基础。找准城市的“生态位”,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设城市,尊重历史文脉改造城市,应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马丹 《建筑工人》2011,(4):49-49
人口过多 贫富差距 城市发展似乎提供了乡村无法比拟的便捷生活,但城市的“贫困问题”也日渐突出。张教授指出:“城市的各种设施越来越先进,但同时,不光城市的管理运作成本负担加大。普通居民的生活成本也在提高,相对贫困的问题就浮现出来。贫富差距加大、低收入人群日渐被‘挤’到城市边缘,这是城市病的症状之一。”  相似文献   

8.
“城市空墟”这一现象是随当今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产生的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URBAIVUS都市实践长期以来特别关注的领域,通过探讨一系列城市策略,我们试图把城市中的某种缺陷转化为重组被割裂的城市元素的机会,本文通过“人民公园”与“土楼公舍”两级主题项目展示了针对“城市空墟”提出的“城市填空”策略“人民公园”意在城市中心地带经营城市公共空间,尝试用“都市造园”的手段逐步梳理、连接,充实和转化高速城市化所形成的“物体城市”,进而建立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土楼公舍”从建筑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挖掘传统建筑价值,探讨一种独特的为低收入群体设计的小单元的居住模式。两项提案均致力于通过填补城市残余边角和重建公共领域来重新定义城市表层。逐步将当今城市中有着巨大潜力的大量空墟,转化为可以激发社区居民互动交流的城市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问题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日前,由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指导,万科集团主办的面向全社会的"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居住解决方案征集"活动揭晓,颁奖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最终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为组长的课题组的研究方案<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模式的重构--货币化梯度补贴方案的提出与操作思路>胜出获得头奖.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建设厅近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市州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对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进行全面调查,抓紧做好辖区内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调查摸底和补充完善工作,摸清现有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状况及需求状况,为科学制订解决全省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提供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城市复兴中的城市设计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吴晨 《城市规划》2003,27(3):58-62
在城市复兴 (UrbanRe generation)的理论框架下对有关城市设计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从基本的概念入手 ,对城市设计在城市复兴中的重要作用 ,城市设计的要素 ,国家城市设计框架 ,城市设计的评估与管理 ,城市设计与空间总体规划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城市特色与城市形象塑造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对城市特色和城市形象的概念、内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认为城市特色和城市形象存在密切的逻辑联系,即城市特色是“真”,城市形象是“美”;城市特色是城市发展之“源”,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之“流”,最后,提出“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形象塑造”命题。  相似文献   

13.
郑州城市规划与空间结构变迁研究(1906-195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历史发现,晚清民国时期,京汉、陇海两铁路的建造,不仅决定了近代以来郑州城市的空间发展格局,而且还带动郑州的商业迅猛发展,致使其城市空间结构在缺失科学规划的前提下,自发的发生本质性变动。建国初,为了合理分布工业生产的区位,城市规划则成为影响构建郑州城市空间结构的最重要因子。两个时期,因主导城市建设的力量不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态特征也截然相反,前者杂乱无序,后者规则严整。今天郑州城市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亦与其在早期发展中所形成的这种特殊性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4.
论新城市时代城市规划制度与管理创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建军 《城市规划》2004,28(12):33-36
通过对现行城市规划制度与城市规划管理方面存在与新城市时代发展相悖的深层问题评析,指出现有城市规划制度的异化与混乱、城市规划管理的“失灵”与“失败”,提出必须加快城市规划全方位适应性、战略性调整,并从宏观层面提出对新城市时代来临中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方面应把握的思路、方向和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5.
轨道交通构建北京城市空间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形态的演变是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的演变,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发展构筑了城市形态。根据北京新总体规划“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布局,探讨轨道交通站点、线路、线网分级的土地开发利用,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作为城市结构的骨架,与土地利用的一体规划及实施,实现城市结构的空间布局,塑造未来城市形态。  相似文献   

16.
城市定位理论与城市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76,自引:4,他引:76  
仇保兴 《城市规划》2002,26(7):11-13,53
城市定位理论在经历了长期的实践之后 ,已呈现出某些不足之处。这种建立在以外部环境长期不变 ,而且城市政府无所不能的假设上的城市规划学说 ,显然需要从实际出发进行修改补充。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 ,从城市定位理论存在的三方面基本缺陷分析入手 ,介绍城市竞争力的基本概念 ,尤其是通过引进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与城市定位理论的比较 ,从而得出必须以基于增强城市自身适应性的城市竞争力理论来补充完善传统的定位理论的结论。综合竞争力概念只适应于产业和功能多元化的大城市 ,而对于量大面广的中小城市而言 ,城市核心竞争力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17.
从城市经营到城市服务--基于公共管理理论变革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公共管理的理论变革为基础,对当前城市经营模式进行了剖析,并指出未来的城市管理将向以城市人类发展为目标、以提供良好服务为主线、以市场精神和公民参与为实现途径的城市服务方向变更.  相似文献   

18.
刘璞  彭正洪 《城市规划》2019,43(8):89-94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以及国际化引发的设计當同,越来越多的设计转向城市特色文化寻求解决方案。现有的城市形象设计方法存在不足,需要从其他学科吸收设计理念。本文首先分析城市文化与符号学思维的关联,然后对可提取的城市符号进行具体的分类,并基于语义学提出城市符号的提取建构的方法与原则,最后分析城市符号特性并指导其在城市形象设计中的应用。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对于如彳可提取设计元素进行特色设计的方法论探讨。以符号学理论促进城市规划与艺术设计学科的融合,以城市形象载体促进城市特色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世界中的城市竞争与城市管治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沈建法 《城市规划》2001,25(9):34-37
在全球化的时代 ,资本和人才流动性很高 ,世界各地的竞争日益加剧。许多城市采用创业型的政策来加强城市竞争力。城市管治也从管理型向创业型转变 ,使城市管治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探讨了城市管治与城市竞争力的互动关系 ,并用香港特区政府采用的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大措施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20.
关于“城市空间绩效”及城市规划的作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由于空间本身的复杂性,"城市空间绩效"在很大程度上未被真正理解,这限制了我们理解城市的深度及对城市问题的判断。因而,认识和把握城市空间绩效,探讨城市建设用地的完整性、边际替代、空间距离和空间分割与垄断等内在机理,对于理解和改善快速城市化时期的城市规划作为,尤其是处理当下住房等现实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城市用地及其功能用途的基本常识为出发点,分析探讨城市空间绩效的内在机理及与经济社会运行的关联性。在梳理内在机理基础上,进而以空间思维和推论方式进一步分析包括规划在内的公共政策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