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超 《城乡建设》2021,(1):61-63
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其建筑空间的地域性特征,为传统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提供一个可遵循的道路.苏州博物馆的整体布局、庭院空间、外形风格、建筑取材、建筑配色等五个方面,反映了贝聿铭先生传统与现代融合、建筑与环境融合的设计理念,展示了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建筑特征.建筑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关键要素进行提取冶炼,加之先...  相似文献   

2.
贝聿铭是20世纪杰出的建筑设计大家,苏州园林“狮子林”曾是其家产,幼年的贝聿铭在“狮子林”中渡过,潜移默化受到了传统中国庭院设计的影响。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成名之后的一大力作,将现代主义的风格和传统江南园林的形式和意境融为一体,既符合现代审美观,又展示了苏州园林之神韵。  相似文献   

3.
庭院作为一种建筑空间形态,蕴涵着传统的价值和文化内涵。从庭院空间边界要素:墙、门、门窗、檐廊、柱廊、影壁、水面、铺地以及独立要素:山石、植物、亭、廊等构成要素的层次特征出发,逐一分解,探讨边界要素在庭院空间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作用;针对传统庭院空间布局,总结中国传统庭院的空间组合与布局、建筑形制与构造、景观构筑与排列的具体符号表达与存在方式,尝试在研究与学习的角度上,对现代空间景观设计的文化深意及中国特色的建筑创作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钱骏 《山西建筑》2011,37(28):34-35
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与当代建筑的内在关联,结合贝聿铭建筑师的代表作品,探讨了他所设计的建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总结归纳了贝聿铭的建筑理念,以期指导建筑设计工作更好地传承我国历史和文化。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庭院的含义,研究了中国建筑中传统庭院与现代庭院的空间艺术特征,指出中国的庭院兼具园林和建筑的特点,现代庭院是一种空间经过改造但内涵不变的传统庭院。  相似文献   

6.
在居住小区的设计中,形式新奇的居住建筑成为普遍审美,且传统居住建筑设计变得符号化。为了传承中国庭院精神,回归中国文化,对传统庭院文化如何融入现代居住区设计进行了思考。文章主要从古代庭院建筑和现代住宅建筑创作的冲突入手,分析中国庭院精神的内涵,寻求中国庭院精神的传达载体,并以绵阳市平武县南坝镇江油关社区为例,探析了中国庭院精神在现代小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创意”在文化领域中被越来越多地提出来,更是设计的灵魂所在。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遵循了当初设计师提出的“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原则,在材料与造型、庭院设计、光环境等方面,都有其独到的创意。在中国传统建筑艺术达到极致之后,传承和创新都面临巨大压力的今天,此设计无疑是一种中西文化结合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建筑庭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体现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空间营造理念。文章对中国传统建筑庭院空间的时空感知进行探讨,希望返回人与建筑之间直接、真实、鲜活的互动关系,以知觉现象学视角对其进行探究,在当代语境下重新理解中国传统建筑庭院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9.
空间是自然最本质的存在,是建筑存在的理由,也是人类建筑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在面对关注能源与生态环境时代,空间的生产与创造需要回溯到建筑学的基本问题层面上,即在“生态觉悟”的发展中,我们要创造怎样的空间以及怎样创造这种空间?意境是中华民族各种艺术形式追求的最高境界、意境是传统庭院的核心.现代庭院的设计应该从传统庭院中汲取精华,同时也要深刻了解传统庭院背后所蕴藏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这才是根本,,现代庭院设计在追寻意境的同时也要和时代同步、作为设计师要设计出成功的庭院就应该有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底蕴,同时还要深入生活.只有这样传统才能更好的延续.  相似文献   

10.
正庭院空间是中国建筑中最为显现的一种特征,各个时代以及不同地域的建筑都采用了庭院这种形式来组织空间(图1)。同时,庭院还作为室内与室外、单体与群体的纽带而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各个方面发生普遍的联系。一、传统庭院的文化渊源与类型中国传统的庭院大约可以分为三种,即家庭、宫庭(朝廷)、园庭,分别代表中国传统中三种文化认同作用于庭而产生的庭院类型——人居类型、公共空间类型和游赏类型。  相似文献   

11.
贝聿铭是著名的华裔建筑师,祖籍江苏苏州,自幼在中国生长和学习的经历使其具有较高的传统文化造诣,熟悉传统文化的内涵。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中贝聿铭采用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手法,凸显了建筑的文化特征,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苏州博物馆在建筑色彩、建筑造型、庭院空间、轴线布局、造景元素、造景手法等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设计之路。学习其设计方法,对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建筑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上海棋院     
正上海棋院项目地处上海市繁华商业区南京西路,基地为南北向狭长地块,南北长约140m,东西最窄处约40m。将室内和室外的虚实空间交错布局,以墙围院,以院破墙,从而在狭小的用地内争取外部空间。通过院与墙的结合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以现代的手法体现传统空间,建筑整体形态完整统一,庭院的运用使得建筑整体充满了中国意味。以安静祥和的姿态出现在充满商业意味的南京西路,与周边建筑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从而突出建筑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庭院空间的地域文化逐渐流失,很多承载着地域文化的建筑庭院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人们认为传统建筑无法与高效批量生产的现代竞争,传统建筑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化出来。中国传统建筑庭院孕育了两千年的华夏传统生活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价值,因此对于传统建筑庭院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还需要长期的探索,从根本上认识和理解建筑庭院文化,从前辈们的设计中提取精髓加以分析和吸收,发展当代建筑庭院设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力的强盛和国学风的回溯,加速了传统文化的回归,现代中式建筑日益成为建筑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贝聿铭、吴良镛、张永和等新老建筑家们推动着现代中式建筑的发展。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学奖得主王澍从乡土地域出发,努力将传统建筑文化转换成当代的建筑语言,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法相结合,营造中国传统与现代共存的建筑。文章通过研究王澍的全部建筑作品,分类整理其建筑作品中传统建筑材料的当代地域性表达,探讨其如何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材料进行处理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意境,试图找到材料与建筑、建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纽带,为探索中国建筑的时代性和地域性以及建筑回归本土文化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建筑庭院由来已久,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传统院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院落空间形态日趋成熟、丰富,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建筑中最为典型的语言。该文以中国传统院落的特点为原则,归纳总结了现代居住建筑庭院设计的类型和特性,为将来庭院建筑的发展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建筑几千年来几乎只传承着一种相似的群体组合方式——庭院或称院落。在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想生活模式后,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庭院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回应,从而在深层意义上论述了庭院模式的起源与涵义,最后探讨了如何在现代条件下延续和拓展传统庭院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分析了庭院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就建筑的庭院空间与建筑本身的关系做出了简明分析。概括了中国传统建筑庭院空间的五种基本的围合方式以及两种不同的构成方式,并且总结出即使再复杂的传统建筑庭院空间,都是遵循了上述的基本围合与构成方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贝聿铭建筑环境设计风格的概述,以及对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空间环境和内部空间环境的分析,指出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新馆的整体布局、建筑营造、庭院各要素处理等方面的传承与创新,同时列出由新馆引发的对设计的传承与创新的几点思考,以对设计师们在未来的现代建筑环境设计中有所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建筑形态作为城市设计艺术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艺术特色与文明程度.中国建筑形态如何继承传统、再生传统,不仅仅是设计手法的问题,更需要从设计哲学层面做深度思考.文章选取了贝聿铭、王澍的两个作品展开分析,试图描述当下建筑实践中,不同建筑师、不同的设计哲学、不同的设计手法与设计策略对传统建筑形态的再生之道.  相似文献   

20.
王璐 《建筑与环境》2012,(2):141-143
从香山饭店建成至今的三十年中,中国建筑师从未停止中国属性现代建筑的实践。但是,收效甚微,大多只是潮流,或是概念的提取,禁不住时间的考验。怎样才是中国属性现代建筑呢?三十年过去了,还是没有出现中国自己的现代建筑,是建筑师的问题还是问题本身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作品香山饭店,试图寻找民族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探讨现代化基础上民族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