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复合桩基与复合地基理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龚晓南 《地基处理》1999,10(1):1-15
论文首先论述了常用地基形式可以分为三类:浅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地基,接着介绍了复合地基分类以及复合桩基与复合地基的关系,最后介绍了三个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2.
因承载力、工程造价、施工周期等原因不适合采用天然浅基础或深基础时,可采用复合地基进行地基处理。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充分挖掘桩间土的承载潜力,由桩、土共同承担荷载,可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缩短施工周期。结合工程实例对复合地基设计的过程进行分析计算,地基处理后天然土层的承载能力大幅度提高,并减少了建筑物的基础沉降,能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通过工程实践检验,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四川建材》2016,(2):105-106
任何建筑物均要有基础,无基础的建筑物是无法"立足"的。建筑物要建在一定的地层上,此地层即所谓的持力层。它要承受建筑上部传来的全部荷载,被称为地基。建筑物与地基接触的部分称为基础。基础按其埋置深度及施工复杂程度分为深基础和浅基础。深基础多为桩基础和沉井基础,而我国公路桥梁建筑工程应用最多的深基础是桩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天津某高层住宅的工程地质条件,对桩基础与CFG桩复合地基两种基础方式进行讨论,并阐述了CFG桩复合地基设计的方法,指出该工程经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大幅度提高,最终沉降量较小,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李泽泽  刘明  魏鹏 《土工基础》2009,23(5):17-20
洛阳市西工区步行街主要建筑物地基条件不能满足采用天然地基的要求,需要进行地基处理或者选用桩基础,以深部承载力较高的土(岩)层作为持力层.综合工程地质条件、设计、施工等因素,选择了合理的地基处理与基础方案.  相似文献   

6.
徐将  李泽泽  曹炜 《四川建筑》2012,32(3):87-89
洛阳广厦中州国际主要建筑物地基条件不能满足采用天然地基的要求,需要进行地基处理或者选用桩基础,以深部承载力较高的土(岩)层作为持力层。综合工程地质条件,设计,施工等因素,选择了合理的地基处理与基础方案。  相似文献   

7.
地基与基础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进行地基与基础工程设计时,根据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报告,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深入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同时结合建筑物的功能与特点,通过必要的计算和验算,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和地基处理方案,是地基与基础设计的关键,做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基础设计程序JCCAD即独基、条基、钢筋混凝土地基梁桩基础和筏板基础设计软件,是倍受设计.人员青睐的地基与基础计算和验算工具之一,作者通过几年的设计.工程实践,初步对其设计应用作以分析探讨,以期在用于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应用中更好的使用该软件。  相似文献   

8.
龙举  向国泽  赵亮 《建筑结构》2023,(3):146-151
针对岩溶强发育场地高层建筑桩基础在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找不到完整持力层的问题,通过对该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及建筑物结构荷载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采用CFG桩对岩溶场地进行地基处理的思路。详细介绍了该项目的工程概况、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特征及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并进行了复合地基检测和建筑物沉降观测。结果表明: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能达到450kPa,满足了设计要求;建筑物沉降观测最后120d的最大沉降速率为0.013mm/d,满足规范规定的稳定状态标准。CFG桩复合地基在岩溶强发育场地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类似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陈荣 《江苏建筑》2013,(2):76-79
建筑物的地基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土层,当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建筑时,为了满足建筑物的承载要求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而高压旋喷桩就是地基加固处理的一种方法。文章采用邓肯-张模型参数换算和弹性半空间理论求出旋喷桩基础复合地基的动刚度和阻尼;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上部钢结构在某给定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为复杂结构物的动力响应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0.
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在西安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规模  李丰  李安定  尹治义 《城市勘测》2008,(1):144-146,149
针对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和地层性状,结合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特点,采用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进行地基处理,并对复合地基参数进行了设计。通过试桩试验和工程桩的检测,表明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对地基承载力提高幅度大,减少地基变形明显,很好地满足了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复合地基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复合地基字面分析,以及对目前被公认的几种复合地基形式共性的分析,给出了复合地基的定义及其内涵与外延,并在分析了复合地基与地基处理,复合地基与复合桩基础的区别和联系之后,对复合地基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2.
广义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通过对复合地基技术发展过程的回顾,阐述了从狭义复合地基概念到广义复合地基概念的发展过程。通过分析浅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地基三者在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传递路线,指出复合地基的本质是桩和桩间土共同直接承担荷载,并讨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接着分析了复合地基的形成条件以及满足形成条件的重要性。分析了复合地基与地基处理、复合地基与双层地基、复合地基与复合桩基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基础刚度和垫层对桩体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复合地基位移场的特点、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思路和复合地基按沉降控制设计思路。介绍了工程中常用的复合地基型式、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实用方法。通过一个工程实例介绍了广义复合地基理论在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最后还对进一步应重视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善波 《建筑技术》2000,31(3):166-167
工程建设中常常遇到软土地基,天然软土地基并非一定要经过人工处理才能利用,在特定的条件下,完全可以用作低层甚至多层建筑物的天然地基。1软土地基的设计原则1.1分析采用天然地基的可能性如可能采用天然地基应尽量采用,当天然地基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时,才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1.2考虑地基与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将上部结构、基础形式和地基作为整体进行分析。例如增加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可以减小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加大基础宽度可以减小地基单位面积荷载、降低承载力要求等。采用上部结构与基础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方案往往是技术上和经…  相似文献   

14.
张永征 《山西建筑》2012,38(26):76-77
主要论述了在天然地基不满足建筑物承载力要求和变形要求的情况下,采用CFG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根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初步设计了地基处理参数的四种方案,分别计算了四种方案下的地基承载力,最终选取了正方形布桩,并对这一方案的沉降量进行了计算,结果满足规范要求,通过实际计算证明了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形式的有效性,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浅谈软土场地地基基础方案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佩宁 《山西建筑》2010,36(17):99-100
以某开发区工程为例,结合该工程地质概况,对软土场地地基基础方案进行了探讨,分别对浅基础,复合地基,桩基础三种常用的地基方案进行了阐述,通过计算分析,提出了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软土场地基础方案的合理建议,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6.
杂填土的地基处理是目前城市建设中经常面对的问题。山东黄河冲积区杂填土地基具有"浅埋地下水位"和"杂填土下仍分布软弱土层"两个典型特征,这影响着地基处理方法的选取、处理深度的设计、材料和施工机械的选择。根据本区的两个工程实例的勘察资料和建筑物特征,主要分析评价了CFG复合地基、级配砂石换填垫层法和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3种地基处理方法处理杂填土的适用性。主要从地基处理方法的选用过程、加固机理和计算等方面总结了相关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某工程地质概况分析,提出了桩基础、换填及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等几种基础处理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最终确定了预制桩复合地基方案,指出该方案既可充分发挥地基的承载力,又有利于保证基坑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叶至峰 《福建建材》2014,(10):68-70
对于软土地基的多层建筑,当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时,一般地基承载力可以满足要求,但沉降多数超过允许值。一幢3层办公楼,当采用筏板基础时,计算基础中点沉降达254.4mm,当基础下设置少量减沉桩后其沉降减至135.6mm,表明多层建筑采用减沉复合疏桩基础可以减少房屋沉降,同时工程基础造价与桩基础比较节省约33%。  相似文献   

19.
疏桩基础中桩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减少和控制建筑物的沉降,并使建筑物基础满足整体承载力的要求。针对黄土地基存在湿陷性的特点,对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处理应充分考虑复合桩基设计的要求。研究了地基土刚度和桩基支承刚度的调整对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目前常见的几种复合地基形式共性的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复合地基的内涵与外延,并在分析了复合地基与地基处理,复合地基与复合桩基础的区别和联系之后,并对复合地基进行了初步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