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青花斗彩是以釉下青花作为一种色青而与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瓷器装饰技法。图案中的蓝色部分先以釉下青花描绘并且留白,上釉烧成后再用釉上彩料彩绘其留白部分,最后入炉烘烧而成。斗彩最早首创于明代宣德时期。而最为著名的则是成化斗彩。清代斗彩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制品为佳。一、"斗彩"一词的由来在明、清两代瓷书中很少有"斗彩"这个术语,所能见到的只是"五彩"或"白地青花间装五色"的说法。迄今为止,成书于雍乾时期的《南窑笔记》恐怕是出现"斗彩"之说最早的一本著作。该书"彩色"一节中写到"成、正、  相似文献   

2.
青花斗彩在明代开始盛行。明朝洪武时期出现了青花和釉上彩料合为一体的新品种,到了宣德、成化和嘉庆青花加彩有二种不同的绘画方法。一种是釉下用青花料勾勒后釉上填色,另一种为釉下刻划轮廊线后填色。前一种绘画方法发展为成化斗彩,后一种方法发展为嘉靖和万历的五彩。青花斗彩山水瓷画从青花五  相似文献   

3.
<正>釉下彩是在未成瓷的生坯或素烧坯上进行彩绘,然后罩透明釉入窑经1300℃以上高温烧成。因色彩在釉层下面,故曰釉下彩。釉下彩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等。本文浅述的是"醴陵釉下五彩",它因其色彩丰富,表现力强、瓷质细腻,画  相似文献   

4.
斗彩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斗彩考赵宏(故宫博物院北京·100009·)斗彩是明清彩瓷中的重要品种。当今对斗彩的解释基本趋同,如“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先在胎上用青花画好图案,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再在留出的空白处用低温彩料填绘、拼斗,又复入窑炉...  相似文献   

5.
肖静怡 《景德镇陶瓷》2014,(3):J0031-J0032
正青花斗彩是以釉下青花与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瓷器装饰艺术。斗彩最早首创于明代宣德时期。而明代斗彩最为著名的则是成化斗彩。清代的斗彩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代的为佳。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明清两代是彩瓷迅猛发展的时代,仅景德镇的彩瓷品种就达数十种之多,其中以青花斗彩、青花五彩最为著名。彩瓷的大量出现,符合陶瓷装饰工艺从简单到复杂的客观规律,在丰富瓷器品种,提高装饰效果,美化社会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斗彩是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形式,明成化时期的斗彩很少有大件,主要是用于把玩和鉴赏的小件,整体给人以玲珑剔透,秀丽典雅的印象。成化斗彩是具有一种时代特色的装饰艺术,主要体现在器物装饰特点上,并影响后世。从装饰布局、装饰分类、装饰设色等方面来谈论明成化斗彩的装饰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7.
周长乐 《陶瓷研究》2020,(6):113-114
青花斗彩是陶瓷综合装饰手法中的一种应用。宣德时期,出现了一种釉下青花与釉上多种颜料、色彩结合的陶瓷装饰手法,我们将其称之为"青花斗彩"。景德镇传统方言里,"斗"是几种色彩相结合的意思,斗彩即一种将几种色彩结合在一起的技法。斗彩始于宣德时期,而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成化斗彩。斗彩形色相辅相成,是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宝库中的一块瑰丽宝藏。  相似文献   

8.
《陶瓷工程》2009,(5):73-75
青花加彩在自身演化中,技法由单一到复杂,釉上彩由单色到多色,有许多品种。按釉上加彩数量划分,有青花单彩(如青花金彩、青花红彩、青花绿彩等)、青花双彩(如青花黄绿彩)和青花五彩等。青花五彩泛指釉上彩数量在三种以上的品种,如宣德时的青花五彩、成化时的一部分斗彩、嘉靖万历时的五彩等。  相似文献   

9.
《陶瓷科学与艺术》2009,43(5):73-75
青花加彩在自身演化中,技法由单一到复杂,釉上彩由单色到多色,有许多品种。按釉上加彩数量划分,有青花单彩(如青花金彩、青花红彩、青花绿彩等)、青花双彩(如青花黄绿彩)和青花五彩等。青花五彩泛指釉上彩数量在三种以上的品种,如宣德时的青花五彩、成化时的一部分斗彩、嘉靖万历时的五彩等。  相似文献   

10.
谈谈青花瓷装饰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等品种。  相似文献   

11.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英文名Blueaiid White Porcelain,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钻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项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等品种。  相似文献   

12.
王慧丽 《陶瓷研究》2021,(4):115-117
青花斗彩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成熟于成化时期,成化期间烧制的青花斗彩的成功不言而喻,而且具有重要的陶瓷艺术价值,以及成化年间的宫廷史研究价值.青花斗彩就古代流传至今的藏品来说,当属明朝成化时期的最为经典.本文就从成化时期烧制的斗彩婴戏纹金童玉女高足杯和斗彩婴戏纹双童戏风筝杯这两件作品进行研究,主要从创作背景和纹饰寓意来简...  相似文献   

13.
<正>青花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结合的一种陶瓷装饰品种。它先在坯体上画好青花部分,然后罩上清白釉等透明釉,入窑经高温烧制,烧好后在空白部分用釉上彩色颜料进行填绘,再入烤花炉中经800度烘烤,即成斗彩。  相似文献   

14.
《陶瓷工程》2009,(5):71-71
明代景德镇青花工艺极度成熟.衍生出一些新的品种,如色地青花、青花加彩等。青花加彩主要集中于官窑,永乐、宣德的青花红彩、成化的斗彩和嘉靖、万历的五彩都是明官窑的成功作品,明代青花加彩瓷对清代乃至日本等国的青花瓷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釉下五彩瓷之始釉下彩是彩绘瓷的一种独特的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用颜色在素坯上绘制纹样,然后罩以透明釉经高温烧成,纹饰隐于釉下,色彩经久不变。景德镇的青花、釉里红和醴陵釉下五彩等都属于釉下彩系列。釉下彩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最初只是简单地褐色点彩,并没有刻意绘饰。真正的釉下彩最早出现在唐代的长沙窑,长沙窑创烧于唐代,因为是在长沙郊区铜官镇首次发现,所以又名"铜官窑"。它代表着中国陶瓷釉下彩装饰的起点,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英文名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等品种。青花装饰是景德镇陶瓷装饰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在万紫千红的彩瓷艺术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7.
青花瓷为中国最著名的陶瓷釉下彩品种,它以钴料作为着色剂,在瓷坯上描绘纹饰后,再抹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性烧成。而"分水"作为采用最为普遍的青花绘制工艺之一,发端于元代,于明成化中期得到发展,至清康熙中期发展成熟,此后不断被艺术工作者所完善。本文试图就青花分水技法的产生,不同历史时期的运用及工艺特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刘劲松 《陶瓷工程》2014,(11):36-39
釉下彩是彩绘瓷的一种工艺。其常见手法是,先用色料在素坯上绘制纹饰,然后罩以透明釉,再经过高温烧成。釉下彩的特点是纹饰在釉下,由于釉的保护,色彩历久弥新。我们常见的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等都属于釉下彩系列。其中,创烧于醴陵的釉下五彩,是最具代表性的工艺。  相似文献   

19.
青花陶瓷是一种釉下彩绘装饰瓷,是景德镇陶瓷前辈智慧的结晶。青花创烧于元代,是在唐代褐彩和唐三彩的基础上,运用氧化钴作为呈色剂,在坯体上进行纹样描绘并施以透明釉,入窑经一千三百度左右高温一次烧成。釉色晶莹透彻、  相似文献   

20.
<正>釉下彩是彩绘瓷的一种工艺。其常见手釉法是,先用色料在素坯上绘制纹饰,然后罩以透明釉,再经过高温烧成。釉下彩的特点是纹饰在釉下,由于釉的保护,色彩历久弥新。我们常见的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等都属于釉下彩系列。其中,创烧于醴陵的釉下五彩,是最具代表性的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