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类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一类具有不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根据滑模控制原理并利用模糊系统的逼近能力,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控制结构中采用模糊系统自适应朴偿过程的不确定性.利用李雅普诺夫理论,证明了控制算法是全局稳定的,跟踪误差可收敛到零的一个邻域内.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逼近的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容错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模糊容错控制方案.采用模糊T-S模型来逼近非线性系统,由线性矩阵不等式设计模糊模型的控制律.构建了模糊逻辑系统作为补偿器来抵消对非线性系统的建模误差和因故障引起的不确定性,并证明了闭环系统能够满足期望的跟踪性能.仿真实例表明了所提出容错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郭涛  王丁磊  王爱民 《自动化学报》2013,39(9):1558-1563
针对基于障碍Lyapunov函数的非线性约束系统反推控制中, 控制器结构复杂、约束量初值选取区间小、会引入额外参数等问题,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非线性映射的自适应反推控制方案. 该方法扩大约束量的初值选取区间为整个约束区间, 增加了系统初值选取和控制器设计的便易性. 约束量被映射至实数空间中, 因此映射后的新系统可以直接应用反推法设计控制器, 简化了控制器结构且不会引入额外参数. 证明了映射前后系统具有一致的收敛性, 保证闭环系统所有信号一致有界, 并且跟踪误差渐近收敛于零. 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不确定非线性时滞关联大系统自适应分散容错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涛  梁燕军 《自动化学报》2017,43(3):486-492
针对一类不确定非线性时滞关联大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时滞代换的自适应分散容错控制方案.该方案采用模糊逻辑系统作为逼近器,提出了时滞代换的方法处理系统未知时滞关联函数,并结合自适应技术处理代换误差和逼近误差.与现有方法相比,本文方法能在线补偿所有四种类型的执行器故障,系统控制器的设计也不再依赖于时滞假设条件,同时还可保证闭环系统所有信号全局一致最终有界.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一类非线性系统的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天平 《控制与决策》2002,17(2):199-202
研究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间适应模糊控制问题。基于Wang提出的监督控制方案,利用Ⅰ型模糊系统的逼近能力,提出一种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设计的新方案,该方案通过引入最优逼近误差的自适应补偿项来消除建模误差的影响,从而在稳定性分析中取消了要求逼近误差平方可积或逼近误差的上确界已知的条件,理论分析证明了闭环控制系统是全局稳定的,跟踪误差收敛到零,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一般执行器故障模式的T-S模糊非线性系统,分别研究了同时具有稳定度指标、输入指标、输出指标约束下和同时具有闭环极点指标、方差指标、H∞指标约束下的满意容错控制器设计问题,给出了各相容指标的取值范围.仿真实例验证了所设计的满意容错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它不仅保证了执行器故障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而且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一类带有时变时滞的不确定非线性关联大系统的自适应模糊容错控制问题.用有界的参考信号代换模糊逼近器输入中的未知时滞信号,使得控制器的设计与应用不再依赖于时滞假设条件,使得控制器的设计和控制方法的应用更为方便.容错反推控制技术和自适应技术相结合来处理代换误差和逼近误差.所提出的方案能有效补偿所有4种类型的执行器故障,同时还可保证闭环系统的全局稳定性.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一类MIMO非线性系统的直接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一类具有下三角形函数控制增益矩阵的非线性系统, 基于滑模控制原理, 并利用Ⅱ型模糊系统的逼近能力, 提出了一种直接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器设计的新方案. 通过引入积分型李雅普诺夫函数及逼近误差自适应补偿项, 证明了闭环系统是全局稳定的, 跟踪误差收敛到零. 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一类多输入单输出未知仿射非线性系统研究了在执行器发生故障情况下的容错控制问题,基于反步设计和自适应模糊逼近理论给出了控制方案使闭环系统能够同时容忍执行器的卡死和失效故障。在每一步设计中采用一个模糊逼近器来逼近未知函数,其中包括系统函数和由故障引起的未知动态。然后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设计自适应律在线调节逼近器的参数,使其可以自动补偿故障对系统的影响。最终得到的控制器能够在执行器发生卡死和失效故障的情况下利用未卡死执行器的有效部分保证闭环系统是稳定的,并且输出能够以指定的精度跟踪给定参考信号。仿真算例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一类非线性系统的积分变结构模糊自适应跟踪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类具有未知常数控制增益的不确定非线性系统,基于变结构控制原理,并利用具有非线性可调参数的模糊系统逼近等价控制,提出一种具有监督控制器的积分变结构模糊自适应跟踪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监督控制器保证闭环系统所有信号有界.进一步,通过引入最优逼近误差的自适应补偿项来消除建模误差的影响.理论分析证明了跟踪误差能够收敛到零.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自适应模糊变结构控制器的一种新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天平 《控制与决策》2000,15(6):678-681
针对一类非线性系统,基于一种修改的李亚普诺夫函数并利用Ⅰ型模糊系统的逼近能力,提出一种稳定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设计的新方案。该方案能够避免现有的一些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设计中对控制增益一阶际数上界的要求。理论分析证明了闭环控制系统是全局稳定的,跟踪误差收敛到零。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基于变结构控制原理,并利用具有非线性可调参数的模糊系统去逼近过程未知函数,提出一种具有模糊监督控制器的积分变结构间接自适应控制方案.该方案通过监督控制器保证闭环系统所有信号有界. 进一步,通过引入最优逼近误差的自适应补偿项来消除建模误差的影响.理论分析证明了跟踪误差收敛到零. 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信息量的不同,介绍基于Lyapunov函数和基于极点配置局部稳定的T-S模型的两类模糊控制器设计方法。并且在MATLAB环境中进行了仿真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Lyapunov函数法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鲁棒性强,可控范围小;极点配置法响应速度快、可控范围大。并且这两种方法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14.
    
A recent paper (IEEE Trans. Aut. Contr. 2010; 55 (9):2156–2160) considered stabilization of a class of continuous‐time nonlinear sandwich systems via state feedback. This paper is a discrete‐time counterpart of it. The class of nonlinear sandwich systems consists of saturation elements sandwiched between linear systems. We focus first on single‐layer sandwich systems, which consist of a single saturation sandwiched between two linear systems. For such systems, we present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semi‐global and global stabilization problems by state feedback, and develop design methodologies to achieve the prescribed stabilization. We extend the results to single‐layer sandwich systems subject to additional actuator saturation. Finally, we discuss further extension to general multi‐layer sandwich systems with an arbitrary number of saturations sandwiched between linear systems, both with and without actuator saturation. The design methodologies can be viewed as extensions of classical low‐gain design methodologies developed during the 1990s in the context of stabilizing linear systems subject to actuator saturation.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