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汽油在线优化调合系统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油在线优化调合系统利用先进的优化调合软件保证优化控制成品油质量指标合格,系统的在线近红外分析仪(NIR)具有分析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分析计算每一组分的参数,并与目标给定值比较,反馈系统对偏差进行调节,调合精度较高。中国石化股份天津分公司和北京中自诚毅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汽油在线调合项目的调合组分包括催化汽油、重整汽油、MTBE、MMT、烷基化油等,目前主要调合90#和93#成品汽油,系统运行平稳,一次调合成功率达到100%,辛烷值富裕量均能控制在0.3 以内,其他指标检测和控制精度均达到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可以实时测定汽油调合组分及成品油的多种物化性质指标如烯烃、芳烃、苯及氧化物含量、辛烷值(RON、MON)、馏程、蒸气压等。文章介绍了用于汽油自动调舍工艺中的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的原理、系统组成和特点,以及在国内外的汽油调合优化控制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典型的应用实例表明,将该分析仪用于汽油自动调合工艺中,可为炼油厂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汽油调和在线优化控制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先进的优化控制技术于油品调和过程,最优化利用贵重组分油,卡边控制成品油的质量,使成品油的各项指标控制在最优范围内。针对汽油调和的工艺过程,用非线性的计算方法及变模型优化控制技术,结合DCS和近红外分析仪,开发、实施了在线优化调和控制系统。根据青岛炼化公司汽油在线优化调和系统实施的情况来看,当某一组分汽油的性质发生变化,系统能很快地调整各项指标在最优范围内,且每一步都是在变量的可控范围内,从而实现了汽油调和的连续生产和全局最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某分公司主要加工含硫和高硫原油。应用加氢吸附脱硫(S-Zorb)和在线优化控制技术,采用脱硫后的催化汽油作主要调合组分生产清洁汽油。采用壳牌多变量优化控制器和品质预估控制器对组分和成品汽油在线优化控制及比例调合,总硫分析仪和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对其在线检测分析并实施在线卡边控制。结果表明,催化汽油经过S-Zorb脱硫,其硫质量分数可从149μg/g降到10μg/g。成品油的硫、烯烃、芳烃、苯等含量,研究法辛烷值、马达法辛烷值等质量指标均达到GB 17930—2011标准。催化汽油整体脱硫作为主调组分与重整汽油、抽余油、拔头油及添加剂调合,成品汽油硫质量分数低于15μg/g,达到GB 18351—2010标准,但生产成本较高。部分催化汽油未脱硫直接参与调合与前者相比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硫质量分数低于50μg/g,高于前者,但仍能达到GB 17930—2011标准。  相似文献   

5.
郑友 《齐鲁石油化工》2008,36(2):109-112
齐鲁分公司胜利炼油厂新上汽油在线优化调合系统,采用先进的在线优化调合软件,近红外分析仪、总硫分析仪等在线分析仪表,DCS先进控制系统。投用后,提高了一次调合合格率,降低了能耗,减少了重整汽油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消耗,增加了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传统汽油储罐调和与在线汽油管道调和两种调和工艺的特点,说明了在线汽油管道调和的技术优势。重点研究了在线分析仪系统和在线调和优化控制系统:在线分析仪系统包括近红外分析仪、总硫分析仪、样品预处理系统、分析小屋、回收系统等;在线调和优化控制主要包括比例控制、优化控制、配方管理等。利用在线汽油调和优化技术,实现了卡边控制,达到了充分利用组分油的品质、保证产品质量过剩最小化、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车用乙醇汽油组分油标准要求,不允许人为添加含氧化合物,MTBE不能再作为高辛烷值添加组分。随着汽油质量标准的升级,烷基化油成为取代MTBE的高辛烷值添加组分。与MTBE相比,烷基化油辛烷值低,馏分宽,导致汽油池调合组分比例和性质发生变化。文章利用全流程优化软件汽油调合模型测算生产乙醇组分油时,以烷基化油替代MTBE,与生产国Ⅵ汽油调合方案进行对比,预测汽油池性质,为乙醇组分油生产和烷基化油采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2月,上海石化汽油调合系统扩容项目正式通过验收,国Ⅴ标准92号、95号汽油实现在线优化调合。为满足新环境下汽油在线调合需要,上海石化对原有国Ⅳ标准93号、97号汽油在线调合系统进行改造,对组分油模型进行校正。同时,新建国Ⅴ标准92号、95号汽油模型及重新对系统进行组态。该在线优化调合可以根据近红外线分析仪的数据,在满足成品汽油质量的前提下自行调整,从而降低高辛  相似文献   

9.
<正>11月8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镇海炼化)储运部汽油多变量调合系统改造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调合能力可达12 kt/d。汽油调合是利用自动化仪表控制各个被调合组分流量,并将各组分油按预定比例送入总管混合均匀,调合成为符合质量指标的成品汽油。新建的调合设施采用近红外分析仪在线分析仪,可以实现对6路组分汽油的抗爆指数、烯烃等10个指标的在线监测,将满足汽油质量升  相似文献   

10.
汽油在线调合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述了上海石化公司采用Honeywell在线调合软件和近红外在线分析技术,实施汽油在线调合系统。着重介绍了汽油在线调舍软件的主要功能及在线分析仪的应用,分析了实施汽油在线调合系统后带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在油品调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将信息技术引入油品调合领域的优点 ,展望了利用在线调合分析仪实行油品自动调合的应用前景 ,指出使用油品调合线性规划优化软件来进行汽油调合调度方案优化 ,将有助于提高炼油厂汽油调合调度决策的准确性 ,提高油品调合精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汽油调和过程中的非线性调和效应及多变量影响等因素,提出了非线性多变量优化控制系统方案,包括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配置、约束条件、多变量优化控制器、优化模型、比例调和控制、在线分析仪分析等,实现了优化建模、模型调整、各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送。实际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能稳定、有效地应用在油品调和生产装置中,并指出了系统集成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我国清洁汽油在线优化调合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顾了汽油调合模型发展历史,对国内外清洁汽油在线优化调合系统发展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我国应建立适合国内汽油特点的在线优化调合模型,强调了在线调合规则的核心地位,它是整个在线调合系统准确运行的根本保障。同时提出,必须从全厂设备、原料、运行的实际出发,使在线优化调合系统模块与其他优化模块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能实现炼油企业整体集成优化。  相似文献   

14.
在线调合系统的项目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保证汽油调合辛烷值的准确性,在减少辛烷值浪费的同时避免因辛烷值低于标准值而造成质量事故.笔者参考国内外汽油在线优化调合的各种技术方案,设计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汽油在线优化调合控制系统.该系统在中石化天津炼油厂和洛阳炼油厂的实际应用中很好地解决了调合过程的辛烷值控制及优化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汽油在线优化调合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国内外汽油在线调合数学模型进行了简要分析,结合天津分公司现状,将国内自行开发的汽油在线优化调合软件和智能控制模块应用到工业生产,成功地调合出90号、93号等多种牌号的车用汽油,节省了有限的调合资源。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家标准对汽油硫含量指标的要求,应用紫外荧光检测技术对汽油的硫含量进行在线检测和控制。通过氧化转化炉将油品中的硫化物转化为SO2,采用光学组件及紫外荧光检测器对SO2进行检测。应用结果表明,该在线总硫检测系统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含硫原油加工适应性改造及油品质量升级装置中实现了对油品硫含量的精确检测,并且与油品品质优化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集成在一起,对成品汽油的硫含量指标进行在线控制,使其硫含量小于50 mg/kg,达到GB 17930—2011国Ⅳ车用汽油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十多年汽柴油在线优化调合技术应用情况的基础上,围绕该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纳了炼油厂在实践中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提高该技术的应用效果提出建议,指出今后推广柴油在线优化调合技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采用掺稀降粘法探索新疆超稠油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轻质常规油资源的消耗,如何有效、经济地开采和利用非常规的重质油和沥青资源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本文首先对新疆超稠油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然后考察其在50℃和常压的条件下,甲苯和汽油的掺入对超稠油降粘效果的影响,综合考虑稀油成本、减粘效果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掺油方式和比例混合掺入甲苯和汽油,并测试混合油的主要指标,以探索利用该超稠油制备船用燃料油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掺入甲苯能够显著降低超稠油的粘度,而掺入汽油的降粘效果远不及掺入甲苯。在同样的掺稀比例下,先加甲苯后加汽油的降粘效果更好。通过采用混合掺入稀油(汽油和甲苯)对新疆超稠油进行降粘,所得混合油可达到180~#和380~#船用燃料油的大部分指标要求,具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