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溢洪道工程设施在水库泄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煤窑沟水库为例,进行溢洪道泄流能力理论计算,并对泄流能力进行数学模型分析和物理试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公式对于标准堰型较为适用,很难达到特殊堰体泄流能力的计算要求;数学模型对边界条件准确模拟难度较大,物理模型则最能反映水库工程堰体实际情况。基于水库安全考虑,应以物理试验及结果作为煤窑沟水库调洪验算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由于平顶山市孤石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溢洪道进行了拆除重建,采用折线型实用堰,无法采用常规的宽顶堰计算其泄流能力,为准确地计算其泄流能力,采用数学模拟和水工模型相结合的手段,重点研究了溢洪道泄流量、沿程水面线、流态、消能效果等,优化溢洪道方案,提出推荐方案,为最终采用的设计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大连市王家店水库侧堰溢洪道泄流能力分析为例,通过理论计算和模型试验两种方法,对水库侧堰溢洪道的泄流能力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根据鸭河口水库溢洪道除险加固方案,在堰顶增加一水平段,其体型较标准体型发生变化,泄流能力不能按标准体型计算.针对以上问题,通过物理模型进行了系统研究,模型试验成果和分析过程可以提高对该种堰型的认识,其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迷宫堰是一种无闸控制的泄水建筑物,为获得较长的溢流前沿长度而在平面上将溢流堰做成折线形,具有结构简单、泄流量大、操作方便等特点,主要应用于中小型水库溢洪道。对新建溢洪道的控制建筑物或改造已建水库的溢洪道以增加泄流能力。均有突出的优越性。本文结合鞍子河水库工程中迷宫堰的设计实例,对迷宫堰水流流态、泄流能力、水力设计等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计算和试验证实了迷宫堰的泄流能力远大于相同水头下宽顶堰和实用堰的泄流能力。在低水头下这种优势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对拉林河磨盘山水库枢纽工程的溢洪道设计计算进行了阐述,比较选择了堰型、分析计算了泄流能力,设计推求了溢洪道水面线并进行了挑流消能计算。  相似文献   

7.
为给工程提供优化的设计方案,对L形溢流堰侧槽溢洪道进行水力设计及水工模型试验。该文结合某水库除险加固设计中L形堰侧槽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成果,对L形堰侧槽溢洪道的泄流能力、水面线推求方法进行了计算,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L形溢流堰泄流能力,低水位时计算值较水工模型试验值偏小5%~10%,高水位时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槽首淹没度计算值较模型试验值高18%左右,槽首淹没度为0.7左右时泄流能力与自由出流时的泄流能力相差不大,下游淹没度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水工模型试验与水力设计的对比分析,可为工程提供最佳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溢洪道闸堰结合的布置与洪水调节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艳  张庆华  刘经强  王潇 《人民长江》2009,40(16):32-33
溢洪道工程是土石坝水库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溢洪道工程中控制段是设计的重点。在溢洪道控制段采用闸门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段采用闸堰结合的形式,介绍了闸堰结合的布置形式及布置原则;分析了闸堰结合溢洪道泄流的特点;提出了闸堰结合的洪水调节计算方法,包括调洪原则和具体的洪水调节计算过程。并以杨庄水库为例,对溢洪道闸堰结合方案进行了洪水调节计算。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军民水库溢洪道泄流时驼峰堰的水动力特性,采用模型试验验证和公式推导相结合的 方法,重点研究了军民水库驼峰堰的过堰流态、动水压强分布和泄流能力等水动力特性。结果显示:溢 洪道堰面流态稳定,堰面压强分布规律基本呈“马鞍形”,下游泄槽段内出现一定的菱形波;实测流量比经 验公式计算流量略大,表明驼峰堰压强分布符合急变流动水压强一般分布规律;采用经验公式计算泄流能 力时,驼峰堰溢流宽度需采用堰顶平均过水宽度,计算流量基本能够满足要求,并留有一定的超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密云水库第一溢洪道为例,利用经验公式、数值模型、物理模型试验模拟三种方法研究了收腰与等宽两种泄槽体型溢洪道的典型库水水位对应的最大泄量,讨论了下游泄槽体型对泄流能力的影响,对比了三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溢洪道泄流能力受泄槽体型的影响,等宽泄槽比收腰泄槽泄流能力强,推荐采用等宽泄槽方案;经验公式计算的泄流能力偏差较大,数值模型模拟结果偏差较小且偏于保守,建议大型水利工程前期论证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从而保证水库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11.
根据岸堤水库溢洪闸的工程实例,通过模型试验和现场实测对比理论计算得到孔流与堰流的关系式,把堰流的试验结果推广到闸门控制泄流上,取得成功。该方法可广泛应用在类似水库溢洪闸中。  相似文献   

12.
根据岸堤水库溢洪闸的工程实例,通过模型试验和现场实测对比理论计算得到孔流与堰流的关系式,把堰流的试验结果推广到闸门控制泄流上,取得成功。该方法可广泛应用在类似水库溢洪闸中。  相似文献   

13.
驼峰堰是一种堰高很小的复合圆曲线剖面低堰,设计与施工简单,适用于软弱地基条件,其整体稳定性及剖面应力均较好,优点是可获得较大的流量系数,从而提高泄流能力,减少投资。三原西郊水库溢洪道的设计在这方面作了尝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改进型深筒式消力井过流能力的水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改进型深筒式消力井的过流能力,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影响改进型深筒式消力井流量系数的主要因素:多喷孔出水口的孔数、相对孔径比、距径比以及溢流堰相对高度。运用模型试验的方法探讨了各因素与流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测量试验相关数据,建立了改进型深筒式消力井流量系数和流量的计算公式,将不同相对开孔面积和不同相对溢流堰高度的流量系数实测值与计算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吻合情况较好。因此,建立的改进型深筒式消力井的流量系数计算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消力井工程的过流能力,能为改进型深筒式消力井开孔面积及溢流堰高度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理论计算和模型试验,对东湖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清河分水口分流堰及侧堰过流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验证了侧堰泄槽的过流能力:分流堰过流能力研究按照自由出流及下游水位225.68 m两种工况考虑,侧堰过流能力研究按照闸门全关闭及局部开启两种工况考虑。研究结果表明,分流堰、侧堰以及泄槽的过流能力满足工程需求,设计型式合理可行,可应用于本工程,同时也为其他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杜泽金  潘少华  李蘅 《人民长江》2016,46(13):93-96
云南晓街河水库工程泄水建筑物采用堰式进口溢洪洞,进口布置开敞式溢流堰,泄槽段采用隧洞型式。由于泄水建筑物结构较为特殊,且上、下游水头差高达79 m,水力特性较为复杂。通过泄流能力、流态、沿程水面线等水力计算分析,并结合模型试验,分析了堰式进口溢洪洞的布置、结构、尺寸等设计要求及水力特性。验证结果表明,设计方案中的溢洪洞泄流能力满足工程要求且流态较好。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汾河水库溢洪道泄洪能力进行复核计算。通过对堰型和相关参数选取,计算溢洪道泄洪流量与水深关系,得出汾河水库溢洪道满足泄洪要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特大洪水和超标准洪水频繁发生,已建水利工程泄流能力不足问题日益突出。琴键堰在适当低水头条件下具有高效泄流效率。归纳了琴键堰主要结构参数对其泄流能力的影响及最佳取值,总结了琴键堰流态对泄流能力的影响,分析了琴键堰发生低水头行为的条件参数。通过对比现有琴键堰泄流能力估算公式,并结合国内外已有试验数据,采用遗传算法拟合推导了基于溢流堰轴线长度L、堰宽W、堰长B、堰高P、进出水宫室宽度比Wi/Wo及上下游倒悬长度比Bo/Bi流量系数计算式,整体误差小于6%。该式计算简单,适用于琴键堰整体泄流能力估算,可根据实际需求选取合适的估算公式。琴键堰主要结构参数的最佳取值及泄流能力的计算方法可为超标准洪水条件下泄流建筑物设计或改建提供估算依据。  相似文献   

19.
堰闸隧洞的泄流能力计算公式商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毛昶熙 《水利学报》1999,30(10):0038-0045
泄流能力是决定泄水建筑物尺寸大小的关键性问题,虽有设计手册可供查算,但很多模型试验的结果与设计差距很大。同样,大孔径隧洞的泄流能力也常发生较大设计误差。本文从水力学基本原理追索计算公式的合理性,并以模型试验资料验证,说明有些公式应加修正,测流控制断面应加明确,消能流态及其水头损失均应加考虑。最后还给出了堰闸淹没泄流的流量系数表达式和大孔径隧洞泄洪流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以缅甸DAPEIN(Ⅰ)水电站工程为例,论述了将WES实用堰的闸墩墩头向上游超长延伸之后,对泄洪安全所造成的影响。针对WES实用堰流量系数、堰面动水压力容易受边界因子影响的特点,对设计断面的堰顶布置和墩头形状进行了优化。根据堰面空化数计算公式及水流特性推导出计算的关键部位,对空化数进行计算。采用几何比尺为1∶60的物理模型对溢流堰的泄流能力和堰面动水压力进行了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溢流堰的模型试验泄流能力和设计泄流能力非常相近。堰面动水压力除工况2的B4测点出现了-1.2 k Pa的微小负压值外,其余堰面时均压强值均大于0。从而,在泄流能力和堰面动水压力两方面都验证了这种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该工程所遇到的结构布置问题在中低溢流坝工程中属常见问题,解决思路可为今后类似工程建设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