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新戊二醇、壬二酸和油酸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混合酯,测定了混合酯的流变学性能、生物降解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混合酯的粘度比较高,粘度指数为227,凝点低于-40.5℃,最大无卡咬负荷为784N,其流变学性能、生物降解性能和摩擦学性能优于矿物油。生物降解率大于97%,是一类高粘度的环境友好酯类油。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改进椰子油的润滑性能,采用己二酸与三羟甲基丙烷先酯化合成中间体,再与椰子油脂肪酸反应制备椰子油脂肪酸己二酸三羟甲基丙烷复合酯(简称复合酯),并测试复合酯的FTIR红外光谱、流变学性能、热-氧稳定性、摩擦学性能、水解稳定性、海洋微生物降解性等。结果表明:该复合酯具有良好的流变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其40℃的黏度为114 mm2/s,黏度指数为159,倾点为-6℃,热分解起始温度为300℃,能满足较为苛刻的机械工况要求;复合酯还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相同条件下承载能力为椰子油的2.6倍,而且与复配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十八胺)具有良好的感受性和配伍性能。所制复合酯的水解稳定性高于椰子油,海洋微生物14天的降解率大于80%,是一类性能优良的绿色酯类润滑油。  相似文献   

3.
根据铝合金材料加工的特点,筛选了7种合成酯应用在铝合金加工液中,通过攻丝扭矩和磨擦磨损实验评价其润滑性能,并同时考察了合成酯对切削液其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酯在切削液中表现出优异的润滑性能,聚合酯的润滑性要优于多元醇酯和脂肪酸单酯;合成酯对切削液体系的乳化、防锈性能没有影响,能够满足铝合金加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油酸类添加剂的润滑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合成了四种油酸类添加剂,用四球机,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它们的润滑性能,同时对其润滑机理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三羟甲基丙烷、油酸和壬二酸为原料酯化合成一种混合酯,测定混合酯的流变学性能、热氧稳定性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该混合酯的黏度较高,倾点较低,最大无卡咬负荷为647 N,载荷392 N、转速1 450 r/min、长磨时间30 min实验条件下磨斑直径为0.56 mm,热分解温度接近250℃。该混合酯流变学性能、热氧稳定性及摩擦学性能均优于植物油和矿物油,是一类性能优良的合成酯类油。  相似文献   

6.
Ni-P-CaF2化学复合镀层的制备及自润滑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备了以45#钢为基体的Ni-P-CaF2化学复合镀层并研究了该镀层的制备工艺;介绍了CaF2固体自润滑微粒镀前预处理技术,对镀层的表面形貌、结构、孔隙率等性能进行了分析;对复合镀层的自润滑性能进行了测定.研究表明:提出的所述复合镀层的工艺配方能够较好地完成复合镀层的施镀,得到非晶态的镀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使微粒更好地分散在镀液中;常温下,Ni-P-CaF2复合镀层的自润滑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7.
Ni-P-MoS2化学复合镀层的制备及自润滑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全相显微镜,X射线荧光仪和贴滤纸法对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结构、孔隙率等性能进行了分析,在PLINT微动疲劳试验机上对复合镀层的自润滑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述复合镀层的工艺配方能够较好地完成复合镀层的施镀,得到非晶态的镀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使微粒更好地分散在镀液中,常温下,Ni-P-MoS2复合镀层具有优异的自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机械油为基础油,采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多种高分子添加剂对润滑油润滑性能的作用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少量的高分子添加剂对增加润滑油的黏度作用不明显,而润滑油的承载能力及抗磨性能有一定的提高;高分子添加剂分子量越大其摩擦因数降低相对明显,且在低速条件下比高速条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用液体润滑剂润滑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航天器用液体润滑剂润滑理论,对模拟航天器机械部件工作条件建立的液体润滑剂润滑性能评定方法及其评定结果进行了介绍.提出我国应加强航天器用液体润滑剂润滑性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某高速船用柴油机为对象,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EXCITE,建立了柴油机主轴承的弹性液体动力学(EHD)分析模型。重点研究了在不同主轴承间隙宽度时,主轴承的最小液膜厚度、液膜压力、摩擦功耗及滑油流量等特征设计参数的变化情况,为主轴承的结构优化设计和提高主轴承的可靠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由于相变材料都有自身的相变温区,实际的相变过程并非等温的,因此相变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处于部分熔化状态。本文针对新戊二醇(NPG)进行了3种状态(未熔化状态、部分熔化状态和完全熔化状态)下的步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NPG降温冷却前所处的状态会影响其相变性能,当其处于部分熔化状态时冷却的过冷度小于其处于完全熔化状态时冷却的过冷度。  相似文献   

12.
以季戊四醇、丙烯酸、油酸为原料通过两步法合成一系列黏度可控的混合酯,利用红外光谱表征混合酯的化学结构,考察混合酯的黏温性能、摩擦磨损性能、热稳定性、挥发损失和铜片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混合酯黏度范围宽,40℃时的黏度在73~483 mm2/s之间,黏度指数约180,倾点在-36~-20℃之间;混合酯的分解温度超过400℃,挥发损失低,铜片腐蚀轻微,是一类性能优良的合成酯类油。  相似文献   

13.
油酸在水基金属加工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酸和三乙醇胺、聚乙二醇400为原料合成了油酸三乙醇胺酯,其具有优良的润滑性、防锈性和水溶性,可解决水基金属加工液润滑性差的问题。经四球机检测:5%的油酸三乙醇胺水溶液的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可达800N,PD值超过1800N。  相似文献   

14.
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层状硅酸钠进行了改性,确定了最佳的改性条件,并对改性层状硅酸钠进行了表征。把经过改性的层状硅酸钠作为润滑添加剂加入150SN基础油中,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其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经过改性的层状硅酸钠作为润滑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150SN基础油的承载能力和减摩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15.
对比研究菜籽油为原料制取的生物柴油与石化柴油混合后组成的混合燃料与纯石化柴油的润滑性能。在摩擦磨损测试机上,考察2种燃料作为润滑剂时摩擦副的磨损失重;采用体式显微镜观察摩擦副表面纹理;采用铁谱显微镜分析润滑油油样。结果表明:生物柴油的加入使混合燃料中含有较多的氧和极性团,表现出较好的油性和湿润性,有利于裸露金属表面氧化膜和物理吸附膜的生成,使得混合燃料具有优于石化柴油的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16.
低硫柴油润滑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低硫柴油燃料的润滑性和活性抗磨添加剂。低硫柴油抗磨性能既取决于含氧、含氮极性物质,又随粘度增加线性提高。醇、醚、酯、羧酸以及酰胺等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磨性能,脂肪酸和酯性能比较突出,且与结构类型有关,其中长链脂肪酸单脂抗磨性能最为优越。  相似文献   

17.
柴油是柴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的润滑剂,其润滑性影响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采用高频往复试验,研究了国产直馏柴油的润滑性,采用SRV模拟试验和柴油发动机喷射系统台架试验, 研究了国产直馏柴油的抗磨性能.结果表明,低硫低润滑性的柴油会导致发动机柱塞偶件严重磨损,而高硫低润滑性也可能导致柴油发动机高压喷射系统出现严重的磨损,应根据柴油发动机抗磨损需求, 研究提出柴油润滑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