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非均质性强、油水分布规律差。部分高产井易水淹或产量大幅度递减。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部分单井在压井后,压力明显上升、可以恢复部分产量。分析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层特征,研究注水开发的地质影响因素,并通过对注水替油的机理研究,结合现场单井注水替油和多井缝洞单元注水替油的实践,来分析选井、选层及注采参数的影响,评价注水替油开发效果,优化注水方案设计,是为了使注水开发在塔河碳酸盐岩油藏的推广应用,以便提高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通过多年的控水稳油,采收率仍然只达到12%,通过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以Ⅲ类缝洞单元为油藏单元的注水替油取得突破兴进展,预计可提高Ⅲ类缝洞单元采收率达2%,同时注水开发技术为塔河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单井缝洞单元注水替油开发中的油水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以缝洞单元为开发单位,缝洞单元具有地下储集空间相对较小和流动性能较好的特征。单井缝洞单元注水替油开发可以划分为基本不产水和高含水2个阶段。单井缝洞单元油水产出能量主要依靠原油自身弹性膨胀,油井注水可以等效于常规油藏开发中的边部注水增加油藏能量,注入水进入缝洞单元底部抬升了缝洞单元的油水界面。井孔储层深度与缝洞单元油水界面之间的储集空间(剩余存水空间)体积大小决定了注水替油的开发效果好坏,单井注水替油可以开发井孔储层深度下方的油体,建议井孔储层深度上方的油体通过注气或侧钻等措施来开采。  相似文献   

4.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储集空间主要以洞穴为主,其次为裂缝、溶蚀孔隙、溶蚀孔洞;储层相对较发育,但其发育状况受构造变形和岩溶作用共同控制,储集类型、储集空间的分布规律比较复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在前期缝洞单元的初步划分的基础上,我们对单元实施注水开发后,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本文通过对S48单元注水开发进行详细剖析,分析注水开发机理,注水受效机理,注水技术政策,指导下步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5.
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属于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的缝洞单元由于储集体规模和水体的发育程度不同造成天然驱动能量具有较大差异,部分油井天然能量严重不足、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注水替油作为塔河碳酸盐岩油藏一种新型开采方式,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针对注水替油后期,油水界面上升导致含水上升快的问题,对衰竭式开发、单纯注水替油机抽开发以及采用机抽一深抽开发等不同方式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明确了采用加大泵挂深度可以提高油藏采收率,改善开发效果,从而为矿场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储层结构、流体性质复杂,造成其流动机理及凝析油反蒸发机理不同于砂岩凝析气藏,需要进行开发机理研究来为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取得塔中Ⅰ号碳酸盐岩凝析气田露头岩心造缝造洞,采用现场取得的油气样进行配制,使用高温高压全直径岩心设备进行了垂直衰竭、水平衰竭、注干气保持压力、注水保持压力、注干气吞吐、注水替凝析油的全直径岩心物理实验研究。实验根据缝洞型储层不同结构特征分类对比了各种开发方式对凝析油采收率的影响,对缝洞型储层高含凝析油型凝析气藏的合理开发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是我国西部古生界碳酸盐岩最大的整装油田,储层发育受多期构造裂缝、古地貌、古水系共同作用,储层缝洞高度发育,而且以多缝洞系统的形式彼此孤立存在。缝洞体纵横向发育不规则、不成层,井间连通性差。分析了T705缝洞单元储集体发育特点、油藏能量状况和水体特征,研究了该缝洞单元注水开发过程中油水产出的相互关系,认为象T705这种多井缝洞单元开发过程中注水可以恢复地层能量,减缓油藏因供液能力下降而造成自然递减;抬升油水界面,起到纵向驱油作用。油井见水基本符合低部位先见水高部位后见水的特征,注水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层具有多重介质特征,储集体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连续性,油水关系复杂,流体渗流机理与砂岩油藏有本质的区别,造成油田开采难度大.注水替油是在油藏依靠自身能量无法达到自喷,并且在机抽都无法举升原油至地面的情况下,通过井口注入地层水,使得油藏能量提升,重新具有自喷能量的一种技术.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的注水替油开发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无普遍适用的成熟技术可以直接应用.从大量的开发实践看,对油田的动态预测和分析,应当在将油藏进一步细分为缝洞单元的基础上进行.为了研究缝洞型油藏流体流动机理及注水替油开采机理,找到一个适合缝洞型油藏合理开发的方法,针对孤立溶洞实际特征,建立物理模型,实验研究其生产动态特征,结合现场注水替油生产,从无因次产量、无因次井底流压、含水率变化曲线得出注采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缝洞型油藏的储层结构复杂,存在大尺度的缝洞体,渗流多为管流,因此,相关缝洞型油藏的水驱曲线的研究并不成熟。随着国内外缝洞型油田的不断开发,缝洞型油藏的水驱曲线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通过对缝洞型油藏水驱曲线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对水驱曲线的类型及其在缝洞型油藏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裂缝、溶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开发的关键大于搞清楚油藏储层特性和流体的分布规律,分析井间储层的连通性和流体流动通道,并进一步划分缝洞单元.以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油藏为例,介绍了6种井间连通性的分析方法.除了目前常用的压力系统分析、干扰试井、类干扰试井的方法外,还将动静态资料相结合提出了生产特征相似性等一系列方便有效的综合方法,认为S65单元共有12口井相连通.  相似文献   

11.
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受大型克拉通内走滑断裂控制和改造,其纵向多发育为断裂复合储层体(裂缝-溶洞体),该储集体既是油气运移通道,又是储层空间,其空间及配置关系复杂.为实现注水开发过程中油水界面和见水规律的准确分类及预测,并提供后续开发方案和对策指导,以单一溶洞下的油水界面运移特征为基础,利用物质平衡方程建立一种新的断控缝洞型油藏多溶洞连通下的油水运移数学模型,基于稳态逐步替换法形成了注采井间动态油水界面实时追踪预测方法.与常规数值模拟方法相比,该模型构建简易,计算效率高,综合考虑了油水密度差异和井-裂缝-溶洞间的复杂纵向配置关系,能够较为准确预测生产井的见水规律、各溶洞油水界面运移位置及剩余油分布等各项开发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多缝洞开发单元受生产制度和缝-洞储层参数影响,油井生产期将出现3个阶段(纯油、油水同产和纯水期);合理的采油速度与注水量可有效保持地层压力,兼顾采出程度和裂缝应力敏感效应;裂缝传导率越高,储层能量恢复越快,油水界面上升也变快;随着注采井间溶洞体积及裂缝传导率差异增大,油水同产期将变长.最后,对比Eclipse数值模拟器与本研究模型计算结果,分析溶洞体物性参数(渗透...  相似文献   

12.
塔河油田S48缝洞单元流体分布及开发动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缝洞单元内不同部位油井出水特征与开发动态,以S48缝洞单元为例,分析了缝洞单元主体洞穴、分支洞穴及古岩溶低洼区油井产能及水化学动态特征.主体洞穴井投产初期产能较高,稳产期较长,见水后含水上升较慢,产出水矿化度一般呈现平稳、波动或上升;分支洞穴井投产初期产能较低,稳产期较短,见水后压力及产能下降较快,产出水矿化度一般呈现波动或平稳后缓慢下降;古岩溶低洼区域井产能低,稳产期很短,产量递减快,含水率较高,产出水矿化度一般呈现波动中较大幅度下降.研究结果为塔河油田油井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地震时间偏移剖面及现今构造资料,系统总结了塔河油田缝洞储集体在时间偏移剖面上的地震反射特征类型,对不同的反射特征进行了分类评价研究,同时建立了缝洞型储层地震反射模式量化识别分类标准,利用计算机识别技术对储集体的地震反射模式进行量化扫描,提高了缝洞储集体的预测精度和井位部署效率,降低了开发钻井的风险,提高了油井建产率,实现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4.
轮古西奥陶系潜山油藏是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岩溶储层发育,但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储层空间连通性差,识别难,严重制约着油藏的整体开发效果.通过井组的古地貌、构造、裂缝预测以及三维缝洞雕刻的静态特征,油井见示踪剂、井间干扰等动态特征,综合分析识别出了LG15-6井组连通单元,并提出一套研究该类型油藏单元连通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油藏是典型的复杂碳酸盐岩油藏.油藏开发进入高含水之后,油井产液量急剧降低,油井出水问题已经成为该油田开发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油田采收率.以塔河油田4区主力缝洞单元S65与S48为研究对象,在归纳出缓慢出水型、突发上升型、间歇出水型等3种产水类型油井基础上,利用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结合生产动态特征进一步分析3种类型油井的产水机理.据此提出合理、有效的控水措施:缓慢出水型油井在单元低部位注水保持能量;突发上升型油井应考虑堵水、上返高部位侧钻;间歇出水型油井考虑关井压锥,堵水控制水窜范围和规模.措施效果明显,可指导该类油藏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6.
克拉玛依油田部分油藏二次开发后,完善了注采井网,同时井距缩小后注水易沿高渗通道水淹水窜,导致注采调控难度大,平剖面动用不均。为确保二次开发后油藏稳产,科学合理开发油藏,需要进行改善开发效果技术研究。本文运用油藏工程及经验公式法对典型区块的压力系统和注采界限进行研究并确定目前开采阶段下最优的技术政策界限,指导油藏开发;并结合油藏地质特征,确定油藏典型区域合理开采技术政策界限,指导油藏分区域注采结构调整,结合分区、分层精细注水和深部调驱,提高剩余油动用,达到减缓递减,控制含水上升,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缝洞型油藏是一种复杂的特殊油藏,其物质平衡方程与常规油藏相比有较大差别.从油藏物质平衡基本原理出发,建立了缝洞型油藏物质平衡方程.与常规油藏物质平衡计算方法相比,该方法将考虑地层压力变化及弹性膨胀特征,并引入压缩系数概念.同时,考虑缝洞型油藏油与水两相因素,使得建立起的物质平衡方程,既可以表示地层弹性能释放的过程,又可以描述水侵现象.而且采用了相关曲线法求解,从而大大提高了缝洞型油藏储量计算精度.以某油田S缝洞单元为例.利用其生产动态数据对该新方法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利用物质平衡计算新方法可以准确计算缝洞型油藏储量.  相似文献   

18.
塔河碳酸盐岩缝洞性油藏单井递减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的下奥陶统缝洞性碳酸盐岩储集层中的次生裂缝或溶蚀孔洞是其主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为更好地认识此类油藏的开采特征,根据储集体内缝洞之间的组合关系与含水上升规律特征,从缝洞性储集体的类型角度分析油井的递减规律特征.结果表明:钻遇裂缝溶洞型储集体的油井一般见水前高产稳产,见水后递减幅度最大;钻遇溶洞裂缝型储集体的油井产量中等,见水后产量递减幅度较小;钻遇裂缝基质型储集体的油井对开发贡献很小.  相似文献   

19.
胡十二块属于严重非均质油藏,经过十几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开发面临着高含水、低采出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区块的注水采收率,运用室内试验资料、国内上经验公式及矿场资料,用多种方法对胡十二块注水采收率进行了预测。经分析研究后认为:胡十二块具有提高注水采收率的潜力,应在提高注水波及体积上做工作;并提出了胡十二块今后进行区块治理要运用细分层系开发、对局部井网络进行注采关系完善、层内调及三次采油等常规方法,来扩大注水波及体积,提高注水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缝洞型油藏属于以溶洞、溶蚀孔隙、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的底水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因储层裂缝发育程度高、底水易沿高渗透裂缝通道窜进而造成油井快速水淹.塔河油田在不动管柱的施工条件下,将液态堵剂注入水窜通道进行封堵,释放水窜屏蔽剩余油,达到治水的目的.同时,深化油藏认识和基础资料分析,建立了"六项基础"分析法确定堵水潜力,研发淀粉胶和高温冻胶2种药剂,形成一套针对缝洞型油藏的不动管柱堵水技术体系,在现场实施13井次,有效率为61.54%,增油1.7万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