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计及配网静态电压稳定约束的分布式发电规划模型与算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研究了配网中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规划问题,建立了一种考虑静态电压稳定约束的DG规划模型,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69节点系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上述模型与算法是可行的。计及静态电压稳定约束导致该模型的计算量增加了,文章最后对提高该模型计算速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接入配网后,将对配网静态电压稳定性造成影响。基于IEEE33节点配电网络和Matlab仿真测试软件平台,考虑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数量、接入位置、接入容量和功率因数4个影响因素。应用电压稳定性判定指标L,对比单个DG接入单分支线路和多个DG接入多条分支线路两种情况,得出各自对配网电压分布和电压稳定性造成的影响。对比测试所得L指标,结果表明多DG接入的方式更有利于配网电压稳定。该研究对配网中多DG的布局和规划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分布式电源是未来能源产业发展的趋势。针对接入分布式电源后的配电网静态电压稳定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按照并网接口以及运行特点将分布式电源分为四种节点类型并介绍了其在采用牛顿-拉夫逊算法中的处理。其次,介绍了配电网静态稳定分析中的常用指标,对基于潮流解存在性的电压稳定指标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并分析了该指标与系统负荷增长因子之间的关系。最后,实现含有分布式电源的潮流算法,通过实际算例分析了分布式电源类型,接入位置,容量以及功率因数等因素对配电网静态电压稳定的影响,所得结论可用于指导分布式电源的规划。  相似文献   

4.
分布式电源异步发电机对电压稳定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时域仿真方法分析了含异步发电机的配电网小干扰电压稳定性,分析了异步发电机对配网电压稳定性影响,得出配电网发生电压失稳与异步发电机转子转速无限增大有关的结论。最后分析了异步发电机不同容量的补偿电容器对电压稳定极限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浪  杨雅兰  梁亚波 《宁夏电力》2015,(1):10-14,53
为研究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接入对配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利用一种新的前推回代潮流算法分析配电网各节点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指标,并通过对IEEE33系统的计算,分析PQ、PV型DG以不同方式并网对配电网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本算法可实现配电系统负荷按相同比例增长,正确判断系统所能承受的负荷增长。  相似文献   

6.
计及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静态电压稳定性评估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研究分布式电源(DG)接入对配电网静态电压稳定的影响问题,推导了能反映配电网各负荷节点电压稳定程度的电压稳定指标,提出了一种针对配电网的负荷增长策略,对DG接入前后全网最薄弱节点以及整个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合PV曲线探讨了配电网电压崩溃事故的发生机理,对比分析了DG出力波动性较大时,集中接入和分散接入方式对静态电压稳定性的改善效果。所提的基于系统各节点电压稳定指标计算的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方法可对负荷节点电压稳定裕度进行快速排序,并可实现全网薄弱节点的准确定位。DG接入前后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合理位置的DG接入可有效改善全网的静态电压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发电技术是建设智能坚强电网的重要环节,分布式电源(DG)接入配电网,其对配电网静态电压稳定性影响的准确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两类传统配电网的静态电压稳定性指标(L指标和V-I特性指标)在含DG配电网中的应用,推导并提出了基于戴维南等值的判断含DG配电网静态电压稳定性的指标SVS,依据上述指标研究了不同节点类型DG并网对配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算例仿真对SVS和L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VS指标不仅在重负荷状态下能保持较好的线性度,而且能更好的判断PV节点类型DG并网点的节点静态电压稳定性,这为判断含DG配电网静态电压稳定性及DG的并网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裴晓娟  王倩  金英博 《电力学报》2010,25(6):480-483
分布式电源(DG)接入配电网会对其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通过运用潮流程序进行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前后电压分布的计算,研究了分布式电源接入辐射型配电网络前后负荷节点电压的变化。运用Matlab仿真软件,对接入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出力变化、接入位置变化以及功率因数变化的分别进行了仿真实验,较全面的分析了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位置、出力限制等方面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接入电网在缓解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压力的同时,也会给电网的安全运行分析带来新的挑战,特别是DG控制策略的多样性将使电网静态电压稳定问题更加复杂。DG接入电网对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DG的接入容量、控制方式等因素。首先对DG接入线路的复杂外部网络进行等值,推导负荷节点电压与分布式发电渗透率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DG渗透率下的节点电压以及负荷PV特性,比较DG采用不同无功控制策略对负荷PV特性的影响。最后,将扩展线路电压稳定指标应用于含DG的电网静态电压稳定分析,研究DG采用主动无功控制策略对线路电压稳定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配电网络的静态电压稳定性,提出一种接入分布式电源优化布置的方案。基于IEEE33节点配电网络和Matlab仿真测试软件平台,以静态电压稳定指标L(Voltage Stability Index)和最大电压偏差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最大电压偏差小于7%为约束条件,应用自适应粒子群算法(Adaptive Mutati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MPSO)对配电网络中DG的接入进行优化布置,从而提高了整个配电网络的静态电压稳定性。并通过重庆某地区的实际配电网络进行实例验证,证明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该研究所提出的方案,对配电网络静态电压稳定性的改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电压暂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赵岩  胡学浩 《电网技术》2008,32(14):5-9
针对有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的特点建立了电压暂降分析模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算例对配电网中电压暂降问题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分别以同步发电机和逆变器为并网接口的分布式电源在不同条件下抑制电压暂降的能力。由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分布式电源的类型和控制策略、系统网络参数以及扰动源与监测点之间的电气距离都会对电压暂降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后对系统电压所造成的影响,提出利用灵敏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分析了分布式电源的出力、接入位置对系统电压的影响,运用这种方法找出了系统电压的支撑点和薄弱点,并得出结论:从电压支撑点接入分布式电源对系统电压影响效果最好。对某些薄弱母线,确定了无功补偿量,同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其电压进行调整。最后,通过对EPRI-36节点系统的仿真,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引入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结构复杂,其配电网线损计算具有新的特点,传统的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已不能满足未来分布式发电系统的需求。针对含分布式电源的辐射性配电网开展研究,将常见分布式电源节点划分为PQ节点、PI节点、PV节点和PQ(V)节点几种类型,根据各节点类型的特点,提出了改进前推回推潮流算法,通过33节点算例计算潮流和线损电压,与传统的配电网进行比较,发现了采用异步电机作为接口的分布式电源会降低系统的电压水平,而采用其他形式接口的分布式电源对系统电压具有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分布式发电(DG)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配电网中接入DG通常能改善负荷点和系统的可靠性指标,但是DG的接入对配电网的结构和运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DG有许多与传统发电厂和配电变电站不同的自身特点。因此,在配电网可靠性评估中,不能将DG当作传统发电厂和配电变电站进行处理。本文提出了一种计及DG影响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并应用该评估方法对一接入DG的配电线路进行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考虑电压稳定的分布式发电最优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考虑电压稳定的分布式发电最优配置方法.该种方法以配电公司成本最小为目标、以分布式电源出力限制、穿透功率上限等为约束、形成非线性优化模型.新模型中还引入了电压稳定条件以确保系统运行时的稳定性.运用启发式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确定分布式电源的最佳配置点和配置容量.仿真计算结果验证了上述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分布式风电并网改善配电线路末端电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电网处于供电服务的最后环节,其"薄弱"问题长期存在,导致末端电压低和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经常出现,靠常规手段难以解决。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风电的配电网末端电压调制技术,其核心思想是在配电网末端并入风电机组,减轻配电线路传输电力,以此提升线路末端电压。以一段典型的辐射式配电线路为例,研究了该技术在改善配电网末端电压、提升配电网效率等方面的实际效果,分析了要使这种技术实用化的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并说明了下一步工作重点。实践数据印证了所述的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