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排沙比是水库拦截泥沙程度的指标之一。排沙比越大,水库淤积强度就越小;反之亦然。以三峡水库2004-2012年库区各水文站的实测资料为依据,通过对三峡水库运行以来水库排沙比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坝前水位和入库、出库流量是影响水库排沙比大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入库沙量和泥沙颗粒大小。进一步分析得出排沙比对月均库水位变化的敏感度随月均入库流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当月均入库流量小于15 000 m3/s时,月均库水位变化对排沙比几乎没有影响。当月均入库流量大于20 000 m3/s时,水库排沙比的变化幅度随月均库水位的变化较大,当月均库水位从138 m增加到155 m时,其排沙比约从62%降低至不到10%。为了提高水库排沙比,在水库调度上建议采用"大水低位、小水高位"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2.
天王沟水库坝前水深和库容都较小,且入库沙量相对较多,库沙比仅为0.8,所以水库很快淤积平衡,库区泥沙问题较为严重。天王沟水电站工程泥沙问题主要是研究水库回水与上游铁城电站尾水合理衔接以及保持进水口前"门前清",通过对入库水沙分析提出的水库泥沙调度运行方式及防排沙措施,基本解决了电站的主要工程泥沙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疆克孜尔水库组合排沙动床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目前新疆克孜尔水库存在的泥沙淤积问题,通过动床模型试验,研究了丁坝与人工排沙渠结合的排沙效果。结果表明:①丁坝使黑孜河的入库水流偏向左岸,并携带泥沙到人工排沙渠进口附近,改变人工排沙渠的结构尺寸,可使黑孜河的入库泥沙尽可能多地进入人工排沙渠;②丁坝加人工排沙渠组合方案能更有效地达到黑孜河库段人工辅助排沙的目标,只要水库汛期来流量为每年一遇、库水位在1 135 m高程以下,就可以把黑孜河85%以上的来沙量排出库外。  相似文献   

4.
德日苏宝冷水库建设在多沙河流查干木伦河上,多年平均入库沙量(包括推移质)按体积计为408.68万m3,库沙比为24.18,如果泥沙全部淤积在库区,则水库寿命不足30年,本文通过泥沙冲淤计算,推荐了德日苏宝冷水库排沙运用方案。  相似文献   

5.
受上游水库蓄水拦沙、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河道采砂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三峡水库的入库水沙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水库淤积量大幅度减少。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蓄水以来三峡水库淤积特性,以及减淤措施的实施时机及效果。研究表明:在入库沙量大幅度减少的前提下,三峡水库淤积大为减轻;汛期实施沙峰调度能够增大排沙比,减少水库淤积量;消落期实施库尾减淤调度能够有效缓解库尾局部河段淤积;局部河段清淤能够高效清除淤积泥沙,确保航道畅通。研究结果丰富了水库泥沙淤积管理方法和水库泥沙调度理论,为水库长期保持有效库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库泥沙淤积是造成有效库容减少、运行成本增加以及水库寿命缩短的重要影响因素,科学判别水库的淤积形势以及开展合理的排沙措施是解决水库淤积的有效途径。紫坪铺水库自汶川地震后,入库沙量呈增加趋势,对水库的安全运行及下游用水安全产生了极大威胁。研究表明:汶川地震前,岷江上游径流量呈减小趋势,地震后有少许恢复,但仍处于偏枯状态;地震后入库沙量明显增加,截至2020年,水库淤积总量为1.952亿m3,占总库容的17.55%,泥沙总体淤积在库区中部,坝前淤积相对较少;为应对水库淤积问题,提出减少水库淤积的措施、异重流排沙、人工清淤以及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的“上库调沙,下库调水”的综合减淤方式,以期为紫坪铺水库健康长效运行提供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水库年平均淤损率是反映水库在某一时段内库容年平均淤损程度的重要指标。分析表明,水库年平均淤损率主要与库沙比(总库容/年平均入库沙量)、水库运用方式、入库水沙过程、水库运行阶段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水库库沙比越大,淤积占库容的比例就越小,水库年平均淤损率也越小。水库采取有利排沙的运用方式,水库的淤积量就较少,年平均淤损率也较小。有利的入库水沙条件,如大水小沙这样的水沙组合,年平均淤损率也较小。水库运用初期与后期相比,由于库区过水面积较大、流速较低,水流输沙能力较小,泥沙不易排往下游,库区淤积泥沙较多,水库年平均淤损率也较高。因此,降低水库年平均淤损率可以通过增加库沙比、采用有利排沙的水库运用方式和优化入库水沙过程等综合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截至2016年10月,小浪底水库已蓄水运用17 a。水库运用阶段一般分防凌、春灌蓄水和春灌泄水期,汛前调水调沙期,防洪运用以及水库蓄水期。2000—2016年进出库泥沙分别为49.371亿、10.381亿t;汛期入库泥沙占全年的86.6%;汛前调、汛期出库沙量分别占全年的31.1%、68.6%,细沙占出库沙量的79.6%;水库排沙比为21.0%,细沙排沙比为34.8%。水库排沙比随回水长度增加而减少,细沙、中沙、粗沙排沙比随着全沙排沙比的增大而增大,细沙增大最快。  相似文献   

9.
《红水河》2015,(4)
大化水电站已运行三十余年,该排沙设施在减少泥沙对机组磨损、减少水库淤积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随着上游大型水电站天生桥、龙滩、岩滩相应建成投入运行,大大改变了大化泥沙入库沙量,如仍按以前运行方式,将会加剧排沙门槽和排沙廊道冲淘。为保证排沙廊道安全运行,通过对水库不同运用期库区来水来沙的变化、局部水工模型和排沙廊道历年运行资料及机组过流部件磨损情况的分析研究,提出最优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0.
阎王鼻子水库库区来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实测水沙资料,对大凌河泥沙产区分布来源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降雨、径流与悬移质输沙量的相关、相似关系,找出了影响输沙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输沙量与年水量变化是相关的.最后对阎王鼻子水库泥沙年入库量进行计算,说明年来沙量很大,必须加强流域治理和水库冲沙、排沙的科学调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